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赖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3223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0.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赖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赖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赖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赖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赖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赖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赖特).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业设计概论,2011 Copyright by Dr, Peng liang 彭 亮 教授 博士,中外工业设计简史(案例研究1),FRANK LLOYD WRIGHT,弗 兰 克 劳 埃 德 莱 特,-,一位浪漫主义者和田园诗人,建筑师即诗人,Architect as Poet,赖特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1998年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位人物”中,赖特是唯一上榜的建筑师。 可以说,赖特的一生就是对建筑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的一生。在其91岁的有限生命里,他将70多年的时间主要花在建筑设计上,范围涵盖别墅、办公楼、教堂、学校、图书馆、桥、博物馆等。 但他的作品

2、并不只局限于建筑,他还设计了众多的家具、织品、玻璃艺术品、灯具、餐具、银器以及绘画。 他创建了塔里埃森基金会(Taliesin Fellowship )。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年6月8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Richland Center,1959年4月9日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死去,享年91岁。,幼年时期,赖特一家过着一种近乎游牧般的生活。父母给赖特的影响非常大,早年的生活经历,深深影响到了赖特后来的建筑设计风格。 赖特认为一切美感均源于自然,因此比较强调建筑设计应当尊重天然环境,每幢建筑物都应当顺应和表现自然力来实现最佳境界。赖特还提出了独具创意的“

3、草原式风格”和“有机建筑”理论。,赖特的代表作品,1 拉金公司办公楼 1904年 纽约 2 罗比之家 1909年 芝加哥 3 东京帝国大厦 1915年 东京 流水别墅 1936年 宾夕法尼亚州 约翰逊公司总部 1936年 威斯康辛州 西塔里埃森 1938年 亚利桑那州 7 古根海姆博物馆 1959年 纽约,1867(1869)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读土木工程系,但成绩平平,总共只上了两个学期的课,另一方面为土木系一位教授做事,担任绘图员。 曾经在芝加哥学派建筑师L.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1893年,离开了阿德勒及沙

4、利文事务所,自立门户。,步上建筑之路,21岁的赖特,有机建筑 草原风格,如果没有自然元素的衬托, 流水别墅如何能成为经典之作呢?,何谓“有机建筑”? 赖特摆脱传统形式的束缚,自创新的建筑语汇“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其理念是以“大自然”(Nature,赖特惯用英文大写来称呼“大自然”)为建筑的依归,建筑本身也具有生物般的生命律动,不着痕迹地贴近大地,与周遭天然景观混成一体。仿佛建筑本来就在那儿,而不是突然冒出来,予人突兀的感觉。 赖特从来不上教堂,他说:“大自然就是我的教堂。” 赖特是最懂得运用自然地理优势的建筑师,如果没有自然元素的衬托,流水别墅如何能成为经典

5、之作?,1.有机建筑论,何谓“草原风格”? 草原风格(prairie style)强调建筑呈垂直水平,没有弧度,造型与中西部的平原地形互相呼应。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其特点: 1)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2)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多建于森林地区与湖滨; 3)平面常作成十字形,并以壁炉为中心; 4)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5)惯用水平线条; 6)起居室开窗较大,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 7)屋面坡度平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一致。,二、草原式住宅,威利茨之家 Willits House,赖特主张“有机建筑”,强调建筑物像树一般,“从地下自然长出来”

6、,而不是硬生生被插在那儿,威利茨之家就是有机建筑一个很好的例子。,三、代表作品,威利茨之家设计草图,威利茨之家的特色,在于它的十字形中央平面,如同十六世纪帕拉迪奥设计的圆厅别墅,房子的十字行交叉点是空的圆厅廊柱,而赖特的威利茨之家则是实体壁炉。在他看来,壁炉就是一家人的生活重心,并把人的视线向外拉。,威利茨之家 Willits House,马丁之家 Darwin D.Martin,马丁不计成本,也没预算,任赖特发挥。由五栋房舍组成的住宅,包括主屋、温室、两层停车库及马厩,还有一间玻璃房以藤架连接主屋,此为赖特主张的草原风格雏形。 在建造过程中,赖特还为马丁夫人设计一系列服饰,以便融合房屋。马丁

7、私人住宅是赖特设计的三幢最大的私人住宅之一,其规格要比普通的房屋大,而且还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 赖特建筑作品设计的完整性,在马丁私人住宅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在整体规划还是细节设计方面,都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这也是赖特所倡导的“有机建筑”的特征。,一九四年,三十六岁的赖特受达尔文马丁之托,在纽约州布法罗为他设计住宅。,上图:马丁之家餐厅,下图:马丁之家卧室,罗比之家是赖特为弗雷德理克罗宾设计的别墅。被认为是赖特草原风格的最佳代表作之一。该别墅建于1909-1910年,耗时仅一年多,建设速度十分惊人。 罗比的要求有九项:能防火,人在客厅能欣赏街景,却不要外面的人看到里面,同时强调不要“那些

8、多余的废物”,不要窗帘,百叶窗。为此,赖特为他设计了彩绘艺术玻璃,且为了保护房屋免受溽暑热气侵袭,也为了让冬季阳光照射,赖特以砖和混凝土为主材,把屋檐盖成垂直角,以水平方向延伸长度,充分体现“草原风格”特色。 这个别墅还是第一个使用钢结构的别墅建筑,这是为了支撑悬挑出墙20英尺的屋顶(四面都是如此)而特别设计的,这个结构使得它能够更好的挡风遮雨。它还是用了174扇艺术玻璃窗和门,在主体结构的一层楼装有一长排的这种玻璃窗,这使室内外能够很好融合在一起,而且采光性能好。,罗比之家 Robie House,罗比之家是赖特为弗雷德理克罗宾设计的别墅,罗比之家 Robie House,赖特为罗比之家设计

9、的“草原风格沙发椅”,一如房子的造型“出挑的长檐,水平的意向”。 赖特为罗比之家设计的餐椅,加长型线条椅背的垂直感恰与天花板的水平感,形成一种平衡的对称。,从平面上看,这个别墅是由两个错开的叠放在一起的长方形组成的,相接一面是长方形的长边。 小点一个长方形位于后部,在一层布置有车库和入口;仆人的房间、厨房和客房布置在二层。 大的那个长方形位于前部,是该建筑的主体,平面主要是围绕楼梯和烟囱而布置的,半地下室布置有孩子的房间、活动室;三层是起居室和主卧房,罗比之家 Robie House,罗比之家 Robie House,闪亮的眉尖 沙漠的帐篷,一尊只呈现上半身, 而将下半身隐入几何形塔柱中的裸女

10、石雕, 被视为“建筑的缪斯”。 这是赖特终生的信念, 代表建筑的力量从生命而来, 人和他的创造物是命运共同体。,赖特请雕刻家博克(Richard Bock)做了这个雕像。,塔里埃森 Taliesin,赖特的老家“塔里埃森”是威尔斯语,意思是“闪亮的眉尖”(shining borw),它不在山顶,而是屹立于山坡旁,如同额头下眉尖的位置,紧依着山的边缘而筑,居高俯瞰底下的水池及乡村全景。这是赖特在威斯康星州春绿市建立的大本营。,塔里埃森鸟瞰图及平面图/威斯康星州,赖特工作时场景、与弟子考察塔里埃森、塔里埃森室内照片。,塔里埃森 Taliesin,珍贵的塔里埃森火灾前的照片,西塔里埃森 一九三七年,

11、赖特买下亚利桑那州斯科兹代尔北方的一大片荒地,遥望天堂谷。当时这个地方几乎荒芜人际,便宜的土地,却花费的大量金钱开砸水源。 沙漠为床,帐篷当家 西塔里埃森前后费了数年光阴,从一砖一石叠成了墙,砌成了壁,学员们睡睡袋,搭帐篷。 沙漠混凝土水泥糊上成块的天然岩石,附近找的石块,不事雕琢、完全本色的岩壁筑斜斜的墙,上方以红木搭梁,帆布做天花。厚实的石墙,在那个缺乏空调的年代,可让屋内白日凉爽,夜晚温暖。 盖西塔里埃森,石块不要钱,更多的是免费的劳工。 在西塔里埃森,你会发现赖特越到晚年,越倾向日式的禅静味道,倡导房屋与四周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建筑本身好像沙漠里的植物,从那块土地中长出来的。,塔里埃森

12、Taliesin,西塔里埃森 Taliesin,西塔里埃森有日式庭院式风味。,塔里埃森室外环境。,帝国饭店 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是赖特一生的重大转折点。 在此之前,赖特接的都是国内的案子,而且规模较小,帝国饭店让他跨出了国界,步上世界级的建筑师地位。 帝国饭店所招揽的对象是世界各国旅客,赖特心里明白叫美国人冬天住在森冷的纸糊日式房子里,是不可能的事,但他们仍对日本情调有所向往,因此帝国饭店的内部设施以西式为主,外观却像一座广袤的日本皇宫。,“如果你想去日本看赖特的帝国饭店,那就别去了。 因为赖特的东京帝国饭店早已拆了。”,地震中的海市蜃楼 一场关东大地震,让帝国饭店的名气响

13、遍了全世界。 赖特考察了当地的地形,发现除了上层二点五米的土壤外,再往下十五至二十米都是一片稀泥,使地基失去载重的功能。然而饭店规模有不小,楼又高,势必要用到砖块、石头、钢骨和混泥土。 若想避免遭地震的损害,就必须使地基和上层建筑都具有弹性、轻盈及易饶的功能。 芝加哥本身也位在类似东京的湿泥地基上,盖摩天大楼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当时名气很大的建筑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y)想出了一个绝招浮式基础,以混凝土和钢铁打桩或埋沉箱,让建筑“浮”在上头。,一九二三年,关东大地震,帝国饭店是东京少数幸存的大建筑。,帝国饭店 Imperial Hotel,处理设计手法:采用简单工业建

14、筑材料钢筋玻璃,赖特在建筑基础部分设计了密集的混凝土短桩,他觉得这样在地震发生时,饭店就会像漂浮的战舰一样;还建造了双层墙,在两层砖中间加入钢筋浇上混凝土,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墙越变越薄,并减少窗子的数量,让饭店像金字塔一样稳固; 特意定制了手工的绿铜房顶,以免屋瓦跌落砸伤群众;再有,就是大刀阔斧地将管道和电线埋入沟中,或悬挂起来离开建筑,避免在地震当中被扭曲折断。 饭店本身的建筑风格兼有东方情趣和美国风格,装饰上还运用了墨西哥的南美符号,艺术上也堪称精品。 饭店顶部采用青铜(具有古典美同时减轻混凝土石材的重量负荷)大量的装饰细节,材料朴实而高贵;纵横组合的方形结构,中庭设计大水池,创造了宁静

15、的建筑氛围,成为而后关东地震灾区的消防水源和灾民饮用水源。,两次地震的考验 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午后,赖特正在饭店顶楼的工作室,突然一阵颠簸,东京三十年来最大的地震发生了,但帝国饭店安然无恙。 接着是一九二二年九月,日本二十世纪最猛烈的关东大地震,当时赖特人在美国,饭店已竣工,即将开幕,但当地震消息传来,赖特仍然心有余悸。 东京城内,除了帝国饭店及少数建筑,几乎没有垮不了大高楼,待地震平息,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日本市民到帝国饭店大堂打地铺,排队领取免费的食物,一夜之间,帝国饭店成为各国驻当地大使馆、政府机关及报社的临时总部。 关东大地震灾情惨重,引起全球的瞩目,帝国饭店却像个胜利者,以骄傲的姿

16、态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转眼间,建筑师赖特成为举世皆知的风云人物。,可惜的是,一九六八年,由于东京寸土寸金,商人决定把帝国饭店拆除,另建新的旅馆大楼,沿袭原来的名字。不过,他们总算有良心,大堂部分及花砖砌成的漂亮水池,全部移至离东京二百四十公里远的明治村建筑博物馆,一砖一瓦重新搭建起来。,拉金大楼 马丁可说是赖特一生的第一个贵人,在他的建筑生涯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遇到马丁,赖特真是幸运!,可惜今天,这座二十世纪初现代建筑办公楼的经典作品已经不复存在。战后的建筑时兴附设停车场,拉金大楼显然被视为过时的产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毁,原地改建新的大楼。 楼拆了,从此没了,幸好,自拉金大楼之后,由

17、于美国文化界不断的呼吁,赖特的大部分建筑已被列入“国家历史地标”,可以买卖,也可以维修,但绝对不能更动手脚,更不允许拆除。,拉金大楼 Larkin Administration Buliding,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采用中央空调的商业建筑。 问题是建筑与外部环境格格不入。,瀑布上的房子,世上最漂亮的私人住宅,本来只是想在山中盖一座小木屋 没想到建成以后 流水别墅 竟成为二十世纪最漂亮的现代住宅 放眼至今 除了赖特 这个作风大胆的改革家 有谁敢在瀑布之山盖住宅 而彼时的赖特 年已近七十 早超过别人正式退休的岁数。,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

18、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流水别墅 Falling water,缘起 流水别墅的屋主考夫曼乃匹兹堡百货公司大亨。 儿子埃德加欧洲游来,拜读赖特自传,对此人理念大为激赏,并拜赖特为师,并介绍给父亲认识,不久,考夫曼便邀赖特为他设计一座周末度假小屋,在宾夕法尼亚州康纳斯威尔市的乡下。 那儿有山有水,一泓瀑布从石壁披挂而下,流到底下的“跑熊溪”,考夫曼夫妇之前想坐在屋里能看到对面的瀑布,而赖特的想法一开始就不同他想把房子直接盖在瀑布上。 “这样一来,你们与瀑布同在,而不只是看着它而已。”,二年底,美国建筑师协会选出二十世纪美国建筑代表作,流水别墅排名第一,

19、这是赖特的毕生的代表作,在远离尘嚣的山间,借山石落水,浑然天成,盖成这幢乡间住宅,一泓奔泻而下的落水,被创造性的融入建筑设计之内,人在室内朝外望去,瀑布声则可闻而不可见。,就赖特而言,建筑应与环境浑然一体,美化环境,而非破坏,在设计落水山庄时,依他一贯风格,不单设计房子本身,连同周围的参天林木一并考虑进去,屋内的家具和摆设也同时规划在内。,赖特的想法是室内、室外空间连成一气,将大自然的风景揽到屋里来,所谓的“借景”效果。 起居室的地板是原石铺成的,从采石场大块挖来,未经切割琢磨,粗糙的纹路爬梳过石头表面。 到处都可见红色,这是“切罗基红”,赖特一向最爱的颜色,连他的私人坐车也漆同样的颜色。从红

20、色的窗框到红壁炉,红沙发到红地毯,呼应着大玻璃窗外的绿意,暖暖的红配上凉凉的绿。,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 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流水别墅 Falling water,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流水别墅 Falling water,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岣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

21、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 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蘑菇、圆圈及贝壳,光滑的线条、 圆弧的边缘、 去掉棱角原来、 建筑也可以如此、 流线型,古根汉姆美术馆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有人说它仿若飞碟,有人说它像贝壳,像螺丝,也有人说它有洗衣机里的旋转滚筒,把里面的衣服反复翻转,回旋、回旋 赖特晚年打破直线的企图,打破“房间是由四面墙所组成的桎梏”,古根美术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年龄会影响一个人的创造力?生命力吗?从赖特晚

22、年作品不断问世,迭变的风格可以看出,年龄不仅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创意,相对的,创造力旺盛的人会慢点老。 赖特设计古根美术馆时年已七十五岁,他在八十岁生日那天有感而发,:“一个有创造力的生命是年轻的所以,你们怎么可以认为八十岁已经很老?” 赖特是在一九四二年接下这个案子,至一九五九年方告完工。古根美术馆大胆简洁的造型颇能反应出资者所罗门古根汉姆(Solomon R.Guggenhim Museum)本人所搜集的几位抽象大师:康定斯基、保罗克列、蒙德里安等人的画作,既然画的主题随意而前卫,建筑物所营造出的空间也恰如其分的与之相称,有人如此形容怪建筑配怪画,岂非相得益彰!,古根汉姆美术馆 Solomon

23、 R. Guggenheim Museum,古根汉姆美术馆,自然光透过蛛网般的天窗,倾泻如下。 天光由辐轴穹顶直泻而下,一扫老美术馆的阴暗气氛。,螺旋形参观动线,从这一层可以看到另几层。 然而这座美术馆屡屡遭到批评的是其斜坡,看画的人不能与画保持水平,有时为了迁就画,参观者只好歪着脖子看,又因它的墙壁也是斜的,所以吊画的时候,画框自然而然的往后倾,以至于专心看画,常常看到脖子也歪掉了。,赖特与古根汉姆美术馆模型以及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设计草图。,古根汉姆美术馆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这座建筑是赖特的纪念碑,却不是成功的博物馆建筑。 “美丽的建筑不只局限于精确,

24、它们是真正的有机体,是心灵的产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约翰逊公司大楼 Johnson Wax Administration Building,继马丁、考夫曼两位贵人之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位重量级的业主赫伯特约翰逊也受到赖特狂妄、自负的作风所吸引。这回,赖特真是走运了。,赫伯特约翰逊是约翰逊油蜡公司创办人之孙,有意在威斯康兴州盖一座新办公大楼,他本来已有了合适的建筑师人选,但赖特神情自若,毫不留情的抨击约翰逊的说法。 赖特天生一流的口才,几乎没人比得上,他说服了无数业主,很少有人不被他说动了心。,约翰逊公司大楼立柱草图及平面草图,无论在人生或是艺术方面,赖特的

25、作风反复无常。反复无常,令他不断改变自我风格,不断尝试新办法。 赖特从来不抱着老套不放,他随时参考流行趋势,应用在建筑上,一九三六年他为约翰逊公司大楼设计时,刚好吹起一阵“流线型”风,包括打火机、点唱机、汽车、相机都赶搭上这场时髦,赖特立刻想到,何不盖一座“流线型”公司总部?,建筑充满流线型特色,光滑的线条、圆弧形边缘、去掉棱角。,内部是一广阔的圆形空间,楼梯设在角落,光线自天窗投射而入,漫射在开放的办公大厅。,约翰逊公司大楼开放式办公室及蘑菇柱,赖特为约翰逊公司大楼设计的流线型办公桌椅核桃木与钢管的组合,建筑设计手法,a)他设计的住宅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突破了封闭性。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

26、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被称为“草原式住宅”。 b)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 c)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 d)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 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到了一个新水平。 赖特是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和田园诗人。他的成就不能到处被采用,但却是建筑史上的一笔珍贵财富。,九十岁那年,在电视上接受名主播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访问,赖特信心满满的表示:“如果我再多活个十年,我可以重建整个国家,一改全美国的风貌。” 他又说:“活的越久,生命越美好!” (The longer I Iive,the more beautiful life becomes),回顾赖特精彩的一生,的确,活得再好不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