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一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5371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7.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第一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02第一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02第一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02第一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02第一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第一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第一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与组织,主讲人:夏涛,细胞,单细胞植物,一个细胞代表了一个个体,一切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均由一个细胞完成。 复杂的高等植物,由无数细胞组成,细胞之间有了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分工,相互依存、彼此协作,共同保证有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水,1.1 植物细胞,1.1.1 细胞的化学基础,细胞,无机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一、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水和其他无机物 水占细胞全重的60%90%,成熟种子中占10%14%。 游离水和结合水。 无机盐包括Fe, Cu, Zn, Ca, Mg, K, Na, Cl等。 2、有机物 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四大

2、类生物大分子)。 生理活性物质(活性多肽、维生素、激素、抗生素等)。,1.1.1 细胞的化学基础,2. 有机分子 A.蛋白质 占细胞干重的60%,分子量变化范围在6 000-1 000 000道尔顿之间。 由20种基本的氨基酸组成。 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结构蛋白,活性蛋白, 储藏蛋白。,为不溶性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组分,可溶于水,参与细胞的各项代谢活动,具有储藏氨基酸能量的功能,作为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原料,B. 核酸 占细胞干重的5%-15%。主要为核苷酸组成。主要为核糖核苷酸(RNA)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DNA,位于细胞核中,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 RNA,位于细胞质中,

3、三种类型,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单链线形结构.,rRNA:核糖体的构成骨架。 tRNA:转运氨基酸 mRNA:编译合成蛋白质的密码,C.糖类:具有多种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 主要的功能为:通过氧化作用而释放大量的能量,满足生命的需要;转化为蛋白质等其他物质。,糖类,单糖,寡糖,多糖,葡萄糖、核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D 脂类 范围很大的一类有长链分子的物质,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等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功能: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作为能量来储存和运输;保护作用。,脂类,单纯脂,甘油酯,蜡,复合脂,脂肪酸,醇类,磷脂,结合脂,糖脂、脂蛋白,萜类、类固醇类,1.1.2 细胞学发展简史与细胞学理论,1.1.

4、2.1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的早期研究 1665年,罗伯特 .虎克利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 英国人格留(N. Grew),意大利人马尔比基(M. Malpighi)观察到了细胞质。 1831年,英国人布朗(R. Brown)观察到了细胞核 1835年,法国迪亚尔丹(F. Dujardin)发现细胞中的生活物质,称为肉质样。,1665年,Robert Hooke(英)发现了细胞,1.1.2.2细胞学说的诞生,1838年德国人施莱登(M. J. Schleiden),1839年德国人施旺(T. Schwann)建立了细胞学说的基本原则: (1)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2)每

5、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有其自己的生命。 (3)新细胞由老细胞繁衍产生。,施莱登(18041881),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1838年,施莱登在他的植物发生论一文中证明,植物形态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最简单的植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大多数植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变态构成的。他与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1839-1863年在耶拿大学任植物学教授。著作有植物学概论等。,施旺(18101882),德国动物学家,解剖学教授。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1839年,施旺概括了施莱登的成就,并在他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中指出:“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

6、集合体。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这样,施旺就将施莱登的观点扩大到了动物体,相继证实了细胞是生命的单位。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1.1.2.3 细胞分裂和重要细胞器的发现,1841年,雷马克(Remark)在观察鸡胚血细胞时,发现了细胞无丝分裂现象。 弗莱明(Flemming)在动物细胞,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细胞中发现细胞的有丝分裂。 1883年,范.本内登(van Beneden)在动物细胞中观察到减速分裂。 染色体(1888),中心体(1883),线粒体(1897),高尔基体(1898)。,1.1.2.4 细胞学的发展,(1)细胞

7、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发表。 (2)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3)20世纪以后。,新的细胞学说,(1)细胞是地球上生命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活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 (2)有机体内存在各种不同的细胞和非细胞结构,但有机体是统一的整体。 (3)有机体出细胞外,还存在着非细胞的构造,它们也是生活物质的存在形式,并明确了生活物质有细胞和非细胞的结构,肯定了有机体内有细胞和非细胞生活物质同时存在。,1.1.3 植物的细胞结构,细胞的定义:是一切有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有机体维持生理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有机体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

8、大小:差异很大,一般2050100m 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 1.长筒形 2.长柱形 3.圆形 4.星形 5.多角形 6.长方形 7.长梭形,(3)细胞的类型和生命形态,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式植物细胞构造,细胞壁,胞间层 初生壁 次生壁,后含物,原生质体,贮藏物质 晶 体,细胞核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器,模式植物细胞,模式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后含物三大部分组成,质体 线粒体 液泡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1.细胞核 (细胞间期),核膜,核仁,核基质,染色质,内核膜,外核膜,核周腔,核孔复合体,核纤层,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的 RNA组成的复合结构,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纤维中

9、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颗粒组分(GC),核骨架,细胞核功能 1.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2.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2.质膜,细胞质与细胞壁之间的薄膜。 主要成分: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流动镶嵌模型:在质膜结构中,磷脂双分子层是骨架,两排磷脂双分子亲水头部(磷脂)分别朝向两侧,疏水尾部(脂肪酸链)指向中间,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外周蛋白),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膜层 (内在蛋白)。,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分子构成具一定流动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以各种方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质膜的功能,1.维持细胞

10、内稳定的内环境。 2.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包括营养物质有选择的进出及代谢废物的排出。 3.感受外界刺激,引起细胞生理活动和状态变化,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4.为细胞内的各项生化反应提供场所。,3.胞基质,在电镜下看不出具体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表现为有一定弹性和粘滞性的胶体溶液。 成分复杂:包括糖、无机盐、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等组成。 功能: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的介质,也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4、线粒体,线、棒、粒状。 由双层膜、基质组成,其中内膜向内突起成嵴,嵴上有电子传递粒。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绿色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外围有双层单位膜包被,内有液态基质和膜系统。质体能合成和积累同化产

11、物。 前质体 质体 叶绿体 成熟质体 有色体 白色体,5、质体,幼茎皮层细胞,白色体的种类,6.内质网,* 单层膜片层网状系统;由管道、囊泡和池组成。 有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 *蛋白质的合成、修饰与加工,新生肽链的折叠、组装和运输等相关。 粗面内质网和蛋白质的合成、运输。,7.高尔基体 * 单层膜的内凹扁囊叠成,囊周围延伸成管道,管道顶端膨大成 小泡,小泡成熟后脱落成分沁泡。 * 合成多糖类物质;浓缩、加工物质; 与细胞的分泌有关;参入形成细胞壁。,颗粒状;由大小两亚基组成。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8、核糖体,含大量酸性水解酶,9.溶酶体 * 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

12、器。 * 消化作用与防御功能,清除无用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 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噬性溶酶体 (autolysosome),异噬性溶酶体(heterolysosome),10、圆球体 * 单层膜圆球体,内含大量脂肪和脂肪酶。 * 积累、贮藏、分解脂肪。 11、微体 * 单层膜球形小体,有过氧化物酶体(内含过氧化氢酶类)和乙醛酸循环体(内含氧化酶类)两种类型。 * 过氧化物酶体参与光合作用;乙醛酸循环体参与脂肪转化成糖的过程。,12、液泡,* 单层膜泡状结构,内为含有复杂物质成分(溶于水的糖类、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盐类等)的液体,称细胞液。 * 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调节渗透

13、压和酸碱度(PH值); 贮藏、消化物质。,微管(microtube) 微丝 (microfilament) 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13、细胞骨架系统(cytoskeleton),* 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一种中空管状结构。 * 维持细胞形状;形成纺锤丝;参入细胞壁形成;与细胞运动有关。,微管,微丝,微丝: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的丝状结构,直径7nm 。 维持细胞形状;与细胞收缩、胞质运动和物质运输有关。,各种细胞器形态、作用,2.2 细胞壁,细胞壁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构成,属于非生活的部分,对细胞起保护、支持的作用,使细胞保持一定

14、的形状和相对稳定的外在环境。细胞壁本身结构疏松,外界可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中。 细胞壁的结构: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细胞壁,黄麻茎横切结构,纹孔,纹孔:具有初生壁的细胞进行次生加厚形成次生壁时,加厚不是均匀的,局部地方没有次生壁,只有胞间层+初生壁。形成纹孔的位置在最初形成初生壁时加厚不均匀,形成许多凹洼区,这时的凹洼区称为初生纹孔场或称原纹孔。次生壁加厚,在初生壁上纹孔场则不加厚,形成更明显的纹孔。 相邻两个细胞的纹孔通常是成对出现的,称纹孔对。 纹孔膜:将一对纹孔隔开的薄膜称纹孔膜,纹孔膜实际上就是胞间层+初生壁。 纹孔口:纹孔在细胞腔的开口。 纹孔腔:从纹孔到纹孔膜之间的空腔。,单纹孔

15、:纹孔腔呈圆柱形,如纤维、石细胞、薄壁组织。 具缘纹孔:纹孔周围的次生壁离开初生壁隆起成一拱形结构,使纹孔具有隆起的边缘,纹孔腔呈圆锥形。 纹孔塞:裸子植物管胞上具缘纹孔,纹孔膜的中央加厚膨大形成。 纹孔道:由具缘纹孔至纹孔膜之间的垂直空间, 纹孔塞缘:纹孔塞周围。 具缘纹孔有三个同心圆:最内:纹孔口边缘。中间:纹孔塞边缘。最外:纹孔缘边缘。 纹孔是细胞壁的薄壁区域,是细胞间物质交换区域。,胞间连丝,胞间连丝:细胞壁并非把两个细胞绝然分开,而是有很纤细的细胞质丝胞间连丝穿过纹孔的细胞壁而相互联系,起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在柿树的果肉,椰枣的果肉,七叶树种子的胚乳细胞在初生壁上有胞间

16、连丝通过。 胞间连丝内质网质膜 核膜 由于胞间连丝的联系,构成了完整的膜系统,起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的作用,同时病毒也可以利用胞间连丝进行传递。,细胞壁的特化,1.木质化:细胞壁由于细胞产生的木质素的沉积而变得坚硬牢固,增加了植物支持重力的能力。 2.木栓化:细胞壁内渗入了脂肪性的木栓质的结果,不透水和空气,细胞内的原生质体与周围环境隔绝而死亡。有保护作用,如树皮外面的粗皮。 3.角质化:细胞产生的脂肪性角质,能够使植物的茎、叶或果实的表皮外侧形成一薄层角质层,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 4.粘液质化:细胞壁的纤维素等成分发生变化而成为粘液,增强细胞壁的保水性,减少机械损伤。

17、5.矿质化:细胞壁中含有的硅质或钙质等物质,增加了细胞壁的硬度。,(3)细胞后含物,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产生的各种代谢物质,存在于细胞质、液泡、细胞器中。这些后含物可分为三类:,后含物,储藏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生理活性物质,晶体,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1) 淀粉 * 薄壁细胞中。 * 由白色体积累淀粉形成淀粉粒。 * 遇碘呈蓝紫色。,1、贮藏物质,(2) 蛋白质 * 多在种子中。 * 由白色体积累蛋白质或由富含蛋白质的小液泡失水形成糊粉粒。 * 遇碘呈淡黄色。,(3)油和脂肪 * 多在果实和种子中。 * 由白色体或圆球体积累油和脂肪形成油滴。 * 遇苏

18、丹呈橙红色。,代谢中间产物,主要有: (1) 维生素 (2) 植物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 (3) 抗菌素 (4)酶,2、生理活性物质,(3)晶体 * 液泡内的草酸钙或者碳酸钙结晶。,1.2 植物细胞的增殖,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最普遍的细胞繁殖方式 减数分裂 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胚囊母细胞形成胚囊。,1、 无丝分裂 * 细胞核直接一分为二,在两细胞核之间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质一分为二。 * 过程简单,速度快,但遗传性不稳定。,2、有丝分裂 常见的体细胞分裂方式,即一个细胞的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产生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正在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

19、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cell cycle)。 分裂间期(interphase) 有丝分裂期(mitosis),细胞周期,DNA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DNA复制完成到分裂开始前的时期,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继续进行, 同时合成微管蛋白及能量准备。,合成DNA的时期, 要进行DNA和组蛋白的复制。,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合成DNA以前的间隔时期, 是决定细胞是继续分裂还是走向分化的时期。 继续分裂的细胞在G1期极活跃地合成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染色体,Interphase Prophase Metaphase Anaphase Telophase Cytokinesis,出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即母细胞内的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而每一个子细胞内的染色体只有母细胞的一半。,3、 减数分裂,前 中 后 末,减,联会 四分体,有丝分裂,特殊,减,间,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体细胞,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个,1个卵或4个精子,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发生 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