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5419.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11194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WPS 页数:6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5419.wps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5419.wps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5419.wps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5419.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群落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5419.wps(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达标训练( (十三) ) 群落的结构 【基础题组】 1下列关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 B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 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D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丰富度、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 题 2(2016阳江检测)已知物种 A 与物种 B 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 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 A 的增加而导致 B 的减少 B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 A 的增加而导致 B 的增加 C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 A 的减少而导致

2、 B 的增加 D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 B 的减少而导致 A 的减少 3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 4下列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 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5(2016汕头期末)科学家在一池塘内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 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B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1 C两种鱼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 D混合放养有利于

3、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6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 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 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7“”下列关于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

4、数 【能力题组】 8如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 M、N 两个物种所摄取 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也存在竞争 B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Cdb 时,M 与 N 竞争较为激烈 DM、N“将呈现 J”型增长 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 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2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

5、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 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 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泥滩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1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

6、系,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说明图 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12如图所示为 4 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 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判 断 A D 4 组 生 物 对 应 的 曲 线 : A._ ; B._ ; C._ ; D._。 (2)造成图中现象的原因是_ _。 3 (3)图中与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_ _。 (4) 若 4 种 种 间 关 系 中 的 b 死

7、 亡 , 对 a 有 利 的 是 _ , 为 什 么 ? _ _ 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 _。 13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 心部位选取样方,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试 写 出 该 研 究 的 课 题 名 称 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 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 若选取 3 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 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 为

8、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 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 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_; _。 14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被农药污染的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影响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1)许多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能力_,而且身体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 重捕法进行

9、调查,通常采用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_,农药污染物的浓度_,土壤中小 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多。结论:_ _。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田中划出了 5 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 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 的问题。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荚果数/株 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 1 20 8.3 6.0 4 2 40 6.8 5.9 3 60 3.9 6.2 4 80 2.7 5.9 5 100 2.1 6.0 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平均每株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的原

10、 因:_ _。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_ _。 课时达标训练(十三) 群落的结构 参考答案 1解析:选 C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 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 个种群的集合体,依靠种间关系使各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 体。群落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包括该地域的所有微生物。 2解析:选 B 在各图中,A 的生物量都大于 B,可确定 A、B 间的捕食关系为 AB,故 可肯定 A 的增加会导致 B 的增加。 3解析:选 D 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

11、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而种 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三种情况。 4解析:选 A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表明在不同的高度上分 别有不同的生物,为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表示在不 同地段上分布有不同的生物,为群落的水平分布;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鹿群中有的鹿 高,有的鹿矮都为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差异,不是群落的特征。 5解析:选 A 某食物在胃中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该鱼种对该食物的摄入量越多,反映 其生活与栖息的场所,故鱼种 1、鱼种 2 单养时均多出没在植丛中。栖息与活动场所的相似, 意味着两鱼种之间可能为竞争关系。由混养数据

12、可知,鱼种 1 与鱼种 2 食物比值的最高值分开, 说明混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6解析:选 C 根据图示中三个种群生物的食物关系,由于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均存在 共同食物,因此,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于甲、丙之间食物相似性很小,故它 们可分布在同一群落的同一垂直结构层次。生物之间通过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 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7解析:选 B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而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 取样调查法。 8解析:选 D 根据曲线分析,M、N 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为竞争关系。曲 线不重叠时,M、N 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环境资源,A

13、正确;b 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 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 正 确;d 越小,两条曲线越靠近,说明 M、N 两种 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说明 M、N 之间的竞争越激烈,C 正确;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 “两种生物数量呈现 S”型增长,D 错误。 9解析:选 D 随着池塘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两种蝌蚪存活率逐渐降低,说明 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以甲、丙两种蝌蚪为主。三种蝌蚪由于相同食物来源或相同生存空间可构成 种间竞争关系,但在 4 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捕食者后,因捕食者对不同蝌蚪的捕食数量 不同,可能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池塘 1 中,在没有加入捕食者时乙种蝌蚪存活

14、率最低, 说明乙种蝌蚪竞争力最弱,容易被自然环境所淘汰。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两种蝌蚪 数量减少,乙种蝌蚪获得的资源相对增加。 5 10解析:选 D 由表格信息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均大于 米草群落,即米草群落比裸露泥滩的种群密度低;由于取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强,因而改用另 一规格的取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结论;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即改变取样时间会 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 11解析:选 C 麝牛是被狼捕获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 两项错误;从图中 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 存和繁衍,

15、C 项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大,D 项错误。 12解析:据图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交 替消长;竞争是两种生物中获胜者增多,失败者减少或被淘汰;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一 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1) (2)环境条件的限制,使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物种被淘汰 (3) 寄生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 (4) 曲线中,b 先于 a 增加或减少,则 b 为兔,兔死 亡,对 a(狐)不利;曲线中,一种草履虫死亡,对另一种草履虫有利;曲线中,b(根瘤菌) 死亡,对 a(豆科植物)不利;曲线中,b(噬菌体)死亡,对 a(细菌)有利 (5)先增加(失去天 敌)

16、,后减少(受食物制约而使种内斗争加剧),最后趋于稳定 13解析:(1)群落中物种组成的丰富度是决定群落的最重要因素。要探究某群落中物种 的丰富度,要用样方法,从图乙曲线中可以看出在 S0之前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量增 多,所以当样方面积为 S0时最合适,既能保证物种数较全,又能保证面积最小,取样方便, 求种群密度时应取平均值。(2)图甲的景观上方为乔木,下为灌木、草地,造成这种分布的原 因是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度不同,所以这种分布能充分地利用光能,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 构上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答案:(1) 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合理即可) 样方法 物种数迅速增 多,

17、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n1n2n3)/(3S0) (2)光 垂直 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 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14解析:(1)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取样器进行取样,然 后再统计并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观察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 知,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小,对动物生存的影响也逐渐减弱。(3)大豆所能利用的 资源一定,种群数量越多,平均每株可利用的资源就越少。分析表中信息还可以发现,随大豆 种植密度的增加,每株所结的夹果减少或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基本没有影响。 答 案:(1)较强 微小 取样器 (2)越远 越低 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 个体总数 (3) 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 如水分、光、矿质养 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 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 种植密度增加,每株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