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第10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6415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组学第10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基因组学第10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基因组学第10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基因组学第10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基因组学第10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组学第10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组学第10章PPT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0章 基因组表观遗传,1) 什么是表观遗传 2) 表观遗传现象 3) 表观遗传机制 位置效应 副突变 甲基化 基因组印记 染色质重建 剂量补偿,表观遗传学的例子,1) 细胞的分化是一种典型 的表观遗传学现象, 如人 类眼睛细胞和肌肉细胞含 有相同的基因组, 但基因 的表达差异很大. 2) while a mutation in the axin gene called axin- fused produces mice with kinky tails (弯曲尾巴), the degree of kinkiness varies among genetically identical li

2、ttermates (同一窝老鼠)(Figure).,Epigenetics的历史,1) 上世纪40年代, Waddington首创“epigenetics” 一词, 用以概括研究基因及其产物如何转变为表现型的领域. 用现在的话说, 就是遗传信息如何转变为表型的过程. 2) 就词义而言, “epi”是“其上” (upon) 或“超越” (over)的意思. 因此, 在epigenetics的定义中, genetics只涉及基因的结构层次, 而epigenetics则涉及基因如何发挥其功能以及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 3) 在Waddington的“epigenetics”定义中, epigenet

3、ics的位置处于遗传学, 发育和生态学的交叉口.,表观遗传的通俗解释,我国古代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的记载,说明相同基因型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型有很大的差别。同一种中药材在不同产地生长,其药效相差甚远,这也是环境影响基因表达的突出例子。这种因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基因表达模式并不涉及基因型的变异,但可以重复出现,稳定遗传,是一种典型的表观遗传现象。 同卵孪生子的表型趋异也是一种表观遗传. 最近的研究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卵孪生子的表型差异有扩大的趋势.,Epigenetics概念的变迁,1) 1982年“Dictionary of Biology”的定义:

4、 epigenetics系指遗传因子与发育过程之间的互作, 通过这种互作使基因型转变为表型. 2) 1992年, Hall在其所著的“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一书中, 将epigenetics定义为: 在发育过程中遗传因子和非遗传因子作用于细胞, 选择性控制基因的表达, 并逐步增加表型复杂性的过程. 3) 1996年, 在“Epigentic Mechanisms of Gene Regulation”一书中将epigenetics定义为: 不涉及DNA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基因功能的差异, 这种差异能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稳定传递. 4) 2001年

5、Science杂志对epigenetics的定义为: 不涉及DNA顺序的变异但能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遗传的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 研究在不改变DNA顺序的情况下基因表达 出现可遗传变化的分支学科. 这种表达模式 的改变可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 子代细胞或个体. 表观遗传学是功能基因组 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表观遗传是基因组程序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表观遗传-位 置 效 应,1) 位置效应是指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 生改变而引起的表型改变的现象。 2) 位置效应表明, 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对生物表 型的影响可以在不改变遗传物质本身的顺 序组

6、成情况下仅仅由于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的位置差别而发生变化。 3) 位置效应实际上反映了基因组不同区域特定 染色质结构对基因施加的影响。,两种位置效应,美国学者E.B.刘易斯把位置效应分为两大 类型:稳定型和花斑型。 稳定型位置效应 简称S型位置效应,表型 改变是稳定的。 花斑型位置效应 简称V型效应,其表型改 变是不稳定的,从而导致显性和隐性 性状嵌合的花斑现象。,花斑型位置效应,当某一基因由 于染色体重排 从原来的常染 色质区移到异 染色质区附近, 因异染色质的 扩散效应, 造 成基因表达的 改变. 这种抑 制效应的差别 使基因表达受 抑程度不同, 由此产生嵌合.,位置效应-座位控制区,1)

7、 什么是座位控制区(locus control region , LCR). The level of activity of a euchromatic region of a chromosome is regulated by a cis-acting DNA element designated a locus control region. 可调控常染色质区活性水平的一段顺式DNA成分. 2) LCR的功能:以顺式(cis-)方式调控与其连锁的基因表达. 3) 第一个LCR首先在人类-球蛋白基因座位区发现. 见: Blood, 100:3077-3086, 2002, - 球蛋白质基

8、因座位控制区,-球蛋白质基因座位控制区的结构,球蛋白基因簇含有5个功能基因,分别为、G、A、, 分布在50 kb的DNA区段。球蛋白基因只在血红细胞中表达,但每 个基因表达的时期与组织特异性各不相同。-球蛋白基因在胚胎卵 囊中表达,G和A 卵黄囊表达,和仅在成体骨髓中表达。 尽管每个球蛋白基因都有一套彼此独立的调控系统,但它们都毫无 例外地受到位于该区上游一段长约12 kb的LCR控制. 5HSs1-5是LCR区5个DNA-I酶高敏感位点,是处在开放状态的染色质 区.5HSs1-4位点是类红细胞专一性的调控区, 5HSs5-7为非类红细胞 活性. 增强子活性位于5HSs2-3位点. human

9、 hispanic deletion为LCR区缺 失, 引起地中海贫血病. 卵圆型为气味受体基因区(olfactor receptor genes).,LCR区ncRNA的调控作用,副突变,副突变: (paramuta- tion) 最初在 玉米中发现 的在杂合子 中某一基因 影响同一座 位上另一等 位基因的表 型. 副突变 在转基因表 现型中也已 发现, 称为 同源抑制.,副突变的分子机制,控制玉米紫色基因b1副突 变的成分位于该基因上游 100kb,是一段含有多个 拷贝的重复顺序。杂合子 中已发生副突变的b1基因可将其修饰模式(B)“拷贝”到等位基因B-1,使后者转变为副突变状(B),B-

10、I和B都有7个串接重复顺序,重复顺序单位长853 bp。重复顺序的多少 涉及副突变和b1的转录水平。B-I和B的DNA顺序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 表达水平。B-I状态重复顺序的甲基化程度高于B.玉米的B-I和B的副突 变涉及siRNA路线(Alleman M等,2006)。,小RNA与玉米 B-I基因的沉默,染色质位置阻隔效应绝缘子,1)1985年,Udvardy等在果蝇染色体87A7条带热激蛋白基 因座的两侧发现了两段取名为scs 和 scs (specialized chronatin structures, 特化染色质区) 的顺序。scs和scs长分别为350 bp 和 200 bp,对

11、DNAase I 有高度抗性。这两个序列的两侧均有DNAase I超敏位点,各为100 bp。 2)将scs置于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两侧然后导入果蝇,转 化的果蝇品系不管转基因位于何处,均可产生类似表 型,说明scs可使转基因免受内源染色质“位置影 响” 3) 这种可以阻止邻近位置激活或失活效应的顺序称之为绝 缘子(insulator)或隔离子。,果蝇绝缘子(insulator),果蝇多线染色体横纹区SCS 专一性结合蛋白质,绝缘子可阻止相邻基因之间增强子的彼此干扰,1) 真核生物增强子具有双向作用, 超长距离功 能, 从而带来位置相邻基因之间的彼此干扰 问题. 2) 有些基因位于异染色质邻近,

12、 会受到抑制效应的干扰. 绝缘子可以阻止上述因位置原因产生的对基因表 达的抑制效应.,绝缘子的定向控制,绝缘子效应的方向性,绝缘子的效应具有方向性 果蝇的yellow(y)座位有4个 增强子元件,2个位于启动子上游,另2个位于外显子1和 2之间,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组织特异性的yellow基因的表 达。将含有绝缘子的果蝇逆转录转座子gypsy依次分别插 入每个增强子元件的附近,绝缘子对增强子的阻隔效应 依位置不同而异: 1) 如果插入位置在启动子的5方向,将影响绝缘子上游 增强子元件的作用。 2) 如果插入位置在启动子的3方向,只影响下游增强子 元件的功能。 3) 如果插入位置不在增强子与启动子之

13、间,绝缘子对增 强子无阻隔效应。,绝缘子(2),绝缘子结合蛋白(CTCF)(1),绝缘子DNA结合蛋白,一种DNA-结合蛋白CTCF(CCCTC-binding factor, CCCTC 结合因子)可专一性与该42 bp顺序结合。CTCF已在其它实 验中被证明参与基因的转录激活与沉默,是一个含有11个 锌指的分子量为82 kD的蛋白质。人体T细胞受体/座位 及爪蟾(Xenopus)RO (repeat organizer, 重复顺序组织者) rRNA基因调控区绝缘子均有保守的CTCF结合位点 (Bell, 2001)。这些在进化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物种中广泛存在绝缘 子的现象表明,以绝缘子界定增

14、强子的作用范围是真核基 因组一种普遍的控制基因活性的机制,绝缘子与果蝇BX-C基因调控,果蝇腹节模式决定区中的绝缘子,染色质修饰与重建,增强子作用的DNA环化模型与绝缘子的关系,高等生物基因组普遍存在甲基化,1) DNA分子的化学修饰主要是甲基化,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约60-80%双核苷酸CpG的胞嘧啶(C)被甲基化。被子植物基因组中,甲基化位置主要出现在CpG和CpNpG回文对称顺序,大约20-30%的胞嘧啶(C)被甲基化。DNA的甲基化在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2) 基因组的甲基化模式可影响表型并能通过体细胞遗传,但不该变细胞的基因型. 基因组的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基

15、因组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 并与染色体重建(chromatin remodeling)有关.,DNA去甲基化与肌肉细胞分化,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生物学,1)细胞命运的确定与基因组DNA的甲基 化状态有关; 2)DNA甲基化是决定基因表达模式的重 要因素; 3)DNA甲基化模式可以在上下代细胞之 间传递; 4)DNA甲基化只限于碱基的修饰,并不 改变DNA的顺序组成。,染色质重建,1)染色质重建(chromatin remodeling)系指染色体结构状态的改变.染色质重建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2)染色质重建涉及DNA的甲基化, 组蛋白的乙酰基化和去乙酰基化. 3)染

16、色质重建的目的是使染色质的物理状态处于松弛或收缩, 其结果使转录活化因子可接触或不能接触调控顺序.,DNA甲基化与染色质重建,siRNA可诱导异染色质形成,见: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16:230-238, 2004,siRNA介导的染色质沉默,DNA甲基化与转座子活性,染色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与基因沉默,在个体发育与细胞分化过程中,当某些基因已经完成预 定的表达程序后必需永久性关闭。这一任务可以通过 DNA甲基化促使染色质的重建完成。Polycome:多结蛋白.,DNA甲基化抑制转座,等位基因成员的非对称表达,1) 二倍体基因组中每个等位基因均有两个等位

17、基因成员. 2)二倍体每个等位基因成员的表达模式有三种: 母源基因表达, 父源基因表达, 两个成员均表达 3) 有三种机制决定等位基因成员的非对称表达: 1.X-染色体失活; 2.基因组印记; 3.随机选择.,基因组印记,1)1991年TM.德切艾拉等报道, 老鼠7号染色体上中有一个 称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2的基因(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该基因的突变纯合子表现为侏儒症.在杂合子 中,如果突变等位基因来自父亲, 表型异常.如果来自母 亲,表型正常,即母源Igf2基因在子代被抑制. 2) 这种因为亲本来源不同而使等位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 变的现象称为印记(i

18、mprinting).它有两个特点: 1.子代的两个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发生沉默, 即不表达. 2.哪一个等位基因沉默取决于等位基因的亲本来源. 这是在哺乳动物中最早发现的表观遗传现像. 随后又在老 鼠中发现另外一个基因, 即7号染色体上与Igf2紧密连锁 的H19也有类似的情况, 只是表现相反, 即父源的H19等位 基因在子代中不表达, 母源的H19基因在子代中正常表达.,基因组印记的分子机制,绵羊肥臀突变的遗传符合典型的基因组印记模式,In 1996, a team led by Cockett and Georges explained what was going on: Only lam

19、bs that inherit the callipyge mutation from their father but not their mother develop the trait. All other combinations of normal and callipyge chromosomes result in normal sheep. The researchers named the effect polar overdominance (极性超显性效应). 见: Trends in Genetics 19:248-252, 2003.,基因组印记的其它例子,DNA甲基

20、化与基因组程序化,受精胚与体细胞胚的发育差异,哺乳动物 体细胞胚 胎发与受 精卵胚胎 发育存在 许多异.这 些差异主 要表现在 体细胚与 受精胚基 因组的程 序化. 受精 胚的雄核与 雌核在去甲 化的程序上 存在时间差. 甲化程序的 差异会导致 胎发育异常.,双卵融合克隆小鼠,哺乳动物均有基因组印记, 因此哺乳动物没有孤雌生殖. 只有将野生型 H19基因和突变型H19基因的卵细胞融合才得到成体克隆鼠. 见:Nature 428:860-864,2004,剂量效应,1) 剂量效应系指具有两份基因拷贝的个体和一份基因拷贝的个体在表现型上保持一致的机理. 2) 多细胞生物中性别染色体在雌性和雄性细胞

21、中的拷贝数不同, 为平衡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 出现整条染色体被抑止或超激活现象.,染色体剂量效应,染色体剂量效 应可通过基因 的上调或下调 形式达到: 1) 哺乳动物雌 性一条X-染色 体失活,形成 Barr小体; 2) 果蝇雄性X- 染色体超表达 以达到平衡; 3) 线虫雌性一 条X-染色体低 表达.,X - 染色体失活机制,雌性老鼠在胚胎早 期两个XIST等位基 因低水平表达, 但 RNA产物不稳定, 并与其编码基因结 合. 随着发育进行, 其中一个XIST基因 的表达逐步稳定最 终覆盖了其所在的 整个X-染色体. 另 一X-染色体上的 XIST基因则随之因 启动子甲基化而关 闭. 选择那

22、条X-染 色体失活是一个随 机的过程.,干细胞与表观遗传,人类皮肤细胞诱导成 胚胎多能干细胞,美日两国研究小组2007年11月20日分别在两家权威科学杂志发表相关研究报告, 宣称成功将人类皮肤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 即iP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的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领导的研究小组把报告发表在细胞杂志。 两个小组的研究方法和原理大同小异。山中伸弥研究小组从一名36岁女性的脸部提取了科学家称为纤维原细胞的皮肤细胞。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的皮肤细胞来自一名新生儿的阴茎包皮细胞。 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的旅美华

23、人女科学家俞君英参与了这次皮肤干细胞的研究。 学界评价这一突破可能意味着风靡一时的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将退出舞台。,俞君英在汤姆森实验室内进行 有关干细胞的试验,基因组程序化与胚胎干细胞,1) 什么是胚胎干细胞? 2) 胚胎干细胞的医学意义 3) 如何获取胚胎干细胞? 4) 人类胚胎干细胞获取的困难 5) 从人体体细胞诱导胚胎干细 胞的可能性 6) 哺乳动物体细胞重新程序化(reprogramming),人类iPS细胞的培育过程,1) 筛选与克隆控制胚胎干细胞基因组重新程序化的基因. 2) 把4种基因注入皮肤细胞,这些特定基因能够“重组”皮肤细胞的基因. 3) 将普通人体皮肤细胞成功改造成干细胞

24、. 4) 培育器官从理论上讲,这种干细胞的功能类似通过胚胎克隆技术取得的胚胎干细胞,能够最 终培育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灵长类胚胎干细胞,Thomson JA对灵长类胚胎干细胞所给出的定义特征如下: 1) 来自未植入子宫之前的胚胎; 2) 可以无限保持未分化及增生状态; 3) 即使在培养之后仍然可以稳定地发育成胚胎的三个胚层, 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见: Science 282, 1998,胚胎的特征及发育,全能性干细胞所应具有的特征,1) 来源于一个全能性的细胞群体; 2) 具有正常的细胞核型; 3) 具永生性,半场在胚胎状态下能无限制的分裂; 4)培养的细胞株在体外或在畸胎瘤中能自发分化成胚

25、胎外组织(extraembryonic tissues)和分属所有3种胚层的体细胞 此前所有已培养成功的哺乳动物细胞中,除小鼠外,灵长类动物ES细胞只满足上述4条标准的前3条。,体细胞可以逆转成为胚胎干细胞,1) 就基因组的遗传信息组成而言, 每个体细 胞都具备潜在的可能. 2) 因为体细胞是胚胎发育与形态建成的终极产物, 自然状态下这是一个屗可逆的过程 3) 胚胎发生与细胞分化是基因组程序化的结果,体细胞要逆转为胚胎干细胞必需重新程序化. 4) 因体细胞核移植到卵细胞中可以获得类似自然受精发育的胚胎, 在卵细胞中必定存在使基因组重新程序化的因子. 5) 将基因组重新程序化的因子导入体细胞可以

26、使体细胞命运逆转, 产生具有多能分化的干细胞.,几个关键的步骤,1) 基因组重新程序化基因的筛选 2) 基因组重新程序化基因的转化 3) 转化细胞的筛选与鉴定 4) iPS细胞的功能验证,常规胚胎干细胞的获取及培养,诱导哺乳动物体细胞转变为 胚胎干细胞,1) 根据核移植可以判断卵细胞中含有促使体细胞基因组重新程序化的因子. 2) 胚胎干细胞可以持续维持多能分化的潜力, 表明有控制胚胎干细胞属性(identity)的遗传因素. 3) 分离与鉴定与胚胎干细胞生成与维持的基因是逆转体细胞程序化的前提.,寻找决定胚胎干细胞命运的基因,1) Yamanaka等选择24个在胚胎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的

27、基因作为胚胎干细胞决定候选基因. 2) 将上述基因构建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中,它们处于Fbx15基因的调控顺序下游, 并将它们转化老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3) Fbx15基因是胚胎干细胞专一性表达的. 4) 实验结果证实单个外源基因的导入不能获得胚胎成纤维细胞的逆转, 但组合的转化可产生具有胚胎干细胞形态特征的细胞, 这些细胞被称为iP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细胞. 见: Cell 126:663-676, 2006,胚胎干细胞命运决定基因筛选策略,胚胎干细胞决定基因的筛选,1) 上述小组在10个基因组合产生MEF细胞逆转的基础上,采取排除法确定4个基因为

28、MEF细胞逆转所必需, 分别为: Oct3/4, Klf4, Sox2和c-Myc. 2) 在这初筛的4个基因中任意缺失一个基因,均不能产生类胚胎干细的特征.因此这4个基因是最低要求的逆转MEF细胞的因子. 3) Oct3/4, Klf4, Sox2和c-Myc四个基因转化的MEF细胞可促使Fbx15和Nanog基因的表达. 4) Fbx15和Nanog基因的表达可作为筛选iPS细胞的标记.,iPS细胞功能的验证,1) iPS-MEF细胞系具有类似天然胚胎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2) iPS-MEF细胞系的Oct3/4和Nanog基因的启动子区核小体组蛋白的乙酰基化和K9的甲基化以及CpG双碱基甲

29、基化模式与胚胎干细胞类似. 3) iPS-MEF细胞系的DNA芯片杂交检测基因表达譜也与胚胎干细胞类似. 4) 将iPS-MEF细胞系注入到裸鼠皮下细胞可产生畸胎瘤, 表明具有胚胎干细胞特征.,iPS-MEF具多向分化潜能,将iPS- MEF转化 细胞注入 到裸鼠皮 下组织后 可产生的 畸胎瘤含 有不同的 组织细胞, 具多向分 化潜能.,逆转的老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具多向分化潜能,Nanog更适合iPS细胞筛选,因为以Fbx15为 标记筛选的iPS-MEF与天然老鼠囊胚混合后不能生成嵌合成体, 其胚胎干细胞潜能竞争力差. 实验证明Nanog更适合.,Nanog 更适合iPS 细胞筛选,以Nanog

30、为 标记的筛选 可获得具有 细胞增生的 iPS及畸胎 瘤分化的胚 胎干细胞.,转化人类皮肤细胞为胚胎干细胞,Yu等的研究如下: 1) 选择14个涉及胚胎干细胞形成与维持相关的基因构建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转化体细胞. 2) 根据不同的基因组合转化体细胞为胚胎干细胞效果, 确定4个基因即Oct4, Sox2, Nanog和Lin28足以转化体细胞为胚胎干细胞. 3) 由人类皮肤体细转化为胚胎干细胞的验证.,由人类皮肤体细转化为 胚胎干细胞的验证,1) iPS细胞具有人类自然胚胎干细胞的形态. 2) iPS细胞具有正常的核型. 3) 具端粒酶活性. 4) 细胞表面膜蛋白标记与自然胚胎干细胞相同. 5)

31、 基因表达譜相一致. 6) Oct4启动子甲基化模式与自然胚胎干细胞相似. 7) 具有发育成三胚层细胞的潜能, 来自iPS细胞的 畸胎瘤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畸胎瘤的分化,iPS细胞系接种到裸鼠肌肉组织产生畸胎瘤并分 化出不同的组织细胞: 左, 神经细胞, 内胚层发育; 右, 肠道细胞, 内胚层发育.,iPS细胞具有癌症倾向,1) iPS细胞可与天然小鼠胚胎囊胚期细胞混合并参于胚胎发育长成成年个体. 2) 含有iPS来源的小鼠个体有一定的比例产生癌症. 3) 产生癌症的原因: 1, LTR载体的影响; 2, c-Myc基因具有癌变的潜能. 4) 路漫漫兮其修远, .,产生iPS 细胞的多种方

32、法,Nature Biotechnology, 26:1246, 2008,干细胞重新程序化方法比较,染色质重建与基因转录,基因转录时要以编码DNA为模板合成mRNA前体, 但DNA 分子缠绕在核小体上, 因此必需使DNA离开核小体.,染色质的结构,染色质重建依赖于组蛋白的修饰,1) 核小体的修饰是染色质水平进行基因表达调控的中心环节. 2) 核小体修饰的目的是促使核小体核心8聚体与DNA分子的结合或者松弛或者强化, 便于核小体移动或固定, 使转录调控因子结合或排斥.,组蛋白的修饰,目前已发现的组蛋白修饰: 1) 乙酰基化(可逆) 2) 甲基化(不可逆) 3) 类泛素化(可逆) 4) Sumo

33、ylation(可逆) 5) 磷酸化(可逆) RNAi可介导组蛋白修饰 SUMO: small ubiquitin-likemodifier, 泛素样小修饰蛋白 见: Cell 116:259-272, 2004 (重要参考文献),核小体,核小体组蛋白空间分布,组蛋白修饰乙酰基化和去乙酰基化,组蛋白的修饰乙酰基化,组蛋白乙酰基化是基因在染色质水平表达调控的主要方式之 一. 组蛋白乙酰基化使其与DNA的结合松弛, 利于核小体位移.,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是不可逆的, 直接参与染色质的表观遗传.甲 基化主要出现在lys位置, 有抑制和激活两种不同的效应.,染色质疆域,人类成纤维细胞和羊水细胞

34、有丝分裂前中期染色体的有序分布,small chromosome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gene densitywere distributed significantly closer to the center of the nucleus or prometaphase rosette, while large chromosomes were located closer to the nuclear or rosette rim. Chromatin domains, which are gene-poor, form a layer beneath the

35、 nuclear envelope, while gene-dense chromatin is enriched in the nuclear interior.,PLoS Biol 3(5): e157, 2005,活性基因与沉默基因的空间位置,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在细胞核中的分布,思 考 题,1.什么是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包括哪些内容? 举例说明. 2.什么是位置效应? 有哪两种位置效应?. 3.基因组如何阻止相邻基因之间调控顺序的干扰?. 4.何谓基因组印记? 它是如何产生的? 5.胚胎发育中基因组重新程序化出现在什么阶段? 有何 特征? 6.有什么实验证明DNA甲基化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7.DNA甲基化与染色质重建有何联系? 8.DNA甲基化的生物学意义? 9.核小体组蛋白有哪些修饰方式? 组蛋白修饰促使染色 质松弛的原因是什么? 10.什么是剂量补偿? 果蝇与哺乳动物剂量补偿机制有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