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322.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67948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3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3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3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3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322.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3.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变化图,回答12题。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187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19782008工业比重上升是因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属发展中国家D19481978年工业化水平降低答案A解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该图反映

2、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为发达国家。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在18701948年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增长。19481978年该国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降低,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快速造成的,但工业化水平不会降低。19782008年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2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答案D解析阶段,该国工业比重降低,但城市化水平一直提高,说明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34题。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接近棉花产地 B接近能源基地C先进的技术水平

3、 D丰富的廉价劳动力答案D解析轻纺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因素为廉价的劳动力。4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A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B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C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A解析“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当地落后产业的转移。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下图完成56题。5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市应发

4、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答案D解析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光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蓝肺”位于鄱阳湖区,不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技术优势,D不合理。6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

5、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 B C D答案A解析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对。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错。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对。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错。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中左图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右图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据图回答79题。7甲国最有可能是()A巴西 B日本 C中国 D英国答案B解析甲国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快速发展且城市化水平高,应该是发达国家,故A、C项错误;甲国20世纪

6、20年代工业化率及城市化率均低于30%,甲国为日本,英国当时城市化率为70%左右,故B项正确、D项错误。8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B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C乙国城市化水平高于甲国D乙国的城乡差异小于甲国答案A解析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但工业化率缓慢下降,说明带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是第三产业,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得到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乙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水平

7、低于甲国,故C项错误;经济落后国家的城市和乡村差异更大,故D项错误。9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甲国城市化速度已经变慢,不需要降低城市化速度;乙国第二产业比重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应该重点发展高科技工业;甲国工业化率在降低,属于发达国家,目前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乙国工业化还未完成,发展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仍然是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我国将形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成渝在内的5

8、个超级城市群。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完成1011题。10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A能源资源丰富 B第三产业基础好 C水陆交通便利 D产业技术领先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铁路线密集,有长江穿过,水运便利,故水陆交通便利;图示区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基础薄弱,产业技术相对其他城市群较落后。11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该() A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 B依托区位优势,重点面向海外国际市场 C各城市同一工业结构,增强地域竞争力 D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答案D解析该区域应该大力发展依靠资金和技术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新兴产业,故A错;该区域地理位置

9、优越,应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故B错误;各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依托本身的产业基础,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不应该各城市都发展相同的工业,这样必然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竞争能力不足,故C错误、D正确。二、综合题(共2题,5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将天津城市性质确定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下图为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材料二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产业结构现状比较。产业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特区第二产业重化工、电子加工装配高新技术产业第三

10、产业传统服务业(邮政、仓储、批发零售)现代服务业(研发技术服务、软件服务)(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8分)(2)开发滨海新区对天津老城区具有哪些积极意义?(6分)(3)在滨海新区未来开发中,需要面对哪些环境问题?(6分)(4)滨海新区作为带动天津区域发展经济增长极,若参照深圳特区,你认为滨海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8分)答案(1)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地价较低;发展空间大。(2)分散老城区人口和部分城市职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压力;改善城市环境。(3)水源短缺;三废排放;海平面上升。(4)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发展旅游业;发展现

11、代服务业。解析第(1)题,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位置、地形、地价、交通、发展空间等方面回答。第(2)题,开发滨海新区对天津老城区的积极意义可结合卫星城分析,主要对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第(3)题,滨海新区年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故面临水资源短缺;人口增多和产业发展,排放的“三废”会增加;因地势低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滨海新区造成威胁。第(4)题,对比表格中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第二、三产业的差距,第二产业主要发展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第三产业要从加强物流、旅游、研发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等方面发展。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2、)材料一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城镇化构想。作为我国的核心地区,京津冀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国十分重要。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央提出各地建立自成体系的工业经济,北京兴办了几千家工业企业,涵盖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集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于一体,造成大城市病。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应把自身的部分职能分到周边卫星城市,同时坚持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等相关问题,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竞争合作的区域发展格局。材料三京津冀一体化构想。(1)与“长三

13、角”相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6分)(2)造成北京“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及表现是什么?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10分)(3)说出一体化构想中北京合理的发展方向和部分产业外迁对北京和河北分别产生哪些影响?(12分)答案(1)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2)原因: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缺乏合理规划。表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城市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突出。措施:合理规划,协调发展;治理污染,美化环境。(3)分散经济职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高级服务业占优势的知识型发展区域。北京: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

14、市发展压力,减轻城市环境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河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发挥资源优势,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解析第(1)题,“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缺乏。而京津冀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第(2)题,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和发展缺乏规划,使得北京出现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病”。治理“大城市病”一方面要治理和美化环境,一方面要合理协调发展。第(3)题,从材料可知,北京的发展方向是分散城市职能,发展为技术和知识中心。部分企业外迁可以缓解北京的发展压力和环境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可以促进河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