人禽流感课件定.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5759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禽流感课件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人禽流感课件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人禽流感课件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人禽流感课件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人禽流感课件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禽流感课件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禽流感课件定.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 禽 流 感,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冯志军 2010.08,前言(定义),人禽流行性感冒(简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前言(病毒特点),禽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基因变异,不断产生新的亚型而造成禽流感的暴发流行。这种病毒由禽类传染给人类,则引发人禽流感。,前言(流行情况),自1997年香港首次报告了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例以来,截至2008年12月23日,全球有13个国家报告了393例人禽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247例死亡.自2005年10月28日湖南省发现首例人禽流感病例(H5N1)以来,截至2008年3月,我国已确

2、诊31例,其中死亡21例。截至2008年12月24日至2009年1月我国发病9例,死亡6例。,前言(意义),高致病性动物禽流感疫情,不断发生的人间感染病例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引起了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人禽流感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也可及时发现聚集病例,发现潜在的人传染人现象;通过对分离病株的分析,及时发现和确认新出现的流感病株,评估其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从而启动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前言(目的),我国目前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筛查SARS、人禽流感病例以及其它聚集性发生的呼吸道传染

3、病,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前言(职责),基层医务人员是监测人禽流感疫情的前沿哨兵,其对于不明原因肺炎和人禽流感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和早治疗。只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并能积极主动的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才能提高整个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疾病病死率,并减少公共卫生威胁的目的。,人禽流感,一、基础知识 二、发现、报告、会诊与排查 三、标本采集 四、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治疗原则 五、感染控制,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流感?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肌痛,头痛伴有严重不适,干

4、咳,咽喉痛或鼻炎,多数患者可在12周恢复。 3)潜伏期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抗原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 4)流感病毒在病毒分类上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可分为甲(A),乙(B)和丙(C)三型。A型和B型对人类威胁较大,其中A型抗原变异频繁,可引起世界大流行,对人类威胁大。流感被列为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一、基本知识,2.什么是禽流感? 1)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系疾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2)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不同亚型。迄今甲型流感病毒HA有16个亚型(H1 H16),

5、NA有9个亚型(N1N9)。 3)所有禽流感病毒都属于A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中致病和低/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4)截至目前已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为H5和H7亚型的一些毒株(如H5N1)。 5)A型流感病毒在禽类能引起严重的疾病,对人类和低等哺乳类动物也是如此。,一、基本知识,3.什么是人禽流感? 1)是指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所致的新发传染病,被列为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 2)至今发现的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7N1、H7N2、H7N3、H7N7和H9N2亚型毒株。 3)最引人关注的是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一、基本知识,4.什么

6、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 是指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所致的疾病。由于症状严重、病死率高而被称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尤其是水禽; 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形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病、死禽,健康人,人禽流感病人或 隐性感染者,危险因素,1.直接接触禽类,尤其是病、死禽(如宰杀病死禽) 2.暴露于禽流感病毒(H5N1)污染的环境和活禽宰杀市场等; 3.与人禽流感病例直接接触也可能引起感染,但还缺乏足够证据; 4.高危职业史:从事禽流感病毒检测科研相关工作或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

7、染性材料的实验室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家禽人员及从事禽病防治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等。,传播途径,一般认为,禽流感病毒(H5N1)可经过呼吸道传播导致人感染发病,但是否能通过消化道、血液、粘膜等途径传播尚未确定。 禽流感病毒可直接从被感染的禽传播到人(禽人传播),可能还可以通过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传播到人(禽环境人传播),另外有少数证据支持人际间的非持续的有限传播(有限的人人传播)。,易感人群,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目前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尚

8、不易感。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包括医务人员)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一、基本知识,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7d内,接触过病、死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发病前14d内,曾经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 发病前14d内,与人禽流感病例有过密切接触; 发病前14d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 高危职业史:家禽工作、实验室职业人员、处置动物疫情、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病例医护人员。,一、基本知识,8.什么是人禽流感疑似病例? 具有下述任何一项,且无其他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病

9、前7天内,接触过病、死禽(家禽、野生禽鸟) 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2)发病前14天内,曾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 3)发病前14天内,与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护理过病例等;,一、基本知识,8.什么是人禽流感疑似病例? 4)发病前14天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 5)高危职业史:从事饲养、贩卖、屠宰、加工、诊治家禽工作的职业人员;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职业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以及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

10、员。,人禽流感,一、基础知识 二、发现、报告、会诊与排查 三、标本采集 四、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治疗原则 五、感染控制,二、人禽流感的发现、报告、会诊与排查,一)监测的目的 二)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程 三) 报告意识 四)病例的会诊与排查,一)监测的目的,我国目前进行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是一个以病例报告为基础的症状监测。 “不明原因肺炎”并非为医学上的一个诊断概念,而是适于症状描述的概念。 主要是为了筛查和早期发现可能造成广泛传播、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危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肺炎的疾病而提出的,如SARS、人禽流感病例及其它严重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一)监测的目的,1.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

11、和疫情处置的规范管理; 2.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病例; 3.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二)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程,临床问诊与检查 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外周血白细胞、胸片检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检查 病例就诊时,应主动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 聚集性发病的现象 特殊职业暴露 动物和禽类接触 旅行史,三)报告意识,临床医生在接诊呼吸道就诊病例时,应该有不明原因肺炎报告的意识; 特殊关注对象: 传染性、聚集性或特殊职业暴露; 重症、抗生素疗效不好; 具有全身症状重而肺炎症状或体征轻等非典型肺炎表现者; 如病例的肺炎进展很快,既往体健的人突然得了重症

12、肺炎等,要考虑是否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断,三)报告意识,对于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的,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立即向上级医生报告。建议患者留观,并采取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对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立即向医院管理部门报告,具体流程见示意图。,院内诊断与报告流程,四)病例的会诊与排查,1.单个病例的会诊与排查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会诊、排查 3.书面会诊意见和网络订正报告,(一)单个病例的会诊与排查,1.医院专家组会诊和网络直报: 怀疑病例应立即报告本医疗机构相关部门; 12小时内本单位专家组会诊排查(单个临床医生不能诊断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不能确诊,立即填写传染

13、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直报条件,立即向当地县级CDC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当地县CDC接到电话后立即网报。 不具备诊治条件的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发现病例,立即转县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一)单个病例的会诊与排查,2.县级及以上专家组会诊: 县、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分别于24小时内组织本级专家会诊,并将会诊结果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会诊。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审核。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最终审核。,(二)聚集性病例的会诊、排查,1.医院专家组会诊及网报: 医务人员在发

14、现聚集性病例后,医院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会诊并进行网报,同时向当地县级CDC报告。 2.县级及以上专家组会诊: 当地县级CDC接报后,立即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后,要逐级上报并立即组织本级专家会诊。,病例的会诊与排查,明确诊断为人禽流感 卫生部诊断: 各省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诊断: 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病例; 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订正报告卡。,(三)书面会诊意见和网络订正报告,1.各级专家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提出书面会诊意见; 2.如诊断为其他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的,卫生行政

15、部门立即将专家组会诊意见逐级通知到原报单位,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 在各级专家会诊基础上,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均应在发病后1个月内订正报告。,医 院 和 疾 控 机 构 对 不 明 原 因 肺 炎 的 处 理 流 程,人禽流感,一、基础知识 二、发现、报告、会诊与排查 三、标本采集 四、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治疗原则 五、感染控制,三、标本采集,1.人禽流感标本采集的种类和时间 2.标本采集方法 3.标本保存 4.标本送检程序,一)标本种类与时间,1.上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深咳痰液(尽早采集,1-2周也可采集 ) 2.下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抽取物(1周后)、支气管灌洗液

16、、肺组织活检标本 3.血清标本: 第一份血清应尽早(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 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采集 在病愈出院或死亡前采集血标本1份 4.粪便标本:发病后尽可能早地采集粪便标本,一)标本种类与时间,5.尸检标本:组织(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 织、肝、肾、脾、心脏、脑、胃、肠、淋巴结等)标本,同时采集血、分泌物、渗出物标本。 6.其他标本:可采集胸水、肺活检标本,还可采集枸橼酸盐抗凝血标本,二)标本采集方法,1.咽拭子 2.鼻拭子 3.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 4.咽漱液 5.深咳痰液 6.呼吸道灌洗液 7.血清标本 8.粪便标本 9.尸检标本 10.胸水 11.肺组织活检标本,二)标本采

17、集方法 1、咽拭子 :用2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棉签,扁桃腺,咽拭子即擦拭扁桃腺及咽后壁,错 误,正 确,图3 咽拭子采集图,二)标本采集方法,二)标本采集方法 2、鼻拭子: 将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取另一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以同样的方法采集另一侧鼻孔。上述两根拭子浸入同一含3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图4 鼻拭子采集模式图,二)标本采集方法,二)标本采集方法 3、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 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

18、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孩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图5 鼻咽抽取或呼吸道抽取示意图,二)标本采集方法,二)标本采集方法 4、咽漱液: 用10ml不含抗菌素的采样液漱口。漱口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洗液在咽部转动。然后将咽漱液收集于50ml无菌的螺口塑料管中。无条件的可用平皿或烧杯收集咽漱液并转入10ml螺口采样管中。 5、深咳痰液: 要求病人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50ml含3ml采样液的螺口塑料管中。,二)标本采集方法 6、呼吸道灌洗液: 将收

19、集器头部从鼻孔或气管插口处插入气管(约30cm深处),注入5ml生理盐水,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样液涮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孩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二)标本采集方法 7、血清标本: 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于2ml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8、粪便标本: 采集510g粪便或采集肛拭子标本置于含310ml无菌采样液的螺口管中,严格密封。,二)标本采集方法 9、尸检标本 (1)可疑组织标本:每种组织应多部位取材,每一采集部位分别使用不同消毒器械,以防交叉污染;各部位应取205

20、0g,淋巴结取2个。各部位标本,一半用10福尔马林固定,通常所取组织块固定于不少于510倍以上体积的10福尔马林溶液中;另一半直接放70或液氮罐中保存。 (2)血:无菌操作采集死者血液5ml,其2.5ml置无菌玻璃管中,使血球沉淀,吸出血清。 (3)分泌物或渗出物:用灭菌棉棒擦拭局部,采集分泌物后,装入放有病毒保存液的试管中。,二)标本采集方法 10、胸水 :在B超定位下进行胸腔穿刺,抽取胸水5ml,置于无菌的塑料螺口管中。 11、肺组织活检标本 :在超声或X线定位下,经皮穿刺取肺组织活检标本,置于含3ml采样液的塑料螺口管中。 注:常用的采样液、病毒保存液为:pH 7.07.6的Hanks液

21、或MEM/DMEM液或生理盐水。在采样液中需加入抗菌素,可用青霉素(终浓度为100U/ml)、庆大霉素(终浓度为1mg/ml)和抗真菌药物(终浓度为2g/ml)。,三)标本保存,1、医院内检测的标本可按本院规章对样品进行留样及消毒处理。 2、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四)标本送检程序,1、医院内临床检验标本由专人进行送检,和检验科室办理交接手续。 2、病原学检测标本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按时到医

22、院取样或由医院专业人员送样至疾控中心,并办理交接手续。,人禽流感,一、基础知识 二、发现、报告、会诊与排查 三、标本采集 四、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治疗原则 五、感染控制,四、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治疗原则,1.人禽流感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3.诊 断 4.治疗原则(针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一)临床表现,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不同表现: 1.感染H9N7、H10N7亚型,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感染H7N7、H7N2亚型,主要结膜炎; 3.感染H5N1亚型,起病急,早期类似普通流感,发热,T 39 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都有明

23、显肺炎,可出现AIL/ARDS、胸腔积液、血细胞减少、多脏器衰竭、休克及败血症等。,二)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 早期WBC一般不高或降低,重者减少,L减少,PLT降低。合并细菌感染时WBC及N增加。因此诊治该类病人时要密切监测,12天要复查一次外周血象,以便了解病情的变化。,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是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对疾病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动态变化、发现并发症均起重要作用。 病变发展迅速,短时由片状淡影发展为“白肺”,呈非肺段、叶分布,累及两肺多个叶段,可出现胸水、气胸、纵隔气肿等。,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如下,发病后第6天胸片: 右下肺片状淡影(图一),发

24、病后第7天胸片: 右下肺大片状浓密影(图二,(图三,发病第9天),(图四,发病第11天),右肺大片密实影,仅肺尖透亮带,近似“白肺”,左肺门影增浓,右肺“白肺”,(图五,发病第17天),右肺病灶有所吸收,左肺片状浸润影,有纵隔气肿影,三)诊 断,1、诊断依据 2、诊断原则 3、诊断标准,(一)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7d内,接触过病、死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发病前14d内,曾经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 发病前14d内,与人禽流感病例有过密切接触; 发病前14d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 高危职业史:家禽工作、实验室职业人

25、员、处置动物疫情、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病例医护人员;,(一)诊断依据,2.临床表现 1)H7亚型人禽流感 主要表现出结膜炎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2)H9N2亚型人禽流感 类似普通人流感,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诊断依据,2.临床表现 3)H5N1亚型:潜伏期1-7天。 急性起病,发热(T 39 )、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腹痛、腹泻等。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一)诊断依据,2.临床表现 外

26、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一)诊断依据,2.临床表现 胸部影像学:病初病变形态可为斑片状、大片状、多片的、融合的单侧或双侧肺实变,肺实质渗出阴影浅淡,呈絮状、磨玻璃样密度,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12天内范围扩大,密度加深呈肺实变密度,边缘模糊,病变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变多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没有明显的以段或叶划分的特征,相当部分病例演变为“白肺”样改变,可合并胸腔积液。,(一)诊断依据,3.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阳性并经亚型鉴定确认。 2)血清学检查: 患者恢复期血清进

27、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HI )微量中和试验(MN),禽流感病毒(H5或H7或H9等亚型)抗体阳性(HI抗体或中和抗体效价40)。 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 3)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在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查到人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的核酸或特异的H亚型抗原。,(二)诊断原则,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需要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和进行判断。流行病学史是诊断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确诊病例需要严格的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证据,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的证据。为早期、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病例,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8、可作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诊断。,(三)诊断标准,1.人禽流感疑似病例: 具备下列其中一项,且无其它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病前7d内,接触过病、死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2)发病前14d内,曾经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 3)发病前14d内,与人禽流感病例有过密切接触 4)发病前14d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 5)高危职业史:家禽工作、实验室职业人员、处置动物疫情、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病例医护人员,(三)诊断标准,2.人禽流感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1)具备疑似病例中任何一项加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且符合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29、HI ) 、微量中和试验(MN)中任一项; 2)诊断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无法进一步获得其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而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其他人已被诊断为人禽流感确诊病例,并且没有其它疾病确定诊断依据者。,(三)诊断标准,3.人禽流感确诊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具备临床表现中任一项加病毒分离阳性并经亚型鉴定确认; 具备临床表现中任一项加血清学检查; 具备临床表现中任一项加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中任一项,并经两个不同实验室所证实。,(三)诊断标准,4.人禽流感排除病例: 具备下列一项的人禽流感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 1)患者禽流感病毒分离阴性或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阴性,且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

30、或没增高; 2)尸检肺组织病毒分离阴性或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阴性,并经两个不同实验室证实; 3)有明确的其他疾病确诊依据。,四)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 2.抗病毒治疗: 目前WHO推荐的有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韦达菲)。 M2阻滞剂:100mg-200mg/日,分2次/日口服,疗程5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75mg/次,2次/日,5天。,四)治疗原则,3.重症患者治疗: 送入ICU病房救治,防交叉感染; 4.中医治疗: 5.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6. 预后: 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

31、截至2008年3月,世界各国共报告发病372例,死亡235例,病死率为63.17,其中中国大陆报告发病30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66.67。,五)出院标准,1、13岁(含13岁)以上人员,原则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即可出院: (1)体温正常。 (2)临床症状消失。 (3)胸部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2、12岁(含12岁)以下儿童,应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21天的,应住院满21天后方可出院。,人禽流感,一、基础知识 二、发现、报告、会诊与排查 三、标本采集 四、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治疗原则 五、感染控制,五、感染控制,1.病人管理 2.院内感染

32、控制 3.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一)病人管理,人禽流感病例: 对人禽流感疑似病例、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二)院内感染控制,1.发热门诊 (1)独立设区,远离其他门诊、急诊,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3)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有明显标识。 (4)诊室和留观室通风良好。 (5)留观病人一人一间,房间内设卫生间。 (6)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口罩,不能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二)

33、院内感染控制,2、人禽流感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病区 (1)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 (2)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显无交叉,有明显标识。 (3)保持病区通风良好。 (4)病区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其它医用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病区。 (5)病人一人一间,房间内设卫生间。 (6)病人戴医用防护口罩,禁止离开病房和相互探访。 (7)原则上不设陪护,不得探视,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二)院内感染控制,(1)已建立负压病房的医院可以采取房间隔离。 (2)未设负压病房的医院应做到: 独

34、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布局合理,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 病区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病区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病区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其它医用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病区。 病人戴医用防护口罩,不得离开病区。 重型病人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该病室禁止收治其他病人。 原则上不设陪护,不得探视,病人病情危重应由医务人员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若必须探视,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1.分级防护原则 2.

35、防护用品及穿脱顺序原则 3.对手清洗和消毒的要求和方法,(一)分级防护原则,(3)人禽流感病例: 采取防护措施预防禽流感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 进入被传染源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止吸道传播。 接触病人、疑似病人等传染源及其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均应采用防护措施。接触传染源污染的物品时也应采取防护措施。 既要采取措施预防人禽流感由病人传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由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应根据暴露的危害程度分别采取基本防护、加强防护和严密防护的方法。,(二)防护用品及穿脱顺序原则,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帽子。 步骤2:戴口罩。 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

36、护眼镜。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步骤1:戴帽子,步骤2:戴口罩,步骤4:戴防护眼镜,步骤3:穿防护服,步骤5:穿鞋套或胶鞋,步骤6:戴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二)防护用品及穿脱顺序原则,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解防护服。 步骤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脱掉防护服,将里面朝外,放入污衣袋中。 步骤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

37、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7: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或污衣袋中。 步骤8:洗手、消毒。,步骤1:摘下防护镜, 放入消毒液中,步骤2:解防护服,步骤3:摘掉手套,步骤4:脱掉防护服,步骤5:脱鞋套或胶鞋,步骤6:摘口罩,步骤7:摘帽子,步骤8:洗手、消毒,(三)对手清洗和消毒的要求和方法,1.何时应洗手? 1)接触人禽流感病例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掉防护用品后; 4)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 5)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三)对手清洗和消毒的要求和方法,2.何时应手消毒? 1)接触每例人禽流感病例之后; 2)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之后; 3)离开隔离病房、ICU等污染区域脱掉防护用品后; 4)接触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之后。,(三)对手清洗和消毒的要求和方法,3.标准洗手方法 标准洗手方法见下页图6:,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1.掌心对掌心搓擦,2.手指交错掌心对 手背搓擦,3.手指交错掌心对 掌心搓擦,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