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201906040159.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5265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20190604015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20190604015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20190604015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20190604015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201906040159.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

2、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3 000 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据 2013 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6 767 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

3、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中华元典”是中

4、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

5、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等。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 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C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D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

7、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C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D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这种做法要反思。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B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

8、文化的根脉是“五经”“四书”,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C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2)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鲁鲁(节选)宗 璞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

9、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

10、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姐弟

11、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舔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

12、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

13、,鲁鲁。”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B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

14、心复杂的情感。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5文中两次写到鲁鲁“去解开一个谜”,“又一次去寻找谜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6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涵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

15、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材料二:“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

16、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

17、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倒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

18、及日本航空研究研发机构的H -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达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材料四: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一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

19、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B“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官一号”的技术研发,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D“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施阶段。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

20、大压力,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失败中砥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B如果能及时补给推进剂、空气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就能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C推进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D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4月20日发射成功,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今年7月2日发射失利。E“天舟一号”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介于日本H-运载飞船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进步号M型运载飞船之间。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21、成10-13题。赵世延,字子敬。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丁内艰,不赴。十年,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延祐元年,省臣奏:“比奉诏汉人参政用儒者,赵世延其人也。”帝曰:“世延诚可用,然雍古氏非汉人,其署宜居右。”遂拜中书参知政事。明年,仁宗崩,帖木迭儿复居相位,锐意报复,属其党何志

22、道,诱世延从弟胥益儿哈呼诬告世延罪,逮世延置对,至夔路,遇赦。世延以疾抵荆门,留就医。帖木迭儿遣使督追至京师,俾其党煅炼使成狱。会有旨,事经赦原,勿复问。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中书左丞相拜住屡言世延亡辜,得旨出狱,就舍以养疾。未几,帖木迭儿死,事乃释。至顺元年,诏世延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帝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以疾,移文中书致其事。元统三年十一月卒,享年七十有七。至正二年,谥文忠。(节选自元史,有修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23、的一项是( )(3分)A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B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C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D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弱冠”指男子18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B “御史台”是元代的中央监察机构,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

24、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D“延祐”是元朝元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选文中的“元贞” 、“至顺” 、“至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世延才华横溢,年少得志。刚成年就被世祖召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24岁被授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B赵世延为官有道,深受朝廷重视。他以年老为由多次上奏请求解职,告老还乡,但皇帝不同意,还又给他加封官职。C赵世延做官时爱惜百姓,为百姓着想。陕西饥荒,不等朝廷赈济,他以自己的身家财产担保,希望先开仓赈民,救活

25、了许多人。D帖木迭儿多次陷害赵世延,不仅指使其党羽诬陷赵世延,更亲自向皇帝诬告赵世延有罪,直至帖木迭儿去世,这件事才罢休。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5分) (2)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

26、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

27、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15 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3) 名篇名句默写(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作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 _,_,_。 (2)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

28、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因将梦幻般的现实主义与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很好地融合,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成就让世人难于望其项背。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的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每写一文,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景漂”一族背井离乡来到景德镇,多以粗茶淡饭、蜗居一隅、默默制瓷度日,在他们看来,因为拥有梦想,再苦的日夜,也是甘之如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也不要太

29、过责备。A. B.C. D.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 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B. 不仅中共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还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C. 一个人的胆识与他是否注重自我反思有着直接的关系,有胆无识就会盲干,有识无胆就会徘徊,有胆有识才会成功。D. 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19.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 分)A. 中兴北路一家手机经销店正

30、在搞让利促销,我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B.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朱老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力。D.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

31、传统的东西, ;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而我们千呼万唤的房产税,却是一再难产。如果有了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低,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提高了。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32、。 。4、 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古至今先进文化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能够让我们的人民更有信仰、国家更有力量”。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身体悟,选好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陆良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 解析 “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不准确,原文是“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原文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这一

33、点指“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而不是“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2.D 解析 “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元典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不正确。根据原文,我国是“一定程度上”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3.B解析 “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中华元典”,“五经”“四书”只是其中的代表。4. B5. 鲁鲁去寻找谜底,是为了找出与主人分开的原因,表现他对旧主人的忠诚、依恋和牵挂,反衬出人性的冷淡、漠然。推动情节的发展,他两次去寻找谜底也表明他被人类司空见惯的遗弃,表明作者对世态、人性的拷问。6.动物的悲鸣:狗与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被世人驱赶打杀之

34、苦,命运颠沛流离之艰。人性的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关爱、忠诚,人与动物也应平等,热情相待。作者借小狗的悲鸣,反映了战乱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呼唤心灵之间的贴近和沟通,真挚和忠诚。7A【解析】强加因果。8B、E((5分,选对一项得2 分,选对两项得5分)【解析】B说法过于绝对;E运载能力均高于俄罗斯以及日本的运载飞船。9 主要任务: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现实意义: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每点2分)10

35、.A11.A(弱冠是20岁)12.B(并不是 “告老还乡”,而是“专心纂修”)13.(1)前任官积压公文三千件,世延到任后,不出三个月,全部处理完毕。(2)帖木迭儿又拿其他事向皇帝诬告,世延被关进刑狱,帖木迭儿想逼迫他自杀,但世延不为所动,在狱中被囚禁了两年。14解析:B D(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D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15.(

36、)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每点3分,共6分)16.(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7、D。“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与语境不合。望其项背:指能够赶上,用于否定语气,使用正确。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使用正确。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头,雨洗头。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这里望文生义

37、。甘之如饴:形容甘愿承受艰难困苦或作出牺牲。也形容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使用正确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不合语境18. C(A.中途易辙;B.关联词位置不对“不仅”应放在“十九大”后面;D搭配不当,第二处“向日葵”与第二处“颜色”主宾不搭配,可把第二个“颜色”改为“作品”。)19.D(A.垂询是谦辞B.高见是敬辞,洗耳恭听是谦辞C.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20. 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21.(5分)房价下降,我国的经济并不一定就能有很大的发展。(3分)房价下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一定就会很高

38、(2分)参考译文: 赵世延,字子敬。世延天资聪慧,朝气蓬勃,喜爱读书,专心推究儒家关于本体与现象的学说。二十岁时,世祖召见,让他进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年仅二十四岁。 元贞元年,授江南行御史台都事,由于母丧,未赴任。十年,授安西路总管。安西,过去是京兆行省与御史台衙门所在地,号称会府。前任官积压公文三千件,世延到任后,不出三个月,全部处理完毕。陕民闹饥荒,省台决定请求朝廷赈灾。世延说:“救灾如救火,应先开仓赈济,以后朝廷如不同意,愿倾尽我的家产偿还。”省台听从了他的意见,救活了很多人。 延祐元年,省臣奏:“近奉诏汉人参政用儒生,赵世延为适当人选

39、。”皇帝说:“世延确实可以用,但他祖先雍古氏,不是汉人,其官职应该居右。”于是授中书参知政事。第二年,仁宗驾崩,帖木迭儿又居相位,他极力报复世延,叮嘱他的同党何志道,诱导世延的堂弟胥益儿哈呼诬告世延有罪,逮捕世延并指对,至夔路遇赦。世延因病到荆门并留下就医。帖木迭儿派使者强迫他至京师,并让他的党羽罗织罪名使他的罪状成立。适逢皇帝下旨,终于赦免,不再问罪。帖木迭儿又拿其他事向皇帝诬告,世延被关进刑狱,帖木迭儿想逼迫他自杀,但世延不为所动,又被囚禁了两年。中书左丞相拜住屡次说世延无罪,得旨出狱,回家养病。不久,帖木迭儿死,这件事才罢休。 至顺元年,诏令世延与虞集等人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多次上奏:“臣衰老,请求解除中书政务,专心纂修。”皇帝说“:老臣中像你这样的人才没几个了,求退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这年秋天,因病给中书省写信谈辞去官职的事。元统三年十一月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至正二年,谥号文忠。-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