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320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主讲:杜岗,主讲:,安,理,全,管,培,课,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经济政策,安全生产方针,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安全第一,安全第一的涵义: 1、生命安全第一(生命第一重要) 2、危险识别第一(要保护生命首先要知道危险在哪里) 3、安全条件第一(要消除场所危险就要改善安全设施) 4、教育培训第一(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要加强教育培训) 5、安全投入第一(要增加安全就要保证投入充足) 6、安全标准第一(生命第一重要,所以安全是第一评价标准),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涵义: 1、预防的

2、第一关键: 避免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隐患 2、预防的二关键: 防止事故的扩大 落实应急预案,我国法律法规架构体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现,一、法律,一、法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修正案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合同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二、行政法规: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二)工伤保险条例 (三)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三、部门规章 (一)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四)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五)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

3、督管理暂行规定 (六)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八)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九)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试行),四、国家标准 (一)设计、管理类标准 1.作业环境危害方面: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 2.事故管理方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等 (二)安全生产设备、工具类标准 (三)生产工艺安全卫生标准 (四)防护用品类标准 五、行业标准,安全生产经济政策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

4、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二、安全生产保障制度 三、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 四、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五、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 七、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安,理,全,管,培,课,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基础,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一、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1、系统原理 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 4、强制原理 二、现代安全管理原则 1、法制原则 2、预防原则 3、监督原则 4、教育原则 5、全面原则,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一)系统安全分析 1、事件树 2、事故树 3、因果分析法 4、安全

5、检查表 (二)安全评价 (三)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 三、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四、安全检查制度 五、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六、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七、重大危险源管理、检测和评估制度 八、事故管理制度 九、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 十、值班管理制度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二) 十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防护用品(具)管理制度 十四、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十五、用电管理制度 十六、厂内交通管理制度 十七、安全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十八、密闭空间作业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职责:

6、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七)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主要负责人要对必须投入的资金不足负责。,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职责 1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及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 负责制定、修改、

7、补充全厂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安全责任制度、劳保标准及安技措施、计划、规划,并提请副总经理审查总经理审批。 3 负责新入厂职工的厂级安全教育和考核工作,负责组织车间进行年度职工安全教育与考核。 4 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发现车间、部门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当场制止并按有关规定考核,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有权提出并责令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或未按期完成整改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并依据隐患危害程度和责任大小进行考核。 5 负责及时传达、学习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新法规,并依据有关新法规制定新的安全规章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宣传。 6 负责调查、处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依

8、据事故性质及危害及时向经理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制定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 7 负责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据本厂安全规章制度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考核,并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涉及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 8 负责劳保标准的制定,劳保的发放、检查,并对购买不合格的劳保用品,有权要求重新购买,并按有关规定考核。 9 负责一类动火的安全检测、登高作业、下罐等危险作业和安全措施审批工作。 10 负责对进厂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讲解本厂的特点及安全管理制度,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有权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或事项按合同要求进行考核。,安,理,全,管,培,课,训,车间班组安全管理,作业现场6S管理 6S

9、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这六个词在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6S”。 1、整理:就是把施工现场不需要的物品加以处理。 2、整顿:就是把施工现场需要的物品加以定位、定量、标示。也就是进行定置管理工作。 3、清扫:就是把工地现场打扫干净。 4、清洁:设备与人员自身清洁。 5、素养:就是教养、修养,要求每个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 6、安全:安全发展、以人为本,6S管理推行步骤 1、成立推行组织 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3、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 4、教育宣传 5、实施 6、进行检查、评比及奖惩 7、不断改进

10、,作业现场物料加工和工、器具定置管理 一、作业现场定置管理 (一)定置管理的步骤: 1、分析现状 2、优化配置 3、实施运行 4、规范定置 5、定置管理检查和考核 (二)定置管理现场布置的基本原则 (三)定置管理的现场要求 二、工、器具、工件、材料摆放要求 三、定置管理实施标准 四、定置管理的检查与考核,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一、设备的安全选购与使用管理 (一)、设备选购过程的安全管理 (二)、设备使用前的安全管理 (三)、操作人员培训 (四)、设备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二、设备设施的维护安全管理 三、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管理,企业班组安全培训 一、明确班组安全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11、 二、班组安全培训的管理规范 三、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安,理,全,管,培,课,训,消防安全管理,警,消防安全管理 一、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方针和原则 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工作原则: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二、企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及其职责 (一)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企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1、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2、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管理职责 三、火灾事故安全管理 (一)防火检查 (二)火灾隐患整改 (三)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四)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 (五)消防档案 (六)奖惩,灭火方法和灭火器的正确使用 1、“冷

12、却法”:水是最常用、最廉价的灭火剂,有迅速降温的作用,但水能导电,因此对电气设备火灾,需要切断电源后方可用水灭火。 2、“窒息法”:用沙土、湿衣服、湿棉被、湿毛毯等覆盖在燃烧物上,隔绝空气,使火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隔离法”:火灾时,紧急疏散物资,将燃烧物附近的可燃、易燃物品移往安全地带,使燃烧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4、“抑制法”:将化学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直接参与燃烧反应,使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止。,二、灭火器,按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 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分为: 贮压式、贮气瓶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卤代烷、清水,干粉灭火器,是以二氧化碳、氮气为驱动气体 的

13、灭火器,主要发挥其抑制灭火功能。干粉是 易于流动的细微固体粉末,灭火效果高、不腐 蚀、毒性低、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灭火器。 按充装灭火剂的种类分为:BC、ABC灭火器。 按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推车式。,使用范围,易燃可燃液体和可溶化 固体、气体物质初期火 灾的扑救(如石油及其 产品:沥青、油漆、固 体酒精,还有电气设备 火灾。),固体,液体,气体,还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油库,化工,变电站,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这是错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选择上风方向,扫射边缘根部(液体),对准燃烧最猛烈之处(固体),一般固体物质,非水溶性可、易燃液体,特点和原理:发泡

14、性 强,较少的灭火剂可 产生大量的泡沫。覆 盖灾燃烧物表面,大 量吸热,阻止燃烧物 与空气接触,起到冷 却和窒息灭火的目的。,适用范围: 一般固体、非水溶 性可燃、易燃液体。 充装抗溶性泡沫灭 火器可用于扑救可 溶性可燃、易燃液 体火灾。,图书馆,精密机房,发电机房,低压电气设备,灭火原理:二氧化碳是高压贮亚式灭火 器,是以液化的二氧化碳气体为灭火剂, 通过本身蒸汽压力作为喷射动力,依靠 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 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适用范围,检查并做好登记,放在易取的地方,放于通风的地方,放于干燥的地方,灭火器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能不能正常使用,关系到能 不能扑救初期火灾,对保护财产

15、安全,甚至生命安全 至关重要!它是您在遇到火灾时的最亲密的朋友!所 以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爱护、维护、保养好灭火器。,“是火三分烟”,火场上,大部分人往往并非直接被火烧死,而是被火灾中产生的浓烟熏晕或熏死,丧失求生机会。因此,要想火灾求生,更重要的是学会防烟、学会自救逃生。,请牢记:当你尝试扑灭火灾失败后,火势不受控制时 务必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逃出火海!,3、火场逃 生与自救,1、保持头脑冷静。大火扑来,尽快脱离火场是上策,但是首先需要 镇定,要明确自己所在的楼层,观看分析周围的火情,分清楼梯和 楼门的位置。,2、果断逃生。在迅速逃离火场时,要注意随手关门,无论是在房间,还是楼梯间,都要人离门

16、关,这样可以控制火势和延长逃生时间。,3、智闯浓烟区。逃生时,要用湿毛巾、布或防毒面具等蒙住口鼻 过滤烟气,减少烟气的吸入,烟气不浓时,可以俯身前行;烟气 较浓时,则须匍匐爬行,这样可以减少烟气对人的危害。,4、冲出着火带。当火灾逃生火势不猛着火地带时,我们再急也不能在毫无保护准备的情况下乱冲,否则与自跳火坑没有区别。我们可以把身体浇湿,用湿床单等物披在身上,屏住呼吸,鼓足勇气冲出着火带。,5、逃向天台也是路。如果下去 的楼梯已经烧塌,可以上行至 天台,楼顶,等待救生时机。,6、利用缓降器自救逃生。身处火场,当无法通过所有通道逃生时, 我们可以通过备用的缓降器逃生,多用于高层建筑逃生。,7、千

17、万不要盲目开窗、开门,不要盲目乱跑、跳楼。要采取 积极措施求救,等待救援。(可利用自制救生绳索自救逃生, 但三楼以上的人慎用此方法),8、要利用就近楼层脱险。如果下到下面的楼层即可脱险, 则不一定要到地面,可在到达下面楼层后击碎玻璃进入, 脱离险境。,9、利用自然条件自救逃生。要善于利用阳台或窗台的 避开烟火的熏烤 ,同时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向外界呼救。,10、避难自救防。可挥动鲜艳的衣衫、毛巾等;晚上可用点燃的 物品、手电等发光物,发出呼救信号。同时也可以采用向楼下扔 花盆、水壶等声响大惹人注意的东西,敲打可以发出较大声响的 金属物品等方法,引起求援人员的注意。,错误一:从进来之原路逃生 这是人

18、们最常见之火灾逃生行为。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之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习惯沿着进来之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进入一幢新之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之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之了解与熟悉,以防万一。,错误二:盲目向光亮处逃生 在紧急危险之情况下,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之方向逃生。而这时之火场中,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之逞威之处,错误三:盲目跟着别人逃生 当人之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之判断思维能力,第一反应就是盲目跟着别人逃生。常见之盲目追随行为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克服盲目追随之

19、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之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错误四:从高往低处逃生 错误五:冒险跳楼逃生,火灾现场的紧急疏散,(一)有组织的疏散 (二)正确通报,防止混乱 (三)疏散引导 (四)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内,火场救人的方法 1、询问知情人 2、主动呼喊 3、搜寻被困人员,安,理,全,管,培,课,训,生产安全事故及其预防,一、机械伤害基本类型 1、绞伤 2、物体打击 3、压伤 4、砸伤 5、挤伤 6、烫伤 7、刺割伤,二、机械伤害的原因 1、机械的不安全状态 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上的因素 三、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 四、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遵守的基本操作守则 五、

20、典型机械设备的危险及防护措施,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 触电事故的分类:1、电击2、电伤 触电事故的方式:1、单相触电2、两相触电3、跨步电压触电 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绝缘2、屏护3、间距 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IT系统(保护接地) 2、TT系统 3、TN系统(保 护接零) 其他电击预防技术: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2、安全电压 3、电气隔离 4、漏电保护 设备设施静电防护技术: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2、采用工艺法控制静电的产生 3、泄露导走法防静电措施 4、采用静电中和器 5、加强静电安全管理,火灾爆炸事故及其预防 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1、由吸烟引起的事故 2、在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

21、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 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 5、由于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事故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 7、雷击引起的事故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如果带病运行或管 理不善时,都会发生事故。 防止产生燃烧的基本技术措施:1、消除着火源 2、控制可燃物 3、隔绝空气 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火灾爆炸事故及其预防 防止爆炸的基本技术措施: 1、以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打的物质 2、加强通风排气 3、隔离存放 4、采用密闭措施 5、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6、隔绝空气 7、安装检测报警装置,安,理,全,管,培,课,训,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

22、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和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征,使其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就被认定为重大危险源。,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二)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三、重大危险源的

23、管理与控制 (1)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案例:某家具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p17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事故隐患的概念、成因与分类 1、事故隐患的概念: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的成因:“三同时”执行不严;国家监察不力;行业管理职责不明;群众监督未发挥作用;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资金不落实等。 3、事故隐患的分类:(1)一般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三、

24、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四、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安全生产检查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1、查思想 2、查领导 3、查制度 4、查措施 5、查隐患 6、查事故处理 7、查组织 8、查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检查 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1、常规检查 2、安全检查表法,安,理,全,管,培,课,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事故应急预案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5、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二、应急预案的分级和种类 (一)应急预案的分级 应急救援预案按行政可划分为五级。 级:国家级应急预案; 级:省级应急预案; 级:地区、市级应急预案; 级:区(县)/社区级应急预案; 级:企业级应急预案。,(二)

26、应急预案的种类 (1)综合预案 (2)专项预案 (3)现场预案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 (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二)授权、任务和进度 1、获得授权 2、发布任务书 3、预案编制的进度和内容 (三)资料收集 1、收集资料的作用 2、收集资料的种类 (四)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五)应急资源评估 (六)应急能力评估 (七)应急预案编制 (八)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四、综合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 (一)总则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四)预防与预警 (五)应急响应 (六)信息发布 (七)后期处理 (八)保障措施 (九)培训与演练 (十)奖惩 (十一)附则,事故应急演练 一、

27、应急演练的类型: 1、综合演练 2、专项演练 3、现场演练 4、桌面演练 5、检验性演练 6、研究性演练 二、应急演练的基本内容 1、预警与通知 7、医疗与卫生保障 2、决策与指挥 8、现场处置 3、应急通讯 9、公众引导 4、应急监测 10、现场恢复 5、警戒与管制 11、总结与评估 6、疏散与安置 12、其他,三、应急演练计划 1、应急演练计划的内容 2、应急演练计划的要求 四、应急演练的实施 1、现场应急演练的实施 (1)熟悉演练方案 (2)安全措施检查 (3)组织协调 (4)紧张有序开展应急演练 2、桌面应急演练的实施,五、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1、应急演练讲评 2、应急演练总结,事故

28、应急处置 一、事故现场的控制措施 (一)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置原则 (二)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的步骤和方法 二、负伤人员的紧急救护 (一)休克的急救 (二)创伤止血救护 (三)学会正确搬运伤员 (四)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 (五)拨打“120”电话的注意事项,安,理,全,管,培,课,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护,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护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4)不良工作体位

29、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 (2)车间布局不合理 (3)通风 (4)照明 (5)防尘、防毒、防暑降温 (6)安全防护,二、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 1、出现职业特征 2、抗病能力下降 3、引发职业病 三、职业病的种类 1、尘肺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3、职业中毒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6、职业性皮肤病 7、职业性眼病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9、职业性肿瘤 10、其他职业病,职业危害申报管理 一、申报范围 二、申报内容 三、申报管理 四、申报方式 五、申报要求,职业危害防护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护 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

30、危害 (1)尘肺 (2)粉尘沉着症 (3)有机粉尘可引起变态性病变 (4)呼吸系统肿瘤 (5)局部作用 (6)中毒作用 2、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 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八个字:革、水、密、风、管、教、护、检,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 1、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1)神经系统 (2)呼吸系统 (3)血液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 (6)其他 2、综合防毒措施 (1)消除毒物 (2)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 (3)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其低于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4)加强对毒物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 (5)加强个人防护 (6)提高机

31、体免疫力 (7)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三、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2、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1)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3)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 (4)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 (5)个体防护 (6)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7)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 四、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治,安,理,全,管,培,课,训,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事故报告 一、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下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

32、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二、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原则: 事故报

33、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事故报告的总体要求及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和任务的规定。,事故报告的时限和部门: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

34、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

35、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四、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4)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 (

36、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人数) 五、事故的补报和续报 六、事故信息的查证核实 七、事故信息的处置,事故调查 一、事故调查的部门: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

37、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二、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38、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四、事故调查报告的提交: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

39、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五、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的取证: (1)现场处理 (2)物证搜集 (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4)证人材料搜集 (5)现场摄影及绘图 (6)技术鉴定与模拟实验 (7)完成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处理 一、事故处理原则: (一)“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三)公正、公开的原则 (四)分级管辖的原则 二、事故批复及处理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应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事故资料归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