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376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B、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C、实践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6、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B、唯心史观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矛盾的表现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

2、-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要的思想是- C、劳动价值论 10、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 C、无产阶级11、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很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马克思的资本论。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B、唯物论和辩证法 D、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3、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3、对事物用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4、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代表了一种典型的- D、朴素辩证法观点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

4、,“和实生物”,这是-D、朴素唯物论观点6、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7、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B、唯心主义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0、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11、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D、形而上学的观点1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5、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后,开始出现了-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1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9、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户外写生。大家在凤凰古城的山坡上,描绘眼前古城山水的美丽风景。学生们给出的画作各不相同。老师点评说,面对同样的景物,我们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各自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这里体现出哲学道理是-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20、意

6、识从其起源看,它是-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1、毛泽东同志有句话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传,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指的是( ) A、时间的一维性22、毛泽东同志1958年的送瘟神诗句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反映了事物的-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2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2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理解,正确的有- 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2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世界本原问题26、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

7、准备性的实践形式是- D、科学实验27、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操纵自动化机器生产,用电脑遥控指挥道路交通,这显示了实践的( )C、社会制约性28、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9、确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实践 30、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C、实践 31、工程师先在头脑中构建出大厦,接着画出工程设计图,然后由工人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B、意识转化为物质32、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其中包含的含义有( )A、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33、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

8、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3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20万美元。这种算法强调了- B、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3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6、有这样一则古代故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流水。漉水暴涨,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

9、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 37、在19世纪初,火车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时候,马车比货车跑的都快,人们往往讥笑火车的低速度。但是到了20世纪以后,火车早已战胜了马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运载工具之一。火车战胜马车的这里依据是-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38、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于-C、他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3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的实质是-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0、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C、任何事物都在

10、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 41、“世界不是即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42、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对立统一规律43、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 )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4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是-C、是否承认矛盾4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D、同一性和斗争性46、“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诉我们-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47、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下列对“和”与“不同”的理解正确的是( )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4

1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9、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哲学原理依据是(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5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有-D、矛盾分析法51、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在1927年实际上就已经在井冈山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一部分人民已经率先获得了解放。那么1927年在解放区实现的是-C、局部性部分质变5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该变化- 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5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度”是指-B、事物保持其质

12、的数量界限5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55、下列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规律 56、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辩证否定观 57、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主张是-D、否定式绝对的,不包含肯定的否定58、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C、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59、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C、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的

13、规律6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61、有人认为:“在自然界中,即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些是关于因果关系的错误观点。关于因果关系,正确的理解包括( )B、原因和结果是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62、以下关于假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假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6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A、铁杵磨针64、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66、我国制定2015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现实性67、揭示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范畴是-C、原因

14、和结果68、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思维抽象69、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方法 7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71、有人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是-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2、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73、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C、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创造作用74、“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是-

15、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C、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7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B、社会性 2、马克思追哲学中的“客体”概念是指- D、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指-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是自然界的本身。这说明-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5、马克思有句名言说:“

16、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说明-A、人的认识和能力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6、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原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进前进。”这表明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

17、识发展的动力9、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10、有思想家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说明-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2、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先天的观念,一切观念都是从后天获得的,是从经验得来的。这种观点的哲学倾向是-C、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13、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认

18、为,由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构成的可见世界是不真实的,只是意见的对象;由永恒不变的理念构成的“可知世界”才是真实的,是知识的对象。这表明帕拉图的哲学倾向是( )B、唯心主义先验论1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路线的对立 15、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万一大地山河都陷了,理毕竟还在这里”。他的这种观点是-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是- B、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17、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这说明-A、感性经验支持下的理论认识更丰富深刻1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B、感性认识是

19、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B、认识论的唯物论20、感性认识的特点是-D、直接性和具体性21、理性认识的优点是- C、深刻性和全面性22、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3、真理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其最根本的属性是-A、主观与客观相一致 24、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和领域,牛顿物理学在很多方面不能解释新的科学现象了,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样的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科学发展史的事实说明-A、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 25、相对真理的含义是

20、指-A、真理的条件性 26、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会犯的错误-C、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27、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冷静地说,如果引力磁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这种观点是- C、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8、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B、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意义关系(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根据以上表述,说明尼采的历史观是-D、英雄史观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

21、根本标准是如何看待-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3、恩格斯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人能够弹奏第一提琴”,这句话说指的是-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4、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5、社会意识就是-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6、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因素是-D、生产方式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科学技术9、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C、生产力10、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政治上层建筑1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A、基本

22、经济制度12、经济基础的表现形式是-B、经济体制13、社会发展进程中的-D、统一性和决定性表明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14、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进程。构成社会发展主要内容和阶段的是-D、社会形态及其更替15、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 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16、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

23、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区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高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的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孟德斯鸠的这种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7、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是指-D、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客观规律性18、中国传统蒙学书籍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关于人的观点是- B、抽象人性论19、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0、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社会基本矛盾21、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是-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22、阶级的实质是-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

24、集团的劳动23、阶级首先是一个-B、经济范畴24、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B、私有制的形成2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直接动力26、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突出表现在-B、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27、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下面那个轴心而展开的-B、经济利益28、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29、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A、社会革命30、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C、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31、科学技术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B、渗透性要素32、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动力,

25、它是-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33、“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34、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认得本质是-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3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D、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37、社会历史的本质是-B、人的实践3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个别举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C、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的意思是C、商品体现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在下列关系中,属于内容与形

26、式关系的范畴是-B、价值与交换价值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4、一切物质财富生产的普遍特点是-A、都有具体劳动参与,创造使用价值5、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的相互联系的两重社会属性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6、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C、商品交换的实现7、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的是-B、劳动二重性学说8、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实用价值的数量增多9、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10、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由-D、

27、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C、价值12、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D、货币形式1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C、价值规律14、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15、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C、自觉运用和自发起作用共同实现的16、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是它的-A、使用价值的特殊性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劳动力

28、成为商品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B、价值增值过程20、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力和最高目标是-A、获得剩余价值21、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原样被转移到新产品当中,而是被重新创造出来的是-B、可变资本22、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23、某资本家企业投入100万元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为8:2,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为13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150%2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25、某企业的资本家即没有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也没有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在企业

29、中发起劳动竞赛,要求工人将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从原来的100件提高到120件。这属于-B、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6、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2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B、扩大再生产28、下列各项属于资本积累的是-C、通用汽车公司将上年利润的60%用于通用汽车电子商务网建设29、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了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30、某工厂由于原料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了该工厂的-B、资本价值构成31、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将会直接导致-A、劳动力的过剩32、商品的成本价格是-C、c+v33、生产资料

30、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C、技术构成3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3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36、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B、用暴力剥夺广大农民的土地37、某资本主义企业在一年内投入的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分别为100万美元、400万美元,剩余价值为400万美元,则该企业在该年的声誉价值率和利润率分别为-B、400%、80%38、货币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是-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39、研究个别资本循环的目的在于-A、考察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40、G-W

31、PW-G是-A、资本循环公式41、下列关于资本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A、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结、缺一不可的4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43、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44、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是根据-C、社会总产品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用途4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A、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4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47、平均利润的形成-D、掩盖了单个资本家对本部门工人的剥削,但揭示了资本主

32、义剥削的阶级性48、平均利润的形成是-D、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50、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按照先后次序为-D、危机、萧条、复苏、高涨51、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A、危机阶段52、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是-C、政治统治职能53、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的权利是-D、监督权54、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A、生产资本55、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棉花是作为-A、流动资本56、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57、生产资料中即属于不变资本

33、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设备58、社会资本运动包括-B、生产和个人消费、资本和商品流通、物质和价值补偿59、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问题的两个基本原理和理论前提是指-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60、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是指-B、v+m(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C、从追求平均利润转变为追求垄断利润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必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3、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单个资本迅速增大属于-C、资本集中4、金融资本由-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在一起而成的5、

34、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6、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C、表现形式7、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在于-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8、垄断价格是-C、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调整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1、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新特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广泛发展,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 C、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12、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

35、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A、生产全面社会化13、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经济基础是-D、垄断14、当代经济全球化得主要承担者和推动者是-C、跨国公司15、经济全球化-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16、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是-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17、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表明-D、当代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18、“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是-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不可调和1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社会主义革命-B、可能在一国或少数几国首先取得胜利(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

36、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共产主义者同盟4、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D、国家政权问题5、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7、马克思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论断的著作是- D、哥达纲领批判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D、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9、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10、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C、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同富裕11、社

37、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最终实现共产主义13、马克思主义政党-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并愿为其奋斗的人入党1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民主集中制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A、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2、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4、“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下列哪篇著作中提出的观点-C、

38、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2、中共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B、刘少奇3、毛泽东明确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在-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起点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6、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A、战争与革命7、毛泽东思想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才

39、最终走向成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得马克思主义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D、时代主题的转换10、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11、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关键是抓住-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2、邓小平理论是-C、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1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1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

40、是-B、执政为民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坚持与时俱进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B、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1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B、坚持党的先进性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B、“建设什么样的当,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0、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D、人民群众21、科学发展观是在那次会议上提出的?-A、十六届三中全会2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D、统筹兼顾2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1930

41、年,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B、反对本本主义2、毛泽东说:“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区研究。这句话出自-D、改造我们的学习3、为了指导和带领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的错误方针是-C、“两个凡是”4、思想路线在哲学上又称为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者是-C、邓小平5、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C、毛泽东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实事求是7、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42、是-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8、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指-C、与时俱进9、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B、实事求是10、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这就是-A、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11、“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2、实事求是的前提是-B、解放思想13、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因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1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C、创新(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C、五四运动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3、毛泽东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