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通便之生化女人复习题答案R9-303.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46644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极通便之生化女人复习题答案R9-30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终极通便之生化女人复习题答案R9-30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终极通便之生化女人复习题答案R9-30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终极通便之生化女人复习题答案R9-30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终极通便之生化女人复习题答案R9-30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极通便之生化女人复习题答案R9-3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极通便之生化女人复习题答案R9-303.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化女人版一、生物能学复习: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高能化合物 。ATP/ADP Cycle是ATP提供能量的方式。 ATP通过基团转移活化底物的形式提供能量,而不是简单的水解作用。 ATP是能量的载体,磷酸肌酸是能量的贮存者。 细胞中ATP处于动态平衡。 它的生成和利用是通过细胞的能量状态来调节的。1. 生物圈中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生物体是一个开放体系(open system),不断地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物体所需的能量,间接或直接地,都来源于太阳能(solar energy)。 自养生物吸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化合物中;异养生物通过分解这些化合物获得化学

2、能。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是细胞能量传递的基础。2. 什么是高能化合物?有哪几类高能化合物?掌握一些主要的高能化合物。高能化合物:水解可释放出大于20.92千焦/摩尔的自由能的化合物。3. ATP提供能量的机理。(详见课件的图) ATP具有中等的磷酸基团转移势能,也就是说,ATP是磷酸基团的供体(或载体),ADP是磷酸基团的受体。 ATP通过基团转移活化底物的形式提供能量,而不是简单的水解作用。(也有一些生化过程由ATP或GTP直接水解提供能量,如肌肉收缩。) 在ATP参与的反应中,ATP通过基团转移可提供磷酸基团、焦磷酸基团和腺苷酸基团。 腺苷酸化是一些生物化学反应增强能量偶联的策略(如

3、脂肪酸氧化中脂酰CoA的生成)。 ATP分解为AMP和PPi,是萤火虫发光的供能方式。 In the lab, as little as a few picomoles (10-12 mol) of ATP can be measured using firefly luciferin and luciferase, using spectroscopic methods. Luciferase gene is a reporter gene in gene engineering.4. ATP和磷酸肌酸在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各起什么作用 磷酸肌酸转换途径是迅速产生ATP的方式。它揭示,磷酸肌酸

4、是能量的贮存者,ATP是能量的载体。Phosphocreatine + H2O Creatine + Pi DGo -43.0 kJ/molATP + H2O ADP + Pi DGo -30.5 kJ/mol偶联的结果:Phosphocreatine + ADP Creatine + ATP思考题:E: P524 problem 9 ,14,16糖酵解和己糖分解1. 掌握糖酵解途径关键反应步骤及其酶的调节特性、能量的消耗与形成。EM途径的调节:1. PFK-1:最重要的调控点。ATP,柠檬酸是它的变构抑制剂,而ADPAMP是它的变构激活剂,而果糖26二磷酸则是它最强的变构激活剂,F-2,6-

5、BP的水平受到PFK-2和 FBPase-2的调节。PFK-2(active时促进糖酵解,此时FBPase2 inactive)和 FBPase-2是位于同一条肽链上,属双功能酶,它们的活性受胰高血糖素通过磷酸化调节。其活性与胰高血糖素相关。2.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变构抑制剂:ATP、丙氨酸(肝)变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3. 己糖激酶(变构抑制剂: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hexokinase, glucokinase):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已糖激酶低100倍,不受葡萄糖-6-磷酸的影响。它的主要功能是,当血糖水平高时,将肝细胞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

6、-6-磷酸用于糖原合成,以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它的变构抑制剂:长链脂酰CoA。关键酶:已糖激酶hexokinase,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1,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净获能量2ATP和2NADH。 共10步反应,其中3步为不可逆反应,同时也是代谢途径的三个调控点。所有中间物都以磷酸化合物形式实现2. 糖酵解-乳酸发酵的生理意义是什么?糖酵解乳酸发酵途径的生理意义: 缺氧条件下迅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途径,尤其对肌肉收缩更为重要。 是机体某些组织获能或主要获能的方式,如视网膜、神经、癌组织等。成熟红细胞几乎完全依赖糖酵解供应能量

7、。 乳酸的利用:可通过乳酸循环(Cori cycle)在肝脏经糖异生途径转化为糖。3. 掌握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丙酮酸脱羧酶的反应机制。4. 举例说明同工酶在代谢调节中的意义。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LDH是由两种肽链A和B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四聚体。五种同工酶(A4,A3B,A2B2,AB3,B4)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组织,如A4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 B4存在于心肌细胞中。五种同工酶的酶活性有差异,如A4易于与丙酮酸结合,把丙酮酸还原为乳酸,而B4易于把乳酸氧化为丙酮酸。5. 为什么肿瘤组织糖酵解速度比正常组织快?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快,

8、超过血管的生成,使肿瘤细胞处于缺氧状态,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供应能量,因而,葡萄糖的消耗和酵解速度比正常组织大大增加。可以说,肿瘤细胞酵解速度的加快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适应。6.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以6-磷酸葡萄糖开始,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作为中间代谢产物,故将此过程称为戊糖磷酸途径。生理意义 产生NADPH和5-磷酸核糖。也是植物光合作用从CO2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7. 蚕豆病的病因是什么?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简称G6PD缺乏症又称蚕豆病。是一种遗传病。症状:红细胞在一些因素的诱发下溶解,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引起黄疸和肾功能障碍。

9、(不能产NADPH,谷胱甘肽抗氧化后不能再生)诱发因素包括:进食蚕豆、抗疟疾药物、磺胺类抗生素以及接触一些除草剂。发病机制:在正常的解毒过程中,H2O2被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成水,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被谷胱甘肽还原酶和NADPH还原成谷胱甘肽的还原形式。H2O2也可以被过氧化氢酶分解成H2O和O2,这个过程也需要NADPH。在G-6-P脱氢酶缺乏的人中,NADPH产量减少,并且H2O2的解毒机制被抑止。细胞被破坏的结果是脂质发生过氧化,导致红细胞膜破裂,蛋白质和DNA被氧化。 NADPH到NADP+的箭头方向错误谷胱甘肽通过破坏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来保护细胞。

10、思考题:E: P563 problem3, 4, 8, 17.三羧酸循环1.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作用机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的代谢去向用粉红色进行跟踪。第一步是丙酮酸与丙酮酸脱氢酶(E1)中的TPP结合的反应,脱羧生成羟乙基衍生物。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同时也催化第二步反应,将两个电子和乙酰基从TPP转移到核心酶二氢硫辛酰转乙酰酶(E2)中的氧化型硫辛酰赖氨酰基团上,生成还原型硫辛酰的乙酰硫脂。第三步是一个转脂反应。在这个反应中辅酶A的巯基代替E2的巯基生成乙酰辅酶A和还原型(含两个巯基)的硫辛酰基。在第四步中二氢硫辛酰脱氢酶(E3)将E2中的还原型硫辛

11、酰基团的两个氢原子转移给E3的辅酶FAD,使E2的硫辛酰赖氨酰基团恢复为氧化型。第五步中E3的FADH2将氢阴离子转移给NAD,生成NADH。这样酶复合体就催化另一轮循环做好准备。高能硫脂键2. 三羧酸循环的限速步骤、能量形成反应、C原子去向(红色标志)。一轮三羧酸循环,经过8步反应,释放2CO2,生成3NADH、1FADH2和1GTP(或ATP)。循环中三个高度放能步骤即由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羧催化的反应中的任何一步都可以在某种条件下成为限速步骤。当【NADH】/【NAD】的比值高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都会通过质量作用被高度抑制。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循

12、环的所有三个限速步骤:琥珀酰辅酶A抑制酮戊二酸脱氢酶(以及柠檬酸合酶);柠檬酸抑制柠檬酸合酶;终产物ATP既抑制柠檬酸合酶,也抑制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受ATP的抑制作用可被ADP(该酶的别构激活剂)解除。 三羧酸循环中三步不可逆的放能反应是其调节位点。 催化这三步反应的酶受到产物反馈抑制(如柠檬酸、琥珀酰CoA等),也受到高能荷物质抑制(如ATP、NADH等)。 催化这三步反应的酶受到低能荷物质(如ADP等)或能量需求信号(如Ca2+)激活。 由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可作为前体用于生物合成,因此底物的浓度对于调节也是比较重要的。(如草酰乙酸)3. 什么是回补反应?意义是什么?回补反应(anap

13、lerotic reaction): 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产物被转移出来参与三羧酸循环外的反应。从而影响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不断地通过一些反应补充被消耗的中间物,如草酰乙酸等,以保证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由于某些中间产物被抽走,最终导致草酰乙酸浓度的降低,因此必须不断补充使草酰乙酸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在哺乳动物肝和肾中最重要的添补反应是由丙酮酸羧化酶羧催化的丙酮酸与CO2的可逆羧化反应。(将一个羧基连接到丙酮酸上所需的自由能与ATP中所具有的自由能大约

14、相等。4.什么是乙醛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的区别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植物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在乙醛酸体(glyoxysome)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合成,该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GAC)。乙醛酸循环是三羧酸循环的修改形式。在植物、一些无脊椎动物和一些微生物中存在,但不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和TCA的区别:1两步不同的反应。2. 结果是2个乙酰CoA进入循环,释放出一个琥珀酸。 乙醛酸循环和TCA共有的酶属于同工酶(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裂解酶生成琥珀酸和苹果酸合酶乙酰辅酶A加入是乙醛酸循

15、环中独特的酶) 乙醛酸循环往往存在于发芽种子中,使脂肪转化为糖,氧化获得发芽所需的能量。生理意义: 是乙酸或乙酸盐转化为糖的途径。 如在种子发芽时,能将脂肪转化为糖。5. 脚气病、汞中毒以及砷中毒的机制。脚气病:VitB1缺乏导致丙酮酸无法进入TCA ,使以葡萄糖为唯一能源来源的神经系统供能出现障碍。汞中毒以及砷中毒:两种化合物与丙酮酸脱氢酶E2中的二氢硫辛酸的两个-SH结合,导致酶失活,从而丙酮酸代谢出现障碍,出现类似脚气病的症状。思考题:E: P594 problem8, 9, 20. 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复 习名词解释:l 标准还原势:标准还原电动势(EO):25和pH7.0条件下,还

16、原剂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ol/L浓度下表现出的电动势.l P/O值:是指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l 呼吸控制(受体控制):ADP作为关键物质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作用。它的定量表示法是测定ADP存在时氧的利用速率与没有ADP时氧的利用速率的比值。通常高于10。1. 掌握根据标准还原势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电子是从低E 0的氧化还原对流向高E 0的氧化还原对。即低E 0的氧化还原对的还原型失去电子,高E 0的氧化还原对的氧化型得到电子。2. 什么是呼吸链?由几个复合体组成?指催化氢(包括电子)传递的酶及辅酶/辅基的连锁反应体系,它们按电子亲和力递增的顺序排列。复合体一:NADH脱氢酶,

17、NADH进入呼吸链并且将电子传递给辅酶。放能的电子传递与需能的质子泵出相耦联。复合体二:琥珀酸盐脱氢酶黄素蛋白中的FADH2同样转移电子给辅酶。这一步释放的能量不足以推动质子泵。复合体三:泛醌:细胞色素氧化还原酶也叫细胞色素bc1复合体QH2的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其功能中心包括三个亚基:细胞色素,铁硫蛋白,细胞色素1。QH2的一个电子传递方向:QH2Fe-S centercyt c1s hemecyt cs heme另一电子传递方向:QH2cyt b(b1 & bh)Q&Q负离子。称为循环。总反应是QH2分两步把电子传递到Cyt c。 细胞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接着移向复合体四。同时电子传递引起质子

18、泵出。复合体四:细胞色素氧化酶,也叫做细胞色素aa3复合体细胞色素C的电子传递给O2.内含三个电子和两个血红素亚基作为电子载体。 还原1分子O2需要4个电子和4个质子,生成2分子H2O。这是在Fe-CuB活性中心 (Fe-CuB center)通过过氧中间体 (peroxy intermediate) 实现的。 还原1分子O2所需的4个“底物”质子来自于基质(N side)。 放能的电子传递与需能的质子泵出偶联(1个电子传递使1个 H+ 从基质泵出到膜间腔) 。伴随着电子传递链,每氧化一分子的NADH泵出10质子,氧化一分子FADH2泵出6质子。由此形成一个跨越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其储存的能

19、量可用来合成ATP或其它工作。 3. 写出线粒体内膜呼吸链从NADH到O2的组成顺序,产生ATP的偶联部位,常见的呼吸链抑制剂的作用位点。NADH或琥珀酸所携带的高能电子通过线粒体呼吸链传递到O2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电子传递过程的释能反应与ADP和磷酸合成ATP的需能反应相偶联,是ATP形成的基本机制。4. 理解研究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的方法。1) 电子载体复合物的分离:4种复合物可完整地从线粒体内膜分离,每种复合体都有特定的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间接说明呼吸链各成分是有序的。2) 根据标准还原势:电子从还原势低的载体流向还原势高的载体。(还原势从低到高排列:H+NAD+NAD

20、P+NADHcyt bcyt c1cyt ccyt acyt a3O2)3) 氧化动力学研究:通过检测Cyt吸收光谱变化来判断呼吸链各电子载体的氧化或还原状态。如果将O2(electron acceptor)供给完全处于还原态的呼吸链,呼吸链上的各个电子载体按顺序被氧化。首先是cyt aa3,依次向前推是cyt c、cyt b,最后是NADH。4) 电子传递的抑制剂:电子传递的抑制剂:能够专一性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电子传递的化学物质。原理:阻断位点前的组分处于还原状态,阻断位点后的组分处于氧化状态。(见上图)重要电子传递抑制剂:鱼藤酮, 阿米妥, 粉蝶霉素A;抗霉素A;CN- , CO4. 化

21、学渗透学说研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伟大的统一理论? 化学渗透模型由英国科学家Peter Mitchell建立。这一模型被认为是20世纪生物学最伟大的统一原理之一(one of the great unifying principles) 。它揭示了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以及一些跨膜主动运输、细菌鞭毛运动等等生命活动过程的本质。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驱动质子从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膜间腔,从而产生一个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这种电化学梯度贮存的能量形成一种质子动力( proton-motive force ) 。 当它驱动质子通过ATP合酶流回线粒体基质的同时,催化ATP的合

22、成。l 化学渗透模型是关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偶联 ( coupling )的理论。一系列实验结果证实这种偶联的存在。 ATP合成依赖于线粒体上的电子传递。 ATP would not be synthesized when only ADP and Pi are added in isolated mitochondria suspensions. O2 consumption, an indication of electron flow, was detected when a reductant (e.g., succinate) is added, accompanied by an

23、 increase of ATP synthesis. Both O2 consumption and ATP synthesis were suppressed when inhibitors of respiratory chain (e.g., cyanide, CO, or antimycin A) was added.电子传递同样依赖于ATP合成。 O2 consumption was neither observed if ADP was not added to the suspension, although a reductant is provided. The O2 co

24、nsumption was also not observed in the presence of inhibitors of ATP synthase (e.g., oligomycin or venturicidin).6. 解偶联剂的机制是什么?注意区分电子抑制剂和解偶联剂以及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解偶联剂(uncouplers):只抑制ATP的形成过程,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使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两个过程分离,电子传递产生的自由能转变为热量。l DNP和FCCP解偶联机制:使H+不经Fo回流,破坏电化学梯度,因而不能形成ATP,而是以热量形式释放能量。DNP和FCCP都具有一个可解离的质子

25、,且强烈疏水。它们可以携带质子跨过线粒体内膜,消除质子梯度。在酸性环境下DNP接受质子成为脂溶性物质,透过内膜,同时将质子H+带入内膜,破坏了跨膜H+梯度而引起解偶联现象。l 离子载体(ionophores)解偶联机制:通过增加线粒体内膜对一价阳离子的通透性破坏跨膜电荷梯度,从而影响ATP形成。 电子传递抑制剂:见上文。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能抑制氧的吸收利用和阻止ATP生成。有别于电子传递的抑制剂。如寡霉素:与FoF1-ATP酶的Fo的一个组分蛋白结合,“堵塞”了其内的质子能道,阻止膜外的H+回流到基质内。7. 了解ATP合酶的作用机制。 用提纯的F1进行同位素交换实验揭示,ATP合成的G0接近

26、零 通过测定Kd值证实,ATP与酶的亲合性比ADP更高。 质子梯度驱动ATP从酶表面释放。(release of ATP from ATP synthase was proposed to be the major energy barrier of ATP synthase. 质子通过Fo驱动c亚基环和不对称g亚基的转动,使得每个b亚基在三种构象互换,依次为结合ADP + Pi (L) , 合成ATP(T), 释放ATP(O)。(x-ray晶体学揭示,F1的亚基有三种不同的构想,分别是结合ADP(also L:loose),结合ATP analog (also T:tight),或者empt

27、y( also open).) 根据这一模型,F1的亚基每次转动120o 。这一推测在体外通过荧光显微镜得到证实(powered by ATP hydrolysis catalyzed by thesubunits) 。思考题:E: P718 problem 4,5,6,10,12,13脂类代谢脂类代谢复习:名词解释: 脂肪动员:指脂肪组织中脂肪在激素的调节下,被一系列脂肪酶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然后释放进入血液,脂肪酸以与血清白蛋白非共价结合的方式运输到其它组织利用的过程。 必需脂肪酸:因为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合成其他产物所必需的前体,所以是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 血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

28、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TG、CH、CHE、PL、FFA) 血浆脂蛋白: 是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以疏水性脂类为核心围绕着极性脂类和载脂蛋白组成。 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1. 脂类消化中胆汁酸盐和辅脂酶的作用。胆汁酸盐(bile salts):乳化作用 辅脂酶(colipase) :帮助胰脂酶起作用2.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途径。第二阶段: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在肉碱脂酰移位酶的催化下,以脂酰肉碱的形式通过acyl-carnitine/carnitine transporter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脂酰肉碱在肉碱脂酰移位酶的催化下,重新生成

29、脂酰CoA。3. -氧化的四步重复步骤、终产物、能量计算。 所有脂肪酸-氧化的酶都是线粒体酶。 b-氧化每一轮循环是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个重复步骤,生成1个乙酰CoA、1个少2C的脂酰CoA以及1个NADH、1个FADH2。 按软脂酸计算,经过7轮反应,生成8个乙酰CoA、7个NADH和7个FADH2。软脂酸的氧化可产生106ATP。(108-活化的两个ATP)l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额外需要顺3-反2-烯酰CoA异构酶,使顺式3双键转变为反式2双键l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除顺3-反2-烯酰CoA异构酶外,还需2,4-二烯酰CoA还原酶(NADPH作为辅酶) ,将反2-顺4结构转变为

30、反3结构总反应:Palmitoyl-CoA+7CoA+7FAD+7NAD+7H2O 8acetyl-CoA+7FADH2+7NADH+7H+4. 过氧化物体/乙醛酸体与线粒体中脂肪酸的-氧化途径有什么不同?意义是什么? 途径与线粒体的相似,但不完全相同。FADH2的电子直接传递给O2,生成H2O2,H2O2马上转化为H2O和O2。能量以热量形式散发,而不是储存于ATP中 。 哺乳动物过氧化物体产生的乙酰CoA进入胞浆,用于合成其他代谢产物,如胆固醇等。因此,当高脂肪膳食时,肝脏过氧化物体中脂肪酸-氧化的酶合成增加,产生的乙酰CoA主要用于合成胆固醇,其余部分进入线粒体。 植物中脂肪酸-氧化只发

31、生在叶组织的过氧化物体以及种子的乙醛酸体中(植物线粒体不存在-氧化的酶)。 -氧化的酶在线粒体和过氧化物体中组织的形式不同。在线粒体中,各个酶是分离的,而在过氧化物体中,以复合体形式存在。这一途径的生物学意义是利用脂肪提供生物合成的前体,特别是在种子的发芽过程。-氧化硫解氧化水化氧化 5. 脂肪酸的-氧化、-氧化的生物学意义。-氧化:对降解支链脂肪酸(如哺乳动物中植烷酸降解)有重要作用。R-CH-CH2-COOH R-CH-CH-COOH R-CH-COOH+CO2 CH3 CH3OH CH3-氧化: 脊椎动物作用部位:肝肾内质网中。 碳原子少于12的脂肪酸的氧化途径。通常为C10或C12的脂

32、肪酸。 石油酵母降解烃或脂肪酸的作用机理。 催化第一步羟化反应的是混和功能氧化酶mix-function oxidases( or 羟化酶hydroxylases, or 单加氧酶monooxygenases)。这种酶以肝和肾上腺的微粒体中含量最多。参与类固醇激素、胆汁酸等的生成,以及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6. 混合功能酶(或羟化酶)的组成、催化的反应。Mix-function oxidases由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细胞色素P-450组成。催化羟化反应。Cyt P-450在生物中广泛分布。人Cyt P-450有100多种。不同的Cyt P-450对被羟化底物有特异性。7. 酮体指的是

33、什么?限速酶是什么?如何利用及其生理意义?在肝脏中,脂肪酸经b-氧化生成的乙酰CoA,转变为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少量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酮体的生成部位在肝细胞线粒体。HMG-CoA synthase催化的是限速步骤。For ketone body formation, first two acetyl-CoAs condense to form acetoacetyl-CoA catalyzed by thiolase (the reverse reaction of the one it catalyzes in b oxidation); then addition of anot

34、her acetyl-CoA forms b-hydroxyl-b-methylglutaryl-CoA (catalyzed by the synthase, which is then cleaved to form acetoacetate and acetyl-CoA (catalyzed by the lyase).Acetoacetate can be decarboxylated to form acetone (decarboxylase) or reduced to D-b-hydroxylbutyrate (dehydrogenase). 25Acety-CoA can b

35、e converted to ketone bodies in liver under fasting and diabetic conditions. Ketone bodies are converted to acetyl-CoA in extrahepatic tissues. 酮体的利用指酮体在肝外组织重新转化为乙酰CoA 。 D-b-hydroxylbutyrate is reoxidized to acetoacetate (catalyzed by the dehydrogenase). Acetoacetate is the converted to acetoacetyl-

36、CoA using succinyl-CoA (b-ketoacyl-CoA transferase); Acetoacetyl-CoA is cleaved to two acetyl-CoA (again catalyzed by thiolase). 酮体生成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是生理情况下,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是长期饥饿情况下、脑、肌肉组织主要的供能物质。 是应激情况下,防止肌肉蛋白过多消耗的一种形式。8. 什么是酮症?酮体过量产生可造成酮血症、酮尿症。正常代谢时血尿酮体含量很少。在饥饿、糖尿病等异常情况下,酮体大量产生。当超过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时,血尿酮体含量升高。血中酮体

37、堆积称“酮血症”(ketonemia)。由于乙酰乙酸和-羟丁酸降低血液pH,造成“酸中毒”(acidosis)。酮体随尿排出称“酮尿症”(ketonuria)。临床上把糖尿病患者血尿酮体的异常称为“酮症”(ketosis)。9.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及其来源。脂肪酸合成的碳源是acetyl-CoA。Acetyl-CoA提供最初的两个C原子,以后延长的2C单位由acetyl-CoA的活化形式: malonyl-CoA提供。10. 脂肪酸合成的限速步骤及其调控。 脂肪酸合成受到严密调节。 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步骤。 柠檬酸(增加最大反应速度的别构激活因子)和软脂酰CoA分别是乙酰C

38、oA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和反馈抑制剂。 乙酰CoA羧化酶可通过激素进行磷酸化/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 第一个中间物丙二酸单酰CoA抑制脂肪酸氧化,避免底物循环(或无效循环) 。乙酰辅酶A羧化酶被别构因子和可逆磷酸化调节。11. 脂肪酸合成由哪四步重复步骤组成?每一个丙二酸单酰基团和乙酰基团(或长链酰基)通过硫脂键连接到脂肪酸合酶上而激活。1) 第一步是被激活的乙酰基团(头一个乙酰基团)和来自于丙二酸单酰COA的两个碳原子缩合,同时CO2从丙二酸单酰COA中被除去;乙酰链延长的净反应效果是加了2个碳原子。这种缩合的酮产物于是在其余三步反应中被还原,这几乎和氧化反应相同,但次序相反;(缩合)2)

39、酮基团被还原成乙醇;(还原)3) 水的除去产生了一个双键;(脱水)4) 双键被还原以形成几乎饱和的脂酰链。(还原)12. 脂肪酸合酶复合体有两个活性-SH,分别位于哪里?各起什么作用?脂肪酸合成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一直与酶复合体的两个巯基中的一个共价连接。一个是酮脂酰ACP合酶(KS)的半胱氨酸的巯基上(SH);另一个是酰基载体蛋白上的-SH基团,脂肪酸合成的乙酰中间产物通过此基团形成巯基。乙酰COA的乙酰基团转到酮脂酰ACP合酶(KS)的半胱氨酸的巯基上(SH)。此反应由乙酰COA-ACP转乙酰酶(AT)催化。The malonyl group(丙二酸单酰基团) is transferred

40、 from malonyl-CoA to the SH group of the 4-phosphopantetheine(磷酸泛酸巯基乙胺) covalently attached to a Ser residue of the acyl carrier protein (ACP).(酰基载体蛋白)13. 长链饱和脂肪酸合成的部位。部位:光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与软脂酸合成不同的是,不需ACP作为脂酰基载体。软脂酰CoA+丙二酸单酰CoA 硬脂酸(内质网)软脂酰CoA+乙酰CoA 硬脂酸(线粒体)14. 前列腺素、血栓噁烷、白三烯的合成前体和重要生理意义?合成前体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a

41、te, 20:4 (D5,8,11,14) )。花生四烯酸首先在激素或其他刺激信号的作用下,由磷脂酶A2 (phospolipase A2)从膜磷脂水解下来。前列腺素、血栓噁烷、白三烯的生理功能: PG: 诱发炎症;降血压;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促进卵巢排卵和促进分娩。 TX: 促进凝血和血栓形成;促进血管收缩。 LT: 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收缩;调节白细胞功能,促进炎症及过敏反应发展;促进溶酶体水解酶类的释放。15. 什么是脂肪和甘油磷脂的共同合成中间物?磷脂酸是脂肪和甘油磷脂合成的共同前体。16. 甘油磷脂的分解部位和四种磷脂酶水解的位点。部位:溶酶体磷脂酶A1,A2,C,D17. 甘

42、油磷脂的两种合成策略。酵母和哺乳动物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磷脂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的途径有何不同?合成有CDP-甘油二酯和CDP-极性头部基团两种策略。 首先,甘油二酯的-OH ( CDP-甘油二酯策略 )或极性头部基团的-OH ( CDP-极性头部基团策略 ) ,通过与胞嘧啶核苷酸相连而激活。 然后,由相应的另外一个-OH 基团通过亲核反应替换CMP ,从而合成甘油磷脂。18. 胆固醇合成的原料、重要中间物、限速步骤及其调节。胆固醇全部27个C来源于乙酰CoA。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Stage I: 3个acetyl-CoA缩合还原生成 1个6C的 mevalonate (甲羟戊酸

43、) 。Stage II: mevalonate 转变为活化的 5C isoprene units (异戊二烯单位) 。Stage III: 6个 isoprene units 缩合生成线性的30C squalene(鲨烯) 。Stage IV: Squalene 环化生成1个四环结构,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后转变为27C的胆固醇。甲羟戊酸,MVA异戊二烯鲨烯(6C)(5C)(30C)(27C)(2C)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The committing stepHMG-CoAreductasein cytosolHMG-CoA reductase (an integrated membrane

44、 protein in the smooth ER) catalyzes the irreversible reduction of HMG-CoA to form mevalonate: the committing step of cholesterol synthesis (thus being a major regulation). HMG-CoA还原酶催化的是限速步骤。19. 胆固醇的转化。1) 转化为胆汁酸。Cholesterol can be converted to bile acids (salts) : glycocholate (甘胆酸盐) and taurochola

45、te (牛黄胆酸盐).2) 转化为类固醇激素。孕烯醇酮孕酮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盐皮质激素3) 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是VitD的前体。VitD可以调节小肠钙的吸收以及肾和骨钙的水平。VitD and rickets(佝偻病)20.各种血浆脂蛋白代谢的生理功能。1) CM:把外源性TG从小肠运输到各种组织。CM的 apoC-II激活肌肉或脂肪组织毛细血管中的脂蛋白脂肪酶,向这些组织释放出游离的脂肪酸。CM的残余颗粒(含CHE)通过血液循环运到肝脏细胞进行代谢。2) VLDL:把内源性TG从肝脏运输到其他组织。VLDL的 apoC-II激活肌肉或脂肪组织中的脂蛋白脂肪酶, 向这

46、些组织释放出游离的脂肪酸。剩余的VLDL残粒一部分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肝细胞代谢,另一部分形成LDL 。3) LDL:主要把内源性CH运输到肝外组织。这是LDL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识别LDL 受体的是LDL 上的apoB-100 蛋白。血浆中LDL与细胞膜上LDL 受体结合后引起了一系列的代谢过程,称为LDL受体代谢途径。4) HDL:逆向运输CH,清除血中CH。HDL的前体来源于肝细胞或小肠细胞,从肝外组织收集CH,然后转化为CHE向肝细胞运输。21. LDL受体代谢途径。LDL细胞膜LDL受体合成ACATHMG CoA还原酶游离CH溶酶体水解内吞与LDL受体结合22. 胆固醇的逆向运输途径。胆固醇的逆向运输途径(reverse cholestrol transport pathway):指胆固醇从肝外组织向肝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