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讲课用_第四课_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精品教育.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951863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讲课用_第四课_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精品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讲课用_第四课_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精品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讲课用_第四课_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精品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讲课用_第四课_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精品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年讲课用_第四课_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精品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讲课用_第四课_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精品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讲课用_第四课_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精品教育.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c40、50s) 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c60s90s)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c90s19c末) 民主共和辛亥革命(19c90s20c初)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20c初1915年),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演进历程,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真正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洋务运动,第四课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学习目标: 记住公车上书的背景、内容、影响。 记住百日维新的背景意义。 能评价百日维新,并找到失败的原因。,(一) 序幕 :公车上书,1、背景, 19c末,列强加快瓜分中国的步伐,民族危机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要求建立适

2、合资本主义反战的经济、政治环境。 西学东渐 治维新后日本崛起的影响。 甲午战争惨败把康梁代表的维新派推到政治制度变革的最前沿。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激起全国各阶层人士的愤怒。,列强宰杀中国龙,2、内容:, 康有为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思想主张。 康有为指出变法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 变法涉及到的问题: 治国之法,仿行近似于西方君主立宪的制度; 强国之法,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各项政策; 教民之法,改革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等。,3、影响:, 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掀起大规模的上书请愿运动, 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一种社会政治力量表现群众性爱国行动的开始, 把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

3、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二)高潮:“百日维新”,1、背景: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派通过创立报纸、组织学会、开办 学堂等方式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加剧。 1898年初,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变法的施政纲领。,2、时间:1898.6.11光绪帝下定国是诏9.21政变。,3、主要内容,4、结果及评价,光绪皇帝,(1)意义,从国内背景看:,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从历史发展趋势看:,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进步运动,从历史功绩看:,从文化遗产看:,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总之,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

4、运动,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性质),为中华文明留下宝贵财富。,(2)局限性 没有触动封建体 制,没有触及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也没有实行维新派所倡导的定宪法、设议院和实行君主立宪制等主张。,根本原因,(2)失败的原因与教训:,主观上: 1)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2)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3)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4)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5)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形式; 客观上: 1)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2)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不利。 根本上:(中国当时的国情决定改革不能成功):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5、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十分强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十分软弱。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二、资产阶级革命派,1、过程, 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埋葬清王朝统治。,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推翻帝制(辛亥革命), 兴中会:时间、地点、纲领、目的。, 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纲领、目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这部宪法在什么背景下制定出来的?它的制定有什么目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哪些原则?该如何评价?,阅读思考,(1)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2)袁

6、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背景:,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现实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时代背景:,请回答: (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2) 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其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结局:1914年袁世凯颁布独裁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了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1915年复辟帝制。,政体形式:责任内阁制。 基本原则: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确认了资产阶级人权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请回答: (1)材料中“中华民国

7、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有何意义?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进步意义。“三权分立”的思想。,毛泽东在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讲到:“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毛泽东的评价进行分析。,深化探究:,(1)进步性:, 以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

8、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 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一度被视为民国的象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的法律武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捍卫民主共和制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依据。,6、评价:,(2)局限性:,对外没有明确规定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则没有规定平均地权。,(二)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1、背景:,(1)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相互勾结。,(2)资产阶级软弱性日益暴露。,(3)1912.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4)袁世凯对外卖国,对内践踏民主,积极谋划复辟帝制。,袁世凯专权刺杀宋教仁,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3年,孙中山发动“兴师讨袁”,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1920年底,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北伐,袁世凯镇压,失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因陈炯明发动叛乱而失败,2、捍卫共和的努力:,3、影响:(见课本),知识结构:,推翻帝制(辛亥革命),革命派捍卫共和的斗争,第四课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序幕 “公车上书”,高潮“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