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形式的演变(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9286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形式的演变(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货币形式的演变(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货币形式的演变(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货币形式的演变(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货币形式的演变(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形式的演变(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形式的演变(1).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商品经济,主讲教师:罗艳芬,本章内容,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第四节 信用,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二、货币形式及其演变,货币形式的发展,信用 货币,铸币,纸币,非金属实物,第三节 货 币,金属 条块,电子 货币,背景资料: 货币的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共同接受的价值体化物,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漫长的岁月中,货币的表现形式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1、实物货币阶段,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它是货币形态发展的最原始形式。 实物货币的特点是,它作为货币用

2、途的价值与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即实物货币是以货币商品本身的价值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货币商品本身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决定了货币商品的价值,又决定了实物货币的价值。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商品,如米、布、木材、贝壳、家畜等,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但是,这些实物货币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如有些实物货币体积太大,不便携带;有的质地不均匀,不易分割;有的质量很不稳定,不易保存等。所以,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实物货币必然逐渐被金属货币所代替。,2、贵金属货币阶段,铁器的出现,引起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金属作为商品参加到交换的行列中去,于是导

3、致了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的过渡。起初有用铁等贱金属作为货币的。但随着商品交换日益突破地域的限制,货币材料逐渐固定到贵金属(金或银)身上。,金银等贵金属原来也是普通的商品,只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由于它适合作货币的材料,才自发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贵金属能够排斥其他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是因为它有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自然属性:(1)贵金属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2)质地坚固,不易损坏和变质,宜于长期保存;(3)质地均匀,便于分割或熔合成不同重量的条块,适于表现各种商品的不同价值。因此,货币材料最终落到贵金属身上,决非偶然。 马克

4、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表明,金银的自然属性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但金银之所以成为货币却并不是由它的这些天然属性决定的,而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所造成的。,金属货币最初是以实物货币的形式出现的,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重量。这很不方便。因为每笔交易都需要称量重量,鉴定成色,有时还要按交易额的大小把金属块进行分割。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人们把货币金属铸成具有一定形状、一定重量,并具有一定成色的金属铸币,以便于流通。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进展,它奠定了货币制度的基础。 一般说来,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最初各国

5、的铸币有各式各样的形式,但后来都逐步过渡到圆形,这是因为圆形最便于携带且不易磨损。,3、代用货币阶段,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金银的采掘跟不上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就逐渐产生了代用货币,用以代替金属货币,实现商品交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流通中对金银需要量日益增加的矛盾。 代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是作为货币的物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它的形态有国家铸造的不足值的铸币、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等。这种代用货币所代表的是金属货币,也就是说, 代用货币尽管在市面上流通,从形式上发挥着交换媒介的作用,但是它却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而且也可以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产生的可能性在于

6、,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只是交换的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对于交易者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是货币本身有无价值,而是它能否起媒介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货币处在流通领域中,“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它马上又会被别的商品代替。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这就产生了由价值符号或代用货币代替真实货币的可能性。而代用货币比较完善的形式是纸币。 纸币的优点是:(1)成本低。印刷纸币所花费的成本远比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要低得多。纸币本身的价值是微乎其微的,但却可以代表任意数量的金属货币。(2)便于携带和运输。(3)可以避免金属货币流通中所产生的问题。 如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由金和银两种铸币

7、同时充当价值尺度,如果金属货币的法定价值和实际价值发生偏差,人们往往把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流通中剩下的则是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4、信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货币。 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信用货币的出现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结果。 20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使各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这就使信用货币应运而生。,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 一是由于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扩大货币供应对其的需

8、求,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使用金属货币极为不便; 二是由于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时本身就包含着信用货币出现的可能性。作为交换媒介,人们关心的是借助于它能否换到价值相当的商品,而不是货币本身,只要人们乐于接受,货币就完全可以用价值较低的商品甚至没有价值的符号去代替。,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是: (1)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 (2)信用货币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其发行主要不是以黄金做准备的,国家也不予承诺兑现金属货币。尽管事实上采用信用货币制度的国家都具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外汇和有价证券等资产作为发行纸币和银行券的准备,但已不必严格遵守保持十足准备的要求,这些资产往往可以移作他用

9、。 (3)信用货币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的信誉和银行的信誉。,信用货币主要形式是银行券(bank note)。银行券最早出现于17世纪,它是由银行发行的用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 银行券是为了解决商业票据流通的局限性和银行现金不能满足商业票据持有人贴现需求的矛盾而产生的,它主要是通过银行贴现商品票据而发行到流通中去的。 典型的银行券,持票人可以随时持券向发行银行兑取黄金,所以它可以代替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发挥作用。,银行券 bank note,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一种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以商业票据流通为基础。 在商业票据未到期时,票据持有人因某种原因需将商业票据

10、变为现款,就到银行去贴现。而在银行没有现款支付给票据贴现人时,就用自己发行的票据(即银行券)代替私人商业票据。持票人凭银行券可以随时兑现。 银行券具有黄金和信用双重保证,因而得以广泛使用。银行券的发行,不仅可以使银行能够超过其实有资本数量来扩大信用业务,而且可以满足商品生产发展引起的对货币的追加需求。,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支票,银行券和纸币的关系,银行券和纸币本身都没有价值,这一点两者是相同的。 银行券和纸币的区别在于: (1)纸币是从货币的作为流通媒介的职能中产生的;而银行券则产生于信用关系,是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是由政府发行、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而银行券则

11、是由银行通过短期商业票据贴现方式发行的。 (3)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兑现; (4)纸币如超量发行就会贬值,而银行券不会贬值。但是银行券不贬值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银行券的发行量要以银行贴现的商业票据为依据;二是银行券必须能随时兑换贵金属货币,即银行券要有信用和黄金双重保证。,现代货币,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银行券停止兑换黄金,从而出现了银行券纸币化现象。在当代社会经济中,由于各国银行券已经不再兑现金属货币,同进各国的货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程序发行出去,因此银行券和纸币已基本成为同一概念,成为现代货币。 现代货币不仅包括流通中的现实货币,还包括

12、银行存款。因为银行存款也是银行部门通过信用程序创造出来的。银行存款中最主要的形态是活期存款,也称存款货币。人们普遍认为,只要银行信誉良好,结算体系畅通,存款货币与流通中的通货一样,都是具有相同流动性的交换媒介。,现代货币可以根据其流动性大小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一种主张认为,货币的范围包括通货和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这是就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 M1现金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各种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其他一些短期流动资产,是潜在的购买力,很容易变成现金,具有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因而主张以流动性为标准,确定广义的货币层次,从而提出了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标准M2,M3、M4

13、等,即: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性资产(如国库券、公司短期债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补充资料:信用货币-潜在危机,信用货币的便捷和广泛使用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好处,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和困难,这就是货币信用危机。 在西方国家,信用危机大多发生在二战前后。二战前货币信用危机一般与周期性的由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同行。在经济危机前,生产兴旺,物价上涨,商业投机活跃,引起信用的扩张。企业家借助于发行有价证券,利用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把生产扩大到超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范围。于是,促成了危机的成熟。,而当危机一旦

14、到来,大量商品滞销,物价急剧下降,这时市场萎缩,企业倒闭,信用发生动摇,大批厂商因不能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货币信用领域内造成了动荡和混乱。 二战后货币信用危机取得了一种既与经济危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在国内,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存款大量被提取,大批银行倒闭,利率急剧提高,商品和股票价格猛跌;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国际信用的规模大大缩小,国际结算中纷纷要求用黄金支付,引起黄金价格猛涨,汇价剧烈波动等,使国际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当然也有由某种特殊的经济或政治事件引起的货币信用危机。如1839年英国出现的货币信用危机就

15、是由农业歉收引起的。连续两年的歉收,导致小麦价格暴涨和小麦进口猛增,使英国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大量外流。 此外,战争也会引起特殊类型的货币信用危机。这类危机不同于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它并非有规则地经过一定时间而重复发生的。这类危机一般不表现在货币信用体系的全部环节上,而只表现在个别环节上,通常是表现在交易所、利息率和货币流通方面。,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货币信用危机是由约翰劳一手导演的18世纪20年代法国的信用危机。1720年1月,约翰劳被任命为法国的主计长和监督长。他一手掌管政府财政和皇家银行的货币发行,另一手控制法国海外贸易与殖民地发展。约翰劳大量发行纸币扶持股票市场发展。1719年法国的通货膨胀

16、率为4%,到1720年1月就上升为23%。1720年3月25日货币发行扩张3亿里弗尔(里弗尔:法国当时的纸币单位),1720年4月5日扩张3.9亿里弗尔,1720年5月1日扩张4.38亿里弗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通货飞速膨胀,股市暴跌,最终酿成一场经济灾难。,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强调政府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推行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政策,使货币信用危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以往在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爆发时,由于生产过剩,大批商品滞销和信用关系破坏,人们普遍追求现金,从而使货币短缺,物价下跌。战后货币信用危机则是由于政府推行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发纸币,使货

17、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从而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增长缓慢滞胀,并使货币信用危机趋于复杂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曾经过几次货币信用危机。第一次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对货币还不是十分了解,货币当局大量发行货币,导致人民币急剧贬值,一万元才能买一个馒头。第二次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初过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第三次发生在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年货币发行量超过40%,使通货膨胀率达到28%!实际购买力大幅度下降,各种信用关系有所下降。事实上从2006年至今,我们正在经历着第四次货币信用危机:货币过量发行,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信用膨胀,证券泡漠化。,练习题,关于货币的具体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货币产生之后,货币的具体形式先后经历了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这样几个阶段。 B非金属实物货币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存在形式。 C纸币自身没有价值,它在市场经济中是主要的货币存在形式。 D电子货币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而进行的电子自动转帐系统。,答案: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