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20013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98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系统设计.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 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主要内容,防护系统设计,光纤连接件,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工作区子系统设计,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在综合布线中,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称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的终端包括电话和计算机等设备,工作区是指办公室、写字间、工作间、机房等需用电话和计算机等终端设施的区域。 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线缆及适配器组成。,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工作区面积的划分应根据应用的场合做具体的分析后确定,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工作区的电话和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可用跳接线直接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相连接,

2、但当信息插座与终端连接电缆不匹配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适配器或平衡/非平衡转换器进行转换,才能连接到信息插座上。,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信息插座的要求 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2个。 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4芯)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 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1根4对对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 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

3、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 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 mm。 信息模块材料预算方式如下: m = n + n 3% 其中:m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信息点的总量; n 3%富余量。,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跳接软线要求 工作区连接信息插座和计算机间的跳接软线应小于5 m。 跳接软线可订购也可现场压接。一条链路需要两条跳线,一条从配线架跳接到交换设备,一条从信息插座连到计算机。 现场压接跳线RJ-45所需的数量。RJ-45头材料预算方式如下: m = n 4 + n 4 5% 其中:mRJ-45的总需求量;

4、n信息点的总量; n 4 5%留有的富余量。 当然,当语音链路需从水平数据配线架跳接到语音干线110配线架时,还需要RJ45-110跳接线。,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4用电配置要求 在综合布线工程中设计工作区子系统时,要同时考虑终端设备的用电需求。每组信息插座附近宜配备220 V电源三孔插座为设备供电,暗装信息插座(RJ-45)与其旁边的电源插座应保持200 mm的距离,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4.2 配线子系统设计,配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

5、备线缆和跳线等组成。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涉及水平布线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布线路由、管槽的设计、线缆类型的选择、线缆长度的确定、线缆布放和设备的配置等内容。 配线子系统通常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它以楼层配线架FD为主结点,各工作区信息插座为分结点,二者之间采用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FD为中心向工作区信息插座辐射的星型网络。 通常用双绞线敷设水平布线系统,此时水平布线子系统的最大长度为90m。,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1 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管槽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新建建筑物,要求与建筑设计和施工同步进行。 在综合布线系统总体方案决定后,对于管槽系统需要预留管槽的位置和尺

6、寸、洞孔的规格和数量以及其它特殊工艺要求(如防火要求或与其它管线的间距等),这些资料要及早提供给建筑设计单位,以便在建筑设计中一并考虑。 管槽系统是由引入管路、电缆竖井和槽道、楼层管路(包括槽道和工作区管路)和联络管路等组成。它们的走向、路由、位置、管径和槽道的规格以及与设备间、电信间等的连接,都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统一考虑。此外,对于引入管路和公用通信网的地下管路的连接,也要做到互相衔接,配合协调,不应产生脱节和矛盾等现象。,4.2 配线子系统设计,对于原有建筑改造成智能建筑而增设综合布线系统的管槽系统设计,应仔细了解建筑物的结构,而设计出合理的垂直和水平的管槽系统。 由于水平布线路由遍及

7、整座建筑物,因此水平布线路由是影响综合布线工程美观程度的关键。 水平管槽系统有明敷设和暗敷设两种,通常暗敷设是沿楼层的地板、楼顶吊顶和墙体内预埋管槽布线,明敷设沿墙面和无吊顶走廊布线。 新建的智能化建筑中,应采用暗敷设方式 对原有建筑改造成智能化建筑需增设综合布线系统时,可根据工程实际尽量创造条件采用暗敷管槽系统,只有在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明敷管槽系统。,4.2 配线子系统设计,水平布线就是将线缆从楼层配线间连接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的对象有新建建筑、扩建(包括改建)建筑和已建建筑等多种情况;有不同用途的办公楼、写字楼、教学楼、住宅楼、学生宿舍等;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等

8、不同的建筑结构。 设计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路由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用途和结构特点,从布线规范、便于施工、路由最短、工程造价、隐蔽、美观和和扩充方便等几个方面考虑。 在设计中,往往会存在一些矛盾,考虑了布线规范却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考虑了路由长短却增加了施工难度,所以,设计水平子系统必须折衷考虑,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一般都设计多套路由方案,通过对比分析,选取一个较佳的水平布线方案。,4.2 配线子系统设计,1 暗敷设布线方式 暗敷设通常沿楼层的地板、楼顶吊顶、墙体内预埋管布线。这种方式适合于建筑物设计与建设时已考虑综合布线系统的场合。 (1)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 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适合于

9、新建建筑和有天花板吊顶的已建建筑的综合布线工程。有3种方式,都要求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以利于施工和维护,但操作空间也不宜过大,否则将增加楼层高度和工程造价。此外,在天花板或吊顶的适当地方应设置检查口,以便日后维护检修。 分区方式 内部布线方式 电缆槽道方式,4.2 配线子系统设计,图4-2 先走吊顶内的槽道再穿过支管至信息出口,4.2 配线子系统设计,1 暗敷设布线方式 (2)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 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在智能化建筑中使用较为广泛,尤其对新建和扩建的房屋建筑更为适宜。由于线缆敷设在地板下面,既不影响美观,又无须考虑其荷重,施工安装和维护检修均较方便。加上操作空间大,劳动条件好,所以深受

10、施工和维护人员欢迎。地板下的布线方式主要有地面线槽布线方式、蜂窝状地板布线方式和高架地板布线方式3种,此外,直接埋管方式也属于地板下敷设线缆方式,可根据客观环境条件予以选用。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直接埋管方式 地面线槽布线方式 蜂窝状地板布线方式 高架地板布线方式,4.2 配线子系统设计,地面线槽布线方式,4.2 配线子系统设计,高架地板布线方式,4.2 配线子系统设计,1 暗敷设布线方式 (3)墙体暗管方式 建筑物士建设计时,已考虑综合布线管线设计,水平布线路由从配线间经吊顶或地板下进入各房间后,采用在墙体内预埋暗管的方式,将线缆布放至信息插座。 如下图,由电信间出来的线

11、缆先走吊顶内的线槽,到各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柱或墙壁,预埋暗管沿墙而下到本层的信息出口,或沿墙而上引到上一层墙上的暗装信息出口,最后端接在用户的信息插座上。,4.2 配线子系统设计,2 明敷设布线方式 明敷设布线方式主要用于既没有天花板吊顶又没有预埋管槽的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通常采用走廊槽式桥架和墙面线槽相结合方式的来设计布线路由。 通常水平布线路由从FD开始,经走廊槽式桥架,用支管到各房间,再经墙面线槽将线缆布放至信息插座(明装)。当布放的线缆较少时,从配线间到工作区信息插座布线时也可全部采用墙面线槽方式 (1)走廊槽式桥架方式 规格有50 mm

12、 25 mm、100 mm 50 mm、200 mm 100 mm等型号金属桥架 (2)墙面线槽方式 规格有20 mm 10 mm、40 mm 20 mm、60 mm 30 mm、100 mm 30 mm等型号的PVC线槽,4.2 配线子系统设计,走廊槽式桥架方式,墙面线槽方式,4.2 配线子系统设计,3 其它布线方式 对已建建筑物布线还有以下3种方式: 护壁板管道布线方式,4.2 配线子系统设计,3 其它布线方式 地板导管布线方式 模制管道布线方式,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2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有些楼层房间面积较大,而且房间办公用具布局经常变动,墙(地)面又不易安装信息插座。 为

13、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大开间办公环境附加水平布线惯例”。大开间是指由办公用具或可移动的隔断代替建筑墙面构成的分隔式办公环境。 在这种开放型办公室中,将线缆和相关的连接件配合使用,就会有很大的灵活性,节省安装时间和费用。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有两种: 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方案 集合点设计方案,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2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方案 多用户信息插座(Multiuser Information Outlet, MIO)设计方案就是将多个多种信息模块组合在一起,安装在吊顶内,然后用接插线沿隔断、墙壁或墙柱而下,接到终端设备上。,4.2 配线子系统设

14、计,多用户信息插座为在一个用具组合空间中办公的多个用户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工作区插座集合。 接插线通过内部的槽道将设备直接连至多用户信息插座。 多用户信息插座应该放在像立柱或墙面这样的永久性位置上,而且应该保证水平布线在用具重新组合时保持完整性 多用户信息插座适用于那些重新组合非常频繁的办公区域使用。组合时只需重新配备接插线即可。,4.2 配线子系统设计,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线缆长度按下式计算,也可按表4-2选用。 C=(102-H)1.2 W=C-5 式中C=w+D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之和;

15、 D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 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 H水平电缆的长度。,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2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集合点(CP)设计方案 集合点是水平布线中的一个互连点,它将水平布线延长至单独的工作区,是水平布线的一个逻辑集合点(从这里连接工作区终端电缆)。 和多用户信息插座一样,集合点应安装在可接近的且永久的地点如建筑物内的柱子上或固定的墙上,尽量紧靠办公用具。这样可使重组用具的时候能够保持水平布线的完整。 在集合点和信息插座之间敷设很短的水平电缆,服务于专用区域。集合点可用模块化表面安装盒(6口,12口)、配线架(25对,50对)、区域布线盒(6口)等

16、。 集合点和多用户信息插座的相似之处,是它也位于建筑槽道(来自配线间)和开放办公区的集合点。这个集合点的设置使得在办公区重组时能够减少对建筑槽道内电缆的破坏。设置集合点的目的是针对那些偶尔进行重组的场合,不像多用户信息插座所针对的是重组非常频繁的办公区,集合点应该容纳尽量多的工作区。,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2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集合点(CP)设计方案 多用户信息插座是直接用接插线将工作终端插入组合式插座的,集合点(CP)是将工作终端经一次接插线转接后插入组合式插座的。 对于大厅的站点,可采用打地槽铺设厚壁镀锌管或薄壁电线管的方法将线缆引到地面接线盒。地面接线盒用钢面铝座制作,直径

17、为1012cm,高为58cm。地面接线盒用铜面铝座高度可调节。在地面浇灌混凝土时预埋。大楼竣工后,可将信息插座安装在地面接线盒内,再把电缆从管内拉到地面接线盒,端接在信息插座上。需要使用信息插座时,只要把地面接线盒盖上的小窗口向上翻,用接插线把工作终端连接到信息插座即可。平常小窗口向下,与地面平齐,可保持地面平整。,4.2 配线子系统设计,大开间附加水平布线把水平布线划分为永久和可调整两部分。永久部分是水平线缆先从配线间到集合点,再从集合点到信息插座。当集合点变动时,水平布线部分也随之改变。多用户信息插座可直接端接一根25对双绞电缆,也可端接12芯光纤。当有变动时,不要改变水平布线部分。,4.

18、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2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集合点(CP)设计方案 在吊顶内设置集合点的方法如图所示。集中点可用大对数线缆,距楼层配线间应大于15m,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从集合点引出的CP线缆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3 管槽系统大小选择 管槽大小的选择,可采用以下简易方式来计算其大小: 槽(管)截面积=(n线缆截面积)/(7 0 %(4 05 0 ) n:表示用户所要安装的多少条线

19、(已知数); 槽(管)截面积:表示要选择的槽管截面积 线缆截面积:表示选用的线缆面积 7 0:表示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 40%-50%:表示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 以上计算方法的管槽按要求留有较多的余量空间,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适当多容纳一些线缆。,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4 水平线缆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线缆要依据建筑物信息的类型、容量、带宽或传输速率来确定。双绞线电缆是水平布线的首选。但当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管理间到工作区超过90m时就会选择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线缆类型选择 水平子系统中推荐采用的线缆型号为: (1)100双绞电缆。 (2)50125m 多模光纤。 (3)62.

20、5125m 多模光纤。 (4)8.3125m 单模光纤。 在水平子系统中,也可以使用混合电缆。采用双绞电缆时,根据需要可选用非屏蔽双绞 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可选用阻燃、低烟、无毒等线缆。,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4 水平线缆系统 水平子系统布线距离 水平线缆是指从楼层配线架到信息插座间的固定布线,一般采用100双绞电缆,水平电缆最大长度为90m,配线架跳接至交换设备、信息模块跳接至计算机的跳线总长度不超过10m,通信通道总长度不超过100m。 在信息点比较集中的区域,如一些较大的房间,可以在楼层配线架与信息插座之间设置集合点(TP、最多转接一次),这种集合点到楼层配

21、线架的电缆长度不能过短(至少15m), 但整个水平电缆最长90m的传输特性保持不变。,4.2 配线子系统设计,4.2.4 水平线缆系统 电缆长度估算 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 确立每个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接间所要服务的区域。 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远的信息插座位置。 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位置。 用平均电缆长度估算每根电缆长度。 平均电缆长度 =(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2。 总电缆长度 = 平均电缆长度 + 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度的 10)+ 端接容差 6m(变量)。,4.2 配线子系统设计,每个楼层用线量(m)的计算公式如下: C 055(LS)6 n

22、 式中 C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L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S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n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整座楼的用线量: W = MC (M为楼层数)。 电缆订购数。按4对双绞电缆包装标准 1箱线长=305m, 电缆订购数=W/305 箱 (不够一箱时按一箱计),4.3 干线子系统设计,4.3.1 干线子系统基本要求 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主干线缆宜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 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干线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大楼与配线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

23、接延伸到指定的楼层配线间。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分支递减端接是有一根大对数干线电缆足以支持若干楼层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每个楼层,并端接于目的地的连接硬件。 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线缆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 为便于综合布线的路由管理,干线电缆、干线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多于两次。从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只能通过一个配线架,即建筑物配线架。当综合布线只用一级干线布线进行配线时,放置干线配线架的二级交接间可以并入楼层配线间。,4.3 干线子系统设计,4.3.1干线子系统基本要求 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

24、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2) 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1群网络设备或每4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个备份端口。主干端口为电端口时,应按4对线容量,为光端口时则按2芯光纤容量配置。 在同一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 主干路由应选在该管辖区域的中间,使楼层管路和水平布线的平均长度适中,有利于保证信息传输质量,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综合布线专用的通道敷设干线电缆,也可与弱电

25、竖井合用。 线缆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等竖井中。 设备间连线设备的跳线应选用综合布线专用的插接软跳线,在语音应用时也可选用双芯 跳线。 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电缆竖井和管道等3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竖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预埋暗管或槽式桥架方式,4.3 干线子系统设计,4.2.2 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的选择 可根据建筑物的楼层面积、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用途和信息点数量来选择干线子系统的线缆类型。在干线子系统中可采用以下4种类型的线缆: 100 双绞线电缆。 62.5/125 m多模光缆。 0/125 m多模光缆。 8.3/125 m单模光缆。 无论是电缆还是光缆,综合

26、布线干线子系统都受到最大布线距离的限制,即建筑群配线架(C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过2 000 m,建筑物配线架(B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过500 m。通常将设备间的主配线架放在建筑物的中部附近使线缆的距离最短。当超出上述距离限制,可以分成几个区域布线,使每个区域满足规定的距离要求。,4.3 干线子系统设计,数据通信采用双绞线电缆时,布线距离不宜超过90 m,否则宜选用单模或多模光缆。 在建筑群配线架和建筑物配线架上,接插线和跳线长度不宜超过20 m,超过20 m的长度应从允许的干线线缆最大长度中扣除。 100 Mbps网光纤应用距离为2000m,1G以太网和10G以

27、太网的光纤应用距离见表3-8和表3-9。 延伸业务(如通过天线接收)可能从远离配线架的地方进入建筑群或建筑物,这些延伸业务引入点到连接这些业务的配线架间的距离,应包括在干线布线的距离之内。如果有延伸业务接口,与延伸业务接口位置有关的特殊要求也会影响这个距离。应记录所用线缆的型号和长度,必要时还应提交给延伸业务提供者。 把电信设备(如程控用户交换机)直接连接到建筑群配线架或建筑物配线架的设备电缆、设备光缆长度不宜超过30 m。如果使用的设备电缆、设备光缆超过30 m,干线电缆、干线光缆的长度宜相应减少。,4.3 干线子系统设计,4.3.3 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 1 点对点端接法,4.3 干线子系

28、统设计,4.3.3 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 2 分支接合方法,4.3 干线子系统设计,4.3.4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建筑物垂直干线布线通道可采用电缆孔、电缆竖井和管道三种方法,下面介绍前二种方法。 1 电缆孔方法,4.3 干线子系统设计,4.3.4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2电缆井方法,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1 电信间的基本要求 电信间主要为楼层安装配线设备(为机柜、机架、机箱等安装方式)和楼层计算机网络设备(HUB或SW)的场地,并可考虑在该场地设置线缆竖井、等电位接地体、电源插座、UPS配电箱等设施。在场地面积满足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建筑物诸如安防、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无线信

29、号覆盖等系统的的安装。如果综合布线系统与弱电系统设备合设于同一场地,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称为弱电间。 一般情况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采用19”标准机柜安装。 如果按建筑物每层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为200个考虑配置上述设备,大约需要有2个19”(42U)的机柜空间,以此测算电信间面积至少应为5平米(2.5mX 2.0m)。对于涉及布线系统设置内、外网或专用网时,19”机柜应分别设置,并在保持一定间距的情况下预测电信间的面积。 电信间温、湿度按配线设备要求提出,如在机柜中安装计算机网络设备(HUBSW)时的环境应满足设备提出的要求,温、湿度的保证措施由空调系统负责解决。,4.4 设

30、备间子系统设计,4.4.1 电信间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 电信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水平线缆长度在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线缆长度不大于90m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 电信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应设置线缆竖井。 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平米,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 电信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电信间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信息网络设备时,设备供电应符

31、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电信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0.7m。电信间内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宜为2080。如果安装信息网络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2设备间基本要求 设备间是大楼的电话交换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BD)安装的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主要安装总配线设备。当信息通信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备间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 如果一个设备间以10平米计,大约能安装5个19”的机柜。在机柜中安装电话大对数电缆多

32、对卡接式模块,数据主干线缆配线设备模块,大约能支持总量为6000个信息点所需(其中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占50)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空间。在设计中一般要考虑以下几点: 设备间位置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配线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要求。 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线缆的传输距离与数量。 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

33、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线缆的引入。 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 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X射线、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 设备间室温度应为1035。C,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 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 5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应按防火标准安装相应的防火报警装置,使用防火

34、防盗门。墙壁不允许采用易燃材料,应有至少能耐火1 h的防火墙。地面、楼板和天花板均应涂刷防火涂料,所有穿放线缆的管材、洞孔和线槽都应采用防火材料堵严密封。 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 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 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 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 设备间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信息网络设备时,设备供电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在设备间内应有可靠的50 Hz、220 V交流电源,必要时可设置备用电源和不间断电源。当

35、设备间内装设计算机主机时,应根据需要配置电源设备。,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4.4.3 设备间线缆敷设 活动地板 地板或墙壁内沟槽 预埋管路 机架,设备间桥架进线方式,4.5 进线间子系统设计,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 进线间一个建筑物宜设置1个,一般位于地下层,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有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 进线间与建筑物红外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 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4.5 进线间子系统设计,其基

36、本要求如下: 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 进线间应满足线缆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线缆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 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楼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4.5 进线间子系统设计,其基本要求如下: 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线缆引入。进线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 (2)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 (3)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1000mm。 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

37、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次容积计算。 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 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线缆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 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施时,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1 管理子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目前,市场上已有商用的管理软件可供选用。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 综合

38、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 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 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同时,还应采用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1 管理子系统的基本要求 在每个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色标用来区分配线设备的性质,分别由按性质划分的配线模块组成,且按垂直或水平结构进行排列。 所有标签应保持

39、清晰、完整,并满足使用环境要求。 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 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线缆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线缆走向等内容。,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2 连接管理结构 1 互连结构,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2 连接管理结构 2 交连结构,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3 交连管理的几种形式 交连管理就是指线路的跳线

40、连接控制,通过跳线连接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接由,管理整个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交连管理有单点管理和双点管理两种类型。 单点管理 单点管理属于集中型管理,即在网络系统中只有一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其他连接点采用直接连接。例如,建筑物配线架(BD)使用跳线连接,而楼层配线架(FD)使用直接连接。 双点管理 双点管理属于集中分散型管理,即在网络系统中只有两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其他连接点采用直接连接。这是管理子系统普遍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大中型系统工程。例如,BD和FD采用跳线连接。 用于构造交接场的硬件所处的地点、结构和类型决定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方式。交接场的结构

41、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的规模和选用的硬件。 根据管理方式和交连方式的不同,交接管理有单点管理单交连、单点管理双交连、双点管理双交连、双点管理三交连和双点管理四交连等方式。,4.6 管理子系统设计,1 单点管理单交连 单点管理单交连是指通常位于设备间里面的交换设备或互连设备附近的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用户工作区。这种方式使用的场合较少,其结构如图4-20所示。,图4-20 单点管理单交连,4.6 管理子系统设计,2 单点管理双交连 管理子系统宜采用单点管理双交连。单点管理双交连是指位于设备间里面的交换设备或互连设备附近的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配线间里面的第二个接线交接区。如果没有配线

42、间,第二个交连可放在用户房间的墙壁上,如图4-21所示。,图4-21 单点管理双交连,4.6 管理子系统设计,3双点管理双交连 对于低矮而又宽阔的建筑物(如机场、大型商场),其管理规模较大,管理结构较复杂,这时多采用二级交接间,设置双点管理双交连。双点管理除了在设备间里有一个管理点之外,在配线间仍有一级管理交接(跳线)。 在二级交接间或用户房间的墙壁上还有第二个可管理的交连。双交连要经过二级交连设备。第二个交连可能是一个连接块,它对一个接线块或多个终端块(其配线场与专用小交换机干线电缆、水平电缆站场各自独立)的配线和站场进行组合,如图4-22所示。,图4-22 双点管理双交连,4.6 管理子系

43、统设计,4 双点管理三交连和双点管理四交连 若建筑物的规模比较大,而且结构复杂,还可以采用双点管理三交连,如图4-23所示,甚至采用双点管理四交连方式。,图4-23 双点管理三交连,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4 标识管理 在综合布线标准中,EIA/TIA606标准专门对布线标识系统作了规定和建议,该标准是为了提供一套独立于系统应用之外的统一管理方案。 1 标识信息 完整的标识应提供以下的信息:建筑物的名称、位置、区号和起始点。综合布线使用了三种标识:电缆标识、场标识和插入标识。 电缆标识。由背面有不干胶的材料制成,可以直接贴到各种电缆表面上,配线间安装和做标识之前利用这些电缆标识来辨别电

44、缆的源发地和目的地。 场标识。也是由背面为不干胶的材料制成,可贴在设备间、配线间、二级交接间、建筑物布线场的平整表面上。 插入标识。它是硬纸片,通常由安装人员在需要时取下来使用。每个标识都用色标来指明电缆的源发地,这些电缆端接于设备间和配线间的管理场。对于110配线架,可以插在位于110型接线块上的两个水平齿条之间的透明塑料夹内。对于数据配线架,可插入插孔面板下部的插槽内。,4.6 管理子系统设计,交连管理的插入标识所用的底色及其含义如下: 在设备间: 蓝色:从设备间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IO)实现连接; 白色:干线电缆和建筑群电缆; 灰色:端接与连接干线到计算机房或其他设备间的电缆; 绿色:来

45、自电信局的输入中继线; 紫色:来自PBX或数据交换机之类的公用系统设备连线; 黄色:来交换机和其他各种引出线; 橙色:多路复用输入; 红色:关键电话系统; 棕色:建筑群干线电缆。,4.6 管理子系统设计,交连管理的插入标识所用的底色及其含义如下: 在主接线间: 白色:来自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端接点; 蓝色:到配线接线间I/O服务的工作区线路; 灰色:到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 橙色:来自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 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的线路。 在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 白色:来自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的点对点端接; 蓝色:到干线间接线间I/O服务的站线路; 灰色:来自干线接线间的连接电

46、缆端接; 橙色:来自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 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的线路。,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4 标识管理 2 线缆标签种类与印刷 TIA/EIA 606中推荐了两种:一类是专用标签,另一类电缆标签是套管和热缩套管。 专用标签。专用标签可直接粘贴缠绵在线缆上。这类标签通常以耐用的化学材料作为基层而绝非纸质。 套管和热缩套管。套管类产品只能在布线工程完成前使用,因为需要从线缆的一端套入并调整到适当位置。如果为热缩套管还要使用加热枪使其收缩固定。套管线标的优势在于紧贴线缆,提供最大的绝缘和永久性。 标签可通过以下方式印制而成: (1)使用预先印制的标签; (2)使用手写的标签;

47、(3)借助软件设计和打印标签; (4)使用手持式标签打印机现场打印。,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4 标识管理 3 标识管理要求 应该由施工方和用户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标识管理方案的制定原则,所有的标识方案均应规定各种识别步骤,以便查清交连场的各种线路和设备端接点,为了有效地进行线路管理,方案必须作为技术文件存档。 需要标识的物理件有线缆、通道(线槽/管)、空间(设备间)、端接件和接地五个部分。五者的标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而每种标识的方法及使用的材料又各有特点。像线缆的标识,要求在线缆的两端都进行标识,严格的话,每隔一定距离都要进行标识以及在维修口、接合处、牵引盒处的电缆位置进行标识。空间

48、的标识和接地的标识要求清晰、醒目,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4.6 管理子系统设计,4.6.4 标识管理 3 标识管理要求 标识除了清晰、简洁易懂外,还要整齐美观 标识材料要求。线缆的标识,尤其是跳线的标识要求使用带有透明保护膜(带白色打印区域和透明尾部)的耐磨损、抗拉的标签材料,像已烯基这种适合于包裹和伸展性的材料最好。这样的话,线缆的弯曲变形以及经常的磨损才不会使标签脱落和字迹模糊不清。另外,套管和热缩套管也是线缆标签的很好选择。面板和配线架的标签要使用连续的标签,材料以聚酯的为好,可以满足外露的要求。由于各厂家的配线架规格不同,所留标识的宽度也不同,所以选择标签时,宽度和高度都要多加注意。

49、标识编码。越是简单易识别的标识越易被用户接受,因此标识编码要简单明了,符合日常的命名习惯。比如信息点的编码可以按:信息点类别+楼栋号+楼层号+房间号+信息点位置号来编码。 变更记录。随时做好移动或重组的各种记录。,4.6 管理子系统设计,标识效果图,4.6 管理子系统设计,管理子系统设计时注意的事项 管理子系统中干线配线管理宜采用双点管理双交接,楼层配线管理宜采用单点管理。 在配线架连接区域,可以用交连或互连方式调整或更改布线路由,对配线架上相对固定的线路,宜采用卡接式接线方法,对配线架上经常需要调整或重新组合的线路,宜使用快接式插接线方法。 根据信息点的分布、数量和管理方式确定楼层配线架(FD)的位置和数量,对于信息点不多,使用功能近似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多个楼层共用一个楼层配线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