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8649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临床应用.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几种常用中药鲜药的 临床应用,鲜药,即新鲜中药。鲜药应用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曰:“生者尤良”。此“生”字即是指“鲜”。鲜药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治疗、内科杂病调治以及外治、解毒等方面,疗效独特。,引言,【临床常用鲜药】,地黄、生姜、石斛、荷叶、藕、藕节、莲子、艾叶、侧柏叶、扁豆花、葛根、大蓟、小蓟、百部、白薇、枇杷叶、沙参、麦冬、天冬、藿香、佩兰、白茅根、山药、葱白、马齿苋、瓜蒌、金银花、蒲公英、薄荷、石菖蒲、芦根、何首乌、淡竹叶、竹茹、地骨皮、香薷、西瓜翠衣、浮萍、佛手、莱菔子、紫花地丁、天葵子、辣蓼、芦荟、仙人掌、车前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野菊花、木贼、紫苏、鱼腥草、千里光、鬼针草和金樱子等

2、。,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1 鲜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鲜地黄的临床应用,本草新编云:“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下血,宜用之为主。”药性论谓:生地黄“解诸热,破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鲜地黄的临床应用,现代中医认为,鲜地黄甘苦大寒,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善治血热邪盛之高热烦渴及吐血、衄血、咳血等多种血热出血证。 (1)治肺热壅盛之肺痈吐血:鲜地黄50g、鲜鱼腥草20g,捣汁分作3次内服; (2)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以大剂量鲜生地,每次

3、可用到50150g煎汤服; (3)治内热消渴:以鲜地黄20g、鲜姜5g、鲜麦冬20g ,共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服1汤匙,日频服。,相同点:三者均养阴生津,可治阴虚津亏诸证。 不同点: 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之大热烦渴,吐血、衄血、咳血等多种血热出血证; 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用; 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肾阴不足、精血亏虚,皆可用之。,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功用异同点,2.鲜姜 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始载于名医别录,曰:“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

4、上气,止呕吐。”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生姜68方,主要取其发散风寒、温胃止呕、温中化饮、温肺止咳等功效。,鲜姜的临床应用,现代中医认为,鲜姜味辛、性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功效,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长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鲜姜捣汁则凉润之性更强,适用于临床急症的救治。,(1)治年久咳嗽及劳嗽:生姜汁2份,白蜜1份。搅匀,置火上煎令稠。温服,每次1汤匙,日3次。 (2)治急性细菌性痢疾,姜汁、蜂蜜各120克,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60克。共熬成膏,早晚各温服12汤匙。取鲜姜捣为糊状,每日分3次服,7天为一疗程。 (3)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

5、疡:鲜姜洗净切碎,加水煎煮。 (4)治水火灼伤:取新鲜生姜洗净捣烂取汁,用药棉蘸姜汁敷于患处,能立即止痛;已起泡红肿者,能消炎退肿,消去水泡,水泡已破者,敷之亦无刺激。由于生姜能灭菌,故破口者亦不致溃烂。,三者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但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圣药;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 研究表明:生姜在止呕、解热、解毒方面的药效明显强于干姜。主要是由于干姜在干燥过程中挥发油大量损失所致。,生姜、干姜和炮姜功用比较,3.鲜石斛 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马鞭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茎。,鲜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味

6、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日华子本草记载:“治虚损劳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本草备要云:“石斛养胃圣药,鲜者性更凉,润燥生津。”本草害利曰:“川石斛,少逊鲜石斛,性加寒,尤退虚热。虚证宜干,实证宜鲜。”,临床应用 现代中医认为,石斛味甘性微寒,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功效,主治热病伤津之身热烦渴、舌干苔黑。 (1)治暑伤津气:以鲜石斛,配西洋参、麦冬、黄连、竹叶各12g、知母、甘草各10g,水煎服,一日3次。具清热解暑,益气生律之功。 (2)治腑实津伤,以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加鲜石斛、鲜生地、鲜首乌。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具清

7、热滋阴通下之功,适用于便秘,腹胀,神昏谵语,苔黑干燥之证。,鲜石斛与干石斛 鲜石斛清热生津之功优于干石斛,善治热病伤津、舌干口渴,中医有“非鲜石斛不用”之说。 临床治疗大叶性肺炎、上消化道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等高热急症,以鲜石斛配鲜生地、鲜沙参捣汁内服;治疗热毒炽盛,气血两燔,症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舌干苔黑等,以鲜石斛配鲜地黄、鲜薄荷、鲜竹叶、鲜芦根、鲜白茅根煎服。 又如“三鲜汤”(鲜石斛、鲜生地、鲜沙参)治疗高热急症有显著疗效。酒石斛滋补作用增强。,4.鲜茅根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新鲜根茎。,神农本草经,曰:“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本草纲目认为:白茅根“甘能除伏热

8、,利小便”,可“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实乃“良物”。 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白茅根“必用鲜者,其效方著”。并且认为白茅根在春前秋后其味最为甘甜,而生苗茂盛时,味道虽然偏淡,但其药用效果仍然优于干品。,现代中医认为,白茅根性味甘,寒,较干品更为凉润,气味具存。入肺、胃经,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止渴,以治热性病之烦渴,及肺热咳嗽、胃热呕吐;且又能凉血止血,以治血热妄行、吐血、尿血等症;尚有利尿之功,故可导热下行,可治水肿、热淋、黄疸等。白茅根更是民间常用的止血药。 以鲜茅根捣烂绞汁入药者,称茅根汁或白茅根汁。寒润之性更强,特别适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急证以及中毒抢救之用。,(1)治温

9、病之发热、烦渴、烦躁不安:鲜茅根、鲜芦根水煎取浓汁,一日3服。 (2)治疗肺热咳喘(包括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麻疹初起,疹毒过盛、宜表散者,以及急性肾炎,尿路感染,表现有发热、小便不利、水肿者,均有明显的疗效。 (3)鲜茅根、鲜芦根煎水代茶频频饮之,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方中鲜茅根味甘而不腻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善消血分之热;鲜芦根味甘而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专清气分之热。二药合用气血双清,发汗解表,清热退烧。茅根清里,芦根透表,一清透,故于肺热咳喘,清透疹毒尤其擅长。,5.鲜芦根 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根状茎。 始载于名医别录,曰:芦根 “味甘,寒。

10、主治消渴,客热,止 小便利。”,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芦根“其善止吐血衄血者,以其性凉能治血热妄行,且血亦水属,其性能引水下行,自善引血下行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现代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寒。清热生津之力胜于干品。在古方中多用鲜品,只在无鲜品可得时方以干品代之。本品适用于温病热伤卫气,热病后余邪未除烦热口渴及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喉痈,便秘等。,鲜芦根捣烂绞汁入药者,称鲜芦根汁,亦称芦根汁。养阴生津之力更强,解毒之效更速,尤其适用于热病烦渴,呕吐胃弱而难进药食之幼儿及中毒急症者。据现代研究结果证明,芦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惟以鲜品或鲜汁入药者

11、可保持维生素含量损失最小。,(1)临床治呕逆:鲜芦根120g。水煎浓汁,频饮,一日1剂。 (2)治呕逆不止:鲜芦根30g,竹茹24g,鲜姜汁1小杯。水煎前2味,后兑入姜汁,日分3次服。 (3)治燥咳咯血:鲜芦根汁、甘蔗汁、鲜池藕汁、鸭梨汁各1酒杯,生莱菔汁半酒杯,生白果汁2汤匙,鲜荷叶汁3汤匙,陈京墨汁3汤匙。 先将前7味和匀,隔水炖温,兑入京墨汁。缓缓灌之,不住口,一日1利。 本方均用鲜品原汁,凉润之性最胜,功能甘寒清燥,宁络止血,和胃保肺。可使肺气速降则血自止。,6.小蓟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7.大蓟

12、为菊科植物蓟的新鲜全草。,始载于名医别录,曰:“大蓟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血,令人肥健。”本草新编曰:“大、小蓟,皆是止血圣药,一时急症,用鲜尤佳。” 现代中医认为,大蓟味甘苦,性凉润,功善凉血、止血,适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多种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又长于化瘀,消痈肿,生肌排脓。可用于治疗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瘰疬结核等。 以鲜大蓟根捣烂所绞汁入药者,称为大蓟根汁,味甘、性偏寒,凉血止血之功更佳,取效更加快捷。,9.野菊花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 (1)上感、流感:菊花、金银花

13、、连翘、牛蒡子各9g,薄荷、甘草各6g,水煎服。 (2)急性化脓性炎症:鲜野菊花及叶3060g,水煎频服,并用其花及叶3060g,水煎,外洗或捣烂外敷患处。 (3)高血压:野菊花、草决明各15g,泡水代茶饮(对肝热型高血压尤为适合)。 (4)咽喉肿痛、瘰病、目赤肿痛等:可与其他药配伍应用。,10.鲜马齿苋 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鲜品的药效大于干品。,临床应用治小便热淋:鲜马齿苋捣汁服之。 治痈肿久不愈:鲜马齿苋捣汁内服,同时捣烂外敷患处。 治阑尾炎,鲜马齿苋1握,洗净捣绞汁30ml加冷开水 l00ml。白糖适量,每日服3次,每次100m1。 治急性阑尾炎:取

14、鲜马齿苋、鲜蒲公英各200g,水煎2次,煎液合并再浓煎成200ml,上下午各服100m。经治疗31例,除1例疗效不佳而改用手术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其中绝大多数在38天内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正常、腹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消失压痛消失或尚有轻微压痛。,10.鲜鱼腥草,鲜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带根全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散热毒痈肿。”本经逢原曰:“鱼腥草方药罕用,近世仅以煎汤熏涤痔疮,及敷恶疮白秃。又治咽喉乳蛾,捣取自然汁,灌吐顽痰殊效。” 本品性味辛,寒,入肝、肺二经。功能清热解毒,排脓,利尿,消肿。常用于治疗肺炎、肺痈、热痢、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等病

15、症。较之干品,清热解毒之力更强,消肿排脓之效更速,临床应用更为方便。,11.鲜竹茹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新鲜茎杆剥除外层皮后刮取的纤维层,不经晾干而入药者。本品性味甘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胜过干品。味甘而淡,气寒而润,既能清肺燥,清化痰热,清热除烦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咯痰黄稠,以及痰火内扰、心烦不安等症;又善清胃热,止呕吐,可用于治疗胃热呕叶,口臭,呕出酸苦物诸病症。,(1)临床治胃虚隔热所致呃逆:陈皮3g,鲜竹茄9g,人参6g,柿蒂3g,炙甘草3g,丁香1.5g,鲜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日1剂。 (2)治伤暑烦渴不止:鲜竹茄9g,生甘草6g,乌梅2枚。水煎浓汁,去滓放温,时时细呷。 (3

16、)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单味鲜竹茹912g。水煎服,一日1剂。 (4)治齿龈间血出不止:鲜竹茹30g。切段,用醋煮,口含之。 (5)治热痰咳嗽:鲜竹茄12g,黄芩9g,瓜萎12g,沙参9g,甘草3g。水煎服,一日1剂。,(6)治胃热呕吐:鲜竹茹15g,黄连9g,水煎,一日1剂,分3次服。 (7)治胃热痰盛所致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枳实6g,鲜竹茹12g.水煎服,一日1剂。方中枳实辛散温通,降气消痰,散结除痞;鲜竹茹甘寒清降,下气消痰清热止呕。二药为伍,相得益彰,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隔之力人增,在临床上每获捷效。,12.鲜竹沥,12.鲜竹沥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谈竹的新鲜茎杆经火烤加工

17、流出的新鲜浓汁。性味甘寒,功以清热滑痰见长,对热咳痰稠最具卓效,亦适用于痰热蒙蔽清窍诸证。近年亦有用鲜竹沥治疗乙脑、流脑之高热、痰迷、呕吐等症的临床报道。 (1)治暑入血分,痰涎壅盛:竹沥12g,天竺黄12g,胆星9g,黄芪9g,鲜生地12g,鲜菖蒲12g,银花9g,连翘9g,板蓝根12g,豆豉9g,天花粉9g,紫草6g.水煎,一日一剂分作3次服。适用于暑热极盛,陷入血分内闭心包。痰热壅盛吞绛苔焦之证。竹沥在方个意在清化痰热。,(2)治风热咳嗽,痰火炽盛:竹沥60g,象贝9g,杏仁9g,射干9g,芦根30g,冬瓜子9g,桑白皮9g,枇杷叶6g。全方共8味,后7味先用水煎得,再兑入竹沥稍煎即得。

18、,13.墨旱莲 为菊科植物鱧肠的新鲜全草。,本品性味甘、酸、微咸,凉,入肝、肾、胃经。能益肾养阴,凉血止血,乌须黑发,常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所引起的头昏目眩、须发早白等症;又能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包括出血性肠炎等)、血痢、崩漏下血(包括子宫功能性止血等)、及多种出血性病症,此外还具驱蛔之功,外用可治阴部湿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14.鲜薄荷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新鲜茎叶。,鲜薄荷性味辛,凉。较之干品更为凉润,芳香之气更浓,清热疏散之力更强。 本品辛能发散,功擅祛风清热,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而有发热、微恶寒、无汗、头身疼痛等症;凉可清热,清利,

19、故能清利咽喉,以治咳嗽失音,咽喉肿痛,头痛眩晕诸病症;还具散邪透疹,祛风止痒之功,可治痘疹初期疹隐不透,又治风疹、皮肤瘙痒等。,(1)温病表里俱觉发热,脉洪而兼浮者:鲜薄荷叶l8g(后下),蝉蜕6g(去足),生石膏30g(捣细),甘草4.5g。水煎服,日l剂。适用于春温、暑温之正。 (2)治温邪在气分,证见耳呜、目赤、龈肿、咽痛等:鲜薄荷24g(后下),连翘12g,生甘草6g,山栀子9g,桔梗12g,绿豆衣12g。水煎服,一日l剂。方中以薄荷辛凉清利头目:连翘、栀子、绿豆衣清泻燥火;甘草、桔梗以利咽喉。全方辛凉清火,轻清宣透,可除上焦燥热。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鲜薄荷24g,钩藤15g,水煎

20、服,或泡水作茶饮,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微恶寒、无汗、头痛、身痛之证。,15.鲜麦冬 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新鲜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麦冬“味甘,平。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鲜麦冬与干麦冬:性味均甘、微苦,寒。功擅补胃阴,滋津液。而鲜品则偏于寒润,长于补阴而解渴。故鲜麦冬既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治疗阴虚肺燥、干咳少痰、或咳逆痰稠、咽喉不利、以及吐血、咯血、肺痈;又长于益胃生津,润肠燥,以治热病伤律、咽干口渴、舌红少苔、大便燥结等病症。,16.鲜天冬 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新鲜块根。 性味甘,苦,寒。肥厚而多脂,与干品相比寒凉之性更显清纯自然,滋阴润燥之功更强

21、,尤对阴亏液损、口咽干燥、多饮而渴反不解者疗效显著。本品甘寒可滋阴苦寒能泄热,故长于清肺泻火,化痰止咳,滋肾阴,退虚热。用于治疗阴虚发热、潮热盗汗、阴虚肺燥、干咳少痰、甚或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病症。,鲜天冬,以新鲜天门冬捣烂绞汁入药者,称生天门冬汁。本品性大寒而味甘,养阴生律力胜,并具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阴伤津少、咽燥而干者,并对热伤阴络而引起的吐血、衄血有明显疗效。 (1)临床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取鲜天冬捣烂,绞取汁。每服1酒盅,日23服。 (2)治肺结核或肺痈咳嗽:鲜天冬30g,鲜生地l5g沙参12g。水煎服,日1剂。 (3)治温毒伤阴,咽喉糜烂:

22、北沙参18g,鲜天冬15g,鲜生地15g,玄参12g,芍药12g,甘草6g,知母9g,天花粉9g。水煎,日1剂分作3次服。适用于温病壮热已降而余热未清,午后低热,咽喉潮红,糜烂未愈,脉细数,,17 鲜沙参 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以及同属植物阔叶沙参、线齿沙参等的鲜根。 中医学认为,性味甘,寒。其寒润之性远较干者为甚,气味俱存,清热生津之力较干者为胜。功擅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益胃生律。适用于肺热咳嗽、咯吐黄痰及热性病之口渴、津伤等证。如常与鲜生地、鲜石斛等同用,治热病伤津之重症,咽干口渴,舌绎少津。,沙参,18.鲜荷叶 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新鲜叶片。,荷叶味苦、涩。性平。而鲜品性平而偏凉,

23、止渴生律力胜。又气味清芳,既能解暑清热,升发清阳,用于治疗感受暑热、头胀头痛、胸闷不舒、口干口渴、小便不利,以及夏季暑热泄泻等症;又能散瘀止血,可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等病症。凡对温热伤暑、暑风外盛,邪热内壅等证而需用荷叶者,必以鲜品入药疗效方佳。,19.鲜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新鲜根。,古代葛根多为生用,古人认为“生用效速”。名医别录:“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痈,胁风痛” “生根汁,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本草纲目:“生葛根重解肌清热,煨葛根重升清止泻。”本草备要:“轻宣解肌,升阳散火。生葛汁大寒,解温病大热,吐衄诸血。”得配本草曰

24、:“鼓胃生津止渴,多用,解肌发表退热。治阳明头痛。烦热呕逆,解酒毒,治温疟。”“生葛汁解温病,并治大热吐衄。如无鲜者,滚水泡绞汁冲服。”,(1)治热毒下血:取鲜葛根、鲜藕,各洗净捣烂取汁,以等量汁相合,每服1大杯,一日2次。 (2)治鼻血终日不止,心神烦闷:取鲜葛根,捣取汁,每服1小盅。 (3)治心热吐血不止:鲜葛根捣烂取汁,顿服1大杯。,20.鲜蒲公英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新鲜全草。,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本草经疏曰:蒲公英“得水之冲气,故其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拥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本草逢原:“蒲公英属土,开黄花 味甘解

25、食毒,散滞气,然必鲜者捣汁和酒服,治乳痈速效。”,中医认为,鲜蒲公英性味苦、甘,凉,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散结消痈之力较干品更强。适用于各种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尤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更具捷效。可内服,可外敷,若二者结合应用则疗效更佳。,(1)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鲜蒲公英、大青叶、金银花,水煎,一日分3次服。 (2)治小儿腮腺炎:鲜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柴胡、升麻,水煎取浓汁,一日分4次服下。 (3)治乳痈:鲜蒲公英绞汁内服,每日三次。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白糖,局部外敷,每日换药2次。适用于早期红肿坚实,脓肿尚未形成者。 (4)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取鲜蒲公英适量,捣碎加鸡蛋清1个,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一般一周内肿胀可消,疼痛消失,热退,多无并发症。,(5)治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或化脓性口腔炎:取鲜蒲公英和鲜紫花地丁等量,捣烂取汁,含服,或加少量开水漱口,每口34次。 (6)治热性便秘、痔疮:鲜蒲公英,水煎,每日一剂顿服,可加蜂蜜适量。,总之,鲜药治病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用药特色,是中医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大力开展对鲜药的深入研究,一定将更广泛地造福于人类。,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13525178387,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