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1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6922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13.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302=60)1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你认为两人辩论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是否承认“理”的存在 B探求“理”的途径是向“内“还是向“外”C继承或否定孔孟“仁、礼”思想 D是否遏制人的欲求,维护专制统治2“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B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C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D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3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论述道:“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

2、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该论述反映了()A孔子力图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老子向往小国寡民、轻徭薄赋C孟子劝导王者重民爱民、施行仁政 D韩非主张加强集权、奖励耕战4儒家思想里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学”作为自我发展的根本方式,必然涉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加以重组,下列不能体现此观念的是()A“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教世也” B“有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C“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D“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5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互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

3、)A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B发展私学教育C挽救奴隶制度D研究人和人类社会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有利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的是()A起用儒学家参政B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C兴办太学D將儒学推广到地方郡县7明朝史书这样写到: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材料表达的是()A宋朝社会变化对后世的影响B阐述古代社会出现三次循坏现象C分析了明朝社会变迁的原因D表明了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8明夷待访录

4、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众治” C提出君臣平等 D认为工商皆本9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人们在思想领城日益僵化,这促进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的产生。明末有位思想家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平?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于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义岂可平?这位思想家有可能是()A朱熹B顺炎武C李贽D王夫之10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

5、出汉唐时期中国科技()A受主流思想发展影响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C主要为各代政权服务D存在理论总结影响深远11南宋吴自牧在他的梦梁录中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及火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与材料所描绘的事物功能一致的发明最早出现于()A春秋B战国C北宋D南宋12我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文学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文人表达个人感情的需要D外来文化的影响13“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这是唐代诗人李颀赞赏其书法家好友的经典诗句。该书法家最有可能是()A王羲之B颜

6、真卿C苏轼D张旭14“两家以古人为师,己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托也。”此画派是()A山水画B风俗画C宫廷画D人物画15“他强调了人在字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倾向,而这种人本主义倾向无疑具有冲破旧的传统束缚,解放思想的作用。”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斯对神的批判,希底阿斯强调人天生平等,这些都受了他的影响。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马丁路德D伏尔泰16彼特拉克要求人们热爱尘世的生活,因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起城市和社会。据 此可知彼特拉克提倡()A实用主义B人文主义C经验主义D浪漫主义17有学者认为,文

7、艺复兴是由许多作品来撑持的,这些作品不管是壮丽的建筑还是巨幅的壁画,都耗费不菲,远不是艺术家本身所能应付。因此,美第奇家族至关重要。材料中作者认为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有()A巨额资金的支持B行政权力的干预C敏锐的鉴识能力D家族血缘的维护18西方某文学家曾写道“根之力量、草之汁液、花之美丽多彩,声、色、嗅、味在对立中组成之和谐,天上地下和大海中众多的生命之物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于人。”与此语观点最相近的是()A人非工具B万物皆来源于自然C追求现世幸福是人的天性D反对上帝创造万物19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善于创新,因为如果因循守旧,不提高产品的质量就会在竞争中失败;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

8、商品走南闯北要求享受,因为财富的增长,使他们有可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群人最有可能是()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B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的传教士C文艺复兴时佛罗伦萨的商人D启蒙运动时期巴黎的企业主20“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能做的事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此主张应该出自()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B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C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D伏尔泰的哲学通信21有学者研究认为,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哲学家对世界的研究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 十八世纪则不同,欧洲哲学家考虑和讨

9、论的却是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反映了欧洲()A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B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C宗教改革运动影响深远D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22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已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这里的不成熟是指()A敢于认知,敢于摆脱权威的引导 B没有质疑、批判的主观愿望和行动能力C有勇气地运用自己的理性 D摆脱神学对人精神的束缚23“实际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

10、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对自然界的这种解释()A揭开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B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发展C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24某位发明家“在 1877 年创造他的一项发明时,发文提出该发明可以有10种用途。它们包括保存垂死的人的遗言,录下书的内容让盲人来听,为时钟报时以及教授拼写等”。该发明是A莫尔斯的有线电报机B贝尔的电话机C伊斯曼的电影放映机D爱迪生的留声机25“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

11、本主题。”与材料中“它”的风格特征相吻合的是()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C日出印象D等待戈多26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A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C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27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变

12、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上言论意在()A揭示专制制度根源B否定社会伦理道德C阐释儒家伦理体系D剖析传统家族制度28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B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提出C量子力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D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29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

13、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C并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30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 D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二、材料解析题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武之政,布

14、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札记中庸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孔子论语一刑政 材料四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五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醉,勇者弗敢争,判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诚有功则虽疏賤必賞,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韩非子王道 (1)归纳材料一、二、三中儒家的治国思想。(

15、6分) (2)根据材料四、五总結韩非子的治国理念。(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4分)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性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和感性欲求的排斥、贬低和压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

16、,坚持灵肉一致。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6分

17、)33(12分)伏尔泰与卢梭是启蒙运动的灵魂人物,但两人也是著名的“冤家对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一直是卢梭心目中的导师,“有朝一日成为被伏尔泰注意的作家”是青年卢梭的梦想。1755年,卢梭把自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本来是启蒙时代重要的思想成果,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伏尔泰没有能读懂卢梭,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说:“至今还没有人如此煞费苦心地要让我们与禽兽同类。读了您的著作,人们意欲四足爬行。不过我失去此习惯已逾六十年之久,复习恐怕力不从心。”随着两人在思想争鸣上的加剧,双方的关系逐渐恶化。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先生,我一点

18、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总之,我恨您别了,先生。” 材料二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以上材料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与卢梭两人成为“冤家对头”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

19、,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与卢梭两人争论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依所学,朱熹与陆九渊都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故A项错误;依所学,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获得对理的体验,而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主张进行内心的反省,故B项正确;依所学,宋明理学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C项错误;依所学,宋明理学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孝的伦理观念。根据材料“西周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

20、”,孝的观念从西周宗族血缘,逐渐发展到秦汉的家庭内部,主要与贵族统治被打破,家庭为单位的封建经济确立有关,故选C项;西周尚未产生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孝”的对象变化,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孝”的伦理观念变化,排除D项。3【答案】C 【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与材料“战国时期”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该论述虽有“薄税敛”,但未涉及小国寡民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挞秦楚之坚甲利兵”可知孟子劝导诸侯王实行仁政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虽提到耕种,但未提出奖励,且材料未反映出加强集权的思想,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明道也

21、,以教世也”体现了材料中“必然涉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加以重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达则兼济天下”体现了材料中“涉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加以重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所不为,而后有为”可知孟子主张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符合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辩论在于传播自己治理国家的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诸子百家著书立说,而非强调发展私学,故B项错误;依所学,韩非子

22、主张君主专制,代表地主阶级得利益,而非挽救奴隶制度,故C项错误;依所学,诸子百家主要研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而非强调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依所学,起用儒学家参政有助于进一步传播儒学,而非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故A项错误;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便于进一步强化对儒学的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依所学,兴办太学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做官,故C项正确;將儒学推广到地方郡县可知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社会制度。根据材料“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宋代

23、的变革,一直影响到明代的方方面面,故选A项;三次变革并非简单“循环”出现,而是不断发展演进,排除B项;根据材料,明代是沿袭了宋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陈述的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排除D项。8【答案】A 【解析】根据“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等信息可知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众治”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体现的是君臣不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中的“利”并非专指工商之利,故未涉及作者对工商业发展的态度,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依所学,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依所学,顾炎武

24、强调经世致用,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据材料“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平?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于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结合所学可知,李贽强调男女平等,故C项正确;依所学,王夫之强调人私欲的合理性,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科技成就汉唐数学成就。根据材料“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是对一千多年数学的总结,“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体现了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D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为正统、主流思想,其侧重于等级伦理,排除A项;根据所学,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排除B项;

25、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解决生活中的的实际问题,排除C项。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结合所学可知,该事物为指南针,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故A项、C项、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依所学,古代文学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主要与平民阶层有关,统治者重视文学发展并非其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依所学,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可知促进文学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文人表达个人感情的需要并非是文学平民化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外来文化的影响并非是文学平民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根据“兴来洒素壁,

26、挥笔如流星”可知该书法家擅长草书。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擅长行书,故A项错误;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但擅长楷书,故B项错误;苏轼是北宋书法家,擅长行书,故C项错误;张旭是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故D项正确。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能够而相忘,神之所托也”结合所学可知,文人山水画更加强调意境,故A项正确;依所学,风俗画以民间风情为主,而非强调意境,故B项错误;依所学,宫廷画以写实为主,更加注重人物形象,而不是强调神似,故C项错误;依所学,人物画更加写实,而不是强调神似,故D项错误。15【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人在字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有冲破旧的传统束缚,解放思想的作用,

27、普罗狄克斯”结合所学可知,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故A项正确;依所学,苏格拉底重视道德,而材料强调的是人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所学,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C项错误;依所学,伏尔泰强调自由、平等,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D项错误。16【答案】B 【解析】实用主义讲求实用,故A项错误;根据“热爱尘世的生活”“在大地上建起城市和社会”可知彼特拉克更加关注人类社会而不是神,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经验主义重视经验,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浪漫主义是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的产物,想象丰富,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28、。根据材料“不管是壮丽的建筑还是巨幅的壁画,都耗费不菲,远不是艺术家本身所能应付。因此,美第奇家族至关重要”,美第奇家族对这些壮丽的建筑和巨幅的壁画,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撑,故选A项;材料讨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些作品的资金来源问题,排除B项;同理,排除C.D项。18【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天上地下和大海中众多的生命之物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于人”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性,而启蒙运动时期康德提出人非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万物为人所用,而不是强调万物的起源,故B项错误;据材料“天上地下和大海中众多的生命之物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于人”强调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的幸福,故C项正确

29、;材料主要强调万物为人所用,而不是强调万物的起源,故D项错误。19【答案】C 【解析】依所学,智者学派是雅典民主制高度发展的产物,与材料“财富的增长,使他们有可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表述不相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促进自由思想的发展,而宗教改革强调信仰,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财富的增长,使他们有可能享受生活的乐趣”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们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人合理的欲望,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强调理性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D项错误。20【答案】B 2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十六、十七世纪世界实际上是如何

30、的 十八世纪则不同,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实际上是怎样的”,说明十八世纪前后社会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D项;“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属于“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不属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B项;宗教改革主要在16世纪,排除C项。22【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不成熟的表现,而不是强调敢于认知,故A项错误;据材料“不经别人的引导,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可知不成熟是指缺乏质疑,缺乏自主的行为,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善于运用理性是成熟的体现,故C项

31、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人应该具有质疑精神,而不是强调摆脱神学对人精神的束缚,故D项错误。23【答案】A 【解析】“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表明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揭开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故A项正确;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对启蒙运动有促进作用,不是推动其产生,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故C项错误;揭示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24【答案】D 【解析】莫尔斯的有线电报机不能录音,故A项错误;贝尔的电话机不能保存遗言,故B项错误;伊斯曼的电影放映机是无声的,盲人无法使用,故C项错误;爱迪

32、生的留声机可以用来录音、报时等,故D项正确。25【答案】D 【解析】“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符合现代主义风格,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风格,故A项错误;大卫科波菲尔是现实主义风格,故B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风格,故D项正确。26【答案】C 【解析】“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说明白话文只是形式上的问题,要打破的是旧的精神束缚,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没有涉及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故B项错误;材料“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

33、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故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没有涉及推翻旧体制建立新社会,故D项错误。27【答案】A 【解析】题干中“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并结合所学可知家族制度与专制主义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题干否定的是封建伦理,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伦理,故B项错误;吴虞反对儒家伦理,故C项错误;吴虞的目的是揭露“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而不仅仅只是剖析家族制度本身,故D项错误。28【答案】B 【解析】依所学,在相对论中时间、空间与物质运

34、动息息相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没改变了人们思维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相对论,而不是量子力学,故C项错误;依所学,牛顿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D项错误。29【答案】C 【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领袖,目标不是实现共产主义,故A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土地归原主所有,涨价后归国家,由国民共享,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不一致,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

35、是平均财富,是土地归原主所有,涨价后归国家,由国民共享,故D项错误。30【答案】B 【解析】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是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不合题干,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要缓和贫富分化,合政治革命、社会革命,B项合乎题干意思,故B项正确;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是政治革命,不合题干,故C项错误;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符合资产阶级要求,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31【答案】(1)材料一:政事的兴衰,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明。(2分)材料二:儒家在治国理念上主张仁政或德政,强调用道德教化去治理百姓。(2分)材料三:孔子主张先礼后刑。(2分) (2)强调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同时也

36、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2分) (3)同:都强调礼法并用。(2分)异:儒家先礼后法,以礼为核心;法家以法为玉,辅之以礼。(2分)32【答案】(1)核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分)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2)特点: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宗教神学耐人性的束缚;肯定人的价值并追求现世的幸福。(6分) (3)影响:冲破基督教神学桎梏,促进了思想解放;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6分)33【答案】(1)原因:个性的不同(性格差异、兴趣有别);思想争鸣的加剧(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4分) (2)差异: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推崇理性;卢梭主张民主共和,质疑理性,宣扬感情至上。(4分) 相同:描绘资产阶级政治蓝图,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理性王国”)。(2分) (3)认识:争论立足于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大环境;争论源于社会阶层的不同和思想认识的差异;争论就“理性王国”的形式而展开;争论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启蒙运动的深入。(4分)-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