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於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383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9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伯克段於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郑伯克段於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郑伯克段於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郑伯克段於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郑伯克段於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伯克段於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伯克段於鄢.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郑伯克段於鄢,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一、文献综述:关于春秋左氏传,(一)春秋与“三传”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周平王四十九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周敬王39年)共十二公、242年间周王朝及各国的大事。相传为孔子所整理编定。 春秋对各国大事的记载简约,如“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战国有鲁国左丘明、齐国公羊高、榖梁赤为之传,称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二)春秋经传集解与左传正义,春秋与左传本来分别为书,晋代杜预把左传的内容逐年附于春秋的后面,同时为经和传作注,称春秋经传集解。(春秋序:“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符,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

2、经传集解。”) 唐孔颖达在杜注基础上作春秋左传正义,保存在十三经注疏中。,(三)学习左传的辅助书,今人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古人注: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洪亮吉春秋左传诂 左传研究史的参考书:沈玉成等春秋左传学史稿,二、文化历史背景,(一)姓氏 国语晋语四:“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韦注:“姬、姜,水名。” 说文女部:“黄帝居姬水,因水为姓。”,(二)郑国。姬姓。周宣王封其母弟桓公友于郑。 郑世家:“郑桓公友,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前827)立二十二年(前806) ,友初封于郑。幽王(前781)以为司徒。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邪,予安逃死乎?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

3、南可居。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竟国之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立其子掘突(滑突),是为武公。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武姜生大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三)申,姜姓。齐、吕、申、许俱出伯夷。 国语周语中:“齊許申吕由大姜。”韦昭注:“四國皆姜姓,四岳之後,大姜之家。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司马贞索隐引谯周曰:“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

4、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四)年代:鲁隐公元年(前722),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70 前722 前481 周:平王元年平王49年敬王39年 鲁:孝公37年 隐公元年 哀公14年 郑:武公元年 庄公22年,(五)谥法,武:克定祸乱曰武。威强叡德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刚彊理直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论语邢疏引谥法:“刚彊直理曰武。”) 庄:兵甲亟作曰庄。叡围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共:既过能改曰共。执事坚固曰共。尊贤敬让曰共。 逸周书谥法,(六)称呼,武姜:武公之夫人(本文) 大姜:大王之妃 伯姬:鲁侯女,嫁纪国君(见隐公二年)

5、叔姬:(见庄公二十九年) 季姬:(僖公十年) 夏姬:(郑穆公女,嫁陈国大夫),共叔段:共,地名;叔,排行;段,名 祭仲:祭,地名;仲,排行 虢叔:虢,地名,小国;叔,排行 公子吕:公子,国君之子(仪礼:“国君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吕,名 公孙滑(共叔段之子):公孙,公子之子 颍考叔:颖,地名(水名);,重点字词,寤,啎的假借字。 及,“逮也。从又,从人。” 兵,古文字从两手持斤,表示武器。 既,古文字象食毕;即,古文字象就食。 封,古文字象培土植树,引申为疆界 参国之一:参,三的假借字。 亟,数次。 辟:后分化为“避”。 斃,跌倒说文:“獘,顿仆也斃,獘或从死” 完聚:完城廓,聚人

6、民。 诸:“之于”“之乎” 焉:於是。,词法,启之,誓之,悔之:特殊动宾关系。 不弟:弟,名词活用作动词。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从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惊姜氏:使姜氏受惊。形容词使动用法。 不度:不符合制度。度,名词用作动词。 非制:制,制度。“非”,否定副词修饰名词谓语。 弗许:不之许,不许之。,句式,何厌之有:有什么满足。强调“何厌”,用代词“之”复指,置动词“有”之前。 其是之谓乎:强调宾语“是”,用代词“之”复指,放动词“谓”前面。 为之所,语之故,告之悔:双宾语 若之何:经传释词札记:“案,若之何本来是比它作什么,拿它当什么,引申成把它怎么样。如之压缩成奈,不过是随便写的通借字。” 请以遗之:“以”省略宾语“之”(代表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