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地质发展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9367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地质发展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7地质发展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7地质发展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7地质发展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7地质发展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地质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地质发展史.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地质发展史,第一节 地史研究方法 一、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 第二节 地层分类系统 一、岩性地层分类系统 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 第三节 地质发展史,第一节 地史研究方法,一、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和岩层 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 (一)地层划分依据 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 标准剖面 沉积旋回,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地层具有时间概念。,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作为标准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

2、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2.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连续沉积的岩层,时代连续,不缺失岩层。 不整合接触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连续的岩层。 特点:(1)有明显侵蚀面存在; (2)有明显的岩层缺失现象; (3)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有显著差异。,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接触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断层接触,3.古生物化石 化 石-埋藏在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形成条件: 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 生物死后尽快被沉积物掩埋 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在较长时间内经历一定的填充、置换或升馏。 标准化石( index fossil) -有些生物种属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演化

3、快、分布广、数量多、特征显著,所形成的化石易于寻找、鉴定。,(二)地层的对比,生物地层学 岩性地层学 同位素地层学 磁性地层学 事件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二、岩相古地理分析,岩相 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 主要依据 生物化石 岩性特征和结构 特殊矿物 原则现实类比法 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时间因素 沉积物的后生变化,岩相分类,海相沉积 (1)滨海相 (2)浅海相 (3)半深海相 (4)深海相 (1)非正常海相 过渡相沉积 (1)三角洲相 (2)泻湖相 陆相沉积:残积、坡积、洪积、冲积、湖泊和沼泽沉积、风积、冰川和冰水沉积、洞穴堆积,各类岩相主要特征,延庆硅化木公园地

4、质图,北京市地质图(局部),第二节 地层分类系统,一、岩性地层分类系统 岩性地层单位 群:是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其范围相当于系,也可相当于统。群与群之间有明显不整合; 组:一般是指岩性较均一或两种岩性的规律组合,相当于统的岩石地层单位。 段:是小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按岩性划分“岩性段”,如石灰岩段。 二、年代地层分类系统 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分类系统表,注:岩性地层单位下所列各级名称只表示级别顺序,与左边年代地层单位无一定对应关系,距今18亿年真核细胞生物出现,距今30亿年生命出现,距今8亿年裸露无脊椎动物出现,距今4亿年鱼类出现,距今3.5亿年两栖动物出现,距今2.3亿年爬行动物出现,距今

5、6500万年鸟类、哺乳动物出现,距今200万年人类出现,三、地质年代表,三、地质年代表(续),第三节 地质发展史,一、太古代(4625亿年),现为前太古代 4638亿年,缺乏确实资料可考 3825亿年 (一)缺氧的气圈及水体 (二)薄弱的地壳和频繁的岩浆活动 (三)岩石变质很深 (四)海洋占绝对优势 (五)陆核形成 (六)原始生命萌芽 (七)构造运动 中国:阜平运动、五台运动、吕梁运动、晋宁运动,二、元古代(现为太古代和元古代),256或(5.7)亿年 (一)从缺氧气圈到贫氧气圈 (二)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三)由陆核到原地台和古地台 (四)古元古代地层和中、新元古代地层有很大区别,震旦纪大

6、冰期,晚元古代,华北,华南,三、早古生代,早古生代距今6(5.7)一4.09亿年 寒武纪(Cambrian,日译寒武) 奥陶纪(Ordovices) 志留纪(Silures) (一)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二)加里东运动和加里东构造阶段 (三)海洋占优势的时代 (四)气候温暖干燥,早古生代化石,寒武纪的广泛海侵,晚寒武纪,华南,华北,奥陶纪开始广泛海退,华北,华南,加里东运动,志留纪末,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序幕拉开,华南,华北,加里东山脉,四、晚古生代,晚古生代距今40925亿年 泥盆纪(Devon,日译泥盆) 石炭纪(含煤层) 二叠纪(Dyas,二层) (一)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7、 植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蕨类时代 动物界的两次大飞越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中到陆上 (二)重要的生物事件 二十多个科的动物灭绝 (三)海西运动和海西构造 (四)联合古陆的形成 (五)气候出现分带现象 (六)北方大陆广大煤田形成和南方大陆冰川广布,石炭纪大冰期,晚石炭纪,华北,华南,联合古陆(泛大陆)形成,中国南、北两部分从此连结不分离,华北,华南,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二叠纪,五、中生代,中生代距今250065亿年 三叠纪(三层) 侏罗纪(地名,日译侏罗) 白垩纪(石灰) (一)裸子植物代替蕨类植物 (二)爬行动物代替两栖动物 (三)无脊椎动物进一步发展 (四)恐龙全部灭亡最

8、突出的生物事件 (五)构造运动频繁(太平洋运动) (六)联合古陆解体 (七)气候分带现象明显,联合古陆解体,中国,晚侏罗纪,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中大西洋,欧洲,特提斯洋,大西洋形成,中国,晚白垩纪,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北冰洋,特提斯洋,六、新生代,(一)第三纪 1 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 2 喜马拉雅运动 3 海陆轮廓已经和现在相似。,印度继续向东北漂移,中国,古新世 E1,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澳洲也向东北漂移,中国,始新世 E2,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喜马拉雅形成,中国,中新世 N1,南极,澳洲,南美,非洲,

9、印度,北美,欧洲,(二)第四纪,1 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 2 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 3 第四纪沉积物广布 4 第四纪大冰期 5 人类出现,晚冰期最盛时,中国,晚更新世Q3,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北美,欧洲,现代构造格局,七、未来地壳的演变,按目前的大陆漂移趋势(即大西洋每年扩张 数厘米)继续演变,在今后五千万年内,大西洋 将变得更宽阔,而非洲则向东北漂移与亚欧大陆 相碰撞并俯冲到亚欧大陆之下,形成类似喜马拉 雅山那样的高大山系,地中海彻底消失。 此后,大西洋开始收缩,美洲冲向欧洲。约 二亿五千万年后,世界上的大部分大陆又重新汇 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超级大陆,然后再次解 体漂移。 地壳运动以二亿多年的周期不断循环,大陆 不断漂移,分分合合,直至驱动地壳运动的能量 消耗殆尽为止。,五千万年后,南极,澳洲,南美,北美,非洲,亚欧,一亿五千万年后,南极,澳洲,南美,北美,非洲,亚欧,二亿五千万年后,亚欧,非洲,北美,南美,澳洲,南极,5.78亿年前,中国大陆的地质发展史,?,5.15.7亿年前,?,3.64亿年前,?,2.52.9亿年前,约6500万2亿年前,23006500万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