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安全管理 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65970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9.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安全管理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环境安全管理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环境安全管理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环境安全管理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环境安全管理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安全管理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安全管理 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作业环境安全管理 实务部分第七、八章,P221347,为什么管管理的原因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谁管管理的责任人 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加以明确 管什么管理的对象 抽象地讲是各种危险因素,具体地讲是生产中的物与人。 怎么管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对管理对象实施有效的管理。 管到怎样管理的目标与要求 要实现的预期的结果和管理过程的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也是评价管理效果的标准。贯彻执行法规标准、无伤亡损失,一、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要素 1、设备、工具、物料的布局、放置 2、物流的流向与通道 3、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 4、事故疏散通道、出口、泄险区 5、安全标志、标线、标识 6、职业卫生状况,二、作

2、业环境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地确定人与物在生产空间、场地的相互位置关系,使作业环境整洁有序、无毒无害(无毒无害指消除、控制有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保障生产安全、高效。T16环境安全管理的任务是?,三、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1、现场调查,了解现状,分析作业过程,识别有危险有害因素。【T16】P221 2、评价危害程度,确定整治对象。 3、确定治理方案并实施,评价治理效果并完善。 4、日常检查,维护整洁有序、无毒无害状态。 5、持续改进,完善提高。,四、作业环境布设 1、布置原则 (1)按危害程度分区,有害与无害分开 (2)按功能分类 (3)按顺序排列 (4)频繁使用优先,重要

3、优先 (5)符合人机工程学,2、定置管理 (1)定位、定向、定量、定人、定作业方式。 (2)实现安全、优质、高效、 经济。 (3)相对稳定、持续改进。,3、定置管理的具体方法 (1)5S(p242) 整理 按使用频繁分为常用、偶用、不用的 整顿 分类定位放置、常用优先 清扫 清除不用的 清洁 日常维护、各置其位、清除废物 素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开展5S活动的原则(p247) 【T17】 (2)PDCA (p249),4、安全标志 准确迅速传递信息【T6】 5、采光与照明 (1)不良光照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2)照度与光照质量 按新标准 GB50043-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旧标准废止:

4、 GB50043-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90民用照明设计标准,五、作业环境职业有害因素 (一)有害因素的分类(按其来源分) 1、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指工艺方法、设备、物料等带来的有损健康的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指劳动的时间、强度、方式、工具等引起的有损健康的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指自然环境、工艺环境、人工环境以及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不合理等带来的有损健康的因素。,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是主要的,可分为: 化学因素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物理因素 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 生物因素:使人致病的生物体 其中危害较大的是生产

5、性粉尘、生产性毒物、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噪声。,(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造成伤害的条件 1、有害物质和生物体侵害人体的途径 (1)粉尘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2)有的毒物可经皮肤吸收 (3)毒物也可经消化道食入 (4)生物体从这三个途径均可侵入,2、有害因素侵害人体的后果 未造成实质性损害 出现职业特征 体质变弱及抵抗力下降 造成实质性损害 官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职业病 死亡 潜在性损害:致癌和基因突变 胎儿损害:流产、畸胎、体格智力发育不良,3、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条件 (1)人与有害因素有接触机会,有害因素侵害了人体。 (2)有害因素作用人体的剂量超过了人的耐受能力。 剂量由与有害因

6、素的接触时间和接触浓度(强度)共同决定,剂量随接触时间或浓度(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吸入性有害物,剂量还随体力劳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年龄 性别 健康状况 营养状况 遗传缺陷,1 20 8 3 480 2/1 10 8 3 240 3/1 20 4 3 240 4/1 20 8 2 320 接触浓度接触时间劳动强度剂量,车间空气中 有害物浓度 (mg /) 接触浓度,每日工作时间 (小时/天) 接触时间,吸气量 (/小时) 呼吸时吸入 的空气量,剂量 (mg /天) 有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总量,序号,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条件 (1)有害因素与人有接触机会并侵害了人体。 预防

7、对策使人与有害因素没有接触机会 消除有害因素(以无毒无害的替代有毒有害的),使人不会接触到有害因素。做到本质安全。 以机械替代人的操作,使人无须接触有害因素。 将有害因素与人隔离,使人不会接触有害因素(如将有害源封闭、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减少作业时间,使人接触的机会减少。,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条件 (2)作用人体的剂量超过了人的耐受能力 剂量随接触时间或接触浓度的减小而减小,接触时 间 接触浓度,卫生保健 措施,剂量,年龄 性别 营养状况 健康状况 遗传缺陷,安全水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职业 禁忌症,有特定疾病或遗传缺陷而 对特定有害因素耐受力特低,工程技术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8、,耐受力,控制对象,管理措施,控制措施,(三)有害因素危害控制的基本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控制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 2、个人防护措施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浓度。 3、卫生保健措施用预防医学方法保护作业者。 4、组织管理措施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用制度强制保障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六、生产性粉尘、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粉尘、毒物形态的医学概念、物理学概念,粉尘与毒物有相同的形态,治理的方法相同,六、生产性粉尘、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一)有害源控制 1、工艺措施 (替代) (1)有害源合理布局 (2)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替代手工操作减少接触 (3)以无毒无害替代有毒有害、以低毒低害替代高毒高害

9、,消除或减少有害物或危害程度,2、密闭措施 (隔离) 将产生有害物的部位封闭起来,使有害物不能逸散到生产环境中。 3、通风措施 (排除) 设置吸风罩,在有害物散发区内建立有足够吸捕速度的吸捕气流,将有害物抽走,使有害物不能逸散到生产环境中。 因通风措施的吸风量比密闭措施大很多,且易受外部气流干扰,故只有不能密闭时才采用。【T1912】 4、湿法防尘 (增重),密闭抽风罩,除尘器,风机,风管,尘源,密 闭 措 施,抽风量Q抽漏风量Q漏 使罩内形成微负压,经净化的空气,漏风量Q漏,抽风量Q抽,除尘器,风机,风管,敞口抽风罩,通 风 措 施,抽风量Q抽 VS V:罩口风速 S:罩口面积,经净化的空气

10、,尘源,V罩口风速,S罩口面积,抽风量Q抽,密闭罩,除尘器,风机,风管,尘源,尘源,敞口罩,横向 气流,通风的抽风量比密闭的抽风量 大很多,且易受外部气流干扰,经净化的空气,抽风量Q抽,漏风量Q漏,Q抽 VS,【T1912】,V,(二)控制设施 1、除尘系统与毒物净化系统的构成:风罩(密闭罩或敞口罩)、风机、净化装置、风管及其附件(p288)【T11】 2、除尘与毒物净化系统的划分原则(p287) 同一工序共同工作归同一系统 不相容的不得合并,除尘器,风机,风管,尘源,尘源,除尘系统与毒物净化系统,敞口罩,密闭罩,系统由风罩(密闭罩或敞口罩)、风机、净化装置、风管及其附件构成,Q1,除尘器,风

11、机,风管,除尘与毒物净化系统的划分原则,Q2,Q3,Q4,Q5,Q6,同一工序共同工作归同一系统 不相容的不得合并,3、系统配置要点(p288) (1)负压操作 (2)设备联动【T18-13】 (3)密闭良好 (4)避免积尘下尽量降低风速 【T15】【T18-1】 (5)防积尘、易清扫 (6)设置调节阀等附件,密闭罩,除尘器,风机,尘源,经净化的空气,尘源,除尘器,负压区,正压区,若正压操作则: 正压区粉尘会漏出 经风机的空气含尘 会加大风机的磨蚀,系统应负压操作 除尘器內粉尘不漏出 经风机的空气不含尘,除尘器,风机,生产设备,生产设备,除尘器,负压区,停机时,若除尘设备先停.风管和除尘器內充

12、满粉尘,粉尘沉降会堵风管。,开机时,若生产设备先开,负压区未形成,粉尘不受控制会外泄。 【T18-13】,除尘器,风机,风管,尘源,尘源,V抽,风机的抽风量Q抽一定,漏风量加大,则会影响粉尘控制效果。系统应密闭良好,Q抽,漏风,漏风,漏风加大,密闭罩内负压变小,粉尘会外泄。,漏风加大,敞口罩的罩口风速V抽变小,粉尘抽不进罩内,会扩散。,V1沉降速度 V2风管风速,风管风速V2要足够大,以防止沉降。因阻力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风速加大后阻力迅速增大,能耗增大。应避免积尘下尽量降低风速。【T15】【T18-1】,V1,V2,垂直风管,尘粒,水平风管,V2,V1,尘粒,风管,V1风管风速 V2堵灰断面

13、风速,V1,V2V1,因堵灰处断面积变小, 故V2变大,而阻力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随之堵灰处阻力增大,风管风量随阻力增大而变小, V1随之变小,粉尘沉降加大,堵灰更严重。,粉尘,堵灰发生后,情况会 迅速恶化。系统应防 积尘,管内易积尘处设清灰口,及时清灰。,Q1,除尘器,风机,风管,Qn:风罩的风量 Rn:风管的阻力,各风罩分配到的风量与各风管的阻力比例相关,若某支管阻力R改变,则会使各风罩的风量Q改变。,Q2,Q3,Q4,Q5,Q6,R5,R4,R3,R2,R1,R6,设置调节阀等附件,调节风量,测定运行工况。,4、系统的运行管理(p291) (1)基本要求:严密不漏;不积尘;维持阻力平衡;

14、装置完好;及时清运。 (2)管理要点:专人管理;定期清灰;加强检查维护;定期测定;定期检修。 5、系统防火防爆(p291)【T20】,(三)空气中有害物的净化 1、待净化废气的状态,有害气体是均匀相,气溶胶是非均匀相。,2、净化的基本方法 (1)分离法 是物理过程,将有害物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净化前后有害物的化学成分不变。 (2)转化法 是化学过程,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转化为无害物或易于分离的物质,净化后有害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3、净化装置的类型,按净化原理可分七大类(p292) 【T11除尘器可分为几类?】 (1)机械式分离装置(净化烟尘雾) (2)过滤式除尘器(净化烟尘) (3)电场

15、沉降净化装置(净化烟尘雾) (4)湿式净化装置(净化烟尘雾、有害气体) (5)燃烧装置(净化有害气体) (6)冷凝装置(净化有害气体) (7)吸附装置(净化有害气体),4、有害物的净化方法及相应设备 (1)(6)的方法:重力沉降、惯性分离、旋风分离、过滤分离、洗涤分离、电场沉降适用净化烟尘雾 【T5】 (7)(10)的方法:燃烧净化、冷凝回收、固体吸附、液体吸收适用净化有害气体 【T4】,(1)重力沉降 扩大气流断面,使气流速度降低,利用尘粒、雾滴受重力作用而沉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适用于比重和粒径大的尘雾分离过滤,纤维尘不适用。设备是重力沉降室,可处理高温烟气。 【T10-1】 【T18-3

16、】,进风管,出风管,风管风速,沉降速度,沉降室风速,沉降速度,重 力 沉 降 室(纵向剖面),尘粒,尘粒,净化 空气,含尘气流,重力 沉降室,沉降室内风速变小,沉降速度起主导作用,使尘粒沉降。,沉降室设置水平隔板,使尘粒沉降距离减小,有水平隔板的重力沉降室(纵向剖面),尘粒,尘粒,原沉降距离,沉降距离 减小,水平隔板,含尘气流,净化 空气,进风管,出风管,喷水使尘粒加湿后,沉降速度加大,而且不会重新飞扬,风管风速,喷水后 沉降速度,沉降室风速,沉降 速度,湿法重力沉降室(纵向剖面),尘粒,尘粒,喷水管,喷水嘴,含尘气流,净化 空气,(2)惯性分离 气流方向有障碍物或气流突然改变方向时,尘粒或雾

17、滴惯性作用撞击到障碍物上而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适用于粒大的尘雾,纤维尘或粘结性尘不适用,设备是惰性除尘(雾)器。【T10-7】,惯性分离原理 (1)在气流前进方向设置档板,尘粒惯性大绕不过挡板,撞到档板上而跌落在地上,空气分子惯性小能绕过挡板。,尘粒,空气分子,尘粒,档板,空气分子,(2)使气流突然改变方向,空气分子惯性小能拐弯,尘粒惯性大,拐不了弯而碰壁。,小的尘粒,空气分子,含尘气流,净化空气,大的尘粒,重力 沉降室,有垂直气流挡板的重力沉降室(水平剖面) 重力沉降+惯性分离,尘粒,含尘气流,净化空气,档板,尘粒被挡板阻挡跌落在地上,空气分子绕过挡板,(3)旋风分离 利用离心力作用从旋转气流

18、中将尘雾分离,适用于粒大的尘雾,纤维尘或粘结性尘不适用,设备是旋风除尘(雾)器。 重力沉降、惯性分离、旋风分离合称机械式分离方法,是利用重力、惯性力、离心力的作用,尘粒或雾滴的质量越大,受到重力、惯性力、离心力的作用越大,越有利于分离。【T7】,旋 风 分 离,净化空气,含尘气流,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开碰壁而下落,空气分子,尘粒,尘粒,尘粒,尘粒,(4)过滤式除尘器 含尘气流经过滤料时,尘粒被分离。 颗粒层除尘器用砂粒作滤料,可处理高温或粘结性粉尘(p303)。 袋式除尘器用天然或化学纤维织物作滤料,不宜处理吸湿性大或粘结性强的粉尘和高温烟气 (p301) 【T18-2-8-12】,颗粒层除

19、尘器,颗粒层除尘器,含尘气流,反吹气流,砂粒滤料,颗粒层除尘器的一个过滤单元,含尘气流,反吹气流,净化的空气,含尘气流,灰斗,清灰阀,袋式除尘器机械振打清灰,带偏心轮的 振打电动机,布袋,净化的空气,含尘气流,灰斗,清灰阀,袋式除尘器反吹风清灰,布袋,铁丝笼(撑开布袋),风机,反吹风风管,净化的空气,含尘气流,灰斗,清灰阀,袋式除尘器脉冲清灰,布袋,压缩空气罐,喷嘴,喷吹电磁阀,喷吹 引射器,铁丝笼(撑开布袋),(5)洗涤分离 是一个传质的过程,将含尘、雾的气流与洗涤液体充分接触,使尘粒、雾滴从空气中转移到洗涤液中而将其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分离的装置是湿式净化装置,能使含有尘、雾的气体与洗涤液

20、体有很大的接触面积,达到气液充分接触,在接触过程中使尘粒、雾滴从空气中转移到洗涤液中。 文氏管除尘、雾洗涤器(p304) 水浴式除尘、除雾器 湿式旋风除尘器和卧式旋风水膜除尘、雾洗涤器(p305) 泡沫除尘、除雾器 吸收塔(p325) 【T8】,洗涤水,收缩段 含尘气流被加速到40150m/s,扩张段 尘粒与水雾充分接触而转移到水中,气流减速到20m/s,直管段 高速气流将洗涤水喷成雾状,接旋风分离器 含水雾气流经旋风分离后排放,含尘水雾成为污水需再处理。,文氏管除尘(雾)洗涤器,含尘气流,水浴式除尘、除雾器,含尘气流,气流短路,含尘气流冲入水中与水充分接触,尘粒转移到水中。,若气罩浸入水中太

21、浅,易造成气流短路,影响净化效果。,卧式旋风水膜除尘、雾洗涤器 p305,含尘气流,净化的空气,内园筒,A,A,洗涤水,螺旋导向片,A A,泡沫除尘(雾)器,含尘气流,洗涤水,多孔筛板,洗涤后污水,净化的空气,含尘气流通过多孔筛板被分散为无数小气泡,气泡与洗涤水充分接触,尘粒转移到水中。,洗涤塔,洗涤水,含尘气流,污泥,净化的空气,含尘气流,净化的空气,洗涤水,污泥,塔內形成雾状,气液充分接触,填料表面形成液膜,使气液充分接触,喷淋塔,填料塔,(6)电场沉降 在非均匀电场中使尘粒荷电,带电尘粒在电场力作用下,向电极板移动并积聚在电极板上,从而将其从空气中分离。要求粉尘比电阻(即电阻率)在104

22、51010 cm 范围,不在此范围除尘效率大为降低。(p306) 【T10-2】【T18-4】,电除尘器,集尘电极板,集尘电极板,尘粒,空气分子,电子,含尘气流,含尘气流,集尘电极板(正极),电晕线,电晕线,电晕线(负极),集尘电极板 正极 +,电晕线负极 -,几万伏直流电压,电子,带正电原子核,尘粒,空气分子,空气分子,-,+,集尘电极板,电晕线,粉尘比电阻过低时 导电性强的尘粒易失去 电子而不能到达电极板,失去电子的尘粒 不能到达电极板,+,-,集尘电极板(正极 +),不导电尘粒形成的绝缘层,粉尘比电阻过高时 绝缘性强的尘粒在电极板表面 形成绝缘层,使电子不能放电,电子不能放电,+,-,(

23、7)燃烧净化 将可燃有害气体(不含P、S、N)燃烧氧化转化为无害物,分为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T10-5】 直接燃烧,适用于高浓度的废气净化。 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适用于低浓度废气净化,在专用的热力燃烧炉、催化燃烧炉内进行。【T14】【T18-5】,热力燃烧炉,燃油 或燃气,废气,废气,燃料燃烧的高温火焰 废气被氧化为CO2和H2O,CO2 和 H2O,催化燃烧炉,燃烧产生的CO2 、H2O,废气,燃油或燃气,预热段 废气被加热到反应温度,催化床 废气被氧化为CO2和H2O并放出热量,余热回收段 回收 废气氧化时放出的热量,(8)冷凝回收 是一个传热的过程,利用冷却介质吸收含有有害蒸

24、气的热空气的热量而将有害蒸气从空气中冷却凝结成液体。只适用于高浓度热蒸气状态的有害物,冷凝装置有直接接触式(如喷淋塔、吸收塔)和间壁式(如热交换器) 【T18-6-9】,有害物100时的饱和蒸气压:P10060,100时有害物的 蒸气压:P50 10,若P50 P15,有害物蒸气饱和的部分( PP15 )冷却凝结成液体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仍有部分( P15 )呈蒸气存在空气中没有分离出来 若P10 P15有害物蒸气仍未饱和,没冷凝液体析出,P P100,有害物未饱和呈蒸气存在空气中,15时有害物的 蒸气压:P50 10,有害物15时的饱和蒸气压:P1520,冷却前,冷却后,高温未饱和 的有害,

25、在冷却温度下 在冷却温度下有害 未饱和的有害 蒸气饱和而冷却凝 结成的,冷 却,气液充分接触 (直接或间接),热量从蒸气传给水,热 量,进行二次处理,回收利用,随冷却水排放,间接 冷却,直接 冷却,蒸气,蒸气,液体,传热的过程,(低温) 冷却水,热 量,(高温) 冷却水,空 气,空 气,间接冷却 间壁式冷凝设备 热交换器,高温废气,冷却后的废气,冷凝出的废液,低温 冷却水,冷却水在金属管外表面形成水膜,管內蒸 气將热量传给冷却水,有害物蒸气饱和的部分冷却凝结成液体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金属管,冷却水,收缩段 高温废气被加速到40150m/s,扩张段 高温蒸气与水雾充分接触而将热量传到水中,蒸气

26、饱和的部分冷却凝结成液体。气流减速。,直管段 高速气流将冷却水喷成雾状,接旋风分离器 含水雾气流经旋风分离后排放,含废液水雾成为污水需再处理。,直接接触冷却 文氏管冷凝器,高温废气,直接接触冷却 吸收塔,冷却水,高温废气,污水,高温废气,冷却水,污水,塔內形成雾状,气液充分接触进行换热。,填料表面形成液膜,使气液充分接触进行换热,喷淋塔,填料塔,(9)液体吸收 是一个传质的过程,含有有害气体的空气与液体吸收剂充分接触,有害气体溶解在吸收剂中,而将其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吸收设备主要有填料式或板式的吸收塔。 【T10-4】,有害气体,吸收剂,溶解,吸收,吸收液,吸收质,溶剂,

27、溶质,溶液,废水,物理吸收 单纯溶解过程 氨 水 氨水 氨溶解于水,会达到饱和。 化学吸收 先溶解再发生化学反应 氨 水 氨水 盐酸 氯化氨 氨先溶解于水成为氨水,再与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氨。水中的氨不断消 耗,有利于氨的不断溶解。,吸收液,收缩段 气流被加速到40150m/s,扩张段 有害气体与水雾充分接触而转移到水中,气流减速。,直管段 高速气流将吸收液喷成雾状,接旋风 分离器 含水雾气流经旋风分离后排放,溶解了有害气体的水雾成为污水需再处理。,吸收设备 文氏管吸收装置,废气,吸收塔,吸收液,废气,污水,净化的空气,废气,净化的空气,吸收液,污水,塔內形成雾状,气液充分接触使有害气体溶于吸收

28、液。,填料表面形成液膜,使气液充分接触,有害气体溶于吸收液。,喷淋塔,填料塔,气相与固相 的界面,固相内部的分子,固相表层的分子,气 相,固 相,固体吸附的原理,将气相中的有害气体分子吸附到固相表层,(10)固体吸附 固体表层的分子具有将其表面周围介质内的原子、分子、离子吸附到自己表上来的能力。多孔性固体因有很大的孔表面,当废气与这种多孔固体(称吸附剂)接触时,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称吸附质)就会被吸附剂吸附而分离出来。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气。吸附可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净化是在专门吸附装置中进行(p331)【T10-3】,吸附设备 吸附塔(净化),吸附剂,废气,净化时:经净化的空气,吸附设备

29、吸附塔(再生),吸附剂,水蒸气(再生时),暂停送入废气,再生时:水蒸气和高浓 度的有害气体 需再作处理,固体吸附 液体吸收,有害气体,活性碳,吸附质,吸附剂,吸附,有害气体(吸收质),吸收液(吸收剂),吸收,液体吸收与固体吸附的区别 吸附:有害气体分子附着在吸附剂表面(非均匀相) 吸收:有害气体分子进入吸收液内部,均匀分布在吸收液分子中(均匀相) 洗涤分离与液体吸收的区别 洗涤:有害物微粒进入洗涤液,如有害物微粒不溶于水,则会悬浮在洗涤液中,形成混浊液(非均匀相),如有害物微粒可溶于水则会形成溶液。 吸收:有害气体分子是溶解在吸收液中(均匀相),形成澄清液。,用于分离烟尘雾(气溶胶)中有害物微

30、粒的六类方法,用于分离废气中气态有害物的四类方法 T 4 5 9,洗涤水、吸收液、冷却水,收缩段 含有害物气流被加速到40150m/s,扩张段 气流中的有害物或热量与水雾充分接触而转移到水中,气流减速到20m/s,直管段 高速气流将洗涤水吸收液、冷却水喷成雾状,接旋风分离器 含水雾气流经旋风分离后排放,含有害物水雾成为污水需再处理,文氏管,含尘气流,湿式净化塔,污泥,净化的空气,含有害物气流,净化的空气,污泥,塔內形成雾状,气液充分接触,填料表面形成液膜,使气液充分接触,喷淋塔,填料塔,含有害物气流,洗涤水吸收液 冷却水,洗涤水吸收液 冷却水,七、防暑降温/中暑的原因,散热,热收入,热支出,热

31、收支平衡时体温37,散热过大时冻伤,散热不良时 中暑,散热方式1 :热传递,对流、辐射、传导,高温 低温,体温37,环境温度27 ,体温37,体温37,环境温度37 ,环境温度47 ,散热方式2:出汗,汗水蒸发吸热,相对湿度100%时 汗水不能蒸发,哪种环境更容易中暑?,1:环境温度37 相对湿度100% 2:环境温度57 相对湿度60%,湿热比干热 更易中暑,吸热产热,不能通过热传递散热,不能通过出汗散热,环境还对人体传热,人体 环境,中暑的原因,【T13】,因大量出汗造成脱水脱盐 也是中暑的原因,基本对策:使人能及时散热(消除中暑原因),吸热,散热,七、防暑降温,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热传递

32、降低相对湿度以利于出汗 补充水份盐份,降低劳动强度,因产热 随劳动强度加大而加大,减少热源向人传热: 减少与热源的接触(机械替代人、低温工艺替代高温工艺、热源合理布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人与热源间采取隔热措施(隔热结构、隔热室、个人隔热防护用品等) 采取通风散热措施,产热,(一)工程技术措施 1、工艺措施 2、隔热措施 3、通风散热措施 (1)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 (二)个人防护措施 (三)卫生保健措施 (四)组织管理措施,七、防暑降温,八、噪声危害控制技术 (一)噪声相关概念及卫生标准 1、声音三要素:声源、传播介质、接受器 2、声音的频率与强度、声压与声压级(p332) 3、人耳对

33、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与声音声压的客观大小不成线性关系(p334) 、等响曲线(p335) 4、计权声级(p336) 5、工作场所噪声声级卫生限值(p336),声音三要素:声源、传播介质、接受器,声源: 物体震动 客观存在,传播介质: 空气、液体、固体,接受器: 耳听到声 主观感觉,描述声音的两个主要物理量: 声音的强度:声压P(帕Pa) 声压级L(分贝dB) 声音的频率:声源震动的频率(赫兹HZ),声压P (帕 Pa) 刚听到的声音的声压 210-5 Pa 感觉痛的声音的声压 210 Pa 人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与声音声压的 客观大小不成线性关系 声压为P帕的声音的声压级 L (分贝 dB) 人

34、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与声音声压级 的客观大小成线性关系 刚听到的声音的声压级 0 dB 感觉痛的声音的声压级 120 dB,L=20,P,P0,其中P0=210-5帕,相差一 百万倍,相差 120倍,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20HZ20KHZ 低于20HZ为次声,高于20KHZ为超声都听不到 人对低频声音不敏感,对高频声音敏感,而对 34KHZ的声音最敏感。 100 HZ 50 dB 6000 HZ 50 dB 人主观感觉到声音 比声音响一倍,计权 声级 (A声级)都是 40dB(A),3340 dB(A),1140 dB(A), 0 40 dB(A), 7 40 dB(A), 7 40 dB

35、(A), 30HZ 73 dB 100HZ 51 dB 1000HZ 40 dB 3000HZ 33 dB 8000HZ 47 dB,人主观感觉到声音 一样响,工作场所噪声声级卫生限值 (p336),风机单独运行时噪声90 dB 风机单独运行时噪声90 dB 风机 同时运行时噪声为90 +3=93dB 水泵单独运行时噪声100 dB 水泵单独运行时噪声100 dB 水泵 同时运行时噪声为100 +3=103dB 两个相同声压级的声音叠加后的声压级比 原来增加3dB,(二)噪声危害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 1、降低噪声源噪声强度(p338)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强度(p338) (1)吸声:降

36、低反射声强度。【T18-11】 (2)隔声:阻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3)隔振:吸收声源振动能量,减弱固体传声。 (4)阻尼:减弱薄壁结构受激振动。 (5)消声:降低空气动力噪声强度。【T12】 (三)噪声危害控制的个人防护措施,反射声 直达声85dB 听到的声音是直达声和 反射声叠加后的声音L听,可见,1. 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15dB则不必作吸声处理 2.吸声效果能使反射声降低15dB则足够了,声源,吸 声,声源,隔 声,隔声罩,使声音反射, 减弱传出声音的强度,如隔声罩有孔隙,则声音会因绕射而“漏出”降低了隔声效果,隔 振,震动大的设备,防震机座,吸收振动能量, 减弱固体传声,风机,钢风

37、管,帆布风管,吸收风机振动,减 弱钢风管受振发声,1.加法 2个声音叠加,叠加后的声音强度 原设备的噪声L1 =83dB 拟新装设备的噪声L2 =84dB 安装后的噪声的声压级?声音强度声压级 2.减法 已知2个声音叠加后的声压级和其中一个声音的声压级,求另一个声音的声压级 设备运行时测得的噪声L =85dB 设备不运行时测得环境本底噪声L =78dB 设备的噪声=设备运行时测得噪声-本底噪声 设备的噪声?,声音强度声压级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声压级为L1和L2的声音叠加后的声压级为L=L1 + 从 下 表 查得: 表中L=L1L2 ( L1 L2 ),减法声压级为L1和L2的声音叠加后的声压级为L,已知L和L1 ,则 L2 = L , 从 下 表 查得: 表中L=LL1,减法 1.设备不运行时测得的噪声L1 =78dB是车间本底噪声 2.设备运行时测得的噪声L=85dB是设备的噪声L2和本底噪声L1叠加后的噪声 3.L=L-L1 = 85-78 =7 查减法表得7 = 1dB 4.设备的噪声L2 = L-7 =85-1 =84dB 加法 1.原设备运行时测得的的噪声L3 =83dB 2.拟新装设备的噪声 L2 = 84dB 3.L= L2 - L3 =1dB 查加法表得1 =2.5dB 4.安装新设备后的噪声L=L1 +=84+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