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2898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审计师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复习题1、P16 (10)2.1 题目: (题量适中,适合考试,2011年新增)请阐述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性及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思路。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性: 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答题要点: 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1、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则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市场机

2、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核心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2、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即资源配置的权力与行为人拥有的资产量成正比。(2)决策分散化。分散化的家庭和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在给定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据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独立地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并承担相应的经济后果。 (3)自由和平等竞争。市场经济作为契约经济,所有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人的地位和机会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他们在机会均等、公平交易准则的约束下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包括消费选择自由、开业自由、就业选择自由和交易自由,

3、他们进行竞争所凭借的是各自的经济实力和比较利益。(4)价格协调微观决策。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作为显示资源稀缺性程度的信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它能自动协调微观决策。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性市场经济是当代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依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是现实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u 1、市场经济属于经济运行范畴,而不是属于社会经济制度范畴。市场经济可以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u 2、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u 3、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是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然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又在于市场经济。u

4、 4、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则只能是靠发展市场经济。 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P15)u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2、加快财税体制改革。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4、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体制改革。 5、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7、深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等社会体制改革。8、推进行政体制改革。9、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10、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2、P35(31) 4.2 (热词六:中等收入)请阐述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我国收入分配领

5、域存在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答题要点: (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 1、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 2、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3、城乡居民收入和区域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4、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5、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6、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二)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原因 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政策不完善的原因, 也有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问题

6、错综复杂,涉及面广。 u 1、从微观收入分配来看,收入差别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由生产条件的分配引起的。 u 2、社会历史原因。分配不公有些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 u 3、体制改革不到位。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和制度还不健全, 一些钻法律和制度空子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财富。 u 4、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u 5、相关政策不完善。分配问题并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受到很多方面政策的制约。如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的限制等。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两个同步”的目标: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低、扩中、调高、打

7、非、保困” 1、微观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需要把对生产条件分配的调节与收入分配的调节相结合。 (1)增加一线劳动者的收入。 (2)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 (3)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改革办法。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2、打破垄断,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生产条件进而促进收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均衡分配。 3、完善制度安排,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规模。 (1)加快推进城镇化。 (2)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 (3)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4)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4、加强对收入分配过程及再分配中权力的制衡和监督,提高宏观收入调节的有

8、效性。 (1)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2)加强对再分配过程的制度约束和监督,特别是加强这一过程中对权力主体的制衡和监督。 (3)加大对个人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4)帮助困难群体,扶贫济困促公平。 5、倡导慈善帮扶风,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培育慈善发展环境,以鼓励更多先富起来的人投身慈善事业。3、P61(58) 7.1 题目: (2012年新增与修订说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联系(P83)论述“十二五”期间如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请按以下层次论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答题要点: (一)国民经济协调发

9、展的内涵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各地区、各产业、各行业、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能相互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同时又能把生产出的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满足各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消费的需要,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1、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现在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只有更快地发展,才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2、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民经济要快速发展,是指相互协调的快速发展。 3、国民经济相互协调才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所有的生

10、产要素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者充分发挥劳动能力,机器设备能继续不断地进行运转,原材料能及时被加工,生产出的产品也能及时销售出去。协调发展是我们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 (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做好“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

11、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3、紧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1)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2)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3)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4)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5)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6)实施区域

12、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4、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要精心设计改革的方案,特别是顶层制度的设计方案。(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1)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2)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4)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 4、P69(65) 8.1 题目: (

13、重点中的重点 热词一:稳中求进 、热词八:货币政策)请试述: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手段。(2)我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手段构成 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答题要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政府的经济活动,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一致,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1、 基本目标。(1)保持经济高效、增长和稳定。保持经济的稳定成为一个社会的客观要求。政府需要通过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刺激、引导市场的生产活动而使就业、收入和物价得以稳定。(2)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一是基

14、本需要。它由生存(收入、消费、保障)、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指标反映;二是环境方面的需要。它由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劳动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反映;三是高层次的需要。它由教育、文化、闲暇、参与合作等方面的指标反映。(3)实现国民收入的分配公正。国民收入一般采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政府较好的选择是把以上两种分配原则结合起来,兼顾公平与效率。2、 具体目标。(1)经济适度增长。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2)保持物价稳定。一是物价总水平;二是指物价上升幅度;三是某些主要消费品物价水平的稳定。(3)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每一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他们愿

15、意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外汇收入和支出的相对平衡。追求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5)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需要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二)宏观经济政策的手段构成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手段主要包括: (1)财政收入政策,或称税收政策,即政府的财税部门通过增税或减税及税种的选择,或者发行公债来调节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收入和资金的再分配; (2)财政支出政策,即通过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减及财政赤字的增减影响总需求, 实现

16、收入的再分配; (3)财政补贴政策,即在结构失衡或出现供给“瓶颈”时,提供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以保护特定的产业及地区经济。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 (1)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存款客户提款,把存款当中的一部分留下来作为准备金,其余部分贷放出去的制度,叫做准备金制度。为防止银行无限制地放贷带来金融风险,政府规定了银行准备金在存款当中的最低比率,称法定准备金率。 (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17、构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公开买卖各种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公债等,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产生资产组合效应,从而可以收到刺激或收缩社会总需求的效果。 3、行政手段。它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证制度等。行政管制具有强制性、纵向隶属性、强调经济利益一致性等特点,但它忽视微观主体的利益,从而会影响效率。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法律手段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等特点。 制度约束。制度约束是实现长期化政策目标的手段。制度约束包括国有资产制度、

18、税制、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三)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近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

19、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5、P79(71) 9.1 题目: (适合考试 热词五、扩大内需) 试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紧迫性和路径。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与条件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答题要点: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

20、个转变”: 1、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1、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和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凸显出我国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 2、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不可持续。 3、减排承诺、高度耗

21、能和耕地红线逼迫着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与条件 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转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

22、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赖于体制模式的转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首要前提。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标志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评价和度量的,而技术创新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创新。 (1)体制实际上为每一个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人设置了一整套正式的(如宪法、成文法、自愿性契约等)和非正式的(习惯

23、等)行为规则,这就为每一个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行为人规定了约束条件。 (2)体制创新可通过塑造出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推动经济增长。(3)当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或“搭便车”行为时,它就能以较低的代价换取较快的经济增长。(4)体制因素还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从路径上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 1、调整消费和投资的结构,扩大内需。2、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为出发点,加快转向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

24、结构相统一, 实现集约发展。3、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服务业现代化,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4、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加快转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创新发展。 5、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突破口,加快转向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均衡化,实现协调发展。 6、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落脚点,加快转向包容性、普惠性增长,实现共享发展。 7、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加快转向生产生活方式循环化、生态化、低碳化,实现绿色发展。 8、以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快转向全面配套推进各项改革,实现和谐发展。 6、P88 (83)10.1

25、题目: (修订说明有 适合考试) 试述我国区域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区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答题要点: 区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在内部,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发展实体。在外部,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的条件下,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上关联互

26、动和正向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且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然而,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现实背景下,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加之改革开放后所实行的自东向西的梯度推进式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总体来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在扩大。 2、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明显。 3、经济与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空间失衡。 4、区域之间产业互动关系不强。 5、落后地区的发展稳定仍面临诸多困难。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27、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各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合理有效发挥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机制。 1、扎实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4、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7、P88(86) 10.2 试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思路。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城市化的内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中国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答题要点: 城市化的内涵 所谓城市化,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

28、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它具体地表现为: 1、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 2、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 3、城镇数目不断增加; 4、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5、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6、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 7、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城市化进程的不稳定性和城市化率偏低。 2、城市化

29、与工业化相对分离。 3、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4、城市化规模分布不合理。 中国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加快推进城市化是我国由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进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指明了我国未来城市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思路。具体来说,这一战略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2、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3、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8、P96(93)11.2 题目: (修订说明有 热门话题) 试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以及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内

30、涵 中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政策 答案要点: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1、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其中,经济联系反映了产业之间质的关系;数量比例则反映了产业之间量的关系。 为了揭示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需要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对产业进行相应的组合和分类。依据一般分工或特殊分工形式,可将国民经济分为顺次发展的三次产业,即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或制造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按照产业中投入资源的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

31、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有机统一。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现有技术基础上产业之间的协调。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水准向高级水准的发展。 中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传统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型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化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文明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只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走出一条技术推动、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新型发展道路。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聚合效益,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聚合效应的重要

32、手段, 是支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3、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这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政策 1、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朝着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2、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3、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

33、深度融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4、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5、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6、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9、P103(98) 12.1 题目: (修订说明有 关注一下)请分析经济全球化和特征以及为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形成的挑战 答题要点: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经济全球化,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超越国家界限并逐步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通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技术创新与交流等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最终使得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34、相互依存且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是各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融合。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虽然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水准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了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水准、政治立场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但是,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仍具有其自身明显特征: 1、以世界贸易迅速增长为主要表现。 2、以跨国公司不断扩张为主要驱动。 3、以科技全球化趋势为先导。 4、以金融国际化为核心。5、以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为纽带。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国内经济的起飞使我国成为世界各国的理想投

35、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我国吸引了大量国外资本的流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国之一。 2、有利于深人参与国际分工,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有利于企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2)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有利于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引进技术先进的产业和生产环节,加速我国现代工业化进程;(3)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承接者,有利于我国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强化

36、经济竞争力。 3、有利于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经济全球化激发了全球科技研发活动的热情,使现代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之间迅速传播,科技人才、跨国公司、社会团体以及民间机构所开展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这有利于我国借助于全球的科技研发资源,快速成为全球企业的研发基地和强大的技术孵化器,进而有利于我国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形成的挑战 1、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出挑战。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新科技革命固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巨大冲击,人口多、底子薄等发展劣势日益彰显。在全球性高科

37、技竞争格局之中,我国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还不具备绝对竞争优势,仍存在着许多高科技风险和隐患。 2、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挑战。在劳动力资源优势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亟需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相悖。大量跨国公司,会通过采取各种市场手段,抑制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3、对我国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挑战。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传统国家主权的相对弱化,国际经济政治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秩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由此引发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活动,以及具有国际支持背景的台独、藏独等民族分离势力和“东突”恐怖组织,对我国国家主权独立、领土

38、完整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4、对我国文化和思想观念提出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目前,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外来文化思想,特别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影响和渗透。 10、P103(100) 12.2 题目: (修订说明有 关注一下)试述跨国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跨国资本流动的内涵 跨国资本流出对我国经济的积极作用 跨国资本流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答题要点 跨国资本流动的内涵 跨国或国际资本流动是资本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单向、双向或者多向转移,具体包括贷款、援助、投

39、资、外汇买卖、证券(债券、股票)发行与流通等。 跨国资本流出对我国经济的积极作用 1、跨国资本输出对我国经济的积极作用。 (1)为外汇储备寻找出路,减少外汇储备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包括: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降低次贷危机增加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和风险。 (2)在金融危机带来的中国出口不顺、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情况下,变产品输出为资本输出,能够有效缓解出口受阻及长期存在的贸易摩擦问题。 (3)打破国内市场的限制,开拓国际市场继而直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全面提升“中国资本”的海外影响力和我国的国际地位。 2、跨国资本输出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不利于资本输出企业核心

40、竞争力的成长。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还缺乏拥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跨国资本输出大多采取成本抄底的模式并购海外问题企业,这不仅不利于对资本输出的企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也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 (2)跨国资本输出的产权安全面临风险。跨国资本输出还会受到投资所在国的政治风险以及民族主义威胁,使得跨国资本输出的产权安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跨国资本流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跨国资本流入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直接和间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2)通过“溢出效应”, 推动我国技术进步。(3)提高我国国内就业水平。(4)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跨国资本输入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1)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跨国资本流动的本质是追逐利润,在我国,基础条件好、发展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东部地区是外资进行投资的理性选择。这一理性选择,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2)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威胁。在市场领域,外资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进入我国市场,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在某些部门和行业形成垄断;在金融领域,巨额投机性热钱的快速进出,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正常操作和效果,扰乱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秩序;在环境领域,利用发展中国家竞争吸引的政策,有些跨国公司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入我国, 为我国的产业发展带来风险,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隐患。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