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890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PT 页数:471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1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1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1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1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ppt(4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共经济学课程串讲,第一章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核心知识点: 1、公共经济学的概念 2、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 3、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4、公共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 5、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6、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为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其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 大家回顾一下宏观经济学中的四部门经济模型。,一、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渊源,对象和性质,(一)公共经济学的起源,1、“盎格鲁-萨克逊传统” 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是由公共财政学发展演变而来的。公共财政学的创立是由英

2、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完成的。他在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富论中确立了公共财政学的理论框架。其对公共财政问题的分析,是围绕着政府收支及其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这是与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即“廉价政府”的国家观和“自由放任”的经济观相适应的。这一传统一直为大卫李嘉图(D.Ricardo)和约翰穆勒(J.S.Mill)等人所沿袭,后人称之为“盎格鲁-萨克森传统(Tradition of Anglo-Saxon)”。,2、“斯堪的纳维亚传统”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公共财政学逐渐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3、。瑞典学者维克塞尔(Wicksell)于1896年出版了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独有创见地把公共财政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集体的选择过程;瑞典学者林达尔(E.Lindahl)则在1919年出版的公正课税论中提出了“自愿交易理论”,进一步以私人经济运行法则分析政府收支过程。由于这些学者大多以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主题,因而更侧重于公共支出的研究,后人便称之为“斯堪的纳维亚传统(Scandinavian Tradition)”。,3、公共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1936年,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的时期,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基点落在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

4、市场缺陷上,企图使混合经济体系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和稳定。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英美公共财政学由研究“政府收支”向研究“公共经济”转变。,(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为弥补市场缺陷,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约束下从事的经济活动。,1、公共经济以公共部门为主体 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之和。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1)政府部门(Government Sector) (2)公共事业部门(PublicUtility Sector) (3)公共企业部门(Public Enterprise Sector) 问题:还有其他的形式么?,2

5、、公共经济以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 市场缺陷指单靠市场机制自身的作用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3、公共经济受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的约束 社会成员与公共部门之间实质上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公共部门在社会地位上它凌驾于其他市场主体之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有可能超越市场缺陷的范围。为确保公共经济活动恰好囿于弥补市场缺陷的范围之内,就必须构建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制度。 制度有两种形式:正规规则与非正规规则。,(1)正规制度: 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所有成文的条款和合约。公共经济活动所受到的正规的制度约束,就是由议会颁布法律法规,“规制”公共部门

6、的经济行为。 如果公共经济行为超越了法律授权的范围和程度,就视之为非法行为,公共部门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其责任人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议会作为公共权力的制衡器,还必须通过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等职权,及时揭露公共部门的违法行为,制约公共权力的无限扩张。,(2)非正规制度: 是社会流传下来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习俗。就是由社会公众通过舆论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如果公共部门的垄断性权力失去强有力的软硬约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公共经济活动的低效率、无效率甚至滋生种种腐败现象。,(三)公共经济学的性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学科性质,即它是一门边缘学科,政治学、经济学、财

7、政学构成其核心,同时涉及到管理学、法学、统计学乃至心理学等领域。,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研究范围不同 ()研究目的不同 ()假设前提不同 ()立足基点不同,、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研究主题一致 ()研究方法一致,、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活动主体一致 ()活动方式一致,因此,公共经济学是立足政治学视角,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公共部门的财政经济问题的科学,亦即研究公共财政的科学。,二、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一)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也称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改善、帕雷托最佳配置。

8、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二)效率的实现条件 效率的实现条件可以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直接给出,表达式为 其中: 是社会边际收益 是社会边际成本,按照边际分析方法的思想,如果 ,说明经济活动存在改善的空间 当时,需要增加产出。,三、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率地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有效的条件是 均衡条件被破坏的情况下。 其中: 是私人边际收益 是私人边际成本,1、公共

9、产品(Public Goods)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和劳务,非竞争性表明必须免费供给,非排他性表明无法把“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排除在外,这样,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部门就无法通过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分配不公平(Unequal Distribution) 即便资源配置已经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所决定的收入分配状况仍是不公平的,因为收入多少是由生产要素决定的,而私有财产制度、家庭出身、歧视等因素会使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存在很大差异,提供生产要素的机会也不均等,从而导致收入分配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公平。,、经济发展失衡失业与通货膨胀(Unemployment

10、and Inflation) 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通货膨胀等经济失衡问题。劳动力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较高的失业率意味着经济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从而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作出理性的选择。此外,通货膨胀也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平。,市场失灵的三个重要表现都与一个共同的领域社会公共需要密切相关。 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而言的,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而提出的需要概念。具有整体性、集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只能是由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运作来实现。,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就可以框定公共经济学的范围。由此,可以归纳出市场

11、经济中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内容: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调节收入分配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四、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经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内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

12、分配公平的目标。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经济发展职能 财政通过调控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保障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经济剧烈波动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二章 外部效应,核心知识点: 1、外部效应的概念及表现 2、外部效应的类型划分及事例 3、外部效应的起源:市场机制论和所有制论 4、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的

13、关系(正负两方面) 5、MEB递减的资源配置机制及其事例 6、消除外部效应的理论基础(庇古和科斯),一、外部效应的概念及表现,1、外部效应的概念 某些企业或居民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企业或居民,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的现象,换而言之,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外部效应的类型,生产的正外部效应,生产的负外部效应,消费的负外部效应,消费的正外部效应,(1)生产的正外部效应,是指某厂商的生产活动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收益。如养蜂人的到来,增加了农作物传授花粉的机会,从而使农作物产量提高,说明养蜂这种生产活动给农民带来了额外的

14、收益。 (2)生产的负外部效应,是指某厂商的生产活动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成本。如造纸厂的生产行为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直接排放,就会降低周边农田的产量,说明造纸这种生产活动给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成本。 (3)消费的正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人的消费活动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收益。如某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结果使其邻居获得花卉的芳香,说明养花这种消费活动给邻居带来了额外的收益。 (4)消费的负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人的消费活动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成本。如某人养了一只猫,结果它偷吃了邻居家菜蓝子里的鱼,说明养

15、猫这种消费活动给邻居带来了额外的成本。,2、外部效应的起源 为什么会产生外部效应?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种:市场机制论与所有制论。,1市场机制论认为,外部效应的产生源于市场机制自身。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私有财产权极大地刺激人们为自身利益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在私人经济活动中,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往往只考虑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不会主动地站在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的高度作出经济决策,或者在技术上无法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纳入到成本或收益之中。于是,当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负外部效应;当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正外部效应。,

16、2所有制论认为,外部效应的产生源于产权的不明晰。这就是所谓“公共地的悲剧”问题。例如,在一个公共草地生态系统中,草场是公有的,而牲畜是私有的。每个牧民都力求使自己的牲畜增加,当草场的牲畜数量超过草场的承受极限时,就会破坏草场的生态平衡。这一事例推广开去,那就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如果一种资源的所有权没有排他功能,那么就会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享用,最终使全体成员的利益受损,即产生负外部效应。所有制论强调,成本和收益的内部化必须以产权的确定为基础,如果产权不清晰,那么促使人们尽可能地无偿地得益。,3、正与负的外部效应 正的外部效应(外部经济) 负的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外部性的

17、体现?,二、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会使资源配置无效率。 正的外部效应供给不足 负的外部效应供给过量,1、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外部边际成本MEC 外部总成本TEC 社会边际效益MSB(假设个人的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效益,则此时MSB就是需求曲线) 私人边际成本MPC 社会边际成本MSC= MPC+MEC,需求曲线是社会边际收益曲线(MSB),供给曲线是私人边际成本曲线(MPC)。A点是市场上的均衡点。 但由于存在着外部性,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为MSC,使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条件是MSB=MSC,帕累托应该为B点。 因此当某种物品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产量将会过多。,D=MS

18、B,S=MPC,MPC+MEC=MSC,B,G,A,Q,P、效益、成本,2、正的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注意几个概念: 外部边际效益MEB 私人边际效益MPB 此时社会边际效益MSB=MEB+MPB 社会边际成本MSC(假设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则MSC即是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是个人边际收益曲线(MPB),供给曲线是社会边际成本曲线(MSC)。U点是市场上的均衡点。 但由于存在着外部性,社会边际效益曲线为MSB=MPB+MEB,使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条件是MSB=MSC,帕累托最优的点应该为V点。 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趋向于不足。,D=MPB,S=MSC,MPB

19、+MEB=MSB,Z,V,U,Q,P、效益、成本,H,3、 外部边际效益递减时的情况,当S=MSC时,存在着外部效应,市场机制无效率。 当S=MSC时,则已经不存在外部效应了。市场机制有效。,S=MSC,S=MSC,MPB,MPB+MEB=MSB,B,A,C,1、外部效应内在化 即把外部的成本或收益加计在私人成本和边际效益之上。 思考:可以有哪些方法使外部效应内在化?,三、解决外部效应问题,2、外部性与政府税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实现类似的目标。 以工厂排污造成负外部效应为例,政府可以把污水排放造成的社会成本转换为适当水平的税费,向排放企业征收,从而消除外部性。右图表示,税收使厂商的私人边际成

20、本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减少了相当于0.5单位的产量。 外部成本内部化(internalized)解决了污染的外部性问题。 税收额度T=MEC,3、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效应内在化,财政补贴额度为W=MEB,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矫正外部性呢?,还可以采用的方法: 公共管制 如规定法定的排污标准、对生产程序进行规定等。 法律措施 政府完善法律。 限制:诉讼的交易成本较大而损失较小、厂商对外部性的损失进行控制、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4、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庇古与外部性,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马歇尔的学生,被视为剑桥学派正统人物及主

21、要代表。他由于财富与福利(后称福利经济学)一书而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成为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也称为“庇古税”方案。,庇古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古典教科书的方式,属于直接环境税。它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或经济活动的危害来确定纳税义务,所以是一种从量税。庇古税的单位税额,应该根据

22、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来确定,这时对污染排放的税率就处于最佳水平。,科斯定理与外部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的研究对外部性与产权界定关系问题的理解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的思想中心内容为概括为科斯定理。,生于1910年12月29日 学历:1932年,伦敦大学学士,1951年,伦敦大学博士 代表作:论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 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 :交易成本为零时,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 交易成本 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判等活

23、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归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状态。,但当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时候,产权的界定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吗?,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科斯,利用价格的费用,即包括市场上每一笔交易的谈判费用、签订契约的费用、长期的契约所节约的签订一系列短期契约的费用,等等,阿罗,经济体系运行的费用,威廉姆森,交易费用分为事前与事后两种。事前交易费用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契约的成本;事后交易费用是指交易已经发生之后的费用,如退出某种契约的费用、改变价格的费用、续约的费用等,交易费用的概念逐渐泛化,张五常、诺斯等,广

24、义而言,交易费用是指那些在鲁滨逊克鲁索(一人世界)经济中不能想像的一切成本。 交易费用就可以看做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或者是指创立、改变或使用某一制度的成本。 这就将所有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之外的费用全部纳入了交易费用范畴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权利的初始分配将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而,产权制度应寻求使交易成本最低的权利初始分配。,科斯对庇古税的批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负的外部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向问题,而往往具有相互性。 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庇古税根本没有什么必要。 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

25、部效应的内部化问题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的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才能确定,即庇古税可能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也可能是低效的制度安排。,科斯定理在解决外部性时的实际运用,比如:70年代后,排污权的交易制度就是科斯定理的具体运用。 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以使企业真正成为排污和治污的主体,并对自己的污染排放行为作出选择。 治理污染:政府的强制行为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现在是否意味着政府就不重要了呢?,政府依然很重要: 政府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环境监测标准和监测处罚办法,建设先进的监测设施和有效的监测队伍; 要制定和实施一套排污权交易的具体规则 角色变化:排污交易主体排污权交易的监督者和保护者。 职能变化:“运动员”“立规

26、则,当裁判”,第三章 公共物品或服务,核心知识点: 1、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与私人物品的区别 2、公共物品边际成本的特点 3、公共物品需求曲线的形成机制 4、林达尔均衡的基本条件和免费搭车者 5、公共物品的搭便车困境博弈分析 6、混合公共物品边际成本的特点,一、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可分割,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纯粹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纯粹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拥挤的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

27、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资源,=,-,+,公共产品的界定,公共物品边际成本的特点,增加消费边际成本为0 增加生产公共产品存在着边际成本(此时假设平均成本不变),消费者数量,成本,纯粹公共产品的数量,成本,MC=AC,二、 纯粹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 一定价格下,市场需求曲线由每一消费者在该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加总得来的。 私人物品的需求曲线是个体消费者需求量“水平加总”。,D,DC,DB,DA,纯粹的公共物品的需求 由于所有的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样数量的该种物品或劳动,因此,消费者没有能力调整消费量。 可以用“支付意愿曲线”表示消费者在公共物品供给不同数量水平上愿

28、为新增一个单位供给所支付的货币额。 总支付意愿是不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垂直加总,D,DC,DB,DA,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什么是把该种公共产品的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呢?这是因为对于私人产品而言,每个消费者都要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他所能调整的只是消费的数量。但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每个消费者所面对的消费数量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就是愿意承担的税收不一样。,三、 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如果只由单一的消费者通过市场购买,每个人的边际效益都低于边际成本,社会供给量将会是零。 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低于使资源配置达最优的数量。 这没有实现帕累托效率。,D=MSB,DC

29、,DB,DA,MC=AC=MSC,四、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公共财政,当每个成员按照自己的边际效益自愿捐献、分担成本的合作方式,可以使公共物品供给量达到最优,即林达尔均衡。,但林达尔均衡有什么前提?,小范围内,信息充分。,出现免费搭车者(搭便车)的问题,但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林达尔均衡,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l) 认为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林达尔均衡(Lindahl Equilibrium)

30、 维克赛尔(Knut Wicksell)也做过类似的经济研究,所以也有人称这一现象称之为公共物品供给的维林模型,两个假设前提: 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实现林达尔均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林达尔方案/自愿交换模型 1、前提: a、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正确地显示自己的偏好 b、在任何私人产品市场上都没有干预 c、由政府来确定每

31、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 d、公共产品是一般商品 2、林达尔方案:当私人产品的价格和公共产品的分担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人再愿意改变他对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需求,那么便达到了均衡。,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是指某些个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不愿意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完全依赖于他人对公共产品生产成本的支付。 一般来说,公共产品覆盖的消费者人数越多,搭便车问题就越严重,公共产品由私人市场提供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由政府集中计划生产并根据社会福利原则来分配公共产品就成为解决搭便车问题的唯一选择。,公共物品的搭便车困境,(理性经济人假设下) 如果靠自愿捐赠,人们会压低显示其

32、真实支付意愿倾向,减少出资分额; 同时,由于公共物品收益的非排他性,即使每个人出资分额减少,获得的效益也不会减少。 导致“搭便车”困境:有人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享受其他人提供的公共物品。,假设二楼有两户人家,在楼梯口安装一盏灯的成本为24元,每户人家从路灯得到的好处等于20元。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两家进行博弈,博弈的占优策略是两家都不安装路灯。,李家,安装,不安装,张家,安装,不安装,(20,-4),(-4,20),(0,0),(16,16),五、 混合物品或服务,拥挤的公共物品:如公路 通过制定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受益可以定价,如公园,消费者数量,边际成本,N,拥挤的公共物品,对混合物品的分

33、类法,有学者认为:混合物品包括三种,混合物品:具有排他性但弱竞争性。如教育、保险、医疗和其他俱乐部产品等,混合物品:具有竞争性但弱排他性。如水、电、气等自然垄断产品,混合物品:外部性物品。如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俱乐部产品,俱乐部产品(该名称最早由布坎南提出)是可由市场竞争经营的公私混合物品,包括医疗、教育、保险、公园等。俱乐部产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公共性,需要政府介入提供补偿和规制服务。 俱乐部产品有两个明显特征: 拥挤俱乐部产品在达到拥挤临界点之前,消费没有竞争性,超过拥挤临界点,就会出现明显的消费竞争。 局部的排他性只有交费和加入的成员才能共同消费,其他的成员被排除在外。,俱乐部

34、产品的供给,对公益性较大的俱乐部物品,当采取国有国营方式,政府需要进入俱乐部物品市场规制俱乐部行为,消除垄断和内部人控制,比如国营医院。并鼓励俱乐部之间开展市场竞争,以此来显露俱乐部的真实成本,即让民营企业参与俱乐部的经营。 对公益性较小,在垄断、风险、信息不对称方面容易出现市场失效的俱乐部物品,由于其接近市场竞争性物品,政府应该让民营企业进入和生产,由市场供给。,对公园的分析,公园足够大而市民需求相对少免费 公园小而市民需求相对大收取门票:收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俱乐部运营费,另一部分为控制拥挤费(公共消费机会税)。,第四章 公共选择,核心知识点: 1、公共选择的概念 2、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

35、品供给 3、投票规则及其理论 4、投票交易 5、政治行为的分析,一、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一个学派或思潮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虽然公共选择理论的历史不长,但是它不仅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而且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有不同的名称,如: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集体选择”(collective choice), “公共选择经济学” ( 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 “新政治经济学” ( new pol

36、itical economy), “政治的经济学” ( economics of politics),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公共选择理论是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推动下,通过对传统市场理论的批评而产生的,并且成功地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公共选择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有两层含义: 一是集体性。单个人自己的决策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集体决策就不可避免,因而公共选择就成为必需。 二是规则性。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决定规则以使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因此,人们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

37、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一般人偏好的规则。,二、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供给,(一)政治市场中的参与者 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是在政治市场上进行的。政治市场(Political Market)是指人们参与政治活动时,与其他政治个体和政治组织发生关系的场所。 政治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对象是公共产品,需求方是投票者(纳税人),供给方是政治家、官员和利益集团。,经济学家们认为,政治市场上的参与者与经济市场上的参与者一样,都是理性的经济人。,1投票者(Voter) 投票者总是按规定的投票规则和程序,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满足程度同时税收负担又最小的方案。,投票者参与公共产品的决策既理性又无知。理性是指他会

38、对收益超过成本的方案投赞成票,否则就投反对票或弃权票;无知是指他对那些备选方案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也缺乏收集信息的动力,因而主要依靠政治家和媒体免费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2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 少数有共同经济利益的投票者会联合起来从而形成利益集团,不仅因为联合起来耗费较低而且联合起来能左右公共决策,使有利于自己的方案顺利通过。利益集团会与政治家、官员形成一个“铁三角”,政治家批准某一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利益集团从中获益。,利益集团的类型,相容性的利益集团,相容性的利益集团所追求的利益目标是集团整体利益的扩大,同时集团中的个人利益的获得不以损害集团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排

39、他性的利益集团,排他性的利益集团中集体的收益总量是固定的 ,这时某个个人利益的获得必然会影响到集团其他人的利益收获 。,经济人假设前提下,3政治家(Politician) 政治家是通过选举任职的处于政治权力顶峰地位的人,如总统、议长等。有的政治家追求某种政治信念,他们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往往也是社会公众希望得到的,不过,这类人为数甚少;也有的政治家追求权势与声誉,如果当选,也会尽力反映多数社会公众的偏好;还有的政治家追求金钱,他们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往往反映极少数社会公众的偏好。,4官员(Official) 官员是由当选政治家任命的,他们具体负责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官员所追求的目标是薪水、津贴、声誉

40、、任免权和晋升机会等,这些又与政府规模联系在一起。因而,官员具有扩张政府规模、追求预算支出最大化的动机。政治家或高级长官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难以监督其属下的所作所为。,(二)政治均衡 (Political Equilibrium) 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全体社会成员根据一定的规则,就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了协议,那就取得了政治均衡。,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Lindhal)提出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型,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均衡模型。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从公共产品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小,来承担自已应当分摊的税收,那么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有效率的。,如图所示,假定全社会只有A和B

41、两个人,横轴表示A、B两人支付的税收占税收总额之比,纵轴表示A、B两人根据各自分摊的税收比例所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曲线AA和BB分别表示A、B两人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的变化轨迹。,林达尔均衡,在O点,A不承担任何税收,即全部由B承担,A愿意维持较大的公共支出规模;随着A所承担的税收越多,A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逐渐下降。与此同时,随着B所承担的税收越少,B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逐渐上升。在M点,A承担所有税收,B愿意维持的公共支出规模达到最大值。AA线与BB线在E点相交,表示A和B在此税收分摊比率下均感到满意的公共支出规模。,政治均衡的实现条件: 首先,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真实地披露自已可

42、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收益从而逃避相应税收的动机;其次,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情况,也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给彼此带来的真实边际收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收益的可能。,(三)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有四个区别: 1、偏好表达方式不同。经济市场上人们以货币为“选票”,可以比较精确地表达自已对于私人产品的真实偏好;而政治市场上只能按政治程序用政治选票表达自己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2、成本与收益对应程度不同。经济市场上个人既是选择者又是决策者,付费与得益相对应;政治市场上个人是选择者但未必是决策者,纳税与获益未必对应。,3、权责关联程度不同。经济市

43、场上个人作出决策,决策损益由决策者负责;政治市场上集体作出决策,但决策损益由集团内部的成员承担。 4、强制程度不同。经济市场上遵循自愿服从原则,人人得其所愿;政治市场上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个人被迫接受他不愿意接受的公共产品,缴纳他不愿意缴纳的税收。,三、投票规则及其理论,(一)偏好显示的途径:投票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怎样显示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四种途径: 1通过投票表达 2通过发言表达 3通过进退表达 4通过反叛表达,1通过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和间接投票两种机制,前者是消费者亲自对一揽子公共产品方案进行投票;后者是消费者选举出代表或议员,然后由代表或议员投票。 2通过发

44、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种方式,前者如投稿给媒体或上书有关部门;后者如游说议员,游行请愿,上街游行等。,3通过进退表达。又称“以足投票”,即当消费者认为某一社区供给的公共产品符合自已的偏好时,他就迁入该社区;反之,他就迁出该社区。 4通过反叛表达。消费者不愿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上述方法又不奏效,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动政变或革命以推翻现政府。,(二)偏好加总的投票规则 假定社会公众能真实地显示对公共产品的个人偏好,作为公共部门如何把个人偏好加总成一个集体的偏好?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依照习惯或独裁。在现代民主社会,偏好加总仍然是通过投票得以完成的。为此,人们提出了许多投票规则。,1.全体一致

45、规则 某一公共产品方案交全体当事人投票,只有在所有参与者一致同意以后方可实施。这一规则既照顾到每个人的利益,又不使任何一人受损而使至少一人受益,从而能实现帕累托最优。,2.最优多数规则 全体一致同意方式成本太高,那么只能降格以求,即实行最优多数规则。通常,表决一个方案存在两种成本,一是决策成本,包括投票所需的时间、交通成本以及修改、解释方案所需的成本;二是预期外在成本,即一项方案强制实施以后给他人带来的损失。,如图所示,纵、横轴分别表示成本和人数,E线是预期外在成本曲线,表示预期外在成本随投票人数的增加而降低;D线是决策成本曲线,表示决策成本随投票人数的增加而增加。,O点是独裁状态,决策成本为

46、零而预期外在成本很高;N点是全体一致状态,决策成本很高而预期外在成本为零。若一个方案必须在决策成本和预期外在成本之和最小时才能通过,那便是最优多数规则。 E线和D线相交之处未必是总成本最小处,当E线和D线的斜率绝对值相等时,总成本才最小。,3.简单多数规则 一项方案只有在赞成票超过全体投票人员半数以上或达到半数以上的某一个比例时才能通过,这就是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认为,赞成人数超过1/2或者达到23时,决策成本与预期外在成本之和是较低的,因此,简单多数规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通行的。,(三)中位投票人定理 按照简单多数规则,如果要求在两项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项,结果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几个。这取

47、决于投票者的偏好类型,即是单峰偏好还是多峰偏好。,单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是指某一投票者最偏好某一方案,若离开该方案向其他方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下降。换言之,投票者的偏好排列像一座只有一个峰顶的山。,多峰偏好(Mutiple-Peaked Preference)是指存在一个偏好程度最低的方案,其附近任何一个方案的偏好程度都高于它。换言之,投票者的偏好排列象群山一样连绵起伏。,如果每个投票者都有最偏好的方案,这些方案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投票人数又为奇数,那么必定有一个方案处于所有方案正中间,把这个方案视为第一偏好的人,也即对所有方案持中间立场的人就是中位投票人

48、。,一般而言,只要所有投票者都存在单峰偏好,按简单多数规则必定能得出一个惟一的结果,该结果恰好是中位投票人的第一偏好,也就是说,中位投票人所偏好的方案会被顺利通过,这就是中位投票人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假定有三个纳税人R、M、P ,其偏好排列为: R:GrGmGp M:GmGpGr P:GpGmGr,R,M,P,中间投票人定理在公共选择学派的政治行为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任何一个政党为获取大量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纲领符合中间投票人的意愿。毕竟社会中走极端的总是少数人,要想使自己的方案赢得支持,就要争取这种中间状态的社会成员的支持。,中间投票者定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总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四)阿罗不可能定理 1投票悖论 在单峰偏好情况下,简单多数规则容易达到政治均衡。但在多峰偏好情况下,政治均衡就可能不存在。照理说,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对一组商品的选择始终是一致的。然而,用投票方式可能无法满足偏好的可传递性这一基本要求。,假定有三个投票人甲、乙、丙,面对三个备选方案A、B、C,三个人的偏好顺序是: 甲:ABC 乙:CAB 丙:BCA 三个人对A、B投票,A被选中;三个人对B、C投票,B被选中。按照传递性公理 (由AB,BC,就可以推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