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ppt,研讨会资料,讲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957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ppt,研讨会资料,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ppt,研讨会资料,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ppt,研讨会资料,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ppt,研讨会资料,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ppt,研讨会资料,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ppt,研讨会资料,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ppt,研讨会资料,讲座.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1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阅卷体会略谈,二0一一年九月,第一部分 2010年高考政治试卷简析,一、总体评价,今年的浙江省高考政治试题紧扣新课程基础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反映时代主题,在去年的基础上更加稳重老练,是一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材,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好试卷,对中学政治学科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二、对各试题的评价,(一)选择题部分(略):,(二)主观题部分,40题:(1)本题以人们政治生活的现实为背景,从为什么的角度说明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得到“人民认可”的理由。 设问的角度很精巧,但设问表述的顺序值得商榷。常见的模式是“结合材料运用什么知识分析说明什么问题”,

2、 政府为什么这样做?政府这样做了为什么能得到“人民认可”是两个有区别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答案的角度可以变换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履行行政权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的体现;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行政裁量权进行规范,说明政府是有限责任政府,是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表现,这样做更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得到人民的认可。,(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用矛盾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人和事,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生活化的理念,而且确实考查了学生用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分析“权力权威”的能力。,

3、41题:(1)指出图中的信息。对于“培养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很有帮助。,(2)这是一题有难度的设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知识,分析材料二省政府有关经济措施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懂得“社会再生产”这一知识;又要从“材料一的信息背后提炼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结论;再三,用社会再生产知识,分析省政府各种经济措施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考查学生真正理解文化的作用,并结合材料的具体实际的分析能力。这题是教材的重点,也很能考查考生的从材料出发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自选模块:07经济学常识(1)问与材料关联不

4、大。(2)问的设问“评析该同学关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适用于中国的看法”相当巧妙,评析的不是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该同学的看法,并且一问中包含着两问,“该同学关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和“适用于中国的看法”。,自选模块:08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取材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体现了生活中的法律的常识。,第二部分 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分析,(一)第40题学生答题情况 (1)为什么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普遍认可?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 按照原理(4分),行政裁量权过大的危害(2分),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的意义(4分)的阅卷标准看,第一部分考生得分还是可以的;第二部

5、分考生基本不得分,原因是考生不会结合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出行政裁量权过大产生的不良社会后果。第三部分大多数考生讲到了有利于提高政府权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因为考查的是常见的知识,考生尽管有分可得,但普遍存在着思路不清,层次不分,主次颠倒等问题。考生有东西可写,观点多样,给阅卷增加了困难。,(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 考生存在的问题有:没有真正理解“对立统一”观点,而把矛盾的众多原理列举出来,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一一搬上;没有找到“权力权威”这一矛

6、盾的两个方面,抓住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权力与权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为没有哲学高度,答案往往同第1问重复;在论证过程中不会从正反两方面说明问题。,第41题学生答题情况,(1)指出材料一中图13、表7的经济信息。 这是用图表方式考查考生的“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生普遍能得分。 6分1.2%;4-5分50.48%;2-3分42.42%;0-1分7.1%。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注意标题和表注;二是不会对图表的相关信息作比较;三是政治术语表述不规范。口语化严重,有的还任意创造新名称,如“乡村收入”。,(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

7、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措施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缺少“社会再生产”知识,因为这个知识点在学科指导意见中的教学要求只是“了解”,教师在复习时没有足够重视,特别是原理部分学生失分太多; 考生审题不够仔细,很少有学生对材料中的每一个措施作一一对应的分析,分析材料的时候也没有与原理对应。 比较完整的:原理+分析+作用8-14分:占3.5% 相对完整的:观点+分析(作用)6-7分:占12 .5% 不完整的:只有措施和作用1-5分:占84%,(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考生失分比较集中在这几个

8、知识点: 只在材料二上做文章,没有结合材料一信息背后要统筹“城乡差距存在”的问题,二个材料脱节; 把农村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发展,没有突出农村还需要文化发展; 没有指出文化建设需要物质载体; 泛泛而谈文化的作用,而不是从文化工程这一有效载体出发谈对城乡统筹的作用。,自选模块07: 第(1)问平均大约得2分; 第(2)问绝大多数考生把评析该同学的看法,答成对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析; 评析又往往离开材料,特别是很少有学生具体指出我国“人口多,起点低”的国情。,自选模块08: 第(1)问考生法律术语不能准确表述,把“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答成了解权、消费权、选择权、自由权等,错字如调解-调节、仲裁-中

9、裁、申诉-控诉、投诉、消协-消保; 很多考生第(2)问审题有误,设问是解决纠纷的方式,而不少考生答成体现个人行为如举报、投诉等;由于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不到位,少数同学认为本案当事人可选择的是唯一方式,因此判断错误; 也有考生将07模块答在08模块上。,得高分因素:,基础知识扎实 内容表述完整 意境迁移灵活 答题思路清晰 解题方法对路 书写面貌良好,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1.知识储备上的问题:基础知识欠缺。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在大多数试卷中都有体现: 如:基本概念模糊不清造成判断失误;知识掌握不全,从而使表述要点失缺;观点理解不透导致不会迁移;,2. 审题上的问题: 如:命题特点不清,解题定位不准(

10、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材料读得不仔细,不能从情境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问题要求不明,甚至答非所问;知识范围把握不准,堆砌知识点,填充卷面;材料运用分析不够,或不知所云。,3.概括分析和组织答题能力上的问题,表现有:思路不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思路不清,不能形成有机联系;要点不显,没有结合题中问题分析,观点游离散乱,东拉西扯;没有形成稳定观点,点睛缺失; 主要原因:基本概括分析能力未到位,答题套路未掌握。,4.答题形式上的问题,主要有:表述不规范,术语不准,口语化表达;缺乏条理性、逻辑性,颠来倒去,没有要点;错别字多、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或字迹偏淡;未按要求在规定的答题框内答题:逾框或错

11、位;字数偏少偏多:(考生答卷字数要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有人概括: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 2答案组织要点化; 3答案表述术语化; 4答案结构逻辑化; 5答案编写完整化; 6字迹书写整洁化。,5. 时间安排上的问题,要培养起总体的时间安排的观念和习惯 应捡容易得分的先做 “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具体各题得分情况如下:,第三部分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细读文本,固本强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我们不能只教教材,教材不是教师的唯一文本,一纲多本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文本就是文本,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

12、据,细读文本就象有经验的老农,精耕细作才能高产,广种薄收只能加重学生负担。读全读懂文本,读字读词读句子,把握教材的知识脉络,足见一个教师的学科功底。对学生来说,真正掌握基本知识,不仅能保证应得的分数不失分,而且是得基础者得天下。,2、以纲为纲,张驰有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但有考试就有应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心中一定有“纲”,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张驰有度,该展开的大胆展开,该收缩的放心收缩。一个有应试经验的教师一定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只重教材不重考纲,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尽管41题的第(2)问,在考试说明 中不是重点,但如果教师这只要把“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这一重点讲清楚,学生也不会失分太多。,3、注重方法 ,针对训练是取得理想成绩的有效方法。有考试就会有应试,真正的应试教学是一种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取得理想成绩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方法,答题技巧,行文格式。避免学生下笔千言,答分无几的被动状态。让学生辛辛苦苦的汗水,化作理想的成绩。让高考成为广大考生丰收的季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