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962458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年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年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教育.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考考点,党的十八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2、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思考: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党为什么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走进生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马克思 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 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促进作用。,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

3、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核心突破,【易错警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区别: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有

4、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 (2)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核心突破,5、(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

5、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典题例析,B,【点拨】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3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

6、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核心突破,4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是认识反映的内容都 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核心突破,6、(2012高考四川卷)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

7、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智力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的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间赚进5 0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根据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 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 B C D,典题例析,B,4、(2013安徽卷)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8、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 B C D,典题例析,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

9、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5.注意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核心突破,6真理及其特征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特点: 真理的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认识会有差异性(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核心突破,真理的具体性。任何

10、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 特定的过程,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3)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相比较而存在)。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又是具 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 化为谬误。每个真理,都是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 和相对性的统一。,7、(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

11、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B C D,C,典题例析,13、(2012高考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

12、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典题例析,A,7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体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核心突破,(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

13、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 (3)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有限性就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8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 (如上图示)。,核心突破,9、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 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不会停止,在发展中不 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 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14、。追求 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核心突破,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8、(2012高考海南卷)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 )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 止境的 A B

15、C D,典题例析,B,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注意:(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只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因此,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的观点扩大了实践的外延,是不正确的。,易混易错点,2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注意: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

16、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只是强调不存在孤立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排斥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存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3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注意:(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2)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

17、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 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 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 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 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 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 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

18、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简析题:,解析解答本题,要正确答题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条件性、 具体性。运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等角度分析。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搞文化产业化,但不 是所有的文化单位都要搞文化产业化,为此必须坚持真理的具 体性和条件性的统一;文化产业化的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 正确方向,即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参考答案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 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 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 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 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