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健康恢复指南.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870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的健康恢复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常见病的健康恢复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常见病的健康恢复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常见病的健康恢复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常见病的健康恢复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病的健康恢复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的健康恢复指南.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病健康指南1心血管系统高脂血症血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5.72mmol/L,甘油三酯1.69mmol/L时,则诊断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易导致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高脂血症病人要节制饮食,每日摄入的食物能量以维持正常体重的需要为准。降脂药种类很多,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病人应多运动,可以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健康指南:1海带、紫菜、金针、香菇、大蒜、洋葱、核桃肉、果仁等食物。饮牛奶宜去脂,不加糖。蛋类原则上每周不超过4只。烹调食物用素油,并限制总热量。 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脂肪的消耗及减轻体重。 3. 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

2、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也可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联合瓣膜病变。早期可无症状,一般经过数年逐步出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风心病患者应注意休息和在医师指导下治疗。病人一般都需要做手术。健康指南:1. 注意休息,避免过重体力劳动。2. 预防感染。3. 预防心衰。心衰患者应吃低盐饮食,每日6克以下为宜,忌食用盐腌制品;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含钾水果如香蕉,橘子等;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应定期门诊随访,必要时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行外科手术治疗。4. 如需拔牙或作其他有创手术,术前

3、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选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早搏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且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或称期外收缩,早搏时病人有心悸、胸闷等感觉,但也有病人无任何不适。触脉搏时可出现早跳或“漏跳”。早搏可偶尔出现,也可频发。早搏很常见,可发生在各种心脏病的基础上,但也可出现在正常人。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应请医生查明病因,决定是否须用药以及用什么药,绝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预后都是良好的。健康指南:1.早搏本身并非严重疾病,所以病员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2. 注意劳逸结合,使睡眠充足。3. 不吸烟,

4、不饮酒,睡前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4. 功能性早搏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5. 伴有严重心脏病或有明显症状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风中风或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中风可分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两类。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大多由于血液粘度升高、血栓形成所引起。出血性中风或称脑溢血,起病比较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中风的后遗症最多见是肢体偏瘫或瘫痪,严重影响心身健康;有时反复脑栓塞的结果,可使脑萎缩,产生智力障碍,即所谓血管性痴呆症。近年头颅CT及MRI的应用,可确切分辨中风的性质。病灶部位,对中风的治疗

5、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健康指南:1. 预防中风关键在中年,不吸烟,不饮酒,不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食品,控制体重,控制血脂。饮食宜清、淡、熟、软。2. 已发生中风的病人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可先由旁人帮助正规康复训练,以后逐步自主活动,争取自理生活。也可同时进行理疗,针灸。3.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防止中风的再度发作。4. 增强自信心,使中风的后遗症会减少到最少及最小程度。冠心病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影响心脏的功能,从而产生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6、还可能猝死。心电图、心肌酶测定、放射性核素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控制血压、血脂、体重和戒烟能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病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抗心绞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必要时可作冠状动脉成形术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效果好。健康指南:1. 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少吃肥肉,多吃鱼和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不吸烟,节制饮酒。2.控制体重,控制血脂、血糖。3. 限制食盐的摄入。4. 如有高血压应在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较低水平。5.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6. 可进行

7、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散步等。 7. 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以便随时服用。若有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急诊。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指体循环血压的持续性升高。正常成人的血压在1218.7/812kPa(90140/6090mmHg)之间,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常有一定的波动。若多次测定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应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早期可无症状,如不积极治疗可引起脑、心和肾脏器官的病变以及脂质和糖代谢的异常,产生头痛、头晕、心悸、多尿和浮肿等。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阻止高血压的进展和减少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尿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指南:1

8、.低盐饮食,不吸烟,不喝酒。2. 选择适当的运动,如慢跑、打拳、炼坐式气功等。也可按摩头面部,促使血管平滑肌放松,方法为先搓热两手,再用手反复按摩头面部2030次。3.限制高脂肪饮食,肥胖者需控制体重。不吃动物的内脏及其制品,可常食用黑木耳、山楂等。4.高血压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降压药、降血脂药物应遵医嘱服用。避免突然停用降压药而导致“停药反跳现象”。 5. 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做到心平气和。保持大便畅通。6. 从卧位到立位时不能太快,以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2消化系统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脏脂肪含量过多。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心部位,易发生脂肪在肝脏的过度堆积进而造成脂肪肝。近年来,脂肪

9、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一位常见肝病,发病率可达20%。我国脂肪肝发病率为10%-15%。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增高,近年来有低龄化发病趋势。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过量饮酒、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营养不良等。引起脂肪肝有几种因素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如高脂肪和动物性食物为主;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量摄食、进零食、睡前进食以及经常不吃早餐;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精神萎靡,生活散漫等因素有关。轻中度脂肪肝预后好,饮食调整和运动、纠正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本前提,大多数轻度或中度的单纯性脂肪肝经过这些治疗后,脂肪肝可消退,甚至完全恢复正常,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脂肪

10、肝病人化验检查可有转氨酶或血脂增高,B超和CT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此外B超或CT检查尚可提示有无肝硬化和肝内肿瘤。因此,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作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失调;吸烟、酗酒、某些药物的不良作用诱发。其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暧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一般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如无效,应进一步作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以除外穿孔、梗阻或恶变的可能性。健康指南: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不稳定。2.停止进食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品,如油煎

11、食品、辛辣食品、浓茶咖啡等。3.禁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态松等。4.戒烟、戒酒,烟酒可延迟胃炎的好转和溃疡的愈合。5.进餐应有规律,“少吃多餐”,可在餐间加吃些饼干和糕点。6.不宜过多饮用豆乳等,因此类食品容易引起胀气。7.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类药物。8.定期检查,遇有症状明显变化,应及时就诊检查。便秘便秘多见于老年人,可分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运动少,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均易促成结肠便秘。老年人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直肠便秘。便秘也可由肛

12、周疾病如痔、瘘、结肠癌、直疝等引起。某些铁、铝、钙制剂也可引起便秘。由于习惯性便秘,患者往往长期服用泻剂,这可导致肠功能紊乱。预防便秘应多吃蔬菜、治疗肛周疾病和酌情用通便药。健康指南:1.老年人多便秘,应多食含纤维素高的蔬菜与水果,如:茭白、韭菜、菠菜、芹菜、柿子、葡萄、杏子、鸭梨、苹果、等。2.积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等。3.腹部按摩可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20回,效果甚佳。4.便秘可为某种疾病的症状,要及时治疗痔疮等肛周疾病,警惕结肠癌。5.使用泻剂的原则是交替使用各种泻药,并避免用强烈的泻药。6.不用或少用易引起便秘的药物,如可待因、铁剂、铝

13、剂、钙剂等。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于多种损害肝脏的因素如慢性活动期肝炎、长期酗酒,长期损害肝脏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以食欲不振、乏力、齿龈出血、肝掌、蜘蛛痣、黄疸、白蛋白低、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病人亦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对象,应注意定期检查。对肝硬化可应用中西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健康指南:1.肝硬化病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应选择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饮食。3.有腹水时要卧床休息,增进营养,并限制盐的摄入,最好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克

14、。4.腹水明显时还要限制水的摄入,一般进水量以控制在每日1000毫升。严重低钠血症者,应限制在500毫升以内。5.伴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避免刺激性的及硬的食物,以免损伤曲张的食道静脉造成大出血。6.有肝昏迷可能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三餐应以蔬菜为主。7.禁酒戒烟,不要滥用“护肝”药物。8.应定期到医院作肝功能、甲胎蛋白、超声波等检查。肝囊肿肝囊肿可因寄生虫病引起,亦可因创伤、炎症或肿瘤等引起,但大多数为先天性肝囊肿。肝囊肿可以只有一个,亦可以有多个。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并常与多囊肾并存。肝囊肿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格检查时被超声检查发现。巨大的肝囊肿可有食后饱胀等不适。如压迫到胆管则有产生黄

15、疸。如合并感染则有畏寒、发热等症状。小的肝囊肿不需治疗。合并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治疗,较大的囊肿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一般不发展或发展缓慢,预后良好。健康指南:1.一般说来肝囊肿对人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也不会变癌,病员不必紧张。2.多个的小囊肿,在B超或CT检查时有时发现的多,有时发现的少,那是因为检查设备的局限性或检查者的仔细程度不一样,不足为奇。3.过大的肝囊肿,对肝脏本身或周围的器官有压迫症状的或有炎症的可以用针吸出其中的液体,但以后可能再长,也可以作手术将囊肿打开以减轻压力。4.B超或CT诊断肝囊肿十分可靠,一般不必作更多的检查。5.可以工作,可以运动,在生活上没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16、胆石症胆石症是胆囊、胆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总称,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它的形成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胆汁代谢异常、胆固醇过饱和析晶或蛔虫钻胆引起感染所致。有结石存在可以引起胆囊炎、胆管炎,因此感染和结石有成了因果关系。临床表现为上腹闷胀不适,酷似“胃病”;有些人在吃了油腻食物后上腹不适或发生剧烈腹痛;还有一部分人多在夜间突然剧烈腹痛,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如果胆石在胆管引起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这时不但发生腹痛,而且还发高烧和黄疸。超声波或X线检查不难明确诊断。治疗方面可采用药物治疗,亦可采用手术治疗,需请医师决定。健康指南:1、胆囊结石病人应少吃肥肉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卵、蟹黄、脑

17、、肝、肾等食品。不吃油煎、油炸食品。2、如有右上腹隐痛不适,应素食,右侧卧位,服用654-2、阿托品等解痉药物,消炎利胆片、金胆片、胆宁、胆通等可仍选一种口服。3、如发生上腹剧痛,应到医院治疗,不要自己随便应用“止痛药”。4、出现黄疸时,应立即就医检查,查明黄疸原因,以作相应处理,切勿拖延。5、胆石症的治疗有多种多样,有的可用药物治疗,有的可用震波治疗,的指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胆囊结石应尽早手术,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打孔手术是胆囊切除的最佳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烟酒茶的嗜好等都容易损害胃粘膜的屏障机能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时,胃粘

18、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导致癌变。临床表现仅为上腹饱胀、嗳气、胃纳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时因胃内因子遭到破坏,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可导致贫血。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萎缩性胃炎可用药物治疗,并定期检查,以防癌变。健康指南:1.所食食品要新鲜并富于营养,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摄入。按时进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调味品如鲜辣粉等。2.节制饮酒,不吸烟,以避免尼古丁对胃粘膜的损害;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胃粘膜损害。3.定期检查,必要时作胃镜检查。

19、4.遇有症状加重、消瘦、厌食、黑粪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戍型等5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对人民的健康危害甚大。现已证明,在我国5种肝炎均有存在。大多数病人呈急性表现,但最终多可康复。病人常有乏力、食欲降低、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等,部分病人出现发热和黄疸。少数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可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症和支持疗法可获得良好效果。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有明确肝炎病毒复制者,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此外,肝炎病人应注意 健康生活方式,科学的自我保

20、健对肝炎的顺利康复十分重要。健康指南:1.肝炎病人在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要充分休息,如有条件应住院隔离治疗。 2.康复期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不能过度疲劳。3.饮食要注意食物富含营养、新鲜并易于消化。多吃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和糖的食物,烹调宜清淡可口,以增进食欲,以助消化、吸收。4.适当服用保肝药,但不滥吃补品。5.不要外出用餐,必要时应自备餐具,以避免再次感染另一种肝炎的机会。6.预防感冒、腹泻等感染因素,切忌饮酒,以防止复发或加重。 7.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一旦出现疲乏、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要随时就医检查。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由于

21、胆道疾病或酒精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胰腺实质进行性损害和纤维化,常伴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主要表现为腹痛、消瘦、营养不良、腹泻或脂肪痢,后期可出现腹部包块、黄疸和糖尿病等。可用中西医药物治疗。肿块型以及胰管结石需做手术治疗。健康指南:1.慢性胰腺炎病程迁延,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不懈。2.如遇急性发作,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按急性胰腺炎作进一步处理。如无急性发作也定期到医院检查。3.有伴糖尿病者应根据医嘱控制饮食,并在医师指导下应用降糖药物。4.有腹泻者应采用高糖、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或加用胰酶片等药物,不要滥用抗菌药物。5.如有胆道疾病要积极治疗,必要时作外科

22、手术治疗,以利胰腺疾病的康复。6.必须禁酒、戒烟。避免过食、饱餐,以免进一步损伤胰腺功能。直肠肛管疾病直肠上接结肠,下接肛管,再下端就是肛门。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排便。可因排便损伤和感染而发生皮肤裂开;也可因肛腺感染引起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这种脓肿可自行破溃到肛门旁形成肛瘘。除了以上所说的直肠肛门疾病外,经常碰到的就是大便带血,有人说十男九痔,确实患痔疮的人不少,但大便带血不都是痔疮,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甚至结肠肿瘤也会发生大便带血。因此遇有大便带血或大便习惯或性状发生改变,都应警惕直肠肛管有无癌变发生。健康指南: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2、饮食中应富含纤维素食物,不吃辛辣刺激

23、食品,不宜饮烈性酒。3、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养成排便时看书、看报的坏习惯。4、注意肛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必要时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5-20分钟,水温保持在40-50C为好。5、内痔主要表现为出血,药物治疗无效的可采用套扎等手术治疗。内痔出血伴痔核脱出应采用PPH手术,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6、肛裂病人必须软化大便,必要时可口服轻泻剂或石蜡油,疼痛严重可局部热敷,涂消炎止痛油膏,不能缓解的宜性扩肛治疗或手术切除。7、肛瘘及肛旁脓肿要及时治疗,并耐心坚持治疗至治愈为止。8、如有便血应来院检查,以明确诊断,不要自己以为是痔疮而延误了其他严重疾病的

24、诊治。3呼吸系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突然发生,蔓延迅速,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先在交通沿线城市发生,然后波及边远城市及农村,四季均可发生。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部分患者流清涕、鼻塞、咽痛、眼角膜充血等。特点是全身症庄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如无并发症不需特殊治疗,着重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患者宜予隔离、卧床休息、多饮水,亦可采用中药治疗。健康指南:1、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2、室内经常洒水,开窗通风,经常洗晒被褥,并利用日光、醋熏等方法消毒以减少传染。3、流行期间应少到

25、公共场所去,以免传染,可用中药贯众、板兰根、葛根、藿香、生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帖,连服3日,可起预防作用。4、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流质食物。可用复方阿司匹林(即APC),每日3次,每次1片,用以退热止痛。5、如有高热不退,神志昏迷、抽搐等应送医院救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也可伴有气喘。有反复发作并加重的特点,尤以冬季易发作。常见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老年性生理变化等皆可形成肺气肿。肺气肿的病人呼吸功能减退,病人常感气急,活动能力下降。日久可以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肺心病由慢性肺

26、部疾病所引起,累及心脏,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缓解期症状较轻。肺部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严重的发作可出现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健康指南:1.注意气温变化,防止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不到公共场所去,以免感染。一旦被感染,应及时治疗。2.绝对要求戒烟,并动员亲属、同事戒烟,以减少烟雾的吸入。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吸入煤油、油烟等各种刺激性气体。4.适当餐具室外活动,如散步、做呼吸操(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等,有益健康。5.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及疲劳。6.哮喘病人应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吸入花粉、尘螨及进食鱼、虾、海鲜等。7.加强营养,特别是多吃高蛋白饮

27、食。疾病缓解期可用扶正固本的中药或核酪等药物,以提高肌体免疫力。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类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而感染。接种卡介苗可提高机体对将杆菌的特异免疫力,从而减少发病。本病分五型,成人以浸润型肺结核最常见。典型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病人有低热、乏力、纳差、咳嗽和少量咯血。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被发现。老年人发病亦常不典型。胸部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痰结核杆菌检查亦有助于确诊。治疗方面,必须严格按医嘱完成抗结核化疗,治病彻底,否则会影响疗效或导致复发。健康指南:1.按医嘱坚持全疗程(一般需9个月)规律(天天

28、服药)。什么时候停药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胸片、痰菌检查结果而定。2.除吡嗪酰胺分三次口服外,其他药物主张一日一次顿服;利福平最好于清晨空腹时服用。3.服利福平后小便呈桔红色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区不适、耳鸣、重听、口周发麻、视觉异常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有发热、咯血时应卧床休息。5.多食鱼、肉、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品,少食含脂量高的食物;必须戒烟,饮酒亦节制。6.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口鼻,所用食物、餐具要与家人的分开,不要和婴幼儿并头睡在一起。7.居室常开窗通风,病人的被褥等物品应常在阳光下暴晒。4血液系统贫血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

29、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贫血是一种综合症,可出现于许多疾病。形成贫血主要有三类原因:造血功能不良(常由于干细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受到外来细胞或物质侵占等原因)、红细胞过度破坏及失血。血红蛋白为输氧的载体,故贫血后可发生全身组织缺氧,如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活动后易气急等。凡贫血患者必须在查清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健康指南:1.贫血的原因很多,应仔细检查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不要自己随便吃补血药。2.贫血病人不可偏食,注意经常进食含铁及叶酸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蛋、肉、鱼、水果等。3.小儿生长发育期和妇女妊娠期、哺乳期造血物质需要量大,应加强营养,如食物补充不够,可在医生指导下

30、口服铁剂和叶酸。4.月经量过多的妇女也要及时补充铁剂,其查明有否妇科疾病,先治好妇科病,堵住出血漏洞,贫血才能恢复。有痣疮出血或钩虫病的病人,应及时治疗,否则长期慢性出血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5.胃、小肠手术后病人,慢性胃炎胃酸减少者会引起造血因子缺乏,应注意检查,如发现有贫血应积极治疗。6.老年人发生贫血一定要去医院查清病因,以防遗漏肿瘤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而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的一种疾病。表现为皮肤上紫斑(乌青块)、牙龈出血、鼻出血,女性则表现月经量过多。治疗主要是抗血小板抗体,可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因抗体不易消失,故疗程较长;见效后需逐步减

31、量,患者一定要耐心配合。健康指南:1.不宜剧烈活动,不宜担重物,不宜久立,否则因为血管脆性高容易发生皮肤紫癜和瘀斑。2.常吃维生素C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或水果等,以保护血管,减少出血。3.如没有胃病可常吃花生衣煎汤,多少随意。4.如需抽血检查,在拔出针头后需多压迫一些时间,以利止血。注射肌肉针后也是如此。5.女病人每次月经来潮前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月经过多引起贫血。6.如有牙龈出血过多,最好去口腔科诊治。如有牙周炎等口腔科疾病应予以治疗。5耳鼻喉及口腔系统龋病(蛀牙)龋病俗称蛀牙,是一种极普遍且发病率很高的疾病。龋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在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其病因较复杂,与细菌、

32、食物中的糖类以及机体对龋病的抵抗力有关。它好发于不容易保持清洁的牙面上,如牙齿的点隙、裂沟与邻接面等。 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被重视而耽误治疗。龋病得不到早期治疗,龋蚀到牙髓便会引起剧烈的牙神经痛,之后引起根尖周围炎、颌骨骨髓炎而影响全身,因此龋病一定要早防早治。健康指南:1.龋病俗称“蛀牙”,早期症状不明显,仅在遇冷、热、酸、甜食时,牙齿有酸痛感,凡有以上症状时,就应到医院就诊。 2.有的病人错误的认为牙痛厉害时不能补牙,往往拖延,失去最好的治疗机会。越痛越应及时治疗,任何牙痛均应早治。 3.龋病早期不治疗,蛀蚀到牙齿里面的神经,产生牙神经炎,可发生剧烈疼痛。所谓

33、“牙痛不是病”的说法是错误的,牙痛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健康,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4.补牙是治疗龋病的主要医疗方法,很多病人怕钻牙的酸痛感,因而延误治疗。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目前一般医院均用先进的高速涡轮机,钻牙时有水喷雾,很少有酸痛感。 5.补牙后2小时才能吃东西,补牙后如发现疼痛或不适,次日应去医院复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不清楚,传统的观点认为是急性中耳炎的后果。咽鼓管功能不良、鼻腔感染、中耳粘膜上皮化生、中耳乳突通气不良等是形成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因素。主要症状是耳内长期流脓,听力减退。鼓膜穿孔多在鼓膜紧张部中央区。若鼓膜穿孔发生在后上边缘区,鳞状上皮化生可匍

34、行迁入上鼓室,形成脂肪瘤、肉芽增生,造成听骨坏死,乳突骨质破坏,称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单纯型中耳炎采用局部用药治疗,如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做手术治疗。健康指南:1.经耳鼻喉科医生诊治,若属单纯型,主要是局部用药治疗;若为胆脂瘤型或肉芽型,则需手术治疗。需手术治疗者,病员应积极配合,否则发生颅内并发症,危及生命。 2.耳道流脓时,应每日3次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擦净后再滴用消炎杀菌的药水。 3.应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4.注意防止不洁之水入耳,夏天不宜游泳。 5.出现发热、耳痛、流脓增多时应及早治疗。6眼科疾病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是由

35、于眼内透明的晶状体发生变性和“老化”,逐渐变得混浊而不透明,并造成视力减退,甚至看不见。多发生在50岁以后,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视力有明显影响时,可以作白内障摘除手术,并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或在手术后配戴适度的眼镜或角膜接触镜,达到重见光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健康指南:1.白内障是眼内透明的晶体由于“老化”逐渐变得不透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看不见。但它经手术治疗,完全可以重见光明。因此,有了白内障,心理上不要紧张。 2.白内障发展缓慢,可手术之前应定期到医院检查。需要手术时,要听从医生指导及时手术。现有国内外各种药物均不能代替手术治疗。 3.有糖尿病、高血压、

36、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等影响白内障手术的疾病要积极治疗。 4.白内障手术后相当一段时间要注意休息,少用目力,并要定期随访检查。 5.白内障术后又有视力下降,要到眼科检查有无其它影响视力的眼病。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红眼睛)流行性急性结膜炎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睛”。它们的传染性很强,潜伏期短,发病时眼睑和结膜有红肿,分泌物呈水样,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刺痛,对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少数病人可伴有角膜病变而影响视力,极个别可导致下肢运动麻痹。 得过本病没有长期免疫力。但是,只要认真注意个人卫生,完全可以不得本病。健康指南:1.这种“红眼睛”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眼结膜的急性传染

37、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为多。2.由于病人眼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或物,经水均可传播,所以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家庭中有此种病人时要做到毛巾、脸盆分开。浴室、理发店严格做好毛巾消毒,游泳池应严禁“红眼睛”病人入池游泳。 3.有条件应对病人进行隔离,至少做到家庭隔离,教育病人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4.勤点抗病毒眼药水,要每小时点1次。不要与别人合用同一支眼药水。7内分泌系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在禁食情况下,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为3.96.4mmol/l。即使在吃饭以后,最高也不会超过10mmol/l。因为人体内有一套调节血糖的“机器”。这套“机器”由激素、神经预肝组

38、成。当人们禁食饥饿时,肝就会将贮存在其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循环中,供给细胞组织的需要;吃饭后,血糖升高,肝又能把血糖转变成肝糖原而贮存在肝中以备需要。调节血糖的激素在控制血糖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蜜、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胰岛素则使血糖降低。它们之间既相互对抗,又相互调节。当血糖升高时,就会刺激胰岛素释放;而当血糖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这一类激素释放,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由于它们之间的微妙作用,使得血糖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神经在调节血糖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当血糖降低时就会有饥饿的感觉而要找东西吃,这就是神经系统作用。

39、调节血糖有两套神经,其一为交感神经,它兴奋后就会使血糖升高,例如人们在发脾气和情绪激动时,血糖会升高;其二是迷走神经(又叫副交感神经),它兴奋则使血糖降低。正常时这两套神经作用保持于平衡状态。当激素和神经之间失去平衡就会使血糖升高或降低;同样当肝释放到血循环中的葡萄糖的量发生变化,也会使血糖水平发生变化。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疾病。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而引起血糖过高。人的胰腺的胰岛中含有许多种细胞,其中一种叫吕细胞,它能制造和释放胰岛素到血循环中去。正常人在胰岛素帮助下,血糖有下面几条去路:1.进人肝和肌肉,转化为贸糖原与肌糖原而贮存起来;2.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而贮存起来;3.进入各

40、组织细胞转化为细胞组成成分;4.在各组织细胞中进行酵解和氧化以产主能量和热量,供人体活动、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上述的血糖去路都发生障碍而产生糖尿病。临床表现糖尿病症候:1.口渴,多饮,多尿和多食,吃得多但身体反而消瘦;2.皮肤易长疖或痈,特别在天冷时也长;3.妇女有外阴搔痒,老年人皮肤搔痒;4.妇女在怀孕过程中曾出现过糖尿,或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生出时特别大;5.中老年人在餐后3小时后出现心慌、微汗和饥饿感;6.手术或外伤后曾出现过糖尿。发现上述症状,就应到医院去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和治疗。治疗糖尿病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无根治方法,只能控制。糖尿病控制的好

41、坏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劳动力的保持,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和寿命。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1.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每个糖尿病人都必须采用饮食治疗,并坚持终生。饮食疗法包括制定每天所需总热卡量,食谱的配制和三餐饮食的分配。每天总热卡的制定是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来决定的。根据体型(消瘦、正常或肥胖)和劳动强度(轻、中等或重劳动)每日每公斤体重应给的热卡值,再乘以体重即得每日总热卡量。对营养价值相等食物互换表及常吃蔬菜中含糖量表,供糖尿病患者在家调整食谱时参考。2.口服降糖药用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应加用口服降糖药。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患者般无效。口

42、服降糖药目前用于临床上的有两类:即磺脲类。磺脲类有短、中、长效三种制剂,常用的自服降糖药名称及剂量列表如下,肥胖患者应首选降糖灵。对一种药物无效可改用另一种或两药同用以增强疗效。3.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但要用注射方法给药。适用于I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的型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包括并发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厕赤糖尿病昏悲,妊娠等)。由于每个糖尿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也不同,因此第一次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均须住院治疗,在医生的监护下找到所需胰岛素剂量后再出院按医嘱继续治疗。4.糖尿病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43、和胰岛素的吸收,长期坚持运动锻炼,还可增强对活动的耐受性,使活动时能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活动时体内释放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减少),因此糖尿病人要有适当的活动。5.中医中药常用中药有生地、女贞子、构杞子、天冬、麦冬、天花粉、葛根、玉竹、山药、玉米须、知母、生石膏等,对控制症状常有效。中药成药有消渴丸、玉泉丸和降糖舒等。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以及慢性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缺血性坏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预后: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影响多种物质代谢和器官功能

44、的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及时,对劳动力、生育能力、寿命等并无明显影响.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瘤甲状腺位于颈部,它有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能全面增高人体的代谢,增加热量的产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甲状腺疾病由单纯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每一种疾病各具有其临床表现,如甲亢有食欲亢进而体重减轻伴有心慌、多汗、或突眼、甲状腺肿大。有些无症状,仅发现颈部有肿块等。为正确对甲状腺疾病作出诊断和治疗,需要到医院检查处理。健康指南:1、青春期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由于激素需要量增加可发生甲状腺肿大,一般过了这段时间就能恢复正常。2、高原、山区的居民因食物中含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

45、久之会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因此需服用含碘的药物,吃些海带、海藻等食物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在颈部两侧甲状腺部位发现有肿块或自觉颈部肿胀、声音发生改变,应立即到医院门诊检查。甲状腺在颈部较表浅部位,可经常作自我检查。4、甲状腺腺瘤是很常见的良性肿瘤,虽说是良性,但仍应作手术切除,以防诊断方面的误差或日后恶变。病员对此应予理解。5、有些甲状腺疾病,需服用甲状腺片治疗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要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8 骨、四肢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的防治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中国人口6.6%(84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现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46、重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一、 骨质诉讼所带来的严重后果。1995年,美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医疗、护理和社会成本已经超过了138亿美元这个数字到2030年将会超过600亿美元。在中国随着人口的严重老龄化,正在发生如同美国的同样情况人的寿命在延长西方国家老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样已经在中国出现但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达程度还只是比较落后的水平,中国目前还远远不能做到高福利保障,对于如此危害人民生命质量的骨质疏松症更有必要采取加强预防的措施。1992年全国营养普查结果,我国各类人群普遍缺钙。如果被吸收的骨组织能够完全更换,骨骼的强度就可以保持不变。患骨质疏松症时,流失的骨组织太多,而新形成的骨组织太少,就会导致骨组织数量减少,骨骼强度降低,即低骨密度或低骨量,同时伴随着骨结构退变。骨密度降低及结构退变会造成骨骼在轻微的压力下即会导致骨折。二、 哪些人群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1中老年人、孕妇及乳母、更年期妇女2饮食结构不合理,钙摄取量少的人3缺乏运动、不常晒太阳、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人4大量摄取咖啡、茶、,不当节食减肥、嗜烟、酗酒者5家族有老年性骨折的人6因病长期卧床的人740岁以前早期停经,卵巢、胃或小肠切除者8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止痛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