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及桥梁参考工可.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0621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及桥梁参考工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道路及桥梁参考工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道路及桥梁参考工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道路及桥梁参考工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道路及桥梁参考工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及桥梁参考工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及桥梁参考工可.doc(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三环线东段 (青化路立交 老 武黄立交 )道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本) 工程编号:工程编号:20080242008024 武武汉汉市政工程市政工程设计设计研究院有限研究院有限责责任公司任公司 二二八年八月八年八月 武汉市三环线东段 (青化路立交 老 武黄立交 )道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本) 工程编号:工程编号:20080242008024 总 经 理:姚 华 总 工 程 师:蒋 乐 专业总工程师 :黄又清 王银桥 邹惠君 审 定 人:黄又清 王银桥 杨 方 杨丹琳 刘志华 胡湘辉 审 核 人:辜 杰 李 运 杜佐兵 戴光辉 李朝军 项 目 负 责 人:席晓波 工程咨询证书编号

2、:工咨甲工程咨询证书编号:工咨甲 10328220031032822003 设计证书编号:市政公用甲级设计证书编号:市政公用甲级 170108-sj170108-sj 主主 要要 参参 编编 人人 员员 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吴 斌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蔡东风 席晓波 胡 宁 郑 戎 戴光辉 吴立鹏 张志山 邱守耀 李 欢 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1 1.1 项目背景.1 1.2 编制依据.2 1.3 项目研究过程.4 1.4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4 1.4.1 研究范围4 1.4.2 研究内容4 1.5 主要结论.5 1.5.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5 1.5.2 交通预测分析5 1.5.3 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设标准5 1.5.4 建设方案7 1.5.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 1.5.6 经济评价9 1.5.7 环境评价9 第二章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10 2.1 区域概况.10 2.1.1 地理位置10 2.1.2 面积及人口10 2.1.3 自然状况10 2.1.4 项目位置及影响区域11 2.1.5 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概况12 2.2 现状及评价.14 2.2.1 道路现状及评价14 2.2.2 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湖泊及地上、地下设施情况15 2.3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16 2.3.1 现状地形地貌16

4、2.3.2 水文地质条件18 2.3.3 场地地层地震效应18 2.3.4 工程地质情况19 2.3.5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21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规划及交通预测建设规划及交通预测23 3.1 区域规划.23 3.1.1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3 II 3.1.2 综合交通规划24 3.1.3 主城区城市道路网规划24 3.1.4 东湖风景区规划26 3.1.5 武汉火车站及阳春湖城市副中心规划27 3.2 三环线东段道路规划.29 3.3 交通量预测.30 3.3.1 预测方法30 3.3.2 交通量预测及分析31 第四章第四章 采用的规范和标准采用的规范和标准34 4.1 主要采

5、用规范和标准.34 4.2 主要技术标准.34 4.3 道路平、纵技术标准.37 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必要性38 5.1 是全面实现三环线交通功能、落实总体布局的需要.38 5.2 是完善路网结构,促进城市发展的需要.39 5.3 是武汉站及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需要.40 5.4 是完善主城区货运通道系统,改善货运交通条件的需要.42 第六章第六章 工程方案工程方案44 6.1 道路功能定位及设计原则.44 6.1 1 道路功能定位44 6.1 2 设计原则44 6.2 总体方案.44 6.2.1 总体方案及规模44 6.2.2 交通组织45 6.2.3 主要节点方案46 6

6、.3 道路工程.47 6.3.1 路线设计47 6.3.2 平面设计49 6.3.3 纵断面设计50 6.3.4 横断面设计51 6.3.5 路基、路面设计52 6.3.6 路桥建设方式选择55 6.3.7 其他重要节点57 6.4 交叉工程.58 III 6.4.1 鲁磨路立交58 6.4.2 老武黄立交60 6.4.3 横向通道64 6.5 桥梁工程.65 6.5.1 工程范围65 6.5.2 设计原则65 6.5.3 桥型方案66 6.6 排水工程.69 6.6.1 排水系统划分及现状概况69 6.6.2 设计原则及标准69 6.6.3 排水管道布局70 6.6.4 排水管管材、管基及接

7、口71 6.7 附属工程.76 6.7.1 交通工程76 6.7.2 照明工程78 6.7.3 景观绿化工程80 第七章第七章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85 7.1 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85 7.2 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87 7.3 营运期间交通噪声污染及环保措施.89 7.4 环评初步结论.90 第八章第八章 新技术应用及建议科研项目新技术应用及建议科研项目91 8.1 “四新”技术的应用91 8.2 建议科研项目.91 第九章第九章 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数量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数量92 9.1 道路征地拆迁.92 9.2 主要工程量.92 第十章第十章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评价投资估算

8、、资金筹措及经济评价95 10.1 投资估算.95 10.1.1 编制规模95 10.1.2 估算依据95 10.1.3 投资估算96 10.2资金筹措96 10.2.1 资金筹措96 IV 10.2.2 还款计划97 10.3 经济评价.106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计划及招标方案项目实施计划及招标方案108 11.1项目的施工条件及特点108 11.2 制约工程工期、质量、造价的重要因素.109 11.3 实施方案.109 11.3.1路基施工方案.110 11.3.2路面施工方案.110 11.3.3桥涵、立交施工方案.110 11.4建设工期安排及实施计划110 11.4.1项目建

9、设工期.110 11.4.2项目实施计划.111 11.5关于本项目招标111 11.5.1招标范围.111 11.5.2项目招投标遵循的原则及依据.112 11.5.3实施过程中的招标采购工作.112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115 12.1 结论.115 12.2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115 附件: 1、委托函(市城投公司 2008.05) 2、市建委关于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工程项目建 议书的批复(武建立项200841 号) 2008.07 3、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 道路排水修建规划的批复(武规函2007107 号) 2

10、007.04 4、市计委关于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工程初步设计的 批复(武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武计资200559 号) 2005.02.24 5、武汉市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 专家评审意见(2004.08.27)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1 项目背景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汉水汇合处,有“江城” 之称,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 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 主城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组成,规划了 3 条环线、13 条快速放射线,形成

11、了“环网结合、纵向放射”的城 市快速路系统布局。三环线是主城区最外缘的一条快速交通环线, 全长 91km,分为东西南北四段,它贯穿武汉三镇,是联系主城边 缘各大工业组团、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居住新区的城 市快速路,是沿线客货运和部分过境、出入境交通的主要集散通 道。 1997 年白沙洲长江大桥开工揭开了三环线建设的序幕,截至 2007 年底,三环线北段三金潭南段关山二路已建成通车,通车 里程已以逾 53km。北段(三金潭平安铺)正在施工中,南段 (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已完成大部分建设;东北段(平安 铺青化路立交)已结合天兴洲长江大桥开工建设。目前三环线 仅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尚

12、未启动。 京广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 快速客运专线之一,计划于 2008 年建成武汉广州段,2015 年全 线贯通,与之配套的武汉火车站位于青山区杨春湖畔,紧邻三环 线。结合京广客运专线和武汉站的建设,将启动杨春湖城市副中 心的开发。武汉站建设、杨春湖副中心的开发急需启动周边道路 的建设。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2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东郊,是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和 4A 级旅游景区,是代表武汉、湖北形象的一张城市名片。但是景 区目前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仍需加大工 作力度,省市政府对景区的建设高度重视。随着 2006 年武汉东

13、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开始启动,对东湖景区的建设 开发保护力度会增大。但是东湖水域面积庞大,目前与城市交通 联系不便,因此迫切需要加大交通投入,增强景区交通的可达性。 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工程将贯通整个三 环线,并且随着武汉站和杨春湖副城市中心的建设及东湖风景区 开发力度增大,为充分发挥三环线的整体效益,为东湖景区、尤 其武汉站创造良好的外部交通环境,本项目的启动十分紧迫。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市城投公司)委托我院进行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编制工作。我院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收集资料、踏勘现场、认 真研究项目,于 2008 年 3

14、 月完成了项目建议书,6 月按照市建委 及市城投公司要求修订项目建议书,补充了老武黄立交部分内容。 7 月市建委批复立项。本次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复,进一步深化研究 工程方案后形成本工可报告。 1.2 编制依据 1、委托函; 2、相关规划资料: 1)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称市规划院)编制的三 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排水修建规划 (2007.01) ;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3 2)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年) ; 3)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报审稿) ; 4)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纲要 ;

15、5)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间资料; 3、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复文件及审查意见 1)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 武黄立交)道路排水修建规划的批复(武规函2007107 号 2007.04) ; 2) 市建委关于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 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武建立项200841 号) ; 3) 市计委关于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工程 初步设计的批复(武计资200559 号,2005.02.24) 4) 武汉市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工程初步 设计审查会专家评审意见(2004.08.27) 4、相关道路、铁路等设计资料: 1) 武汉市政

16、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武汉市政院) 编制的王青公路(青化路王家店)工程施工图设计 (2005.12) ; 2) 武汉市政院编制的武汉市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 黄公路)工程初步设计(2004.08)和武汉市三环线南环段(关 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工程老武黄公路立交子项施工图设计 (2004.11) ; 3) 新建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公路引线工程青化 路立交施工图 (武汉市政院 2006.07) ; 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铁四院)提供的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4 普客线、京广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资料; 5、1:2000 地形图及相关工程地质勘

17、察资料; 6、有关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 1.3 项目研究过程 1、2007 年 1 月市规划院编制完成了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 交老武黄立交)道路排水修建规划 ,并于 2007 年 4 月获得市城 市规划管理局的批复。 2、20072008 年我院多次向市城投公司、市建委汇报工程情 况及工程方案; 3、2008 年 3 月完成项目建议书报审稿; 4、2008 年 6 月完成项目建议书修订版(根据市建委及市城投 公司要求进行了修订,补充了老武黄立交部分内容) ; 5、2008 年 7 月市建委批复了项目建议书。 6、2008 年 8 月完成本工程可行性研究。 1.4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4.

18、11.4.1 研究范围研究范围 本项目位于东湖和严西湖之间,全线位于东湖风景区管理范 围内,其两侧分布有王青公路(在建) 、武汉动车段(规划)等, 西侧的京广客运专线基本与三环线东段并行。 根据市建委的批复: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北起青化路立交, 南至老武黄立交,含老武黄立交远期部分工程(其近期部分工程 已在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工程中已批复) ,全 长约 9640m,控制红线宽 50m。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5 1.4.21.4.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3、现有交通状况及交通量预测;

19、4、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初步方案; 5、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还款计划; 6、项目实施安排; 7、经济评价; 8、环境评价; 9、问题与建议。 1.5 主要结论 本项目是贯通三环线全线的关键性工程,也是东湖高新区和 武汉站、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之间的快速通道,同时可增强东湖风 景区交通的可达性,研究表明该项目建设是必要和紧迫的,技术 上是可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建议尽快启动。 1.5.11.5.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全面实现三环线交通功能、落实总体布局的需要 2、完善路网结构,促进城市发展的需要 3、是武汉站及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需要 4、是完善主城区货运通道系统,改善货

20、运交通条件的需要 1.5.21.5.2 交通预测分析交通预测分析 根据交通流量预测,2020 年三环线东段全天流量达 4.3 万辆/ 天,高峰小时流量 4730pcu/h。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6 1.5.31.5.3 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设标准 1、建设规模 按照三环线分段实施计划,三环线东段工程范围应为青化路 立交老武黄立交段(不含两座立交) ,北起青化路立交,南至老 武黄立交,长约 8785m,以下该段简称东环段。 依托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工程,老武黄立交 已形成蝶形三层全互通式立交方案,但由于市计委对初步设计批 复时东

21、环段尚未启动,故老武黄立交仅按近期方案施工,三环线 主线尚有约 848m 待远期实施。为贯通整个三环线,老武黄立交 需与东环段同步启动剩余部分建设。 根据 2008 年 7 月市建委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本次工程北起 青化路立交,南至老武黄立交,含老武黄立交远期部分工程(其 近期部分已在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工程中批 复) ,全长约 9640m,路幅宽 50m。 为避免“远期”引起不是本次实施内容的歧义,本工可中将 本次实施的老武黄立交远期部分暂统一为老武黄立交剩余部分。 因此本次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工程包 含两部分内容:(1) 东环段,不含起止点两立交,长约 87

22、85m;(2)老 武黄立交剩余部分,主线长约 848m。三环线东段项目全长约 9640m,总投资为 203991.13 万元,其中东环段方案一总投资为 162824.86 万元,老武黄公路远期部分工程总投资为 41166.27 万元。 东环段 三环线主线长约 8785m,过鲁磨路处设全互通立交一座。该 段建设方案一总投资为 162824.86 万元,方案二总投资为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7 144581.41 万元。 老武黄立交剩余部分 三环线主线长约 848m,另含 4 条左转匝道,2 条右转匝道及 老武黄公路地面层、高架层部分,估算总投资约 41166.27 万元。

23、2、建设内容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含桥梁工程、排水工程 及附属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景观工程等) 。 3、建设标准 三环线主线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全线封闭;双向 6 车道, 设计车速 80km/h。 1.5.41.5.4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三环线东段北接青化路立交,经武汉动车段西侧后上跨铁路 普客联络线、鲁磨路,然后经武东编组站西侧并平行王青公路继 续南行,跨东湖湖汊及京广客运专线后跨越九峰景区,南至老武 黄立交。 1、路线 项目起终点控制因素较多,线位明确,中间段结合鲁磨路立 交布置提出两个方案。按照规划,基于东湖风景区保护,推荐采 用方案一,中间段线形紧靠王青公路方案

24、。 方案一:中间段经武东编组站西侧后紧邻王青公路; 方案二:为优化鲁磨路立交方案,对紧靠王青公路路段向西 偏移约 112m,影响段长约 5km; 2、标准横断面 路基断面宽 32m,桥梁断面宽 27.5m,标准段布置双向 6 车 道。红线总宽 50m。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8 3、路桥建设方式 项目起终点段建设方式明确,北端经武汉动车段以路堤方式 建设,上跨普客线、鲁磨路立交段用桥梁方式建设;跨东湖湖汊 处以及接老武黄立交段采用桥梁方式建设。 鲁磨路立交止点跨东湖湖汊段采用路堤或桥梁的建设方式都 可行,为尽量减小对景区影响,推荐此段采用桥梁方式建设。 4、鲁磨路立交 鲁

25、磨路立交规划为简易全互通式立交,本次对应平面路线方 案一、方案二分别提出两个立交方案。立交型式均为三环线高架+ 地面环岛+上下匝道,不同的是,立交方案一的地面环岛位于三环 线高架西侧,立交方案二地面环岛位于三环线高架正下方。 推荐采用立交方案一。 5、老武黄立交剩余部分 老武黄立交为三层全互通式立交,老武黄公路由西到东行车 方向为地面层,由东往西行车方向作第二层高架,三环线为第三 层,采用高架桥方式上跨老武黄公路第一层和第二层。立交型式 为半苜蓿叶与半定向型组合式立交(俗称蝶式) 。 其近期部分工程已在三环线南环段(关山二路老武黄公路) 工程中已批复,包含部分主线和老武黄公路南侧的两个右转匝道

26、, 目前立交近期方案部分在建。 本次远期工程内容为三环线主线道路长约 848m,另包含 4 条 左转匝道,2 条右转匝道及老武黄公路地面层、高架层部分。 1.5.51.5.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 203991.13 万元(其中东环段方案一总投资 162824.86 万元,老武黄立交剩余部分总投资为 41166.27 万元) 。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概述 9 建设期均为二年,第一年投资占静态投资的 60%,第二年投 资占静态投资的 40%。 资金筹措参照武汉市市政项目建设一般情况,暂按以下渠道 解决:1) 建设单位自筹资金 35%,或由城建资金安

27、排;2) 国内银 行贷款 65%,贷款利率为中长期贷款利率,年利率为 7.56%。具 体资金筹措的渠道、资金结构待下阶段再补充完善。 1.5.61.5.6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能增加道路面积,改善市区 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为武汉火车站 和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以及东湖风景区创造良好的外部交通环境, 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使武汉东部地区资 源得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带动沿线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和经 济建设,带来一系列社会效益。 1.5.71.5.7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 根据工程方案及施工、运营期间环保措施,项目是一个集社 会效益、经济效

28、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利民工程,它的建设在有 效解决武汉市交通问题的同时可以大大缓解目前交通所引发的尾 气污染和交通噪声污染,同时在战略制定、线路选择、设计、建 设及运营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思想贯彻始终,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环 境保护措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0 第二章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 区域概况 2.1.12.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汉水交汇处,又有“江城” 之称,是湖北省的省会和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周边与湖北省黄 州、鄂州、咸宁、仙桃、汉川、孝感等 12

29、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 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 位置,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 约 600km,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 1200km,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 2.1.22.1.2 面积及人口面积及人口 武汉市现辖 7 个主城区,6 个远城区,市域总面积 8494 平方 公里,东西最大横距 134km,南北最大横距 155km,其中主城建 成区面积约 252 平方公里,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 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通称武汉三镇。 2006 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 875 万人,市区人口已逾 40

30、0 万。 武汉主城区以三环线以内地区为主,包括局部外延的沌口、庙山 和武钢地区,总面积为 678 平方公里。 2.1.32.1.3 自然状况自然状况 武汉市地形属残丘性冲积平原,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 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的轮廊。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 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 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沿长江、汉水两岸湖泊棋布。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1 武昌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夏热冬寒、春湿秋 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等主要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 15.9,极端最高气温 41.3,极

31、端最低气温-18.1, 每年 7、8、9 为高温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为低温期,并伴有霜冻 和降雪发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 1261.2mm, 降水多集中在 6 月8 月,占全年的 41%;最大年降水量 2107.1mm,最大日降水量 332.6mm,年平均蒸发量为 1447.9mm,绝对湿度年平均 16.4mb,湿度系数为 0.90,大气影响 急剧深度为 1.35m。区内 4-7 月盛行东南信风,其余多为北风或东 北风,最大风力为八级,风速 27.9m/s。自然区划为东部湿热区 3类。 武汉现已发现矿产 33 种,矿点达 154 处,潜在经济价值达 8400 多亿元。其中

32、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储量最大,拥有全国最大 的白云岩、石英砂岩、溶剂石灰石基地。 武汉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现有名胜 古迹 339 处,革命纪念地 103 处。较有名的有黄鹤楼、东湖风景 区、归元禅寺、古琴台、辛亥首义军政府地址红楼等。 2.1.42.1.4 项目位置及影响区域项目位置及影响区域 设计路段位于东湖和严西湖之间,全线用地均处于东湖生态 旅游风景区管理范围内,位于风景区东侧外围区域。 项目直接影响区:北端联系武汉站、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及武 钢工业区;南端联系东湖高新开发区;东西两侧联系东湖生态旅 游风景区及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 间接影响区:全市主城区及外围地区。 三环

33、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2 2.1.52.1.5 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概况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概况 项目位于东湖和严西湖之间,工程区域范围原属洪山区、东 湖风景区等部门多头管理,为强化东湖风景区管理,2006 年 6 月 武汉市改革东湖管理体制,新设立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 会,原则上将原东湖风景区规划范围内的面积和与之相连的部分 面积,一次性划归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托管。管辖范围由 34 平方公里扩大到 82 平方公里。本次工程全线位于东湖生态旅游 风景区管理范围内。 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武汉市武昌东郊,总面积 82 平方公 里,其中水域面积 33 平方

34、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景区 1982 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 年被评定为首批 AAAA 级旅游风景区,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3 东湖风景区共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等五大 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 景观景点 100 多处。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湖岸 曲折。湖南层峦叠翠,山拥水抱;湖东、湖西丘陵起伏;湖北地 势平坦。33 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 个大小湖泊,120 多个岛渚 星罗,112km 湖岸线曲折,环湖 34 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 余亩 山林

35、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东湖一年四季, 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 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 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 ,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 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26 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 56 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 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36、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4 2.2 现状及评价 2.2.12.2.1 道路现状及评价道路现状及评价 三环线东段西侧与京广客运专线并行;东侧经武汉动车段、 武东编组站,局部段与王青公路并行。北接青化路立交,南至老 武黄立交;另有两处分别与铁路客运专线、普客线相交。 1、道路、立交 1)青化路立交 青化路立交为三环线和快速路中北路延长线、武鄂高速交叉, 依托天兴洲大桥建设,现已形成联系武汉站、杨春湖城市副中心、 武钢工业区及鄂州等地的全互通式立交方案,目前正在施工中。 2)老武黄立交 老武黄立交为三环线与老武黄公路交叉,依托三环线南环段 工程,已形成全互通式立交方案。2005 年市计委批准了立交方案

37、 及分期实施方案,目前仅在施工近期方案部分。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5 3)王青公路 王青公路为城市主干路I 级,设计车速 50km/h,北起 青化路,南至王家店,全长约 9760m,红线宽 40m,旧路宽 79m,现正在改造施工中。 三环线位于王青公路东侧,基 本并行,距离 0700m。王青 公路是现状联系洪山、青山和武钢地区与东湖开发区唯一道路。 4)沿线现状道路 沿线横向分布十余条现状道路,多为通往村庄的乡村路道, 路面宽 56m。 2、铁路 在建的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位于三环线西侧,基本平行,穿东 湖湖汊处上跨三环线,目前客运专线正在施工中; 设计中的

38、铁路普客线与三环线呈 1015 度夹角交叉。 铁路主要设施有武汉动车段、武东编组站,均紧靠三环线, 位于其东侧。 2.2.22.2.2 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湖泊及地上、地下设施情况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湖泊及地上、地下设施情况 1、沿线建筑情况 东环段分布有菜地、草地和耕田,局部地段有村庄、鱼塘。 房屋多为 3 层以下低矮建筑。 2、沿线文物古迹、湖泊情况 拟建工程西侧为东湖,东侧为严西湖,目前工程范围内尚未 发现文物古迹,所以本工程实施对文物影响不大。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6 工程多处于东湖与严西湖之间的场地,距离东湖湖面约 300500m 以上,除上跨

39、东湖湖汊段外对湖泊影响不大。 3、沿线地上设施 沿线地上无大的杆线,局部分布有高压线,从 1:2000 地形 图来看,需迁移改造约 4 座高压铁塔。 4、沿线地下设施 由于工程区域为郊区,现状多为农田荒地,本工程沿线基本 没有大的雨水、污水排水管线以及其它给水、电力、通讯、燃气 等其他管线。 2.3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2.3.12.3.1 现状现状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路线经过地带地形有一定起伏,场地标高一般为 21m38m 左右,南端跨东湖和九峰森林保护区接老武黄立交段 4658m。 跨东湖湖汊段地势均较低,地面程最低约 21m;东湖常水位 19.520.1m,历史最高水位 20.5m。 场地范

40、围内分布有菜地、草地和耕田,局部地段有村庄、鱼 塘,河沟。场地地势较开阔,临近无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 沿线比邻区域多属原生态地区,未进行旅游开发,落雁景区 正在建设之中,吹笛与白马两个景区是远景开发的对象。目前三 环线以西东湖风景区内已新规划 10.2 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公园。 沿线各段主要情况如现场照片所示: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7 起点段:青化路立交武汉动车段起点段:青化路立交武汉动车段 中间段:鲁磨路立交及靠近王青公路段中间段:鲁磨路立交及靠近王青公路段 跨东湖湖汊处:东湖特大桥(京广专线铁路)跨东湖湖汊处:东湖特大桥(京广专线铁路) 终点段,跨九

41、峰森林保护区接老武黄公路段终点段,跨九峰森林保护区接老武黄公路段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8 2.3.22.3.2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参照王青公路及青化路立交地质勘察资料,对水文地质简要 说明如下: 1、地下水 沿线主要为剥蚀堆积垄岗,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 ,其赋 存于地表填土及淤泥中,水位一般在地表下 0.92.7m,主要接受 大气降水和地表散水垂直及侧向的渗透补给,无统一自由水面, 水位及水量随大气降水及周边工农业用水排放量的影响而波动, 本段道路沿线周边分布有少数的湖塘、沟渠,上层滞水含量虽然 较小,但对道路排水工程修建有一定影响,应采取措

42、施防治。 2、水腐蚀性评价 拟建道路沿线场地自然环境保持良好,沿线湖塘水及填土中 上层滞水对砼及砼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3.32.3.3 场地地层地震效应场地地层地震效应 武汉属于扬子地槽凹陷的一部分,经过多次地壳运动,基层 逐渐稳定,其有准台地的性质,长期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内 力地质作用不活跃,历史上直接记载的地震资料很少,未发现有 破坏性的地震记载。 根据国标,道路按抗震烈度 6 度设防,设计基本地地震加速 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武汉市“抗震办”的有 关文件规定,本工程内的引桥及立交桥按级地震烈度设防。 范围内未发现有饱和粉土或砂的存在,因此

43、不进行地震液化 判别。 建筑场地类别宜按类考虑,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9 2.3.42.3.4 工程地质情况工程地质情况 参照王青公路及青化路立交地质勘察资料,对工程岩土地质 简要说明如下: 1、场地地形地貌 路线经过地带地形较为平坦,场地标高一般为 21.5058.0m。场地地貌处于河流堆积平原与剥蚀堆岗状堆积平 原交接地带。场地范围内分布有菜地、草地和耕田,局部地段有 村庄、鱼塘。地形有一定起伏,局部有河沟和流水沟。 2、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武汉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南弧西翼,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 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至

44、北西西的线型褶皱,以及北西、 北西西、北东和近东西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 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本段道路排水工程沿线于下浦罗一带有 一条近东西走向的物探推测断裂通过,该断裂属古地质构造运动 产物,为非全新世活动断层,对拟建道路排水工程的稳定性不会 产生影响。 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志留系的砂质泥岩,属非可溶岩。故场 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设。 3、场地地层构成及其岩性特征 拟建道路沿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可为 4 个不同的单元层,各 单元层因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层,各岩土层的 主要特征详见下表。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0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年代

45、 成因 层顶 埋深 (m) 层厚 (m) 颜色状态湿度 压 缩 性 包含物及特征 (1-1) 杂填 土 Qml0 0.4 3.1 杂松散 稍湿- 湿 高 主要由一般粘性 土、灰渣等杂质 组成。 (1-2) 淤泥Ql 0.4 2.8 0.4 2.9 灰黑流塑饱和高 具臭味,含有机 质。 (2-1) 粉质 粘土 Q4al 0.5 3.2 0.7 2.15 灰 褐 黄褐 可塑饱和 中 高 含少量铁锰质氧 化物及结核。 (2-2) 粉质 粘土 Q4al 0.8 3.8 0.5 3.8 黄褐可塑饱和中 局部夹中密状粉 土,含少量铁锰 质氧化物。 (2-3) 粉质 粘土 Q4al 1.6 4.2 0.6

46、2.7 黄褐 软 可塑 饱和高 含少量铁锰质氧 化物及结核。 (2-4) 淤泥 质粘 土 Q4al5.31.35褐灰 软塑- 流塑 饱和高 含少量铁锰质氧 化物及结核。 (2-5) 粉质 粘土 Q4al 0.7 5 0.8 4.9 黄褐可塑饱和中 含少量铁锰质氧 化物及结核,并 含一定量高岭土 条带。 (2-6) 粉质 粘土 Q4al 2.6 5.6 0.6 3.0 黄褐可塑饱和中 含少量铁锰质氧 化物及结核。 (3-1) 粉质 粘土 Q3al+p 1 0.6 6.9 15. 6 黄褐 可塑- 硬塑 稍湿中 含铁锰质氧化物 及结核,并含少 量团块状高岭土。 (3-2) 粉质 粘土 Q3al+p

47、 1 0.5 7.45 0.8 11.2 黄 褐 棕红 硬塑稍湿低 含铁锰质氧化物, 并含少量团块高 岭土。 (3-3) 粉质 粘土 Q3al+p 1 0.4 10.2 0.2 11.45 黄 褐 褐红 硬塑稍湿低 含铁锰质氧化物 及结核,含一定 团块状高岭土。 (4) 强风 化泥 岩 S811 0.4 3 褐黄坚硬稍湿低 褐黄色,泥砂质 结构,岩石基本 风化成土状,夹 大量未风化岩块。 拟建工程场地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价如下: 三环线东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 (1-1)单元层人工填土,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强度及变形性 呈各向异性的软弱土层,施工时应予以清除换土或

48、强化处理。 (1-2)单元层淤泥,为湖、塘沉积物,流塑状,工程性质极差, 应予以清除换土或强化处理; (2-1)单元层粉质粘土,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工程力学性 质一般;(2-2)单元层粉质粘土,可塑状,中压缩性,工程性质较 好;(2-3)单元层粉质粘土,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工程性质一 般;(2-4)单元层淤泥质粘土,软流塑状,高压缩性,工程性质 较差;(2-5)单元层粉质粘土,可塑状,中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 (2-6)单元层粉质粘土,可塑状,中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 (3)单元层老粘性土为硬塑状,强度高,中低压缩性,工程 性质良好。根据其性质差异可细分为(3-1) 、 (3-2)及(3-3)层。 4、工程地质评价 综合分析沿线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 1)拟建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较好,适宜工程建设; 2)建议对(1-1)层杂填土、 (1-2)层淤泥予以清除换土。对 于填方路基,宜对填方土进行夯实处理,达到路基设计强度。 地基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换填等浅层方式,局部较小范围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