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化史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54005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260 大小:17.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化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外国文化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外国文化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外国文化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0页
外国文化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化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化史课件.ppt(2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文化史,外国文化史是介绍世界主要国家自古至今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分析不同时期各国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内容和特点;对外国文化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了解。着重将西方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对照系,通过对照、比较分析,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世界历史上的文化成果,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凝聚着人们的智慧; 恰似交相辉映的满天星斗,映射着人类文明的灿烂光辉; 好比异彩纷呈的多棱镜,立体地标记着人民的勤奋与睿智; 就像一个巨型万花筒,映照出各种文化的轮廓、脉络和趋向。,第一讲: 导论(宏观文化学),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世界文化的体系; 四、文化学的兴起; 五、学习外国文化

2、史 的意义。,安托万菲雷蒂埃通用词典culture 英国学者泰勒原始文化 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 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 苏联学术界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西方语言中的 culture,1690 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英国学者泰勒原始文化,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对自 1871 年至 1951 年期间西方流行

3、的16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作了回顾与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们的文化定义:“文化由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得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说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什么是文化”,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譬如,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

4、”定义是“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认为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马文哈里斯在文化人类学中认为:文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从社会上获得传统和生活方式,包括已成模式的,重要的思想方法,感情和动作(即行为)。,第三种是复合论,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

5、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中国古代文献:文化一词均指封建王朝的“文治教化”, 与“武功”相对 . 辞海:“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 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和组织机构。,动词“文化”与名词“文化”,最初的“文化”是描述的动态的过程。而后来,“文化”这个动词演变成了名词。作为名词的“文化”已经和作为动词的“文化”大有区别,首先,作为动词的“文化”是形容的动态,而作为名词的“文化”是反映的静态,或者说是反映的现象和结果;其次,作为动词的“文化”,表示着人们正在应用和使用着文化,而作为名词的“文化”,即指文化的静态存

6、在形式,也指文化的动态存在形式;第三,作为动词的“文化”涉及的文化的内容要少得多,作为名词的“文化”涉及的文化的内要多得多;第四,作为动词的“文化”可以将“文”和“化”分开使用,而作为名词的“文化”则不能将“文”和“化”分开使用。在今天,人们使用“文化”这个概念往往是作为名词的概念使用,作为动词的“文化”这一概念的功能已经很弱小了,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使用了。,周一良:,文化可以分为: 广义 狭义 深义,边义文化,彭树智在东方民族主义思潮中提出“边义文化”。 边义文化是指文化与政治学、宗教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的交叉而出现的跨学科的文化知识。,帐号,希腊 罗马 中世纪 近现代 伊斯兰教 俄罗斯

7、中外文化比较 德国文化:,文化相对地划分为四个层表:,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三个层次,一般把“文化”分做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 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三个层次,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它们或历代相沿,或不断变化,或兴或废,或长或短,既没有具体的存在物,又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 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住宅、服饰等,它们是人的

8、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的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文化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文化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活动现象,文化是人的精神闪烁的火花。文化是人的智慧的结晶。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幻梦和现实。文化的光亮照亮着人类本身,也照亮着与人类临近的自然界! 人的大脑的思维作创造性的活动必须有一个结果。思维创造性活动在前,具有本质意义;结

9、果在后,具有现象的意义。人们看到的文化,是“现象”,即思维活动的结果。文化的现象就是“意识”,“观念”,“思想”,“理论”,“理念”,“道理”的“语言化”,“文字化”,“形象化”,“系统化”等等。,“隐形文化”与 “显形文化”,有的人创造的有些文化,有可能他永远都不会表达出来,而将他带到另一个世界。我们把人们隐藏在内心(大脑)的文化称为“隐形文化”。心理学就是研究“隐形文化”,揣摩人们的心理活动,探索人们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实际上是人们被动地将隐藏着的文化间接传达到社会,因为要他人去窥视你内心的秘密。“隐形文化”还可以扩大外延,将还是没有显现于社会的文化都可以称为“隐形文化”(也包括古人创造的而

10、世面上传播中断了的还深埋在地下的文化)。 可以把显现于社会的文化称为“显形文化”。,亚文化,亚文化:又称作次文化,副文化,是相对于占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来说的;当在社会某一群体中形成一种既包含主流文化的特征,又具有某些独特要素的文化聚合物时,这种群体文化便被视为亚文化。地区、民族、阶级、职业、性别乃至年龄的差别都可形成亚文化,如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荆文化、岭南文化,1985年湖南江永县发展一种举世罕见的“女书”,包括一套妇女专用的特殊文字和用这种文字记录,创作的作品。,反文化,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其主要特征是和主流文化相对抗,有意识地否定在更大社会范围内的

11、文化规范。西方文化学家把所关注的吸毒,性放纵等看成是反文化的典型事例。,文化和文明,文化和文明:是密切相关的二个概念,文明有时作文化的同义词使用,但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含义和用法还是有所不同。 文明一词最先是用来表示人类由野蛮状态所跨进的那个社会阶段(摩尔根),由此引申,现在通常指文化发展的高级状态与积极成果,而文化概念的包容则更广。不论是作为肯定价值或否定价值存在的文化现象,都在文化范围之内。,二、文化的基本特征 1、超自然性:文化是与“自然”相对而言的概念。 2、超个体性:文化是靠社会群体积累传续和推广的。 3、民族性 : 4、阶级性 : 5、时代性: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在相同的时代或相同的 社

12、会发展阶段上所共同具有的与该时代相适应的特点。 文化的民族性使各民族文化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 有利于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文化的时代性则意味着 文化依时代更迭而不断变迁,可促使民族文化推陈出新、 避免固步自封,停滞僵化。,6、继承性: 7、变异性: 8 、符号性 : “结构主义”认为,人不是生活在自然之中,而是生活在文化之中,而文化无非是一些符号,所以,可以说人生活在符号之中。文化具有符号性的特点是无法否认的,例如,任何一个可以被称之为文化的文化都要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符号;任何一个文化单位,如民族、宗教、都有自己的名称,而任何一个名称也都是标明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符号。,

13、三、世界文化的体系,德国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不同文化的历史。文化的历史如同有机体,有着新生、青春、成熟、衰亡等不可避免的生命周期。各种文化因其生存环境不同,生存样式、发展方向和生命周期也就不同。因此,任何一种文化的各种内部因素,也就必然会以其特有的方式,相互谐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显示出该文化所特有的“基本象征符号”或“灵魂”。他据此来区分文化的不同类型,他把世界上的文化划分为9个类型(文化团体、文化民族)。,汤因比的世界文化类型论,他在历史研究中认为,人类约有6000年的文明史,可以假定为是共时的,在哲学上则可把各种文明视为等价的。他还提出,文明是针对环

14、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挑战”而进行的“应战”。人类能够对环境以各种困难为表现的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文明就会产生、发展。“应战”敌不过“挑战”,文明就会衰落乃至灭亡。根据这两个原理,汤因比认为,人类历史上共产生过21个文明单位,即达到文明水平的有21个文化类型。另外,他认为还有5个停滞的文明,3个流产的文明。,克罗伯的世界文明 体系,对世界上的主要文明和文化的类型进行了排列。 欧洲有古希腊罗马、史前巨石(新石器晚期到铜器时代欧洲大西洋海岸以巨大建筑物为特征的文化),克里特、斯堪的纳维亚及俄罗斯等不同类型的文明或文化,其中,古希腊是高度文明的中心区。 亚洲文明区有古代东方(中东、埃及)、印度

15、、中国、印尼、北亚(朝、日)等文明类型。 上述两大洲,西起直布罗陀、东到太平洋海岸、是旧大陆“希腊时代”的高度文明区域。在这一区域的两侧,还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文化。 美洲文明区内,墨西哥、中美洲、秘鲁是核心,由这个核心形成了美洲的多种文明与文化。,丹尼尔和法兰克福的世界文化类型,丹尼尔和法兰克福对世界文化类型的划分别树一帜。丹尼尔注意的是最古老的文明有6个: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墨西哥、秘鲁。法兰克福则强调文明的独立形成,认为世界上真正的独立形成的文明只有3个:两河流域、中国、中美洲。,菲利普巴格比的文明观,菲利普巴格比在系统考察了70年代以前西方文化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文化史上共有

16、9种主要文明和“几乎肯定没有穷尽”的“边缘”或“次级文明实体”的看法。9种主要文明是: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雅典、秘鲁、中美洲(阿兹台克、奥尔梅克和玛雅)、西欧(始于10-11世纪)、近东(上自犹太和波斯,下至东罗马和伊斯兰文明);另外,原属中国文明边缘的有日本文明以及先后是近东和西欧文明边缘的有俄罗斯文明;在最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中,都已更像独立文明。至于“边缘”或“次级文明”列举了十个之多,其中属于中国和印度两个文明“边缘”就有缅甸、锡兰、高棉、印尼、马来亚、越南、尼泊尔、朝鲜等国家。,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是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和注重实地调查的学者,曾指导学生到太平洋上的几个岛

17、屿以及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许多部落进行实地考查。她本人也对原始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和“纯粹人种学”作过专题研究。与其他人类学家不同,本尼迪克特在20世纪30年代同心理分析学家合作,首次把通常用于个人的那些心理学分析概念和心理学概念应用到集体上,并于1934年发表了她的代表性著作文化模式(PatternsofCulture)。,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根据她的见解,“模式”是一个行动心理学的概念。不同于德国文化哲学家所说的“类型”。“模式”是一个给予各个行动以意义,并将各个行动包容于文化整体中的媒介。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内含多个“模式”,或是由多个“模式”构成综合的有机整体。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

18、式”理论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类可能产生的行为范畴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或受到重视。因此,人们应根据文化发生的来龙去脉来评价文化现象,而不能只偏重于文化特质,即个性的分析。 本尼迪克特强调应把文化研究的突破口放在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法在其特殊性的联系中形成的整体结构上,即放在分析结构的机能上。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与个性这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季羡林提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体系 印度文化体系 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 欧洲文化体系 关于文化体系的概念,季羡林的看法是:“一个民族或若干民族发展的文化延续时间长又没有中断、影响比较大,基础比较统一而

19、稳定固,色彩比较鲜明,能形成独立的体系就叫文化体系。上述四个体系都是古老的,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化体系。,早期文明的三种不同形态,希腊人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血缘因素,而将其中的自然因素神秘化,从而导致了西方式的宗教文化; 中国人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因素,而将其中的血缘因素世俗化,从而导致了儒家式的伦理文化; 印度人同时利用了“图腾崇拜”中的两大因素:一方面将其自然的成分神秘化,一方面将其血缘的因素宗教化,从而形成了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正是这种不同的文明路径,使得西方、中国、印度在其后漫长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结构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表征。,图腾崇拜,(1)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等人认为,图

20、腾崇拜反映了早期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愿望,但它与宗教无关。 (2)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等人认为,图腾崇拜虽不同于宗教活动,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根源。 (3)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图腾崇拜本身就是宗教活动的最初形式之一。,图腾崇拜,图腾崇拜虽然可能成为宗教活动的基础,但却并不必然地转化为宗教,因为从图腾物与氏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中,完全可能演化为祖宗崇拜,乃至世俗伦理。从逻辑上讲,作为原始的人类活动,图腾崇拜本身便包含着向三个方面转化的内在可能,一是神话其自然的成分,弱化其血缘的成分,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人类血缘无关的宗教信仰;二是强化其血缘的成分,弱化其自然的成分,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宗教信

21、仰无关的世俗伦理;三是既神话其自然的成分,又强化其血缘的成分,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宗教有关的种姓制度。前者是西方人选择的文明路径,中者是中国人选择的文明路径,后者是印度人选择的文明路径。,胡适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我们可以大胆地宣言:西洋近代文明绝不轻视人类的精神上的要求。我们还可以大胆地进一步说: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胡适,这是一种“利用厚生”的文明,因为贫穷是一桩罪恶,所以要开发富源,奖励生产,改良制造,扩张商业。因为衰病是一桩罪恶,所以要研究医药,提倡卫生,讲求体育,防止传染的疾病,改善人

22、种的遗传。因为人生的目的是求幸福,所以要经营安适的起居,便利的交通,洁净的城市,优美的艺术,安全的社会,清明的政治。纵观西洋近代的一切工艺,科学,法制,固然其中也不少杀人的利器与侵略掠夺的制度,我们终不能不承认那利用厚生的基本精神,西洋文明精神方面的第一特色是科学,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人生世间,受环境的逼迫,受习惯的支配,受迷信与成见的拘束。只有真理可以使你自由,使你强有力,使你聪明圣智;只有真理可以使你打破你的环境里的一切束缚,使你戡天,使你缩地,使你天不怕,地不怕,堂堂地做一个人,东西文化的一个根本不同之点,一边是自暴自弃的不思不虑,一边是继续不断的寻求真理。 东方的文明的最大特色是

23、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宗教的人化,知识的发达不但抬高了人的能力,并且扩大了他的眼界,使他胸襟阔大,想象力高远,同情心浓挚。同时,物质享受的增加使人有余力可以顾到别人的需要与痛苦。扩大了的同情心加上扩大了的能力,遂产生了一个空前的社会化的新道德。,西洋现代文明的真意义只是充分运用人的聪明智慧来征服或改善物质的环境,西洋现代文明的原动力是那永不知足、精益求精的精神。物质器械的进步可作例;其实西洋近代的政治运动、社会运动,都可以作这样看法。民主政治、自由运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妇女运动,这都是不认现状为满足、用人的心思才力来改善环境的努力,没一桩不可以叫做道地的精神文明。,东方

24、文明:“和为贵”,东方文明,无论是印度人的消极宗教,还是中国人的消极哲学,说的尽管头头是道,结果环境逼人而来,东方的思想家说:“我们退让罢!”“我们同环境讲和罢!”退让同讲和,这是东方思想的两条大路。,“反对文化侵略”,近日一班无识妄人造一新口号曰“反对文化侵略”。此真是一种开倒车的现象!我们这个懒惰苟安的民族,若不是人家拿文化硬送上门来,哪里肯输入文化!我们今日所以有一点点人的生活可享用,几乎全都是文化侵略的结果。铁路便是一例。,“公民”概念,由于私有制的利刃较为彻底地斩断了人与人之间原始的亲情血缘关系,使得古代的西方人呈现为各自独立的单子状态。其最集中的体现,便是希腊城邦中的公民。“公民”

25、这个概念,在古代的中国与印度是没有的。(1)尽管并非所有城邦的人员统统具有公民的资格,但公民无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的第一章中专门探讨过这一问题。在他看来,所谓城邦,不过是为公民提供至善生活的手段而已。离开了公民,城邦本身便毫无意义。显然,这里的“公民”与中国古代之“黎民”、“黔首”之类,有着不同社会地位和文化含义。(2)尽管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斥在公民的行列之外,但公民并不是高贵血统的特权或专利。,希腊人的神学体系,在精神领域,如何将这些有着独立人格的公民统一起来呢?显然,仅仅依靠原始的亲情伦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血缘关系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物质利益关系所取

26、代了。要将这些被物质利益切割成单子状态的个人重新统一起来,使之获得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必须借助于一个超出血缘之上的绝对中介。正是出于这种需要,希腊人才创造了自己的神学体系。作为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绝对中介,希腊神话中的各个神祗与每个公民之间都是等距离的。尽管与希腊社会的多元城邦制相一致,希腊神话中的神也是多元的。然而多元的奥林波斯诸神不仅为以后的西方人认同于三位一体的基督教神学进行着心理上的准备,而且其本身已具备了后代神学所应有的精神慰藉的文化功能。,宗教是补偿孤独的最好形式,西方人一直企图在彼岸世界中寻找一种精神的家园和生命的归宿。因此,尽管希腊文化与希伯莱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然而这一

27、差异却不像一些论者所描绘的那样是现世与来世、科学与宗教的不同。 换言之,即使没有希伯莱文化的影响,作为古希腊后裔的西方人也必须为自己创造出一套宗教体系。说到底,西方人的自由是以孤独为代价的,而宗教则正是补偿这一孤独的最好形式。,儒家崇拜的是祖先,由于私有制的钝刀尚没有彻底斩断人与人之间的原始纽带和血缘关系,使得中国的古人既没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教信仰,也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行为习惯。在精神领域中,儒家所崇拜的是祖先而不是神祗。由于每个人与祖先之间的亲疏远近都是不同的,因而在祭祀活动中的服饰和举止都有着严格的区分。这种区分,便是“礼”的根源所在。它的真正意义,就是要通过与死者之间的远

28、近来区别出与活人之间的亲疏。从这一意义上讲,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与他人隔绝的单子,而只是庞大的血缘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环节。,“半部论语治天下”,从情感上看,这样的人不是孤立的,他无须到超验的彼岸世界中去寻找精神的寄托,而可以在温、良、恭、俭、让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温暖。从行为上看,这样的人也不是自由的,他不能仅凭自己的意志,以一个独立的权力承担者的身份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要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际关系中扮演其君恩、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的社会角色。因此,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人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来确立行为规范,而是依靠伦理来调节人际关系,使每一个人根据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处理不同的现实事务:对

29、高于自己的人应该怎样应酬,对低于自己的人应该如何打发,所谓“实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义所在。,每个人业报轮回的世代因果,早期的印度人也讲究尊卑贵贱,但却没有将这种等级差别归结为宗法群体的血缘关系,而是将其归结为每个人业报轮回的世代因果。对于任何一个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说,他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是合二为一的,都是父母给的。因此,他与父母之间不仅有着肉体上的血缘关系,而且有着一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精神关系。这种建立在亲子血缘基础之上的精神关系在宗法制度下已经被神圣化了:在肉体上,只有通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地繁衍,其有限的生命才能够得到无限地延续;在精神上,

30、只有通过子子孙孙连绵不断的香火,对前辈的祈祷才能够不断地接近于神灵。而对于任何一个信奉婆罗门教的印度“再生族”来说,其肉体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则是一分为二的:肉体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精神的生命则是宗教给的。在肉体生命的成长中,由于母亲常常比父亲对其更有帮助,因此在现实生活领域中,印度人的母子关系比父子关系还要重要;在精神生命的获得中,由于老师常常比父母对其更有帮助,因而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印度人的师生关系比家庭关系还要重要。,印度人的师生关系比家庭关系还要重要,正像吠陀中所说的那样,“父母因爱结合赋予儿子以生命,因为婴儿形成于母胎,所以这种出生只应被看作是纯人世的。但阅读过圣典的教师,根据法律,通过

31、娑毗陀利赞歌赋予他的生命才是真正而不会死的。” 在这种不同于宗法文化的宗教文化中,不仅不同种姓的人之间因害怕沾染污秽而互不来往、严重隔绝,就连家庭内部的父子、兄弟之间,也缺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感情沟通。,膜拜神灵,中国人膜拜神灵,几乎完全是因为有求于神;印度教徒则把崇拜神作为平常虔敬之心的必要表现。中国人需要神时才去朝拜神,而印度教徒在任何时候都把朝拜看作重要的事。,法律、伦理和宗教协调社会的运转,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形式,无论是西方、中国,还是印度,都需要法律、伦理和宗教来协调社会的运转,来调解人们的感情,但其三者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其顺序大致如下:(1)西方:法律、宗教、伦理;(2

32、)中国:伦理、法律、宗教;(3)印度:宗教、伦理、法律。换言之,在文化功能上,西方是以法律为主的社会,中国是以伦理为主的社会,印度是以宗教为主的社会。,四、文化学的兴起,文化学源于人类学。所谓人类学,简单说来就是关于人的科学,这门学科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与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以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 从很早的时候起,人类便开始思考自己的文化和习惯是怎样发生的问题。科学的人类学在19世纪进化论出现以后才开始形成。20世纪以来,人类学分成两个领域: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进化论”学说的创始人达尔文,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生物特征、体质结构以及不

33、同种族的起源、分布、演变、形成等自然过程。 文化人类学则研究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不同民族、区域的文化及其对人的心理建构、性格塑造、行为规范的影响等文化过程。因此,它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及神话学等等,早期文化人类学着重于原始文化的研究。,“进化论”学说的创始人达尔文,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是当代科学界普遍关心,而又解答不易的问题。 自从达尔文学说问世,并逐渐战胜腐 朽的宗教观念以来,进化论思想已深入人心。人们普遍相信, 我们的祖先是由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当代考古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时间表,即: 古猿,生活于l4

34、00万至800万年前 南猿,生活于400万至l90万年前 猿人,生活于l70万至20万年前 不幸的是,在这条漫长的时间链上,有两段化石空白期: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空缺400万年,南方古猿与猿人之间空缺20万年。在这两段空缺时间里,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人类起源的过渡性生物的化石,这就给传统的人类起源理论人是从灵长类生物进化而来的留下了疑团。,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1960年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间的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里。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化史上,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哈代指出:地质史表明,400万至8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

35、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求生,从而进化成了海猿。几百万年之后,海水退却,已经适应了水中生活的海猿又重返陆地。它们才是人类的真正祖先。 这就是震世骇俗的“海猿说”。 由于海水的压力和浮力,海猿在海洋中进化出了后腿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领,这就为再次登陆后的直立行走、解放双手、乃至于发展语言准备了条件。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得以超越其他猿类,进化成为地球上的真正的主人。 “海猿说”进一步指出:人的许多生理特征,同其他的陆生灵长类动物迥然不同,而与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倒是十分相似。例如: 1.所有的灵长类动物身体体表都生长有浓密的体毛,唯有人和水兽一样,皮肤裸露光滑。 2.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

36、而人类却有皮下脂肪,这一点,也明显地不同于陆生灵长类动物,而与水生哺乳动物相近。 3.人类通过泪腺分泌泪液,以排出盐分,控制体内的盐分平衡,这也是水兽所具有的特征,而在灵长类动物中确实绝无仅有的。 4.人类所具有的正面性行为,和通过汗以散发体热的现象,也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大相径庭。 5.妇女在水中分娩没有痛苦,而婴儿也喜欢水,并有游泳的本能,这也说明人类与水的关系非同寻常。,“海猿说”,1983年英国科学家爱尔默等人在非洲直立猿人化石的发现地考察后也指出,这里“贝冢”中的贝壳,大都是深海贝类,没有高超的屏息潜水技术,是不可能碎的。很明显,生活在这里的古代猿人,正好具有这种潜水本领。而这一点,是任

37、何其他陆生动物都不可能实现的。 “海猿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 1.古猿在下海生活的400万年里,获得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特征,但当它们重返陆地后,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也应该丢掉这些只适应于海洋生活而不适应于陆地生活的特征;重返陆地已经几百万年了,为什么这些特征还没有丢失? 2.对于400万年的化石缺环,“海猿说”也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释。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却仍然没有发现海猿的化石。因此,时至今日,化石缺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3.分子人类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人和猿开始分化的时间是距今400万至500万年前。这一点,也不支持“海

38、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于是,有一些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了“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即人类可能有两个祖先,一个是古猿,一个是海洋生物。 他们认为,对这段400万年化石空白的较合理的解释是,古猿与海洋生物发生了基因重组,在400万年前产生了南方古猿。因为重组产生新种所需的时间很短,也许只用了几代或者十几代人的时间,这对于地质年代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过渡阶段的化石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很难发现的。 这一假说,既解答了化石空白的原因,也解答了人类为什么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特征的原因。至于参与重组的是哪一种海洋生物,却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 (摘自我们是外星人的后代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39、年8月版,五、学习外国文化史的意义与方法,了解、继承和发扬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继承和吸收历史的、当代的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进步人类与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重视的。列宁说过: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途径,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通向无产阶级文化(青年团的任务)。 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先进的文化必将超越国界和民族,被人们所接受。所以,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继承本民族

40、的优秀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在变革时期。如果说,文艺复兴引起意大利在政治、科技、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大变革;那么,从经济改革起步的中国变革,很快就深入到政治、科技、教育和文化各个领域。由于“文化”是一个覆盖面极广的概念,包括了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时代对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要了解世界文化变革历史,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未来将是一个交叉科学时代。,提高学术研究整合能力。现代社会注重人的素质,要求人们要有广博的知识。 世界文化史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与哲学、宗教学、文学、史学、科

41、技等单门学科的研究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更多宏观研究。一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文化史,对适应当前世界学术研究整合趋势的要求,无疑是有益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预言:未来将是一个交叉科学时代。 英国人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读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思考,文学使人想象,数学使人周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世界文化史的学习与研究对培根这一名言的实现,将有裨益。,敬其所异,爱其所同,扩大知识面与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与思想素质,培育文化智慧(选择能力)。文化素质,包括三个能力因素:学习活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研究世界文化史,将有利于加强知识的多面性、

42、思维能力的多方面锻炼,培养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科间的渗透,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学习世界文化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认识;能进一步认识到吸收外来有益的文化的重要性;更能提高文化素质,增强社会历史责任感,将学习外国文化提升到关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新高度,认识到文化融合无疑将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世界文化史可以培育我们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树立人类整体、世界大同、地球村的国际意识。总之,我们对待外国文化:敬其所异,爱其所同。,反思“官本位”与“公务员热”,权力崇拜可以产生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安定和秩序,但如果没有文化崇拜的平衡,那么权力将不可避免地使这

43、种秩序僵化成阻挡民族进步的桎梏。,文化决定社会发展,人,对于自身“存在”处境自觉的程度,以及他出于这种自觉而进行反思,而试图表达,在自觉和表达之间所激发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强弱,就造成文化和文化之间的不同。人的自觉程度越高,反思的能力越强,表达的冲动越大,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空间就越大。在这一个灵魂探索的过程里,思想的内涵和美学的品位逐渐萌芽、摸索、发展而成型。,文化是一种特别的品质,文化可能高度发展也可能严重萎缩。有些社会结构适合文化的发展而有些结构会造成文化的停滞。连年战争屠杀或是长期的独裁暴政对文化所可能带来的伤害,历史里有太多明显的例证。龚自珍所看见的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就是一个因为集权控

44、制思想到极致,整体国民创造力被侏儒化到了连盗贼都没有创意的地步。而即使在太平的日子里,不同社会结构里人们在文化艺术里渗透的程度也不同。在这样一个语境里,我们可能做价值的评比,认为某些文化丰富多元,某些则呆滞而单调,某些文化充满活泼的创造力正走向高峰,某些文化停留在一个静态水平或者正从繁华丰盛走向一潭死水。我们也可能说,某一个历史朝代是文化盛世而另一个朝代是文化的荒原。,文化决定社会发展,20世纪初,韦伯曾经用基督教文化里的价值观来解释为什么许多基督教国家发展出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以韦伯的理论为基础,哈瑞森、福山、亨廷顿、普特南、英格哈特等等研究现代化的学者都不断提出论证,认为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

45、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元素。,英格哈特的“世界价值观调查”,英格哈特所主持的“世界价值观调查”,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文化价值观上愈重视个人自主和多元开放的地区,经济力愈强大;愈强调集体意识、国家或宗族权力的地区,愈是穷困。文化价值观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是的,文化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一个社会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与自由市场能否接轨、全球化的竞争能否适应、政府管治的清廉与否、公民意识的建立有无等等。有些文化很轻易就过关,有些却长期陷在传统历史的制约泥沼中,无能自拔。,文化决定国家的真实国力和未来,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位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眼睛

46、所见、耳朵所听、手所触摸、心所思虑的整体环境的美丑。 文化是经济,它的产业所值媒体、设计、建筑、音乐、电影、电子、广告、文学、体育、观光旅游早就是先进国家的经济项目大宗。 文化是外交,当政治协商触礁、军事行动不可的时候,文化是消弭敌意惟一的方法。尤其对于弱势国家,文化可以是以柔克刚的军队、温柔渗透的武器。 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厚、它的想像力有多么活泼、创意有多么灿烂奔放、它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企图心有多么旺盛,彻底决定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认识中国的三位一体,学习外国文化史就会发现我国现阶段最突出的社会文化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由于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

47、的滞后,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意识,计划经济的垄断思潮,与市场经济的拜金主义,结成三位一体,其负效应相互交织,相互强化,不断滋生着官商结盟、权钱交易。形成垄断性的利益集团,肆意瓜分国有资产甚至掠夺大众财产(如股市)。垄断行为从经济领域向行政、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蔓延。官本位不断扩张,党政机关里和国有企业中的上下依附关系,不断侵蚀着原有的平等同志关系,加重了社会的不公与病态。社会生活中充斥着金钱崇拜和权力崇拜。人们重视功利,漠视道德,无视信仰。世界各国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大多出现过相似的问题。,对策借鉴,许多国家、特别是社会民主党参与执政的国家,在抵制拜金思潮、垄断思潮、官本位的侵蚀,促进社会走向

48、和谐方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有效的机制: 一是依靠强大的人文精神弘扬,包括了古希腊人文传统的继承,基督教平等精神的潜移默化,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精神入宪,从尼采到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精神的提醒,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念的深化,从而不断洗刷人们头脑中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污垢。 二是完善的民主法制和力量强大的公民社会结构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调节、监督,制约着官本位政治观的滋长。,对策借鉴,三是混合经济基础的确立。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最合理的产权形式是混合经济,公、私经济各司其责,民营经济充分自由竞争,国有经济弥补市场失灵,加上反垄断法的贯彻执行,使垄断主义难以发育。 四是培育强大的注重文化理性的中产阶层。贫穷阶

49、层倾向革命,大资产者倾向垄断。只有中产阶层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他们才能成为社会和谐的主要载体。发达国家这些通过长期阶级纷争和阶级和解总结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外国文化史 参考书目,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张岱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王桌君:文化视野中的政治系统:政治文化研究引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石田良一:文化史学:理论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年。 约翰多克: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文化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谢名家: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导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 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