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三节尚贤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9042429.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7191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14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三节尚贤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9042429.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三节尚贤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9042429.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三节尚贤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9042429.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三节尚贤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9042429.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三节尚贤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9042429.wps(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尚贤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社稷(j) 2.恃(sh) 3.辟(b) 4庶(sh) 5.阖(h) 6.闳夭(hn) 7罝罔(j wn) 二、通假字 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通避,躲避,避开 2四鄙之萌人闻之 通氓,百姓 3谨上为凿一门 通仅,仅仅 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 同网 5莫不敬惧而施 通惕,警惕 6美章而恶不生 通彰,明显,显著 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通倘,如果 三、古今异义 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古义:指在高位者 今义:成人 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四、一词多义 1薄Error! 2尚Error! 3举Error! 4逮Erro

2、r! 5肆Error!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则是本失其所欲 本:从根本上 2谨上为凿一门 上:在上面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贫贱:贫穷的人,低贱的人 (2)今上举义不辟疏 疏:疏远的人 (3)今上举义不辟远 远:边远的人 (4)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贤:有才德的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必将富之贵之 富:使富 贵:使贵 (2)将在于众贤而已 众:使增多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者,也 表示判断) 2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也 表示判断) 3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者,也 表示判断) (二)被

3、动句 贤士不可不举(“”“”语意上的被动, 举 为 被提拔 ) (三)状语后置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于阴方之中 作状语,后置) 课文译注 “子墨子言曰: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Error! “先生墨子说: 现在的为国家执掌政权的王公大人, 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 政 之 治, Error! 都想要国家富有、人民众多、刑罚政治安定太平, 然而 不 得 富 而 得 贫, 不 得 众而 然而国家没有得到富有却得到了贫穷,人民没有得到众多却 得 寡, 不 得 治 而 得 乱, 得到减少,刑罚政治没有得到安定太平却得到了混乱, 则 是 本 失 其 所 欲, 得其 所 恶。 那么这是从根本上失

4、去了他们想要的,得到了他们厌恶的。 Error! ”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 是在王公大人 Error!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先生墨子说: 这原因在于 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 贤 事能 为政也。 替国家执政的王公大人,不能通过崇尚、任用有才德的人来治理政事。 Error!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 Error! 所以国家拥有的有才德的士多,那么 国家之 治 厚; 贤 良 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 国家就治理得好;国家拥有的有才德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 薄。 故大人之务, 将在于众 贤 不好。所以王公大人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使有才德的人 而 已。” 厚:好。薄:不好。将:乃,就。 ”增多罢了。众: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曰: “然 则 众 贤 之 术,将奈何哉?” “”有人问: 既然这样,那么使有才德的人增多的方法,将是什么呢? 然则:既然这样, 那么。术:方法。 “子墨子言曰: 譬若欲众其 国之善 射 御 之士者, “先生墨子说: 譬如,想要使自己的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 必将 富 之 贵之、 敬之 誉之, 就一定要使这些人富有使这些人尊贵、要敬重他们称赞他们, 然后 国之 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Error! 这样以后国家的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可能多起来。 Error!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 辩乎言谈、 何况德才兼备的士在道德品质方面纯厚、在言谈方面善辩、 博 乎 道

6、术 者 乎! 此 固 国家之珍 在治理国家的方法方面知道得很多!这些人本来就是国家的宝贝、 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 富之 贵之、 敬之誉之, 社稷的助手,也一定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敬重他们称赞他们,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Error! 这样以后国家的德才兼备的士也才可能多起来。 Error!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 不 义 不富, “所以古代的圣王在执政的时候,说道: 不义的人就不能让他富有, 不义 不 贵, 不义 不 亲,不义 不义的人就不能让他尊贵,不义的人就不能让他亲密,不义 不近。 Error! 的人就不能让他接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 Error! 因此,国家的富

7、贵的人听说了这件事, 皆退而 谋曰: 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 上 举 都回到家里商量说: 起初我依赖的是富贵,现在皇上提拔 义不辟贫贱, 然则我 不可 不为义。 义士不躲避贫穷低贱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 Error! 亲 者 闻之, 亦 退 Error! 跟皇上亲密的人听说了这事,也回到家里 而谋曰: 始我所恃 者 亲 也, 今 上 举 商量说: 起初我依赖的是与皇上亲密的关系,现在皇上提拔 义 不辟 疏, 然 则 我 不可不为义。 Error! 义士不躲避关系疏远的人,既然这样我就不能不行义。 近 者 Error! 离皇上近的人 闻 之, 亦 退而谋曰:始 我所恃 者 近也, 听

8、说了这事,也回到家里商量说: 起初我依赖的是离皇上近, 今 上 举 义 不避远, 然则 我不可不为义。 现在皇上提拔义士不躲避离得远的人,既然这样我就不能不行义。 近:第二个为形容词作名词。 远 者 闻 之, 远:形容词作名词,离得远的人。 离皇上远的人听说了这事, 亦退而谋曰: 我 始 以 远 为 无 恃, 今 也回到家里商量说: 我起初认为离皇上远没有依赖,现在 上 举 义 不 辟 远, 然则我不可 皇上提拔义士不躲避离得远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 不 为 义。 逮 至 远 鄙 郊外之臣、门庭 不能不行义。 直到边邑远郊的臣子、宿卫宫中的公族及 庶子、 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 闻 之, 卿大

9、夫子弟、都城中的百姓、四方边疆的平民听说了这事, 皆 竞 为 义。 逮至:及至、到了。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都争先恐后地行义。“”国:都城。萌:通 氓 ,平民。竞:争着。 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 使下者,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皇上用来驱使臣下的, 一 物 也;下之所以事上者, 一 只有尚贤事能这一件事;臣下用来侍奉皇上的,只有行义 术 也。 Error! 这一种方法。 譬之富者有 高 墙 深 宫, Error! 譬如富有的人家高高的围墙、深深的庭院, 宫 墙既立,谨上为凿一 门。 有 盗人入, 阖其 院墙建成之后,只在上面开一个门。有盗贼进来了,只要关上 自入而求之, 盗其无自出。是其

10、故何也? 他进来的那扇门来捉他,盗贼就无从逃走。这是什么原因呢? 则 上 得 要 也。 Error! 这是因为皇上把握了执政的要领。 Error! Error! “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 而 尚 贤。 “所以古代的圣王执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尊重有才德的人。 虽在农与工 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 即使是在农村和工业作坊里的人,有才能就提拔他,高高地给他爵位, 重 予 之禄, 任之以事, 断 予 之 令。 多多地给他俸禄,把重要的官职给他,给他决断政令的权力。 肆:手工业作坊。以:把。事: 曰:爵位不高,则民 官职、职务。任:委任、承担。 也就是说:爵位不高,百姓就 弗 敬; 蓄禄不

11、厚,则民不信; 政令不断,则民 不敬重他;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不能决断政令,百姓 不 畏。 举 三者授之 贤 者, 非 为 就不畏惧他。拿这三样授予有才德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 贤 赐也, 欲其 事之成。 举:拿。为 有才德给他们赏赐,而是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成功。wi:因为。 故当是时, 以德就列, 以官服事, 以劳 所以在这个时候,按照品德安排职位,按官职给予权限,按功劳 殿 赏,量功而分禄。 就:接近、靠近,引申为安排。服:从事。 定奖赏,按业绩分给俸禄。事:职务。殿:定、评定。以:介词,按照。 故官 无常 贵, 而民无终 贱。有能 所以当官的不会永远尊贵,而做百姓的不会永远卑贱。有才

12、能 则举之, 无 能 则 下 之。 举 公 义, 辟 就提拔他,没有才能就让他下去。举荐人才依照公义,避免 私 怨, 此 若 言 之 谓 也。 Error! 私怨的干扰,以上所说的这些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故古者尧 Error! 所以古代的尧 举舜于服泽之阳,授 之 政, 天 下平; 禹 从服泽的北面提拔舜,把政事授予他,结果天下太平;禹 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 九 州 成;汤 从阴方地区中提拔益,把政事授予他,结果九州安定;汤 举伊尹于庖厨之中, 授之政, 其 谋 得; 从厨房里面提拔伊尹,把政事授予他,汤的计划成功了; 文王举 闳夭、泰颠 于罝罔之中, 授之政, 西 文王从猎人渔夫中提拔闳

13、夭、泰颠,把政事授予他们,结果西方 土 服。 Error! 的国家都臣服了。 故 当是 时,虽在 于 厚 Error! 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处在高贵地位 禄尊位之 臣, 莫不敬惧而施; 虽 拥有丰厚俸禄的大臣,也没有谁不恭敬害怕和警惕的;即使是处 在农与工 肆之人, 莫不竞劝而 尚 德。 在农村和手工业作坊的人,也没有谁不争相勉励崇尚道德的。 “”在:动词,表示处在某个位置。于:介词 在 。莫: 故士者,所以 “”否定式不定代词,没有谁。施:通 惕 。劝:勉励。 所以,士是用来 为辅 相 承 嗣 也。故 得 士则谋不困, 体 做辅佐大臣和接班人的。所以得到了士智谋就不会穷尽,身体 不 劳,名

14、 立 而功 成, 美 章 就不会疲劳,名声树立而功业有成,美好的东西得到彰显而 而恶 不 生, 则 由 得 士 也。” Error! ”丑恶的东西不会产生,这都是因为得到了士啊。 Error! “是故子墨子言曰: 得 意,贤士不可不举; “所以先生墨子说: 国君称心如意的时候,不能不提拔有才德的士; 不 得 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 不称心如意的时候,不能不提拔有才德的士。倘若要效法尧 舜禹汤 之 道, 将不可以不尚 贤。 舜禹汤等古代圣王的学说或行动,就不能不尊崇有才德的人。 夫尚 贤 者, 政之 本也。” Error! ”尊崇有才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Error! 1譬之富者有高

15、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 无自出。 评析 这好比富人有高墙深宫,宫墙已经筑好了,只在上面给它凿开一个门。有盗贼进 去偷东西,只要关上他通过的唯一的门来捉他,他就无从逃走了。 墨子用生动的比喻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统治者要想统治好百姓,治理好国家,最关键的 是要做好一件事情,即尚贤任能。墨子的这种思想,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超 越了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突出了墨子的政治远见。 2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 在于众贤而已。 评析 因此国家拥有才德兼备的士多了,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了,国家就 治理

16、不好。所以,在高位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使贤能之士众多。 运用对比,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王公大人尚贤事能来治理政事,是国家治理好的关键。 墨子的思想,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墨子把国家中人才的多少与统治者的安危联系在一起,从 中告诫统治者,要想国泰民安,就得广泛招纳人才。他认为崇尚和重用人才是治国的根本,体 现了比较先进的人才观。 问题 1 第 1 段,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 通过摆出社会现象,得出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的观点。 问题 2 第 2“”段中的 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有何作用? 明确 承上启下,开启下一个层次,具体论述使贤士增多的方法。 问题 3 第 4 段,以形象

17、的比喻作结,说明了什么? 明确“” 说明 尚贤事能 是执政的唯一根本的道理。 问题 4 第 5 段列举尧举舜,禹举益,汤举伊尹,文王举闳夭、泰颠的典型事例来印证 什么? 明确“” 印证施行 尚贤事能 这些原则和方法的重要意义。 问题 5 第 5“段中墨子指出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 明确 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看不起的,那些出身下层的人即使德才兼 备,也往往受到压制。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 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状

18、态,为 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这正是墨子思 想的精华所在。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 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B四鄙之萌人闻之 C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解析:A.“”“辟 通 避”;B.“”“萌 通 氓”;D.“”“尚 通 倘”。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 析:A.根本;从根本上。B.认为;按照。C.“通 避”,回避;通“避”,避免。D.“均为 提 拔”。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词

19、类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组是( ) A将在于众贤而已 B必将富之贵之 C无能则下之 D美章而恶不生 解析:A、B、C 三项均为使动用法,D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D 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 解析:为判断句;为定语后置。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8 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 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

20、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 ”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 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 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 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 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富

21、贵也,今上举义不避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 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 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 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 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 ”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乎道术者乎 (博通) B始我所恃

22、者亲也 (依靠) C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逮捕) D阖其自入而求之 (关闭) 解析:C“”“项中 逮 意为 等到,直到”。 答案:C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Error! Error!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 “”“”解析: 而 表转折关系; 而 表并列关系;实行,动词;因为,介词。 答案:C 7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 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 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

23、说墨子的人 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C在第四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 “”“”出了君王 尚贤事能 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 尚贤 的观点。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士的故 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四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即“尚 贤事能”。 解析:B“”“项中 贤良之士 并非 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 ”乎道术 之士。 答案:B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译文:_ _ (2)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 译文:_

24、_ 答案:(1)这样以后国家的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可能多起来。 (2)皇上用来驱使臣下的,只有尚贤事能这一件事。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亨,人异义。其人滋众,其所谓义者亦滋众。 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 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 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 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

25、远国 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 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 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诛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 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 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 以审信。 国君者,囯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 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

26、,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 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 之 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 ”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选自墨子尚同上,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 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

27、风苦雨溱溱而至者/ 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 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 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解析: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今若天” 后不能断开,排除 C。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 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

28、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 伯、子、男五种。 C天子,昊天上帝之嫡长子,是平民对帝王的称谓。封建帝王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称 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D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也指贵族,如诗经天保“群黎百姓”, “”郑玄注为: 百姓,官族姓也。 解 析:“”三公 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尚书大传礼记等以 “”“司马、司徒、司空 为 三公”,周礼则以“”“太师、太傅、太保 为 三公”“。 三公” 是官职,不是爵位。 答案: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上

29、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 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 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 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就 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 仁人”“贤 ”者 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 解 析:“”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错,属 于主观臆断。 答案:B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0、(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译文:_ _ (2)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译文:_ _ (3)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译文:_ _ 答案:(1)因此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正确而别人的意见错误,因而相互攻击。 (2)明白了天下大乱的原因,源自没有行政长官。 (3)上面根据这些来行使赏罚,就必然十分清楚明白、审慎可靠。 参考译文: 墨子说:古时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刑法政治的时候,人们用言语表达的意见,也因人而 异。所以一人就有一种意见,两人就有两种意见,十人就有十种意见。人越多,他们不同的意 见也就越多。因此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正确而别人的意见错误,因而相互攻击

31、。所以在家 庭内父子兄弟常因意见不同而相互怨恨,使得家人离散而不能和睦相处;天下的百姓,都用水 火毒药相互残害。以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有余财者宁愿让它腐烂,也不分给别人; 有好的启发也自己隐藏起来,不肯教给别人。以致天下混乱,有如禽兽一般。 明白了天下大乱的原因,源自没有行政长官。所以(人们)就选择贤能的人,立他为天子。 立了天子之后,认为他的力量还不够,因而又选择天下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三公。天子、三 公已立,又认为天下地域广大,他们对于远方异邦的人民以及是非利害的辨别,还不能一一了 解,所以又把天下划为万国,然后设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已立,又认为他们的力量还不够, 又在他们国内选择

32、一些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已经设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善和不善,都 要报告给上面。上面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上面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 上面有过失,就应该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就应当广泛地推荐给国君。是非与上面一致,而 不与下面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下面所称誉的。假如听到善与不善,却不向上面报告;上面 认为对的,也不认为对,上面认为错的,也不认为错;上面有过失不能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 不能广泛地向上面推荐;与下面勾结而不与上面一致,这是上面所要惩罚的,也是百姓所要非 ”议的。 上面根据这些来行使赏罚,就必然十分清楚明白、审慎可靠。

33、 国君是这一国的仁人。国君发布政令于国中百姓,说听到善和不善,必须报告给天子。天 子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天子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话, 学习天子的好话;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天子的好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天下会乱呢? 我们考察天下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天子能够统一天下的意见,所以天下就治理好 了。 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与天子一致,而不知道与天一致,那么灾祸还不能彻底除去。现在假 如天刮大风下久雨,频频而至,这就是上天对那些不与上天一致的百姓的惩罚。所以墨子说: “古时圣王制定刑法,确实用它来治理人民,就好比丝线有纪(丝头的总束)、网罟有纲一样, ”是用来

34、收紧那些不与上面意见一致的老百姓的。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下面文段的中心话题,把游离于话题之外的一句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现代汉语词典是为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1956 年,国务院责成语言研究所编 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除全面正确贯彻以往国家有关 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外,还注意吸收近年来制定、修订的规范标准的最新成果。为此,词典 编辑室始终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始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高校,特别是语言学 界、辞书学界专家的大力支持。条目的注音的修订参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修订课 题组的意见。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的多次修订,体现了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 了

35、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答:_ _ _ 答案:第句。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性。第句是顺着第句说下 来的,也和第句有一定关系,但内容是说修订工作得到帮助与支持,与词典的规范性并没有 关系。删去不影响文意表达。 14三年时间,共享单车“收获”了交口称赞和如潮批评。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可以概括 为下面两组词语。请你根据自己对共享单车的看法,以其中一组为关键词写一段话。要求: 表明自己的态度;运用关键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字。 支持的理由:低碳环保、快捷方便、价格亲民 批评的理由:乱停占道、手续繁难、天气制约 答:_ _ _ _ 答案:(示例一)支持。共享单车是大自然

36、的好朋友,低碳环保,不产生废气;又是上班族 “的得力助手,地铁口、公交站,触手可及,快捷方便;还是社区生活的 邻家伙计”,价格亲 民,几块钱就能骑半天。 (示例二)反对。共享单车已经是全民公敌,乱停乱放,占道碍事,泛滥成灾;而且是过街 老鼠,圈钱有术,手续繁难,商誉难保;还有就是受天气制约严重,一遇刮风下雨,完全解决 不了问题。 谈墨子 李 敖 “”圣人做我,也不过如此吧? 但我为何引起争议?为何不乖乖像圣人一样,净得嘉名? 追究起来,有原因在,就是我太坦白了、太尖锐了、太凶悍了、太生不逢时了,所以虽“圣人 行”不止,却“恶人名”不已,所以我的嘉名,没得到应得到的程度与浓度。这种不相称,不 是

37、从我开始的,早从古代的圣人墨子,就遭遇到了。墨子是热心救世的人,班固说“孔席不暖, 墨突不黔”,就是说墨子住的地方,烟囱还没熏黑,就跑去救世去了。 墨家的救世,比起儒家来,动人得多。孟子一方面明知“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 之”;一方面却血口喷人,骂墨子“是禽兽也”。这未免太不公道,也太伪君子了。儒家高高在 “上,以不耕而食为君子、以学稼为小人,一心要 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生活起居,都要 乘舆代步、从者众多的大排场,这样的救世者,比起“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墨家来,是应 该脸红的。孟子不但不脸红,竟还骂墨子是禽兽,这又算什么呢?比起儒家的圣人来,墨子们 却没得到应得的嘉名,这当然不公道

38、,不过,有一点公道的是被骂禽兽,骂他的还是圣人级的 人物,但李敖呢?在文章中和电视中被骂禽兽,骂他的却是小人级的狗腿了,但我有比墨子优 势一点的是,我因为太坦白了、太尖锐了、太凶悍了,我可以报复回去,不在乎形象,墨子却 做不到。 摘自李敖快意恩仇录18志留纪 知识链接: 李敖,生于 1935 年,男,字敖之,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 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台湾无党派人士。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 中国白话文第一人”。 “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 11等一百多本著作,前后共有 96“本被禁,创下历史纪录,被西方传媒追捧为 中国近代最 杰出的批评家”。2005年 9 月访问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发表了名为“金刚 ”努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 的系列演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