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715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7.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滁州市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滁州市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滁州市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滁州市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滁州市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文本滁 州 市 旅 游 局江苏必得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必得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2009 年 5月滁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要点提炼-十说滁州旅游规划一、找准一个定位w 大明摇篮 山水醉城二、抓住两大引爆点w 醉之城 琅琊山水 醉游琅琊生态美景w 明之源 凤阳人文 品味凤阳文化古城三、紧扣三大目标w 构建皖东休闲旅游经济圈w 跻身南京都市圈旅游副中心w 打造华东高级休闲度假基地四、主攻四大市场w 南京都市圈市场 w 合肥及皖中旅游市场w 长三角旅游市场 w 皖北旅游市场五、五大创新模式w 强势旅游运营模式w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w 旅游深度营销模式w 优

2、势资源聚落化模式w 旅游社区化模式六、六大活力体系w 活力文化、活力体验、活力休闲w 活力商业、活力运营、活力发展七、健全七大旅游体系w 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w 完善配套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w 发达的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体系w 严格有序的旅游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w 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文化产业体系 w 灵活而有竞争力的市场运作体系w 城乡行业互补联动的旅游组织体系八、推出八大旅游产品谱系w 山水滁州游 休闲滁州游 w 绿色滁州游 红色滁州游w 故事滁州游 人文滁州游w 活力滁州游 儒雅滁州游九、九大亮点滁州旅游优先发展区域w 琅琊会都大琅琊山水休闲旅游区w 大明摇篮凤阳大明文化旅游区w 改革起点小

3、岗村改革经典旅游区w 红色之光半塔-龙岗红色旅游区w 白鹭翩翩来安白鹭岛风情生态旅游区w 明水休闲女山湖-跃龙湖生态旅游区w 儒雅滁城儒林文化旅游区w 红旗飘飘定远红色旅游区w 美旅滁州定远-凤阳生态旅游区十、十大重点旅游乡镇w 南谯区:大柳镇、朱龙镇w 琅琊区:乌衣镇w 明光市:女山湖镇w 全椒县:大墅镇w 来安县:半塔镇、汊河镇w 定远县:仓镇镇w 凤阳县:殷涧镇w 天长市:铜城镇目 录一、序 篇11、规划进程12、规划范围23、规划期限24、规划依据25、规划原则36、性质与任务3二、取势篇基础分析51、宏观背景52、区域背景63、发展现状64、区位条件105、竞合分析106、旅游资源分

4、析与评价147、旅游客源市场分析168、SWOT分析18三、明道篇定位定型201、指导思想202、规划目标203、发展定位224、发展战略235、发展模式286、空间布局297、市级重点开发项目328、城市旅游规划要点339、县域规划指引3410、十大重点旅游乡镇3811、旅游要素规划要点39四、优术篇实施保障451、旅游形象策划452、形象宣传口号463、旅游营销策划474、旅游产品策划495、旅游竞争力提升506、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15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 文本(初稿)一、序 篇1、规划进程为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滁州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

5、发展,尽快把滁州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大市,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来指导滁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此,滁州市人民政府、滁州市旅游局经过反复比选,于2009年2月正式委托南京必得旅游策划设计公司编制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规划单位于2009年3月组建规划编制课题组,并正式开展工作。3月4日-13日,课题组在滁州市旅游局及各市县区有关领导和部门陪同下,开展了首轮全方位资源普查、市场调研和座谈交流,3月16日-22日,课题组分别在南京、合肥、扬州、蚌埠、上海等五座城市对滁州市旅游认知度及客源市场等

6、进行了外围调研和深度访谈。3月下旬起,课题组举行多次头脑风暴会,并开展大量室内分析,于2009年4月底形成了规划纲要和有关资源、市场的调研分析报告。 在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后,规划组又对规划纲要进行了扩充,并于5月底行程了规划文本初稿。2、规划范围战略规划范围为滁州市行政区域,含琅琊、南谯两区,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及明光、天长两市,总面积1.33万平方千米。3、规划期限 统筹兼顾近中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期2009-2020年共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 期:2009-2012年,建设实施阶段中 期:2013-2016年,提升完善阶段远 期:2017-2020年,持续发展阶段4、规划依据

7、.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 滁州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滁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5、规划原则(1)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发展原则 (2)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3)注重价值提升的原则 (4)系统协调和整体优化的原则(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性质与任务 本规划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属宏观性规划,是未来12年滁州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并体现政府的旅游战略意图、市场主体行为导向和

8、工作重点。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滁州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取势篇基础分析 1、宏观背景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全国各省市区都将国内旅游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为国内旅游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我国旅游业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发展国内旅游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更加凸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

9、旅游系统将把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千方百计加以推动和促进,以立足广阔的国内旅游市场,不断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做贡献。当旅游业是最大的民生产业,发展旅游业正当其时。安徽省旅游产业的总体目标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上,落实省委书记王金山提出的打造“旅游休闲天堂”的目标是,力争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基本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2、区域背景安徽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为形成“三大板块”,主推“四条主线”。“三

10、大版块”即:大皖南国际旅游区、泛巢湖国家旅游区、新皖北区域旅游区;“四条主线”:“沿江一线”的都市旅游和商务旅游、“江浙一线”的7市23县假日旅游和休闲旅游、“文化一线”的文化旅游和特色旅游、“红色一线”的教育旅游和扶贫旅游。滁州旅游业起步较晚,20世纪末才开始起步,21世纪初,全市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重大转变,五年期间共投入重多资金改善和发展旅游交通、旅游通信、旅游食宿、旅游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并不断加大对旅游景点的投入开发力度,同时,还制定了相关旅游发展优惠政策,为滁州旅游业的起步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总体而言,滁州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且取得了一定业绩,但是,作为

11、一个大的地级市,与周边其它地级市相比,滁州旅游业发展规模较小,距旅游大市、旅游强市的距离还较远。 3、发展现状(1)旅游业稳步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回顾滁州过去十年的旅游发展,不难发现除2003年因非典导致的旅游业整体下滑以外,十年间滁州旅游总收入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2006年至2008年更是一步一台阶,实现着大踏步的跨越,具体数据如下图:图1 滁州市旅游业收入变化图(1999-2008)(2)吸引各方投资,旅游产品不断提升 旅游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已经引起民营资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滁州走出了一条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发展旅游的新路子。实力强大、市场敏感性高、运作能力强的长三角民间资本

12、正积极参与滁州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与其他产业相结合进行旅游的复合开发,提高了滁州旅游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提升了全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并为今后其他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重量级景区少 虽然滁州景区众多,但目前除了琅琊山风景区外,真正能在全国叫的响的、具有足够分量的重量级龙头型景区还比较少。呈现出“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局面,虽然这是地方旅游成长中都会有的问题,但必须从战略高度引起足够重视。必须加大力度培育扶持一批龙头性大景区,实现滁州旅游竞争力的大提升。(4)对旅游业发展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产业地位亟待提升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发展旅游业,但在具体工作执行过程中,旅游发展力度明显不够,

13、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发展旅游业的意识仍有待加强,认识有待加深,共识有待形成,旅游产业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和旅游投入的力度需要加大。 (5)资源整合、联动力度仍有欠缺,旅游市场基础薄弱滁州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现有的旅游产品尚不成熟,市场吸引力不足,加上工业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旅游市场主要依靠本地和有限的外来商务、公务、探亲访友等客源,旅游市场基础极其薄弱,因而需要大手笔地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的策划和整合开发,并通过强势营销及区域和产业的大整合、大联动、大发展,提高滁州旅游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6)旅游产品基础薄弱,龙头项目和产品体系尚未形成滁州旅游业因起步较晚,旅游产品

14、基础极其薄弱,现有旅游产品多以相对较原始的历史遗存、红色景点和山水生态为主的“一站式”观光型产品,特色参与性项目和生态休闲产品开发刚刚起步,商务、会议旅游、度假产品及其它专项旅游产品尚未起步,尤其缺乏龙头旅游项目,整体旅游形象不突出,缺乏支撑,旅游产品体系有待建立,旅游产业结构有待合理规划。 (7)要素配套有待完善,旅游产业链有待构建食、住、行、购、游、娱、信息服务等产业要素中,相对更重视行、住和景点观光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商品、娱乐、信息服务业的开发体系尚未建立,缺乏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配套设施不够齐全,旅游产业链有待构建,导致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尚未发挥,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

15、明显。 (8)旅游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但仍需健全和创新为加快旅游的发展,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滁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市直各部委、相关部门及各县区县(区)长为成员的滁州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为下一步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组织保障,但现有市旅指委的职责、任务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明确,以应对现有旅游景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出多门、相互制约,有待实现高效管理。部分景区引进民间资本实行承包开发经营后,政府对其规划、建设、行业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9)缺乏有更加灵活、优惠的旅游政策目前,滁州旅游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基础条件较弱,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旅游发

16、展政策,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10)滁州旅游还存在的其它问题城市旅游功能相对薄弱,对区域旅游辐射带动效应较小;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机制还不够健全,使得旅游融资渠道不宽,融资效果不够理想,旅游投入相对不足;区域内部旅游交通有待畅通;旅游人才有待培养;旅游信息技术有待利用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滁州旅游业的发展。 4、区位条件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习惯称皖东。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一3313、东经11709一11913。行政区域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市境位于江苏、安徽两大省会城市合肥和南京之间,分别与扬州、泰州、淮安、蚌埠、淮南、巢湖毗邻。滁州市

17、南临长江,北抵淮河,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京沪铁路,宁西铁路,合宁、合徐、蚌宁、宁淮高速公路穿越本市,在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将在市境内通过,滁河航运直达长江。市区距南京市直线距离约50公里,属于南京都市圈内核心城市,一小时车程可达南京禄口机场。 5、竞合分析滁州地处皖东,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既有利于加强与城市的旅游合作,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化的挑战。 在安徽旅游“大皖南”、“泛巢湖”、“新皖北”三大板块中,滁州被边缘化。除了凤阳被纳入“新皖北”线路之外,滁州大部分地区无法融入以合肥、六安、巢湖为中心的“泛巢湖”旅游板块。滁州旅游事实上与南京都市圈的联系更为密切,然而由于行政区

18、属的限制,滁州又无法从江苏获得资金和政策支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本次规划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滁州目前的旅游开发程度、GDP的产值,与南京、合肥不在同一个档次,即便与蚌埠、淮安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和同属皖中的巢湖、六安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从资源的关联度来说,文化传承与南京(大明文化、儒林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淮安(红色旅游、山水生态);在滁州的区域竞合分析中,可引用“合纵”和“连横”的概念和战略。(1)合纵战略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引申为与合肥、皖北的旅游产品的联合打造(分别融入“泛巢湖”和“新皖北”两大旅游圈)。帮助滁州摆脱在皖中旅游圈中边缘化的危机。(2)连横战略连横即“事一

19、强以攻众弱”,引申为与滁州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南京的旅游产品的联合打造,共创“大明文化”的区域旅游合作关系,帮助滁州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以下通过滁州与皖东城市巢湖、马鞍山,江苏临近城市扬州、镇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的比较,从数据上对滁州旅游发展情况加以说明。图2 20042008年5城市入境旅游人次比较图 图3 20042008年5城市国内外游客总人次比较图 图4 20042008年5城市旅游总收入比较图 观察图2图4,不难发现滁州与皖东临近城市巢湖、马鞍山的旅游发展水平相当,在旅游总收入方面,滁州还略占优势;但与扬州、镇江两城市相比,滁州在各方面均远远落后,甚至2008年的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与扬

20、州、镇江2004年的指标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说明滁州还处于旅游发展的初期,各方面均比较滞后。然而同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滁州旅游如何在与巢湖和马鞍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快速追赶扬州和镇江的旅游发展步伐?我们将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巢湖旅游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作为其拳头产品,加之“环巢湖旅游圈”的形成,巢湖加强与合肥、六安旅游资源的整合和联动,非常有利于今后的旅游发展;马鞍山则是以“李白文化”和“中国洗浴之都”作为其旅游的亮点,辅以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镇江以三山资源为基础(金山、焦山、北固山),主打山水休闲和佛教文化;扬州则力推古典园林文化,“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充满了诗情画意。

21、相比之下,滁州主推的“两山一湖”(琅琊山、皇埔山、碧云湖)似乎没有特色和亮点,但是“两山一湖”加上醉翁亭和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文化卖点和整个滁州的绿色生态亮点就一下子脱瘾而出;而凤阳作为大明文化的起源,明中都鼓楼、皇城、明皇陵都极具历史价值,但滁州在明文化旅游的开发上要注意和南京的差异化经营,因为南京的明文化遗产不管是规模还是保存完好程度上都优于滁州,故滁州要积极做好和南京明文化旅游的对接和联动,争取在南京都市圈旅游中占有一席之地。6、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经过普查,统计到滁州市目前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84处,其类型分布如下:表1 滁州市旅游资源类型与全国对比统计表主 类亚 类基 本 类 型全国滁州市

22、比例(%)全国滁州市比例(%)地文景观5480371232.43水域风光635015533.33生物景观437511872.72气象气候景观21508112.5遗址遗迹2210012866.67建筑与设施77100493163.27旅游商品111007571.43人文活动44100161168.75合 计312580.61558152.26上表可知,滁州市的旅游资源具备:全国全部8个主类;25个亚类,占全国31个亚类的80.6%;81个基本类型,占全国155个基本类型的52.3%;自然资源72处,占旅游资源总量的25.4;人文资源212处,占旅游资源总量的74.6。旅游资源单体中,共有五级旅游

23、资源4处,四级旅游资源9处,三级旅游资源9处。凤阳、琅琅区三级以上的旅游资源所占比重较大,全椒、明光、来安、凤阳的资源密度相对较高,但是资源等级有待提高,定远、天长、南谯区的旅游资源量不是特别丰富,但资源等级尚可。 滁州生态、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兼备,特色旅游资源包括以下方面:(1)琅琊山水旅游资源:琅琊山森林公园、醉翁亭、丰乐亭、清流关、九天峰、皇甫山(2)儒林文化旅游资源: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故居、魁光楼、襄河景观带、儒林老街(3)大明文化旅游资源: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明中都鼓楼、龙兴寺、大明文化园(4)山水生态旅游资源:皇甫山、碧云湖、韭山洞、狼巷谜谷、女山湖、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神山、跃

24、龙湖、龙山(5)红色皖东旅游资源:半塔保卫战旧址、抗大八分校纪念馆、藕塘烈士陵园、皖东烈士陵园、新四军二师烈士纪念林等(6)改革经典旅游资源:小岗村经过对旅游资源单体的逐一评价,综合得出滁州市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如下:(1)旅游资源数量多,品种多样(2)旅游资源组合良好 (3)醉翁文化、大明文化、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尤为突出(4)高品质资源主要集中在滁州市区和凤阳,其他地区相对分散综上所述,滁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为:(1)重点突出文化和生态两大类资源开发方向,其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突出醉翁文化、大明文化、儒林文化和红色文化四大板块;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突出山水生态资源的开发。(2)旅游资源以大滁城和凤阳

25、县相对富集,应予以重点开发,并构建以大琅琊山(包括皇甫山、九天峰、清流关、丰乐亭等)、凤阳明文化与生态旅游、白鹭岛休闲度假、全椒儒林文化等为核心资源,以大滁城为主要接待中心,凤阳县为副接待中心的资源开发格局。(3)强调资源的创新。滁州旅游发展的活力就来自于资源的不断创新,要不断挖掘新资源,开发新产品,增强新活力。(4)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5)注意旅游资源的整合,突出群体优势。7、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滁州市旅游业的市场现状及前景,课题组于2009年3月分别在滁州市域及合肥、南京、蚌埠、上海等城市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9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27份,有效回收

26、率91.9%。根据问卷分析,在滁州旅游主要客源市场中,南京为滁州最主要的国内客源市场,占此次调查的46.54%;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占13.68%;合肥、马鞍山、芜湖,安徽其他地区和镇江、扬州、淮安地区分别占10%左右。 根据关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分析、安徽省旅游市场发展分析和滁州市旅游市场发展分析得出市场的基本需求和供给状况,综合考虑影响滁州旅游市场的人口、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潜力,可以将滁州市旅游产品在目标市场上作如下定位(见表2、表3): 表2 入境主要客源市场的细分与定位客源市场近期(2009-2012)中远期(2013-2020)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

27、ts)积极开拓发展日本、韩国、港澳台、东南亚市场争取澳洲、欧洲和北美洲市场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s)开拓澳洲、欧洲和北美洲市场尝试开发南美洲及其他海外市场机会市场(opportunity markets)开发南美洲及其他海外市场一、二级市场以外的其他市场细分市场(segment markets)生态旅游、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旅游、宗教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游、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商务会展览旅游、文化访古旅游、学生修学旅游、宗教旅游、购物旅游根据2008年旅游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滁州市现有的本地客源市场和南京、合肥依然是今后的主要客源市场,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和

28、市场促销力度的加大,将会有一些新兴的客源目的地。国内旅游者除了原先的优势市场以外,客源由皖中、苏南向华东全部、华南、华北乃至全国延伸,将来长三角地区仍将是最重要的增长极。根据目标客源的价值取向,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是滁州吸引潜在客源市场关键因素。根据滁州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主题旅游的发展来开拓相应的市场。宗教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市场、商务及公务旅游市场、自驾车旅游与家庭旅游市场、银发旅游市场。表3国内主要客源市场的细分与定位客源市场近期(2009-2012)中远期(2013-2020)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s)确保安徽、江苏两省周边城市和长三角重点市

29、场的稳定增长突破上海、南京、合肥等重要城市开发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市场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s)重点开发华北、华中、华东、华南人口密集地区,积极开拓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市场,瞄准重点城市,争取西北、西南地区市场三级市场(opportunity markets)积极争取西北、西南地区市场全国其它地区细分市场(segment markets)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商务会议、文化访古旅游、宗教旅游、休闲度假、红色旅游、购物娱乐旅游、体育健生旅游、探亲访友、自驾车旅游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商务、会议旅游、文化访古旅游、宗教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奖励旅游、购物娱乐旅游、体育旅游、养生

30、健身旅游、探亲访友旅游、野营生态游、教育科考、学生修学旅游、自驾车旅游8、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w 资源多样,物产丰饶w 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w 政府扶持,政策灵活w 合力初成,后发优势明显(2)劣势 (Weaknesses)w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w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w 旅游专业人才匮乏(3)机会(Opportunities)w 产业调整与扩大内需w 安徽对接长三角战略w 休闲时代与休闲产业w “大滁城”建设w 南京多条过江通道建设(4)威胁 (Threats)w 旅游发展边缘化的威胁w 交通改善后的两面性w 发展周边城市竞争压力三、明道篇定位定型 1、指导思想 滁州市旅游

31、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安徽省建设“旅游休闲天堂”和滁州市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依托“大滁城”建设总体部署,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战略机遇,提升“861”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以精品景区为支撑,以强企兴旅为中心,以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为两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环境打造为基础,制订一个指引旅游业规模化、集约化、精品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努力增强滁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滁州市旅游

32、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2、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在规划期内,以旅游为核心,构建“皖东休闲旅游经济圈”发展模式,将滁州打造成皖东旅游集散中心、安徽省旅游强市和全省构建“旅游休闲天堂”的重要板块,华东重要的山水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力争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并使旅游产业成为“大滁城”建设重要支撑。(2)阶段目标近期目标(2009-2012年)强化量的扩张,逐步向质的提升转型。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滁州市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初步建设成为旅游大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突出皖东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与南京及周边城市的联动合作;逐步发展成为南京都市圈

33、独具山水、人文和生态魅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抓紧提升“大明摇篮”和“琅琊醉翁”两大品牌形象,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旅游圈。中期目标(20132016年)保持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着重进行质的提升。保持第三产业支柱产业的稳定地位,初步建成为安徽的文化观光和娱乐休闲的胜地、南京都市圈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极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远景目标(20172020年)实现质的飞跃,全面完成旅游业的整体转型。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建设成为成为南京都市圈北侧的旅游休闲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山水、文化、生态有机交融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旅游城市。(3)数值目标表4 2004-

34、2008年滁州市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表项 目单位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75058133109841839226558人天160141656720320316674746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296.97282.18357.91578.95876旅游商品出口创汇万美元2608288046257301040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207.33218.1265.61333.13414国内旅游收入亿元8.3911.4814.6622.4128.2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0.914.114.9522.8528.8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份额3.53%4.02%5

35、.22%5.63%表5 2009-2020年滁州市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项 目单位2009年2012年2015年2017年202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外国人和港澳台)万人次3.571215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9002000350050007000旅游商品出口创汇万美元12001500200025003000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500800120015002000国内旅游收入亿元30486080100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0.914.114.9522.8528.8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份额6%7%8%9%11%3、发展定位(1)总体定位根据滁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并结合安徽省旅游市场发

36、展趋势和滁州市城市规划中对旅游产业的要求,滁州市旅游发展定位为:w 安徽省旅游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w 安徽省东部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w 安徽构建“旅游休闲天堂”的重要板块w 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皖东休闲旅游经济圈w 江北旅游经济带核心城市w 南京都市圈旅游副中心城市南京“西花厅”w 山水、文化、生态有机交融的华东高级休闲度假基地w 泛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旅游休闲新城(2)功能定位 以文化观光、山水休闲、生态度假、红色旅游、商务、政务、会议专项旅游为主导,兼具教育、美食、购物、娱乐、宗教等其它功能。(3)产业定位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地位,近期将旅游业培育成滁州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之一,中远期成为滁州市国

37、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接待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等综合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4、发展战略1、“区域联动”的空间战略。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和省内合肥、巢湖、蚌埠等城市的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融入长三角旅游区,形成东倚南京、北联蚌埠、西接合肥、南引巢湖的区域合作格局。2、“一体化”战略。滁州与南京旅游一体化。从滁州旅游发展看,与南京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是未来实现旅游强市目标的重要条件。从文脉、地脉、人脉关联来看,滁州与南京血缘相亲、地缘相邻、文化相近,具有先天的心理认同优势。两地在旅游资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错位发展策略使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式的旅游一体化格局,合力打造“滁宁一体化旅游区

38、”。3、“多元优化”的产品战略。积极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和升级,实现由单一观光型产品为主向观光型、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结构转型;大力开发面向南京都市圈市场和长三角市场的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滁州山水、人文、生态优势,强调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实现对旅游者多种需求的满足,确立独特竞争优势。休闲度假观光游览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旅游会议旅游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旅游会议旅游运动旅游探险旅游自然旅游文化探秘乡村旅游游船旅游朝圣旅游图5 滁州市旅游产品策划示意图4、东向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省、市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 加强与东部地区旅游业的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推进旅

39、游业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旅游体制接轨、旅游市场融合、旅游产业东向带动。5、“产业融合”的产业战略。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滁州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三产龙头对一二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在大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由支柱产业向重要支柱产业的跃迁。通过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将旅游与其它产业、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无缝对接,实现与立体交通网络、与农林渔产业、与工商贸发展、与房地产开发及城镇建设的四个结合。在各大产业中融入旅游要素,主动与一二产业战略衔接,从纵向与横向培育大旅游的产业链。找到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发展的内在经济联系和结合点,使旅游业切实成为滁州产业发展的粘合剂,调动相关

40、行业部门和地方共同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发展旅游和发展大滁城经济真正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合力。6、“精品品牌”的品质战略。“品质”优先于“数量”,要从产品、服务、管理角度努力打造滁州旅游精品系列,塑造“大明摇篮、山水醉城南京西花园”旅游品牌。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化,整体提高滁州旅游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在更高的层次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需求,融入长三角旅游区,从而推进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采用城市营销战略,着重在主要市场上确立产品品牌和增强市场知名度、美誉度,使效益最大化。7、“文化提升”的内涵战略。深度发掘顺应旅游发展需要的优秀地域文化,重点提升

41、大明文化、醉翁文化、小岗文化和儒林文化四大特色优势文化,通过对优秀文化的时尚化、产品化、市场化重组,通过物境、情境、意境设计,充分释放旅游业特殊的产业关联力度,最大化发现、提升并实现滁州旅游所蕴涵的本体价值及附加值,全面提升滁州旅游的品位与内涵,塑造滁州旅游鲜明的特色性格。8、“社会旅游”促动战略。依托关联因素整合全社会力量推动滁州旅游业发展。按照传统要素,旅游业由食、住、行、游、购、娱组成;按照发展要素,旅游业又与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畜牧业)、工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科技信息以及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部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旅游业是横跨众多行业、又受制于这些关联行业并

42、影响全社会的综合性产业,社会关联度极强。滁州市旅游社会促动工程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宗旨就是要广泛动员和利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主要的内容架构如下:实施滁州旅游业社会发展促动工程,必须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旅游体制改革,坚决消除束缚旅游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扩大旅游投资规模,拓宽投资渠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旅游经济建设。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强化市场经济观念,把提供服务、提高效率、优化环境作为突

43、破口,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要积极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旅游产业要素,延伸旅游经济链,实现旅游集约化经营,努力增加游客停留天数,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和旅游综合效益。图6 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社会促进工程规划图9、“政府主导”的大旅游战略。旅游业是强势产业、弱势部门。中国国情下发展旅游业,尤其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可以说,“一把手”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旅游作为经济产业,离不开政策的驱动和扶持,政府的扶持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产业定位,二是不断完善政策,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旅游业发展,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创新旅游体制机制,完善

44、旅游发展法律法规,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着力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打造滁州特色旅游文化精品,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着力优化旅游发展布局,提升滁州旅游发展水平。政府主导的大旅游战略,结合大滁城的建设,要推进大旅游产业的发展。5、发展模式根据滁州市旅游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现状,本规划为滁州旅游发展提出构建“皖东休闲旅游经济圈”模式,其构成要素如下:城市旅游一体核心形象驱动联动渗透休闲贯穿旅游指导委员会旅游产品开发相关产业发展旅游市场推广政策机制创新旅游振兴政策旅游特区模式龙头带动精品打造稳步推进政策产品产业市场滁州市旅游业发展模式 “皖东休闲旅游经济圈”发展模式要构建“皖东休闲旅游经济圈”,需要一系列举措进行支撑,主要有:近期争取创建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远期力争达到“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设立1-2处“旅游经济开发区”:大琅琊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凤阳明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区;打造1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和2-3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指导下,实施滁州市民休闲旅游计划,争创一批“国字号”休闲旅游基地,构建滁州市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和休闲旅游集聚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休闲旅游市场,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6、空间布局 (1)布局依据 2003年编制的滁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两点一线”总体布局,重点以琅琊山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