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李白诗四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591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李白诗四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3李白诗四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3李白诗四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3李白诗四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3李白诗四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李白诗四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李白诗四首.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给红色的字词注音。 渌水 谢公屐 澹澹 霓 悸 晁衡 棹歌 佯羞,李白(701762),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李白诗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对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词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关于李白,题目解释,诗意理解,梦境解读,艺术手法,学 习 要 点,、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背

2、颂这首诗。,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 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

3、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是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特点:1、篇幅较多,容量大。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3、用韵较灵活,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转一韵。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

4、短句式。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题解: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意理解,鉴赏梦境,天姥山高大雄峻,镜湖,剡溪,清幽寂静,半壁见海日,壮美,天姥山风景,奇绝,离奇险怪,灿烂辉煌,仙人盛会,其乐融融,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诚山。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我因此想梦游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

5、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蹄。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裂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凤拉车。仙人门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惚间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

6、的绮丽仙境已经消失。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山。怎么能够弯腰低头去侍奉权贵,使我自己不能快乐开颜。,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思考:为何从“瀛洲”谈起?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体现? 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

7、台相比。,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飞”表现了什么追求?,自主思考,自由自在,“照”和“送”写出什么?,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何提到“谢公”?,“宿处”有何作用?,自主思考,在全文起何作用?,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说明起点,准备登山。,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

8、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自主思考,写作对象是什么?,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加红字使用了什么文言现象?有何作用?,峰回路转,情迷意乱,山鸣水啸。写景,更写人。,昏暗恍惚。,使动用法。写出了声音的洪大。,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自主思考,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光辉灿烂,壮丽非凡。,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

9、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自主思考,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自主思考,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

10、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作者所描绘的梦境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联系?,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的极乐世界,与现实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因为在现实中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而受排挤,通过梦境,表现了他追求自由,对现实感到失望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积极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题,显示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消极面:“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对人生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面。,、如何

11、认识本文作者的思想内容,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合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其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进步性: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可贵精神。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思路结构:,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高大雄峻,梦游历程 梦到剡溪,清幽寂静,白天景象,壮美奇绝,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神仙洞府,灿烂辉煌,仙人盛会,其乐融融,梦境消失,无限留恋,

12、惊梦长叹 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全诗的思路,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二、梦游之景(观) 描写,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入梦,醒觉,梦境,飞度,长嗟,月夜,清晨,白昼,黄昏,所见所闻所行,所见所闻,所见,所闻,所见所闻,清幽 雄伟 秀美 神异,(承上启下),归纳总结,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思考,“诗眼”指的是统帅全诗内容的某个词句,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思想主旨,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13、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中心思想:,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消极因素:,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艺术特色:,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一. 全诗脉络:,二.构思与表现手法: 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 五个“改变”

14、.,全文总结, 改变惜别伤离的老套手法,借离别表明不事权贵的态度., 改变平铺直叙,围绕一场梦幻来构思,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让诗人的幻想有更广阔的空间., 改变素笔写实,大胆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幻想世界,塑造幻想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五个改变, 改变纯粹描景,写幻景为“不事权贵”服务,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由遨游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以及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而正有了这一点,方使全诗绽放出动人光彩., 改变格律拘束,兼用长短句,多用换韵,诗句随感情起落而变化多姿,笔随意动,意到文成.流畅自然的诗体适合于表现作者豪迈奔放的感情.,补 充 注 释,瀛

15、yng 暝 mng 栗 l 冥 mng 鸾 lun 悸 j 怳 hung 著 zhu:穿。 或可睹:或许能够看到。 尚在:还在,仍在。 来下:下来,为配合韵脚而颠倒词序。 如麻:形容极多。 事权贵:侍奉有权势的官僚们。 开心颜:心情愉悦,面带笑容。颜,面容; 心,心情。,入梦之由,梦游历程,目睹仙境,梦醒神伤,临别寄语,背诵指引,(8句),(16句),(10句),(4句),(7句),梦境解读,神奇自由的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它反衬了现实的丑恶,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暂时逃避和超脱。诗歌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主题。,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

16、描写梦中仙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诗歌的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主题,本诗描写作者梦游天姥仙境,表现了作者憎恶现实、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追求自由乐土的美好愿望。,、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语言灵活,格调奔放,以七言为主,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

17、化多端,表现了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的诗风。 4、对比、衬托、夸张手法的运用。,艺术特色,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手法,李白与屈原创作比较,屈原和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两座高峰,但二者又颇有不同。 在抒情的途径和方式上: 屈:蕴藉深细的倾诉。 李:不可遏止的爆发 倾诉:尽情地表达和诉说内心深处的

18、思想感情,情感往往是缠绵、细腻的。 爆发:郁积满腔的思想感情的骤然宣泄,它有如火山爆发的喷射,有如狂涛巨浪的咆哮。感情往往是亢奋的、迅猛炽热的。 屈原诗如地底下翻腾运行的岩浆地火;这岩浆地火蕴蓄至李白诗歌时,便冲破层层压力,摧毁重重阻力,以无可阻遏之势迅速变为猛烈的火山喷泻。,离骚和九章诸篇中,屈原将自己怨愤之情用类似吞声饮泣的方式倾吐而出,情绪延伸回环,气势跌宕反复。 李白主要采用奔放豪爽、跳荡飞动的语言。李白的情感系统一经触发,便如洪波涌日、天穹降瀑似地喷薄跃出,一泻千里。这是拼尽全力的呐喊,是用奔腾的语调和激烈的言辞来震撼读者的心灵。他常用呼告等手法来完成感情的爆发。如蜀道难中的叹词“噫

19、吁口戏”等。将进酒、行路难等皆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李诗具有雄浑刚健之美。曾巩评李白诗:“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 。 从情感的侧重点上看,屈原是怨多于愤,李白是愤多于怨。 屈作的怨诉,不只是哀痛和悲郁,它的愤懑不平往往是含蕴的。浸透盛唐时代文化精神和理想主义的李太白,生性澹荡,意气高扬。,又如,同是求贤路大开,表爱国热忱,屈原在帝阍“倚阊阖而望予”后只好“结幽兰而延伫”(离骚),怨与恨在“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的责难声中一再表露。李白明知“阊阖九门不可通”,却还要“以额叩关”使“阍者怒”(梁甫吟)! 再例,同样是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不满,屈原是诉语娓娓:“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20、反信谗而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李白则大声力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情景结合上,屈原多半面对理想化的事物,李白重在理想化地面对事物。 屈原多顺应景物固有的美好特征来抒发真切的情感。李白主要是理想化地面对事物,无论事物原本是否理想是否美好,他都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和事物来显示自我意识,发抒自我情性。例如,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众多的人事景物。举凡“江离”、“辟芷”、“木兰”、“秋菊”、“芰荷”、“芙蓉”、“高冠”、“长佩”,都是楚地楚史上的美事美物。屈子在诗中将它们进一步理想化,使它们纯而又纯,美上加美,以表达自己的修洁美德。 无论日月山川、花鸟草木原

21、本如何,李白都赋予它们浓烈的感情色彩。如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宣泄“我心”的“多烦忧”和人生的不称意,其中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极其普通的流水与个人的忧愤苦闷连在一起,十分生动贴切。,哭晁卿衡,知识与能力:体会诗人与日本友人之间跨越国别的真挚友谊;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寄情于景又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写作背景简介 晁卿衡,即晁衡,原名安陪仲麻吕,日本人。唐开元五年(717),日本国遣使来朝。使臣在长安期间,主要研习儒家经典,玄宗曾诏令四门助教赵元默到鸿胪寺为之讲授。日本使臣所得朝中赏赐,全部用来购求经书文籍。使命完后,渡海回国。晁衡是其

22、中著名的一位,但学成后并未立即回国,而是留唐做官,历任左补厥、左散骑常侍、秘书监、镇南都护等职,与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天宝十二载(753),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李白作此诗哀悼他。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直至大历五年(770)卒。,日本国的晁衡大夫辞别了长安皇城, 挂起一片远行的船帆,绕过海中仙山航行。 他象明月沉没在碧海里,不能回国, 整个苍梧山为他布满哀愁的白云。,好友晁衡遇难。 赋的手法,比喻、拟人、借景抒情 对亡友的惋惜悲痛悼念,表现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1、诗歌一二句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体现了什么手法的运用? 2、三四句

23、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丁都护歌,教学目标:白描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 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此诗写纤夫之苦,却是很突出的篇章。 丁都护歌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据传刘宋高祖(裕)的女婿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直督护丁旿奉旨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刘裕之长女)向丁询问殓送情况,每发问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切。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见宋书乐志)李白以此题写悲苦时事,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了。,丁都护歌,1、本诗主要描写写纤夫的悲苦,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表现纤夫之苦的?,表达对劳动

24、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的同情。,笔落惊秋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与富商对照、时令衬托、条件恶劣、心境哀伤,处处以形象的画面来具体展示纤夫之苦。 (2).本诗在描写上全用白描。,越女词,越女形象: 活泼可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一群采莲姑娘,她们见有陌生的客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装着怕难为情就不出来了。,李白诗的特点,内容: 对封建权贵的抨击,对安史之乱的鞭挞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保家卫国的歌颂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对友情的歌颂 抒发不得志的愤懑,表现傲然不群的个性等,风格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 意境开阔,情调激昂。 语言清丽洗练 手法上喜用大胆神奇丰富的想象、夸张、比喻等技巧,常将历史、神话传说、幻觉及自然景象、人物故事组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