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430019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2848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430019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430019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430019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430019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4300193.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题历 史时量:7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节时,在农家的房门上常贴有“五谷丰登日,六畜兴旺年”的春联,期盼着来年丰收。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2史书记载西汉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 1 石约 120 斤),到东汉时达到“亩收三斛(1斛为1石) ”。汉代亩产量的较大增长反映A农业技术的进步 B度量衡制度的混乱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中唐时期陆贽有言:“ 富者兼地数万亩, 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

2、,以为私属,贷其种粮,赁其田庐,终年服劳, 无日休息。”这一现象源于A人多地少,赋税沉重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拋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4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 全国总人口达0727 亿,明末全国总人口达1525亿,清乾隆时全国总人口突破3亿大关。同一时期的耕地增幅却不足50 % 。 这种现象主要依靠A传统铁犁的革新 B租佃制的推行C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广515世纪初,伦敦商人的中等富裕标准是动产300镑左右。但到了16世纪50至70年代间,一个伦敦商人死时留下动产3000以上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伊丽莎白时代(155

3、81603)伦敦商人平均拥有7780镑的动产。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D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61813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20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率税,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自由主义成为英国主流思想C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D殖民掠夺稳固了英国的地位7 表1 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1750年1800年183

4、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整个欧洲23228134253261362英国194395199229185法国404252797868德意志诸邦/德国2935354985132美国01082472147236日本383528262424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245197176862817表1反映了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 B德国发展速度最快,与英国抢占世界市场C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逐步转移到欧洲 D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8 表2 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年代白银兑换制钱文数指数年代白银兑换制钱文数指数18431656231239318

5、4721674416216184417241212896184822993417202184520247415151184923549817619184622083616522185022303216686推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9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这一变化说明A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B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C太湖地区

6、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10. 表3 18731926年中国的进出口税率()年份18731883189319031911192l1926进口税率4.94.83.43.33.23.13.8出口税率8.810.87.34.53.33.13.0表3反映中国 A. 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改变 B. 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C.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当时社会环境相对宽松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明朝在江南的纺织行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近代工业诞生了B1895年以后的4年中,全国新开的资本万两 以上的工厂超过之前20年的总数民族工业进入“黄

7、金”时期C张謇的大生企业,将大量收益投入地方教育、自治、慈善及社会公益事业资本家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D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集中国家经济力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2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已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这一现象反映出A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D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13表4为18951911年间,江苏开办的140余家民族工矿企业信息表,这表明 表4创办者身份 企业数量 资本额占比

8、官僚、士绅 47家 67% 买办 7家 72% 其他(包括地主、商人、手工工场主等) 89家 20% A买办创办的企业规模最大B甲午战争后民族企业幵始出现C民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14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至城市B坚持新民主主义发展路线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D遵循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15表5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相关数据。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中国表5项目工业增值农业增值钢(万吨)粮食

9、(亿吨)计划值147%43%41219完成值18%45%535195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B倾向于优先发展重工业C已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所定目标较为稳妥可靠16.“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17.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

10、行粮食计划收购 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18.1962 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部分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C.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 D.配合大跃进运动的发展19. 右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

11、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20下图所示为19782007年间我国城乡收入比的变化(注:在城乡收入比中,农村居民收入=1)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A19781984年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快B19851994年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乡收入比不断扩大C19951997年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收入比在下降D19982007年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二、材料题(共2小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宋高

12、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科税、利润入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二(1)不许夷人在广州过冬。(2)老人在广州只能住在行商各馆,如行馆房屋不数,由行商租赁房屋并拔人看守。毋许汉奸出入夷馆。毋令番厮人等出外闲行,如夷商有事必须出行,须由通事行商随行约束。(3)禁止内地民人借领外夷资本。(4)禁止夷人雇请内地之人为其传递信息,不许与行商以外的中国商人直接接触。(5)派兵于洋船收泊进口处加强稽查,候其出口

13、后方能撒回。摘自清民夷文易章程)(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具体措施(不得照抄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材料二 人教版教材材

14、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马世力世界史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特点,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考号_ 班级_ 姓名_密封线高一中考历史答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

15、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材料题(共40分)。21(1)(8分)(2)(12分)22(1)(8分)(2)(8分)(3)(4分)2019上高一历史中考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BDABC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CBDBAACB21(1)原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相对安定;政府的重视(设置专门官员进行管理);商业环境的宽松;航海技术的发展;(任答4点得8分)(2)措施:严格限制中外贸易;严格限制中外人们的交往;把行商做为中外贸易的中介;限制和严密监管外商在华的行动;(任答3点得6分)影响:阻碍中外经济文

16、化交流;防碍海外市场的拓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任答3点得6分)22(1)出现商业革命;出现价格革命(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震撼了教会的神学思想;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任答4点得8分)(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任答一点计2分)原因: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疯狂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的加紧对外商品输出(任答3点得6分)(3)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任答两点得4分)地( -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