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05588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校史 行校训 唱校歌 扬校风 西北师范大学精神阐释,一、知校史:扎根西北、薪火相传,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北平师范大学(

2、现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师生继续留在西北师范学院。 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547人,其中专任教师1303人。29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716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中,410人具有博士学位,624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双职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69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校聘请了38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

3、,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0人。,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6个省级重点学科、33个校级重点学科。,现有66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

4、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西北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今天已成为学界和教育界的共识。但也有个别师生存在疑问,认为校史应该从1939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独立设置算起。鉴此,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有必要对这一疑问进行澄清。,可以肯定地说,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应该追溯到1902年。1942年12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举行40周年纪念会,这次纪念会在城固教场壩风雨操场举行,参加1000余人,主席袁敦礼。袁敦礼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天是国立北平师大西北师院四十周年纪念日,依中国旧习,四十

5、是个整寿,是应当特别纪念的。”,接着袁先生从1902年的师范馆说起,“师大成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名师范馆,附于京师大学堂。光绪三十年改为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元年改为高等师范。民国十三年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此后名称数易,至十八年又恢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之名。复至二十年与前北平女师大合并。抗战开始,辗转来之陕南,数经改组,于二十八年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所以可说,现在的西北师院,是从前的师大。”,显然,这次40周年纪念并未从1939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开始,而是从1902年的师范馆的设置算起,明确告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建校时间是1902年。此后几年的校庆校领导都反复申明这个时间

6、点。,百余年来,师大大家云集,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赵逵夫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教授。我们择要介绍几位。,李蒸(18951975)字云亭,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早年留美,主修乡村教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30年代起先後出任北平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院长十馀年。1949年後为全国政协委员会兼文教组副组长、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团结委员等职。,李蒸,“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李云亭博士,十余年来始终是教育界一位脚踏

7、实地诲人不倦的宿将,抗战后,他更是西北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近数年来以拓荒者的精神,为西北师院惨淡经营,劳怨不辞,备历艰苦,卒有今天的规模,这固然由于教育行政当局选贤任能,给他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但他这种苦干不懈,始终如一的精神,在今日这个尚浮夸不务实际的社会上,确实难能可贵。”,黎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校长。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第二和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黎锦熙,黎锦熙与毛泽东的交往 毛泽

8、东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闻黎君劭西好学,乃往询之,其言若合,而条理加密焉,人手之法,又甚备而完。吾于黎君,感之最深,盖之有生至今,能如是道者,一焉而已。“,黎锦熙对毛泽东评价非常高,在1915年7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晚,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俩人略同,皆大可造,宜示之以方也。”这是黎锦熙慧眼识巨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对培养青年毛泽东的强烈责任感。 (陈章甫(18941930),又名陈昌,浏阳人,新民学会会员,早期中共党员,湖南早期工运、党务负责人之一。毛泽东早年的挚友之一),黎锦熙所著新著国语文法。它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

9、、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至1959年已连续再版了24次之多。,袁敦礼生于1895年,河北徐水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科,留校任体育科教员兼翻译、体育科主任。先后任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教授、系主任,兰州体育学院副院长,甘肃师范大学副校长。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年和年任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袁敦礼,“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袁敦礼应美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定六月三日飞印转美。按我国体育界赴美讲学者袁氏尚为第一人” 大公报,1945年5月12日。,董守义(1895-1978),中国体育活动家和教育家。出生于河北蠡县一

10、个农民家庭,早年毕业于北京通州协和书院。学生时代就爱好体育,各项运动成绩优异,尤其酷爱篮球运动。解放前曾4次参加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多次率队参加国际篮球比赛。,董守义,“提起李建勋博士,只要关心教育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吧,他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教育行政的权威,尤其所谓南陶(行知)死后,这位北李(因长在古都执教之故)更成我们惟一的巨擘了。” 李园:西北学术界的号外李建勋博士来兰了,西北日报1947年5月10日。,李建勋,方永蒸,方永蒸(1893-1995),辽宁铁岭人。北平师大教育系毕业,抗战爆发前就任北师大附中校长,学校西迁后至1945年治校八年,成绩卓著,使学校跻身全国办学先进行列。1940

11、年全国国立中学会考夺魁,当时有“北有附中,南有扬中(扬州中学) ”的说法。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给学校题赠“启迪有方”条幅。一指附中办学有方,二是指附中时任校长姓方。,吕斯百,江苏江阴人,初入东南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赏识,于1928年被推荐赴法国留学,初在里昂高等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游历西欧各国,考察美术。1934年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出任系主任。1949年后,先后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吕斯百,常书鸿,浙江杭州人。中国画家,敦煌学专家。曾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后

12、改称敦煌研究院)所长,常书鸿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敦煌艺术的“守护神”。,常书鸿,金宝祥,金宝祥,浙江萧山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建国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历史系主任。是西北师范大学三位终身教授之一。专于隋唐五代史研究,在学界有相当声誉。提出人身依附关系乃是封建社会最一般的关系,人身依附关系由强化而减弱是唐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对均田制、两税法、隋唐中央集权的强化、安史之乱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论点和见解。,李秉德,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毕业,主学英文,辅学教育。曾担任湖北教育厅督学,河南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等。1947年赴瑞士、法国

13、留学,曾在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师从皮亚杰。1949年回国。1950年到西北师范大学任教。李秉德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李秉德,南国农,江西清江人,他作为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从理论和实践上树立起了“电化教育”这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的电教人为之不断奋斗。他提出了以现代教育媒体研究与应用为核心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得到了电化教育研究者的公认,对于建立电化教育学科起到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致力于电化教育专业建设,为培养电教专业人才和宣传、推动我国的电教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南国农,此处只列举了部分学者,除此之

14、外,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学者绝大多数不仅学识渊博,敦品砺学,而且平易近人,道德隆重;不仅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习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献身教育、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操。在他们的培养下,出现了一大批教育界的栋梁,他们遍布国内外。他们无私奉献、精心育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曾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的黎锦熙先生为国立西北师院毕业同学录题词:“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题词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句,深刻地揭示了知、术、行、旨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取历史上形象反映西北地区自然风貌与人文特征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圆”和“直”两个意象,巧妙

15、地表现出了对大学生的知、术、行、旨方面独特的精神期望。这则题词意韵深邃,儒雅考究,对仗工稳,特色鲜明,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华,备受历届师生的推崇与喜爱。,二、行校训: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在黎锦熙先生看来,“知”既包括科学理论、人文知识,也包括生活常识。它既是对认识、知识、理智与智慧的概括,也是对探求知识、培育理智和积累智慧的过程的概括。 “术”是指道路与方向以及保证在正确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方法策略、技艺技能和学说主张。“圆”,即丰满完整、融通圆满、全面广博。 “知术欲圆”就是要告诫大学生,在学识、理智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策略、技能、主张方面,须要追求全面、完整、融通、广博的境界

16、。,一是“知”与“术”的关系。黎锦熙先生认为,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只有在广博的常识基础上,个人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得到好的发展,才能够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学术。他曾在1940年对西北师院新生说:“无论求学和做人,都要以广博的常识为基础。例如没有广博的常识,尽管专精一门,成了一个专门学者,也是没有出息的。”,黎锦熙所期望的就是大学生不要仅仅满足于脑袋里装满知识,还必须正确处理“知”与“术”的关系,更加重视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策略和能力,不作机械式的、器具式的、冬烘式的大学生。,二是“行”和“旨”的关系。黎锦熙先生十分重视“行”和“旨”的关系,他认

17、为所有理性的生活都是学习,因为它包括经验的解释和改造。因此,教育必须像文明生活一样,是一组可以共享的经验。为了获得经验,解释和改造经验,每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当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完满、完善与永恒的社会价值,并“专精”于这样的宗旨,以达致“动必有功,处必能久,遭遇任何艰难阻碍,信仰不变,努力不止,以砥于成功”的效果。,三是“知”与“行”的关系。知行关系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哲学家十分关注的话题,也是人生的永恒课题。宋代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他还认为,“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知术欲圆,行旨须直”,要求人们追求

18、广博的知识与全面的能力,追求耿直的行动与坚定的信念,就是基于“知”“行”相互促进的原理。,黎锦熙先生在西北师院工作期间,无论面对新生还是毕业生,反复强调“知、术、行、旨”问题,说明“知术欲圆,行旨须直”,是黎锦熙先生长期思考的结果,是他的学术实践与教育理想的高度概括,是对学校厚重的文化沉淀的精采提炼,也是对西北师院学风教风和师生精神状态的最佳概括和美好期望,彰显了学校精神文化的特质,表现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教育理念。学校在2012年110周年校庆期间,正式将“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确定为西北师范大学校训。,三、唱校歌:激扬向上、奋发有为,由洪元基作词,卜锡文作曲的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在201

19、2年西北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时,正式被作为校歌,歌词如下: (洪元基先生1963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后留校任教。卜锡文,旅美音乐家,洪元基好友),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这儿鲜花朵朵,绿树行行。 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这儿鲜花朵朵,绿树行行。 在花丛和浓荫之中,科学的春光在荡漾,知识的清泉在流淌。 啊啊黄河!你的乳汁哺育我们幸福成长。 你的乳汁哺育我们幸福成长。,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这儿歌声阵阵,书声琅琅。 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这儿歌声阵阵,书声琅琅。 在歌声和书声之中,青春的理想在闪光,时代的乐章在回响。 啊啊黄河!你的精神鼓舞我们奔向远方。 你的精神鼓励我们奔向远方。

20、奔向远方。,校歌视频,首先,母亲河开启了中华文明,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母亲河的乳汁养育了中华儿女。我们的学校地处母亲河畔,这本身就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当年学校在西迁兰州选择校址时,李蒸校长几经考察,最终确定在十里店。他认为师院的校址必须要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不能在城内,在目前是怕空袭,以后为了一个师范教育机关,设在城内不甚合适。,第二,不能离城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最好仿照北平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方式,离城在十里到十五里之间。 第三,要交通方便,最低限度能通汽车和人力车。 第四,必须见得到黄河,一方面为风景问题,一方面为吃水问题,万一用水发生恐慌,还可以到黄河里去取水。根据这些条件,最终选定

21、了城西十里店,离城不远,又离黄河很近,无论在交通上,还是风景上以及将来的发展空间上都是一个比较适当的地方。,兰州在当时许多师生的眼里,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差,对迁移心存畏惧。李蒸在学校举行的总理纪念周大会上,苦口婆心的向全校师生说,“兰州为西北师院最适宜之地点,该处有历史有文化非一般理想西北荒凉之状,有汉唐遗迹甚多,如大寺院之建筑壁画等等,相传为吴道子所作,据张大千鉴定亦断为唐代名艺术家之作品。在前清时兰州为陕甘总督驻节之所。,一般人交际仪节极大方可观。至于生活方面,如大米等,兰州似较缺乏,但天水河州出产亦多。面粉则较城固便宜。燃料兰州有煤砖。日用品如纸张文具较贵,赖省政府有平价办法,可以较

22、省价值购置。” 在风景方面,那里周围到处是梨花,一到开花时,满城白色,甚为可观。 总之,兰州环境及风习颇似北平,同人等前往居住定能愉快适应。,1941年,李蒸先生从兰州返回城固后,曾在学校大会上向全体师生如是说:“我独自坐在黄河岸边,望着十里店遐想联翩:在这片荒滩地上,不久将兴建起一座高等学府,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意义远在建校本身之外。 李蒸先生将学校建在黄河岸边,他不仅仅着眼于风景优美,更为深切的是母亲河畔的高等学府要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如黄河般奔腾不息,勇往直前,不避艰险。,李蒸先生为学校的迁建、奠基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功不可没。这与他所力主建学校在黄河岸边的内在主旨一样的。在学校庆

23、祝建校44周年(1946年)大会上,兰州市党部书记长李瑞徵的讲词中,追溯了师院刚迁到兰州的困难,对李蒸先生的功绩极为钦佩, “当年(三十年)本院在兰州招生,报名者三十人。这可见西北的社会,基础不够,及政治环境不够了。此外经济条件不够,教部只拨了十七万元,而一切经费皆在内。,这两点,可见当日学校的困难情形,与所担负的使命的重大。在这种困难情形下,担当起这种重大责任,完全是李云亭先生的努力,李云亭先生确实为西北下了很多的苦功。他进城不吃饭馆,归途过金城关,走至空无人处,坐在胶轮马车上啃大饼,其生活之困苦可知。”并代表兰州党团政联席会宣布十里店公路改名为:“李蒸路”。以此纪念李蒸先生为西北师院作出的

24、卓越贡献。,其次,李蒸先生将校址选在黄河岸边,一个重要的意旨即要学习母亲河的精神,包容宽广,乐于奉献,勇往直前,昂扬向上,奔腾不息。,在母亲河乳汁的哺育下,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名师辈出,大家云集,师生员工身上,时时散发着一种韧劲、恒劲,一种献身精神。 看看教授们在毕业典礼上给学子们的赠言:“第一、不计报酬。抱定为教育而工作的志愿,不要因报酬而牺牲信义,更不要与他人的报酬比较。第二、不争地位。地位不是争来的,是由你的工作表现换来的,有了优良成绩,不愁地位不高。”,在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里,师生密切关注战争形势,并积极参军报效国家。师院学生对时事极为关注,“周来同学们对报纸甚为注意,报纸栏下经常站着不少

25、男女同学,手执地图,眼看报纸,或默读或讨论,情绪至为紧张”。 校内各社团组织倾向演进步剧目,话剧团演曹禺的名剧雷雨,“连日观众拥挤,颇获一般人士好评”;又赴青海公演四幕悲剧不夜天,“此剧系描写抗战地下工作者的爱国情绪,缠绵动人,热烈紧张”,观众反响热烈。,1944年,国民政府发起了“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蒋介石痛心疾首地说:“在军队方面,得不到知识青年的参加,因之战斗力亦无形减低,这是我们国家与军队最大的弱点。”在此情势下,招收一定数量的知识分子补充到军队中来,是国家于危亡之际的迫切选择。,李蒸校长积极主持参与这一运动。1944年11月3日,甘肃省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成立,省主席谷正伦兼任

26、主任委员,聘请李蒸等14人为委员。 不久,李蒸领衔联合兰州各大专院校,给蒋介石上书,陈明兰州教育界响应从军运动,“重庆军委会侍从室转呈主席蒋钧鉴:胜利在望,艰巨弥增,欲早获最后胜利,非提高国军素质加强反攻力量不为功,钧座此次昭示知识青年从军,诚属伟大英明之举,本院校全体同仁及学生,靡不感奋,热烈响应,以副钧座之殷望,谨电奉陈。伏乞垂詧。”,在李蒸的号召下,师院及附中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学生王丕仁撰文写道,家乡被日寇侵占后,自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考入师院后,希望学点“关于生活、工作、做人、以及促进人类进步的真实能力与学问”,但是“国家的要求超过了个人的私欲,国家(原文模糊)需要我放下书本,拿起枪

27、杆,于是我遂投入了为祖国而战的十万青年军”。,1944年的西北日报对此多有记载。10月31日,师院附中学生潘鑑廷、王文定等9人前去报名。11月13日登记西北师院附中2名学生。12月26日又报道截至本月二十日师院报名已达70余人。 在登记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师院附中初一级的中学生佟碧明、胡雯云、柏俊麟、吴剑侠和张秀芝五名女生,她们中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16岁,按入伍最低年龄18岁的规定,她们均未达到要求,征委会不予登记,,该等女生“始则滔滔辩论,继则痛哭流涕,泣不成声,且谓:吾等系陷区儿童,备受敌人之压迫,吾等之庄村及田园,迄今在敌人践踏之下,此时如不复仇,更待何时。”无奈之

28、余,登记部准予暂时列名,待报告上峰讨论后再做处理。被正式批准入伍的女生也不乏其人。,最终师院知识青年有130名参军,入营后,正式编组训练,然后送往天水、汉中集训,准备派往前线。师院知识青年从军和全国各地的从军青年一样,都为报效祖国,请缨杀敌。 师院的个案实质上是大后方高校的一个缩影,国难当头,知识分子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实现其弘毅之责。,建国后,师院学子更是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潮中,体现了新时代学子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思想风貌。 抗美援朝爆发后,师院爱国热情异常高涨,学生通过各种墙报刊登抗美援朝专号,学生会组织秧歌队、腰鼓队、歌咏队及讲演宣传组,深入乡村、工厂揭露美帝国主义

29、侵略。,1951年春假期间,西北师院全体师生、工警及附中、附小共1100余人,在十里店附近村庄展开抗美援朝宣传。8天时间共宣传了12个村,1968户,共8000人左右。 大家通过魔术、地图、漫画、讲演等方式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罪行。“白发苍苍的徐劲院长,在进行采访宣传时,很热切地帮助老乡们割韭菜、拣韭菜,结合着实际,进行宣传。”,还举行了一些座谈会动员群众,有位老乡说:“朝鲜等于我们大门口的台阶石,如是我们不打那些坏蛋,狗日的美国鬼子,一定要踏着台阶石闯进我们大门来。现在我们大家,只有加紧生产,支持前线,叫咱的志愿军,好好的打那些坏蛋”。又一位老乡马上站起来说:“我愿捐出两洼小韭菜。”,西北师大连

30、续五年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奖,1999年2月1日,光明日报登载,西北师范大学数千名大学生近年陆续奔赴全省各地,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充分发挥知识优势,积极开展文艺演出、社会调查、普法宣传、支教扫盲、科技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暨“三下乡”活动。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先进单位称号。西北师大已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奖。,西北师院学生沿长征路线考察,1985年7月16日上午,西北师院三十名男女学生由兰州启程,骑自行车沿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甘肃的路线,开始了为期三十五天的考察活动。以此纪念弘扬长征精神。,背起爸爸上学,影片以甘肃庆阳中学生李勇的真实事

31、迹,讲述了一个山区孩子在逆境中刻苦求学的故事。 石娃从小失去母亲,和姐姐、父亲生活在贫寒的环中。弟弟上学,姐姐辍学。石娃上初中时,姐姐看到家境的窘迫,便早早出嫁,以此为家中节省一些开支,并从男方的彩礼钱中挤出一些钱来支持石娃上学。石娃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刻苦读书,终于考上了大学。,师大健将包揽男子万米前三甲,2011年7月27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比赛正式开赛,在运动健儿紧张激烈地角逐中,共产生了16枚金牌。其中,10000米男子乙组比赛为当天的最后一项赛事,西北师范大学胡开军、高永宁、孙新利一举包揽该赛项的前三甲,成为田径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尚立富的骑行人生,尚立富, 2003

32、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后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98年起,用6年时间骑自行车、徒步到东南沿海和西部农村开展教育田野考察,行程9万多里,走访20多个省区,沿途记录了近百万字的考察笔记,拍摄了5000余幅纪实照片。2003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民间支援西北农村教育的志愿者组织“西部阳光行动”。2006年,发起成立了全国首家民间非公募基金会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他的个人事迹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新闻会客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近百家媒体、网络追踪报道。,快门三秒美丽中国我校学子公益团队再上央视,2011年12月26日晚,我校“快门三秒钟”公益团队成员袁珂、尹青青、郑

33、思园、郭妹丽四位同学与学校团委负责人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美丽中国走过2011”年终特别节目现场录制。 作为全国唯一受邀的高校公益团队,在晚会现场,我校师生与央视主持人董卿面对面畅谈了“快门三秒钟”公益项目的开展情况,并就学校近年来开展的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公益项目进行了交流,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了我校学子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学校浓郁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学校举办徐静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表彰仪式,2011 年7月21日上午,甘肃省第十三例、我校第五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文史学院2007级历史学专业1班徐静同学表彰仪式在学校行政1号楼第四会议室举行。文史学院党委负责人介绍了徐静

34、同学捐献干细胞救助白血病患者的光荣事迹。学生工作部(处)负责人宣读了学校授予徐静同学“优秀志愿者特别贡献奖”的表彰决定。甘肃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陈明同志和徐静同学分别作了讲话。我校副校长万明钢同志代表学校为徐静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和3000元奖金。,我校学生积极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2012年5月29日,甘肃省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和我校社团联合会、阳光服务社在学校中心广场共同开展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活动前,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积极配合省红十字会举办了培训会和集中宣传,使更多学生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和意义。当天,共有291名志愿者参加了血样采集,展现了我校青年志愿者

35、“热爱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风貌。 自2002年由阳光服务社在省内高校率先开展大学生志愿者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以来,我校累计有4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了血样采集,张占飞、许纪林、赵建平、刘亚文、徐静5位志愿者配型成功,为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甘肃电视台、兰州电视台、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青年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校三部学生作品获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奖,2012年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颁奖晚会中,我校三部学生作品获得奖励。其中,传媒学院曹锐的如果一分钟获“剧情类”三等奖,杨宝磊、王雪晔的过年获“纪实类”三等

36、奖、猫之争获“一个镜头类”三等奖。,我校毕业生贾超凤获北京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2012年11月25日8时30分,第32届北京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赛,来自全世界的3万余名选手参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比赛,我校体育学院2010届毕业生贾超凤以2小时27分40秒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女子组冠军。,光明日报刊发我校学生爱心活动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11月27日,由我校传媒学院学生宋青作为通讯员报道的题为西北师范大学学生捡瓶子救老师:有尊严的爱心汇聚的新闻,作为光明日报科教新闻的核心报道予以刊发。光明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甘肃教育网、和讯网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 该报道讲述了由我校多个学生组织、团

37、体发起的“捡瓶子,救老师”活动,展现了我校大学生为帮助病重的老师而做的种种努力,突显了师生间浓浓的情谊。,我校实习支教工作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学校自2008年秋季学期在新疆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以来,已累计向阿克苏地区8县1市187所基层中小学派出10批1467名同学,支教工作成效显著。多年的实习支教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我校学生开拓了新疆自治区广阔的就业市场。近几年来,先后已有500多名我校毕业生在新疆就业。实习支教工作,使参与实习支教的师范类专业学生接受了 “爱和责任”的深刻教育,进一步坚定了从教信念;经历了系统的从师技能实践锻炼,积累了自立自强的生活知识,

38、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学校选派学生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实习支教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甘肃省教育厅、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受到阿克苏地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疆日报等平面媒体和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每日甘肃网、凤凰网、中国科技网等多家网站对支教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我校学生应邀主持青海广播电视台迎春新诗会,2013年2月27日春节期间,我校传媒学院20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王柯乔应邀主持了由中国诗歌学会、青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美丽中国高原的祝福迎春新诗会。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王庆祥、徐涛、杜宁林和青海省内知

39、名主持人、播音员等参加诗会。 王柯乔主持诗会并与201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生欧阳成屹朗诵了作品让我写下爱我的祖国。同时,我校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生钱晓倩朗诵了作品青蛇,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的风采。,我校学生原创话剧摘得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桂冠,8月18日, 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在北京9剧场举行了剧目讨论会暨颁奖仪式。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话剧社原创话剧女生禁入摘得“金刺猬”的桂冠,话剧社学生、话剧女生禁入董玉良的扮演者董千里同学获大赛“最佳表演奖”。我校在京校友30余人观看了比赛演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网等媒体采访并报道了我校的演出。,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由北京戏剧家协会、

40、北京9剧场联合主办,戏剧节创办12年来,以“热情、鲜明、纯粹”的形象,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戏剧爱好者,影响力辐射全国400余所高校。每年戏剧节评选出的金刺猬奖,是全国大学生戏剧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奖项。本届比赛共有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20个省市的65所高校报名参加,我校女生禁入等12部戏剧作品作为优胜剧目入围终审。,四、扬校风:诚朴笃实、追求卓越,从古都走来,在陇原勃发,百余年来,一代代师大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形成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师大校风。这既是前辈师长爱国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激励后学的不竭精神动力。,首先,

41、我们必须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的宗旨。 师院在保存中国文化命脉、传播科学文化、支持地方发展的同时,更勇敢地坚持与地方黑暗势力作斗争,成为大后方民主化运动的主要建设者和领导者。,教师中尚气节,不向权贵折腰者,爱国进步人士大有人在,如国文系李嘉言教授,据李鼎文先生回忆,“一次讲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萌此百尺条时板书了自己的近作一首:何为栖栖与,羲和御日行?物皆随之转,我亦得吾生。鄙事今仍习,贤心老更成。穷通知有命,不为寸苗惊。先生在这里咏诗言志,既表达了自己坚持教育工作的精神,也表示了对权势者的蔑视。”,国文系的丁易先生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主要讲鲁迅,在讲到狂人日记中的

4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时,他认为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一切反动派的心理状态。当时同学们听着,自然联想到那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从而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教育。他的课在全院最大的教室第七教室里,本系和外系的同学总是坐得满满的。,此外,历史系陆懋德教授在课堂上大骂蒋介石,许凯对当时弊政猛烈抨击,教育部长陈立夫到西北视察,教育系主任李建勋拒不见面,一时传为佳话。,师院学生的民主进步思想还体现在取得了三二九运动的胜利。1949年初,行将垮台的甘肃省政府发布300万银元的“建设公债”,企图搜刮人民。当消息传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时,群情激奋,中共党员和进步同学,开始分别串连、聚集、酝酿采

43、取公开的反抗行动。最后迫使甘肃省政府停止发行建设公债。,在三二九运动的影响下,临洮、靖远、张掖、武威、民勤等地相继发生“抗粮、抗丁、抗捐”斗争。运动还波及青海,发生了王亚森等人组织发动的反马家军阀的斗争。当时群众用“花儿”形式唱道:“兰州的学生们反了,老百姓跟上(者)来了,不当壮丁不纳粮,三百万公债(哈)免了。”三二九运动加速了国民政府在甘肃统治的灭亡,并使甘肃人民免除了一场沉重的灾难,意义深远。为此,西北师范大学在校园内立“三二九运动纪念碑”以表纪念,昭示后人。,其次,师生要坚持“诚信质朴”的理念。 师院的前身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向来坚守学术的阵地,安贫乐道的传统。迁入西北后,师院秉承师大精神,

44、使命感更强。李蒸告诫师生:“对教育有崇高信仰,认教育为抗战建国之主要因素。负责,认真,即实事求是。教不厌,学不倦,有专业精神。清高坚强,以服务为目的,不重个人享受。尚气节,轻权势,师大向以贫穷著名,但穷而有志气,不作其他活动,更卑视奔走权势者流。”,李蒸经常告诫师生:“我们做一个教育者容易,进师范学院的都可以做一个教育者,我们还要进一步,对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作一个教育家。一个教育者应有的条件有三个字,是其基本(1)爱爱是教育的根源,是教育出发点,教育的过程及教育的目的都是爱;(2)敬敬的意思很多,有因畏而生敬的,有因尊而生敬的,如敬父母,对于事业能负责任为对事业的敬,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对于教育

45、事业要敬;,(3)信孔子有言民无信不立,信就是信任信赖,当教师的要相信学生将来能成一个人才,做学生的要相信先生给我们的指示是正确的,师生必须互信,才可以有良好的教育效果。”若是我们不去计较,实际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百分之百的按照这些素养去要求自己,至少不可否认,当时从事师范教育的知识分子,对自身提出高值要求的那份努力心情。,对于师院的学生来说,诚信质朴还表现在与民众的互动上。 抗战时期,学校在落脚地开展宣传兵役、慰劳抗属,开设乡村问事处、乡民代笔处、简易诊疗所、乡民体育场等等便利丰富西北村民生活的简单机构,并且推行公共卫生,成立中心民众学校,划定乡村施教区等多种旨在提升当地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活动

46、,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深入底层的社教工作最终得到了受益民众的理解和支持。1942年7月暑假城固邯留乡的社教工作到期后,民众纷纷要求延长10日,自愿捐助伙食津贴。当学生返校时,当地士绅设筵款待,民众依依不舍,燃放爆竹欢送,而且成人班的学生自愿将师院学生的行李送到学校,并问“先生何时再来?再来时可否多住些日子?”,兰州十里店妇女班的学生为感激师恩,“把自己菜园里的辣子茄子,赠给老师一篮,权作礼物,深情厚意,着实令人感动”。有一位来自山西的妇女,每天上课风雨无阻,一手抱着婴儿,一手写字,补习结束时,她已会写通顺的书信,会记家庭的账簿。,国民政府教育部两次来电嘉奖师院举行的社会教育工作。1942年5月

47、的电文如下:“查该院发动师生作大规模之社教活动,举办农事、工艺、家事、科学等展览及粮政、兵役宣传、慰劳抗属等工作,均称切实,殊堪嘉许,嗣后仍仰努力服务社会,化民成俗,以宏社教效能。”,甘肃地方报纸大力宣传师院的社教工作。1943年11月16日,甘肃民国日报特辟一版专号,报道师院的社教工作,并发表了李蒸的题词:“努力唤起民众,提高文化水平。”次年 8 月 25 日,该报又出版“西北师范学院暑期社会服务团社教特刊”,对暑期社教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再次刊登李蒸的题词:“普及教育,服务人群。”,再次,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抗战期间,国民党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师范院校学生公费待遇实施办法

48、,规定免收学费、宿费和体育、医药卫生等杂费以及全部膳食费,并每三年发给每生单制服两套、棉制服一套。贫寒优秀学生还可领若干奖学金。但实际上许多规定都没有兑现。特别是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师生大多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但师院的师生仍然积极进取,豁达乐观。,学校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一匹马拉的胶轮大板车,为学校从市区运输物资。当李院长到市区参加公务活动时,这辆破车就光荣地担任起专车任务来。一次在院门外李院长刚刚跨上车辕,一位教师看到这一情景,不平地说:“院长,您坐的什么专车呀,拉砖的车!真是如此师范学院!”(当时学院大门横栏上的校名是于右任所题的草书,“西北”二字看起来有些像“如此”,学生们都戏称为“

49、如此师范学院”。)李院长听了那位教师的话,立即爽朗地大笑起来。,用水困难,学校迁兰后,由于没有自来水,自制了几个大木桶储水,另有一辆马车从黄河运水。冬天,迟起同学多无水可用,于是流行“预定剩水”,每间宿舍住七八人,二三人早起,其他人便在被窝中探探头说:“老张,剩水不要倒!”有些经常用冰洗面。,住宿简陋,“在这里,冬天零下十多度的严寒中,鹅毛大雪从木板拼成的房门缝中飘落到我们唯一露在被子外的鼻尖上,眉毛上。早晨醒来,对门而睡的人就成了长着白眉的圣诞老人,鼻尖上还挂着冰棱呢。一下课,我们就躲进被窝,去背诵焦菊隐教授教授的哈姆雷特的独白。夜晚,我们把所有的棉袄、棉裤全压在自己背来的薄薄的被子上。,大家笑说当年居里夫人在巴黎,还压上室内的座椅哩!可惜我们的宿舍内没有座椅,有的只是两排长炕,每排可睡六人,人多时也可挤下七八个,好在兰州夏日不热,冬季严寒,挤得越紧越暖和。”,穿衣,抗战时期,师生的生活还是清贫的,流行的说法是“戴的怒发冲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