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立克次体.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8626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章立克次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15章立克次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15章立克次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15章立克次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15章立克次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章立克次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章立克次体.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5章 立克次体 (Rickettsia),病原教研室,教学目的,掌握 立克次体概念及共同特点 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及引起疾病 熟悉 -立克次体病的防治原则 了解 -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概念: 立克次体(rickettsia)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 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引起斑疹伤寒、 恙虫病、Q热,Howard Ricketts 发现,立克次体属 柯克斯体属 立克次体目 东方体属 埃立克体属 巴通体属,共同特点: 1.多数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 2.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 3.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4.有细胞壁,但形态多样 5.

2、多数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6.对多数抗生素敏感,第一节 概 述,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 形态多样,球杆状为主 有细胞壁,G-,不易着色 常用Giemsa染色呈紫蓝色,生物学性状,结构 与革兰阴性菌相似 细胞壁 脂多糖 微荚膜样黏液层 粘附宿主细胞 抗吞噬,培养特性,在活细胞内生长 二分裂方式繁殖 鸡胚接种、细胞培养,生物学性状,抗原结构 与革兰阴性菌非常相似 群特异性抗原脂多糖 种特异性抗原外膜蛋白,生物学性状,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共同O抗原 恙虫病立克次体 普通变形杆菌X19、X2、XK菌株 OX19、OX2、OXK + 患者血清交

3、叉凝集试验 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生物学性状,抵抗力 较弱 5630min 节肢动物粪便中可存活一年以上 对氯霉素、四环素类敏感 磺胺类药物可刺激其生长繁殖,流行环节,传播媒介 节肢动物 储存宿主 寄生宿主 啮齿类动物 储存宿主,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 脂多糖(细菌内毒素相似) 磷脂酶A,致病机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高热、头痛、皮疹,(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血管,内毒素、 磷脂酶A,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病理部位,致病性与免疫性,所致疾病 人畜共患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实验室感染,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过程 体虱 鼠蚤 人体 局部淋巴结及

4、小血管内皮细胞 恙螨 第一次入血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 高热、皮疹 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症状 第二次入血 心血管系统症状,生长繁殖,大量繁殖,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病变 早期内毒素引起增生性、血栓性或坏 死性血管炎 晚期免疫病理所致,致病性与免疫性,免疫力 病后持久的免疫力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一、普氏立克次体 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案例 患者,女,48岁。以“发热、头痛、全身疼痛6天”入院,体温持续在39,并出现低血压,体检躯干、四肢及肋下可见散在的充血性斑丘疹及出血点,尿蛋白()。经抗病毒、抗渗出对症冶疗,血压很快稳定在100/70mmHg,尿蛋白

5、(),但体温持续在39-40。剧烈头痛,全身斑丘疹增多,外斐反应OX19在1:320以上。,思考题 1、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哪项检查可用于确诊? 2、病人最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预防该疾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一、普氏立克次体 (R. prowazekii),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 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 typhus) 典型斑疹伤寒(typical typhus ),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人虱 人 人 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流行环节 传染源: 病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 储存宿主: 病人 传播媒介: 人虱 传播方式:

6、人 人虱 人,所致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0-14d) 高热、头痛、肌肉痛等 (4-7d) 皮疹 神经、心血管和其他器官病变,免疫力 病后免疫持久 与地方性斑疹伤寒 有交叉免疫,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R. typhi),莫氏立克次体(R. mooseri) 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 鼠型斑疹伤寒(murine typhus),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鼠虱 鼠蚤 人 人 鼠,人蚤,人蚤,流行环节 传染源:鼠 储存宿主:啮齿类动物(主要为老鼠) 传播媒介:鼠蚤或鼠虱 传播方式:鼠 鼠蚤 人 人虱

7、 鼠虱,鼠蚤,所致疾病地方性斑疹伤寒 临床表现: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 病情较轻,发病缓慢,持续时间短 很少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力 病后免疫持久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R. tsutsugamushi),东方立克次体(R. orientalis) 恙虫病(akamushi disease, or yochubio) 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立克次体案例 患者,女,48岁。以“发热、头痛、全身疼痛6天”入院,体温持续在39,并出现低血压,体检躯干、四肢及肋下可见散在的充血性斑丘疹及出血点,尿蛋白()。经抗病毒、抗渗出对症冶疗,血压很快稳定在100/

8、70mmHg,尿蛋白(),但体温持续在39-40。剧烈头痛,全身斑丘疹增多,外斐反应OX19在1:320以上。,思考题 1、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哪项检查可用于确诊? 2、病人最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预防该疾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的病原体,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为虱人虱。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全身斑血疹等可确诊就是普氏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斑疹伤寒。,确诊可依据外斐反应OX19在1:320以上,同时结合临床症状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全身斑血疹,体温持续在39-40。 预防该病最主要措施就是讲究个人

9、卫生,做好个人防护,消灭体虱,切断传播途径。确诊后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禁用磺胺类药物。,恙虫病案例 患者,男,49岁。因持续高热1周入院,体温持续39-40。体检颈胸部皮肤散在丘疹样皮疹,左肩颈部可见一直径约1.5cm椭圆形皮损。表面有焦痂中央凹陷、左额下淋巴结触痛明显。本次发病前1周曾外出赴广州、汕头等地并在野外山地露宿。外斐反应OX21:40, OX19 1:40,OXk1:1280。,思考题 1、本病例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其诊断依据主要有哪些? 2、病人最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卵 成虫 稚虫,稚虫 成虫 卵,鼠等 幼虫,恙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储存宿主

10、:恙螨,恙虫病东方体,幼虫(第二代),人等,流行环节,传染源:鼠 储存宿主:恙螨 传播媒介:恙螨 人-恙螨的孳生地-感染-(亦称“丛林热”),流行环节,传播方式: 若虫成虫虫卵 鼠等幼虫 幼虫人 虫卵成虫若虫,所致疾病恙虫病(丛林热) 临床表现: 潜伏期 (7-10d) 高热、剧烈头痛、耳聋等 红斑样皮疹、水疱、溃疡 周围红润,上覆黑色痂皮(焦痂),免疫力 病后免疫较持久 以细胞免疫为主,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病人血、野生小动物和家畜器官、 节肢动物 分离培养:动物腹腔接种 血清学诊断:外斐反应 注意防止实验室感染,微生物学检查法 血清学诊断: 1.外斐反应 (非特异性) 诊断:立克次体感染和恙

11、虫病 效价:1:160,或病程中效价增长,2.补体结合反应 (特异性) 抗原:可溶性抗原(群特异) 洗涤过的颗粒抗原(种特异) 诊断: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恙虫病群感染,微生物学检查法,立克次体分离鉴定 动物:小鼠(恙虫病) 雄性豚鼠(斑疹伤寒),防治原则,一般预防 灭鼠、杀灭传播媒介节肢动物 讲究个人卫生 特异预防 疫苗接种灭活疫苗,防治原则,治疗 氯霉素, 四环素 勿用磺胺类药物,恙虫病案例 患者,男,49岁。因持续高热1周入院,体温持续39-40。体检颈胸部皮肤散在丘疹样皮疹,左肩颈部可见一直径约1.5cm椭圆形皮损。表面有焦痂中央凹陷、左额下淋巴结触痛明显。本次发病前1周曾外出赴广州、

12、汕头等地并在野外山地露宿。外斐反应OX21:40, OX19 1:40,OXk1:1280。,思考题 1、本病例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其诊断依据主要有哪些? 2、病人最可能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该病的可能诊断为恙虫病,其诊断依据为:(1)在流行区生活1周以上有野外作业史而发病;(2)有突变高热,特征性皮疹焦痂和溃疡伴邻近淋巴结肿大等特征。 (3)外斐反应OXk凝集试验阳性(凝集效价1:1280),同时结合病史可作出诊断。,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在流行区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恙螨幼虫叮咬。灭鼠除草,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思考题,1.我国主要立克次体的种类传播媒介和 所致疾病是什么? 2.外斐反应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