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培训职业卫生监测技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3073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监培训职业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安监培训职业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安监培训职业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安监培训职业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安监培训职业卫生监测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监培训职业卫生监测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监培训职业卫生监测技术.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论证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前 言,前 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2007)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329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47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1项,此外还有电磁辐射、高温、激光辐射、手传动、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体力劳动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紫外辐射、噪声等有害因素。,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 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内容 四 、空气采样技术 五、我国标准方法的研制与应用 六、监测结果评价 七、监测工作流程,一、基本概念,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为制定和实施劳动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为评价工作场所劳动卫生状和防护设施 的效果提供依据; 为评价工作人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对健 康的危险

3、性提供依据; 为职业卫生的立法和执法服务,满足职 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四条);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三条)国务院2002.5.12实施; 3、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国务院2002.5.12实施;,4、GBZ 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

4、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和超限倍数的规定。超限倍数是对未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化学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接触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其中粉尘和部分化学物质没有制定PC-STEL卫生标准。,空气监测(Air monitoring)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定 义: 空 气 监 测 生 物 监 测 通过定期地监测工作 通过定期地检测人体 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 生物材料中毒物及其 以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 代谢物含量、或导致 职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 的无害性生化效应水 对健康的可能影响。 平,

5、以评价职员接触 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 的可能影响。,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内容,测 定 对 象 空 气 监 测 生 物 监 测 样品: 空气 生物材料 对象: 毒物 毒物和代谢物及其 引起机体的反应物 评 价 指 标 空 气 监 测 生 物 监 测 最高容许浓度 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生物限值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超限倍数,优 缺 点 空 气 监 测 生 物 监 测 适用范围 广 小 操 作 较易、较快 较难、较慢 反映个体差异 不能 能 进入途径 呼吸道 各种 评价指标 12个 多个 结果解释 明确 需慎重,空气监测与生物监测的关系 1、空气监测是生物监测的基础,生物监测

6、指标的确定和检测结果的评价,离不开空气监测。 2、生物监测弥补了空气监测在个体接触剂量评价中的不足。 3 、二者均用来评价职业接触程度;圆满的卫生评价需要空气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合(群体与个体相结合)。,四、空气采样技术,(一)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特征 (二) 毒物的存在状态与采样方法 (三) 气态和蒸气态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 (四) 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 (五) 蒸气态与气溶胶态共存时的采样方法,1、 有害物质品种多: 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物质等几万种; 同一工作场所(采样点),有多种有害物质共存。 2、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变化大: 不同工作场所(采样点),浓度不同; 同一工作场所(采

7、样点),不同时段浓度不同。 3、影响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因素多: 职业因素: 职业(生产或使用)不同,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 职业相同,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同。 气象因素:标准采样体积(气温为20,气压为101.3kPa)换算公式为: 293 P Vo = V - - 273 + t 101.3 式中:Vo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L;V采样体积,L; t采样点的气温,;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人为因素: 为了某种需要或目的,人为地改变正常工作条件、环境条件或操作规程等,以改变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一)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特征,物质形态 存在状态 气体 气态 液体 蒸气态 固体 气

8、溶胶态、蒸气态气溶胶态,(二) 毒物的存在状态与采样方法,气态和蒸气态采样 容器采样法-注射器和采气袋 液体吸收 固体吸附剂法 有泵型采样法 扩散膜采样法 浸渍滤料法 碳纤维滤料法 冷冻浓缩法(冷阱法) 无泵型采样法无泵型采样器,气溶胶态(雾、烟、尘)采样 滤料采样法 冲击式吸收管法 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分段采样法,蒸汽态气溶胶态采样 浸渍滤料法 冲击式吸收管法 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聚氨酯泡沫塑料法 串连采样法,注射器的规格 50ml 或 100ml 气密式注射器 优 点 操作简易快速、不需空气采样器 使用注意事项 选用气密性好的注射器; 采样前,要用空气样品换洗35次; 样品不能长时间保存; 采

9、样后,要垂直放置; 取气时,用压出法; 防止吸附。,(三) 气态和蒸气态采样方法 注射器法,采气袋的规格 5010000ml铝塑采气袋; 优 点 采气袋重量轻;不易破碎,可重复使用; 样品保存时间比注射器长。 使用注意事项 要使用密闭性好、不漏气、有采气和取气装置 的铝塑采气袋; 采气袋的死体积总体积的5%; 采样前要用空气样品换洗35次; 防止破损和吸附。,采气袋法,优 点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毒物各种状态的采样; *可反复使用,费用小。 使用注意事项 *进气口尽量避免连接橡胶管等; *采样前后,密封进出气口,垂直放置; *正确使用采样流量和吸收液体积; *使用挥发性大的吸收液时的注意点

10、; *采样后,用管内吸收液洗涤进气管3次。 吸收管的使用要求 吸 收 管 吸收液用量 (ml) 采样流量 (L/min) 大型气泡吸收管 510 0.52.0 小型气泡吸收管 2 0.11.0 多孔玻板吸收管 510 0.11.0 冲击式吸收管 510 0.52.0,吸收液法(吸收液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种类: 根据采样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 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 根据吸附剂的种类分为:活性炭管、硅胶管等。 固体吸附剂量/mg: 类 型 管长 活性碳管 硅胶管 mm 前段 后段 前段 后段 溶剂解吸型 7080 100 50 200 100 热解吸型 120 100 200,固体吸附剂法,优

11、点*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操作方便; *适用范围广,有机和无机、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 的气体和蒸汽都适用。 *可定点采样,也可个体采样; *可短时间采样,也可长时间采样; *样品保存时间较长。 使用注意事项 *不能采集气溶胶态物质; *有一定的穿透容量,要防止发生穿透; *注意假穿透; *注意竞争吸附的影响;使用前,要作解吸效率。,固体吸附剂法,优 点*体积小,重量轻(几克几十克); *携带和使用方便; *不用抽气装置,操作简便,易被接受; *可作个体采样,也可作定点采样; *可长时间采样,也可短时间采样。 使用注意事项 *只能采集气态和蒸汽态物质; *采样流量与分子的扩散系数成正比,扩散系数低

12、采样流量太小,只 能长时间采样; *一种无泵型采样器,对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采样流量; *扩散膜不能破损、污染; *采样前后要密封保存; *扩散膜前不能被覆盖; *有一定的吸附容量,也受共存物的影响。,无泵型采样器法,原 理 用滤料的阻留、吸附、静电和扩散作用,将气溶胶颗粒采集在滤料上。浸渍化学试剂的滤料还有化学吸收作用,将分子状态的物质采集在滤料上 常用滤料 微孔滤膜;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测尘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纸;慢速定量滤纸等。 优 点 *适用于各态气溶胶的采样; *采样效率高; *采样流量宽,适用于短时间和长时间采样; *可用于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 使用注意事项 *不能超过滤料的承载量;

13、 *根据滤料的性能,使用适当的采样流量; *根据检测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滤料; *采样过程中要防止污染。,(四)气溶胶态有害物质采样方法 滤料采集法,原 理:利用颗粒的惯性,将不同粒径粉尘分段采集,通常分两段(不可吸入尘和可吸入尘或呼吸性粉尘); 常用的方法:旋风式; 撞击式 优 点:*测定结果更能反应粉尘的危害程度。可 吸 入粉尘含量高,危害程度大;*有利于对粉尘性质的研究。 使用注意事项:*不同密度的粉尘分段结果不同因为在同一采样流速下,同样粒径的粉尘,因其密度不同,获得的动量就不同,其惯性不同,冲击阻留的粒径就不同。 *要严格控制采样流量。,分段(分级)采样法,优 点 *可采集各态气溶胶(

14、雾、烟、尘); *吸收管可反复使用,费用低。 使用注意事项 *采样流量为3L/min *对小颗粒气溶胶,采样效率较低。,冲击式吸收管法,(五)蒸气态与气溶胶态共存时 采样方法,1、浸渍滤料法滤料(采集气溶胶)化学试剂(蒸气态); 2、冲击式吸收管法 3、多孔玻板吸收管法用于蒸气态雾态; 4、串联法采集气溶胶态在前,采集蒸气态在后。,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类型,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类型 根据检测目的分为: 评价监测; 日常监测; 监督监测; 事故监测; 根据检测方式分为: 定点检测; 个体检测; 短时间检测 ; 长时间检测; 根据检测方法分为: 现场检测; 实验室检测。,评价检测(系统检测)

15、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及卫生防护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监测评价。 日常监测(定期定点检测) 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是经常性的监测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确保劳动者安全工作。,监督监测(抽查检测) 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在于监督检查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考察定期定点检测的质量。 事故性监测 用于工作场所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确定事故发生后工作场所存在的毒物及其浓度,判断其危险程度,指导及时正确处

16、理事故。,定点检测 是将采样仪器放在选定的采样点,收集器置于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一般距地面0.51.5m高度,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测定。 主要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 个体检测 是将个体采样空气收集器佩戴在检测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测定。 主要用于评价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短时间检测 采样时间15min 的采样测定。 主要用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卫生标准检测评价。 长时间检测 是指采样时间在 1h 以上的采样测定。 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卫生标准检测评价。,现场检测 用于需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的判断评价,例如,发生事故后的工作场

17、所的检测,有剧毒物质存在的工作场所的常规检测等。 常用方法:1 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 2 气体测定仪法 优 点: *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 *操作比较容易。 使用注意事项 *检测方法是否成为我国的标准方法; *能否用于职业卫生状况的评价。,检气管法 原 理 是将浸渍化学试剂的硅胶,装在玻璃管内,当空气通过时,有物质与化学试剂反应生成颜色,根据颜色的深浅或色调与标准色列比较定性和定量。 优 点*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和费用低;*现场快速读数、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 高,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够进行检 测工作;*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可用于许多有机和无机有害物质的检测。 使用时应注意*检测的准确度

18、和精密度较差;*检气管的保存时间一般为一年,不要用过期检气管;*抽气装置的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装置;*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检测方法是否成为我国的标准方法;*能否用于职业卫生状况的评价。,气体测定仪法 种 类 根据检测原理有: 红外线; 半导体; 电化 学; 气相色谱; 激光等。 优 点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 *可 用于许多有害物质的检测; *体积较小,质 量较轻,携带方便; *操作简单快速。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应进行校正;*使用经认证过的 仪器;*检测方法是否成为我国的标准方法; *能否用于职业卫生状况的评价。,实验室检测 优 点*适用

19、范围广,可以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样品; *测定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 好。 使用注意事项 *与职业卫生标准配套的国标方法多是实验室检 测方法,可实验室检测方法并非都是标准方法; *要严格执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 常用方法 光度法: 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和荧光法 原子光谱法:用于金属和类金属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用于多种离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用于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化学法,五、我国标准方法的研制与应用,我国研制标准方法的状况,1、我国与卫生标准配套的检测方

20、法的现状 我国研制与卫生标准配套有关规范和监测方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1992年) 研制与MAC配套的监测规范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研究规范 生物材料分析方法的研制准则 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无泵型采样器研制技术规范 研制和推广使用检测统一方法 编著出版了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 第一、二、三版,第二阶段(19932001年) 批准发布了GB、GB/T和WS/T 毒物和粉尘标准方法280多个; 研制与MAC和TWA配套的标准方法 ;,卫生标准配套检测方法的现状 标准方法空气,卫生标准配套检测方法的现状 标准方法生物材料,第三阶段(2

21、0022007年) 根据GBZ 2提出的容许浓度的要求,对原有的采样规范和配套监测标准方法进行改造和修改, 报批了: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 81类有害物质的185个新标准方法 编著出版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该方法将某些项目进行改进,如空气中硫酸用微孔滤膜采样用蒸馏水解吸测定、氢氧化钠用微孔滤膜采样原子吸收法测定。把因灵敏度不能满足短时间测定的化学方法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改用气相色谱法。,标准方法的使用,根据GBZ 12007中的有关定义和应用说明,正确认识三个容许浓度的确切定义和要求,才能进行正确的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监测检验,才

22、能满足立法和执法的需要。,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定义: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应用个体采样器采样所得到的浓度值,主要适用于评价个人接触状况;工作场所的定点采样(区域采样),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 方法:按8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工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8h计。,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定义: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 的15分钟时间加 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目的: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

23、急 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 要求:在监测PC-TWA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地点,进 行监测评价; 方法:一般采集接触15min的空气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min时, 以15min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说明: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 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推算出的接触限值。 当评价该限值时,即使当日的PC-TWA符合要求时,仍不 应超过PCSTEL。,最高容许浓度(MAC),定义: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 有毒物质的浓度。 目的:该职业接触限值是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 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而制定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要

24、求:应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有代表性的空气样品。 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须 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限值。 方法:采样时间不应超过15min。 评价: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制定有TWA和STEL的有害物 质,必须监测TWA; 在有过高的波动浓度(峰浓度) 情况下,还需要进行STEL的监测评价。而且,都必须 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制定有 MAC的有害物质,只需要进行MAC的监测。,容许浓度监测小结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含义是“每日8小时 或每周40小时的平均浓度” (公式中:C为浓度保持稳定的t时间内的浓度,t为浓度为C的持续

25、时间,小时)。 TWA在我国刚开始制定,在美国等国已实施了数十年,且有与之配套的检测策略和检测方法等。 STEL反映工人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与MAC一样,不能反映工人实际接触毒物的剂量。 TWA的检测是8小时工作班全过程检测,结果是8小时内的平均浓度,可较正确地评价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状况和工人的接触程度。不足是不能反映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可能掩盖时间的高峰浓度对工人的健康影响。,容许浓度监测小结 根据TWA的含义,对它的检测有着不同于MAC配套检测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满足长时间采样检测。 方法:实际长时间连续检测,可以一次完成,即用一个采样器或检测器完成连续检测,得到一

26、个样品; 连续多次采样或检测来完成,即在检测期内,定时的或随空气浓度变化不断更换采样器或检测器,采集多个样品,并记录每个样品的采样实际,按公式计算结果。 前者操作简便,易于实施。 效果:从不断更换的检测中,可以反映出空气中毒物浓度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借用与MAC配套的检测方法。 理论上,随空气浓度变化,采样更加理想,既能得到TWA,又能反映浓度变化。在浓度变化有规律的作业场所,且变化频率不大相对稳定时,尚可以采用这种检测,否则,很难采用。,容许浓度对监测提出的要求,TWA是8h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检测时间越接近8h,检测结果越准确、越真实。因此,最好进行全工作日的监测。 STEL是15min

27、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要求采样检测时间越接近15min,监测结果越准确、越真实。因此,最好进行15min的采样检测。 MAC是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能超过的浓度。采样检测时间确定为不超过15min。 容许浓度都是工作日中不能超过的浓度,要在工作日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检测。,采样点的选择 是能否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进行真实的职业卫生评价的首要步骤。只有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真实浓度的采样检测点,检测的结果才能提供正确的职业卫生评价。在同一个工作场所,选择不同的采样检测点,很可能会测得不同的结果,得出不同的职业卫生评价。,容许浓度对监测提出的要求,“ 代表性”的

28、采样检测点 *要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即选择的采样点必须包括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 *要满足评价的目的,即选择能够反映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真实浓度的采样点。 “ 真实浓度”是指 *测得的浓度是空气中存在的实际浓度; *在正常工作和生产条件下,在正常的气象条件和生产环境下,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工人在正常工作和生产状况下经常接触的浓度; *不包括在特殊情况下的有害物质浓度意外事故下的浓度,人为因素下的浓度,暂时的防护设施失效时的浓度等。,容许浓度对监测提出的要求,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

29、工作地点。 *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的呼吸带。 *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的劳动者呼吸带进行采样。,容许浓度对监测提出的要求,采样时机 * 间断性生产、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波动大的工作,必须寻找浓度变化规律,找出最高浓度时段。 *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工作周、工作日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工作周、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机。 * 连续性生产、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比较稳定的工作场所,采样时机的选择不十分重要。,容许浓度对监测提出的要求,采样对象的选

30、择 在个体采样时,必须将有代表性的劳动者选择采样对象。所谓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根据职业接触限值的含义,必须包括在正常工作和生产条件下,整个工作班内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人。 采样对象的选定 *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的范围。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容许浓度对监测提出的要求,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当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在采样对象的范围中,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

31、数量。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35 2 610 3 10 4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容许浓度对监测提出的要求,当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在采样对象的范围中,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6 5 79 6 1014 7 1526 8 2750 9 50 11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容许浓度对监测提出的要求,1 职业接触限值为MAC的检测 2 职业接触限值为PCSTEL的检测 3 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的采样检测,容许浓度的监测,*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检测方法; *选定有代表

32、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检测点;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采样检测; *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职业接触限值为MAC的检测,职业接触限值为PCSTEL的检测,* 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或检测方法采样检测; *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检测点;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采样检测; *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 *采样时间不足15min时,可进行1次以上的采样。,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的采样检测,A 全

33、工作日一次采样 A B 全工作日连续多次采样 A B C A B 部分工作日 A B 不连续多次采样 A B C D 短时间不连续 多次采样 A B C D E 0 8h,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 个体采样 定点采样 短时间采样 长时间采样方法,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的采样检测,1 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 优点:代表工人呼吸带的真实浓度。缺点:仪器和固体吸附管的吸附容量和吸收液能否满足长时间的采样? 2 采用定点采样方法的采样 根据工人操作情况设点。优点:可以利用与最高浓度配套的检测仪器和方法。缺点:与工人呼吸带总有一定的距离,不可能得到代表

34、工人呼吸带的真实浓度。,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的采样检测,* 一般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 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 *确定采样对象的数目; *将个体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采用定点采样方法的采样,1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时采样 2 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 移动工作时采样 3 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比较 稳定的采样点 4 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稳 定的采样点,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时采样,用长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 用短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用长时间采样方法的

35、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将空气收集器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可直接计算; *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需进行时间加权计算,用短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时

36、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 *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需进行时间加权计算。,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采样,*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时间; *在每个采样点,应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 *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需进行时间加权计算。,可在整个工作日内进行短时间采样,采样次数根据监测和评价的需要决定,并应均匀覆盖整个工作日。,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比较稳

37、定的采样点,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稳定的采样点,可在整个工作日内的不同浓度水平时段进行短时间采样,采样次数根据不同浓度水平时段决定,应覆盖整个工作日。,评价监测(系统检测) 评价接触限值为PCTWA 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评价接触限值为PCSTEL或MAC 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不同空气检测类型的检测方法,日常监测(定期定点检测) 评价接触限值为PCTWA 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日。 评价接触限值

38、为PCSTEL或MAC 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监督监测(抽查检测) 评价接触限值为PCTWA 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行采样。 评价接触限值为PCSTEL或MAC 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事故监测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 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 PCSTEL或MAC为止。,六、监测结果评价,结果的表示 mg/m3(ppm) 换算公式 mg/m3 = Mppm22.4 评价的标准 卫生标准 职 业 接 触 限 值 MAC测得的最高值 STEL测得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39、的最高值 TWA测得最高的8h时间加权平均 浓度 。,常用统计指标 合格点数 测定点合格率- 100 实测点数 测定点实测浓度值 测定点超标倍数- 1 国家卫生标准浓度值 实测点数 测定率- 100% 应测点数 例:一 用苯工厂有25 个监测点。共采样测定了20个点,PCTWA达标的有15个点。2个点为18mg/m3,计算:,结 果 的 评 价,合格点数 15 测定点合格率-10075 实测点数 20 测定点实测浓度值 18 测定点超标倍数 - 1 -12 国家卫生标准浓度值 6 实测点数 20 测定率- 100%80 应测点数 25,七、监测工作流程,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与受理 2 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 3 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 4 签订环境监测合同 5 采样前准备工作 6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 7 采样后样品交接 8 数据处理 9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编写 10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发放 1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归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