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79207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5.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之讨论,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语文、数学、科学、思品四门学科,数学合格率最高,语文最低。 有近30%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处于基本合格水平,,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 2009,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存在于课程层面,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 课程教材教法2010.12,1950年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一、字、词教学重视不够。丰富学生

2、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二、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注意不够。 三、分析讲读课文有脱离语言的现象,单纯讲故事情节或抽象地讲述思想内容; 四、不顾学生接受能力,不恰当地讲些文学上的抽象概念; 五、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关系问题, 全国语文教学会议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报告选辑 教育部小学教育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一、语文课程改革之反思 二、语文课程改革之方向 三、语文课程改革之愿景,语文课程改革方向,课程结构:阅读与表达严重失衡 课程内容:随意、无序、经验化 教学形态:基于教师感悟的文本分析,语文教育问题主要存

3、在于课程层面,写作课与阅读课比较,中国:阅读3:作文1 日本:阅读2 :表达3:语言知识2 美国:写作2:阅读2 语言知识1:,家乡的桥教学内容的选择,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 2、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体会课文用词要准确。 4、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如何在行文中融入自己爱乡、怀乡之情。 5、积累优美的词语 (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6、文中几个省略号的运用。 7、复述课文内容(能按小标题复述课文)。 8、学习欣赏文章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文章描写上的独具匠心。 9、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10、学习“概括具体”的写作方法

4、,体会作者是如何从几个方面和运用举例的方法写具体的。 11、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能自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番茄太阳教学设计,第一回环:感悟笑容纯美。 第二回环:再悟笑中心酸。 第三回合:领悟笑中温暖。 第四回合,再悟笑中深意。,无视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自娱自乐,望月教学设计,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月如散文 月如诗歌 月如童话,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主题:尊重 1、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2、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3、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文本分析效率不高的教学形态,1、每个人的阅读感悟都是个性化的 2、文本分析是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 3

5、、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中习得,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社会各界人士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过关,具体表现为“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而我们语文课程的却始终坚持“文本解读”式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 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语文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 课程教材教法 2010.1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二、语文课程改革之方向,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是现代白话文教

6、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 ,而是将学习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是“教课文”。,1、从 “教课文”到 “教(学)语文”,期待语文课的美丽转身 语文教学通讯2011.2,四年级太阳课例,大陆老师: 研究太阳的特点, 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台湾老师:学习说明文文体的阅读方法,同课 异构,毕加索与和平鸽,有一次有位法国老人来找他,涕泪纵横地向他说了一件悲惨的事:法国当时正被德国人侵占,一天,老人的小孙子把一群白鸽子放出去玩,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鸽很久都没有飞回来,小孙子心里惦挂着,就跑到屋顶上面眺望。忽然,他看见蓝天上有个小黑点。啊,是小鸽子回来了。小孙子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

7、舞,好让小鸽子认出自己的家。不幸的是,附近的德军看见了,以为他在给法国游击队发信号,便发狂似的跑上楼把小孙子推下楼,接着又把飞回来的小鸽子打死了。老人泣不成声地请毕加索给他死去的小孙子画一幅画。,香港教师阅读课 毕加索与和平鸽,一、观察图片,引入课文。 1、默读思考: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习新词。 二、抓重点段,学习画流程图 1、认识流程图是什么 2、小组合作画流程图 3、小组合作第二次画流程图 三、布置作业:观察妈妈做家务的片段,试画流程图。,于永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二、如何写批注,一、感情朗读指导,三、代儿子给父亲写信,1、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 2、围绕本体性教学内

8、容组织教学过程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1、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 2、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 3、语文教学内容呈碎片状态,二、语文课程改革之方向,二、语文课程改革之方向,语文教学内容分类,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 同承担的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审美教育 多元文化,本体性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 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 语文知识 语文方法 语文技能,工具性,人文性,人文性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感受蔺相如宽阔胸襟和廉 颇知错就改勇气; 2、体会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 国心。,将相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一、解课题,引出人物 二、抓不和,寻找原因

9、 三、看相如,智勇双全 四、学廉颇,深明大义 五、寻联系,评价人物 六、抓提升,课后延伸,“教课文”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课文内容 (非本体性),零散、无序、经验化,深入挖掘,“教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本体性 教学内容 (知识技能方法),迁移,渗透,价值观,文化,思维,审美,情感,姥姥的剪纸,一、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二、研读课文,体会技艺之“神“ 三、品读课文,体会祖孙情深 四、课外延伸,总结下课,姥姥的剪纸,一、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二、读姥姥技艺之“神”,学习品读方法 三、运用品读方法,读祖孙情 四、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话 五、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 剪猫像猫

10、,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增强语文课程意识,有明确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围绕本体性内容展开教学 能清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

11、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1、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学习“先读,再问,后说”的方法。 3、用“先读、再问、后说”的方法学习3-4节。,把、被字句教学: 蒲公英把降落伞送给 苍耳妈妈把盔甲 只要被风一吹,孩子们 只要被动物的皮毛挂住,比较句子 孩子们就离开妈妈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豆荚炸开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说话:植物妈妈怎样传播种子? 其他植物还有什么办法传播种子,写话:你知道的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1、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妈妈,说说他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蒲公英:降落伞 风吹 苍耳:带刺 挂住动物皮毛 豌豆:太阳晒 炸开 2、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文是怎样用诗的语言写出植物播

12、种方法的? 3、其他植物还有什么办法传播种子? 试着用诗的语言写一种你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呼唤风云的世纪,

13、第1段:质疑提问,第2、3段: 聚焦第一句:比较设问句 聚焦第二句:近义词比较“发现和发明” 体会重复的作用:“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 是这些发现和发明”,第4段 1、用什么方法表现20世纪科学成就? 理解“举例说明”方法 2、比较用词准确(“上百万年”,“百万年”) 3、小练笔:20世纪,人类 ,祖父的园子,片段一:学习的自主 浏览全文,写出脑海里冒出来的词语,把这些初步感受变为问题。 片段二:概括的精准 萧红在园子里干了哪些事,圈出关键词。 片段三:读写的迁移 认识通过人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把一件事写得比较具体。 片段四:认识借景抒情。 体会“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感

14、受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认识借景抒情。 片段五:句子训练 我愿意( ),就( );,片段三: 读写的迁移 师:萧红所写的九件事中,写得最具体的是 生:铲地 师:说话要有依据,凭什么说“铲地”写得最具体? 生1:铲地写的节数多,有九个小节呢!字数也多。 师:对,以后如果我们要写具体一件事,就要多写写几个小节,多写点字。 生2:“铲地”这一段中有我与祖父的对话,其他事情的叙述中3没有。 师:对!同学们记住,我们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抓住对话来描写,那就能把这件事写得比较具体。 生3:“铲地”这一段落中写了祖父的笑,笑了很多次。 师:说明什么? 生:通过写人的神态也可以写具体。 师

15、:由此看来,我们要让一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实践2011版课标关键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设计思路),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例证 辨认,规则 概括,迁移 运用,规则 辨认,尝试 运用,独立 运用,规则 总结,语文课程改革之方向,(一)转变三个观念,运用语言2011版课标关键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16、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注意不够。 全国语文教学会议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报告选辑 教育部小学教育司 1956年,梧桐树 春天到了,梧桐树的枝干上长出了一片片碧绿的叶子,有时一只只小麻雀停在树上一动不动。 秋天,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枯黄了,掉落在地上。,梧桐树 (修改稿) 春天到了,梧桐树的枝干上长出无数小粒,小粒渐渐长大,像牛和羊的奶头,绿叶从奶头似的芽里伸展出来,给大街涂上了两行绿色。我们高兴地说:“梧桐树穿上新衣服了

17、。” 秋天到了,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枯黄了,飘落在地上,给大地染上了层层金色。 秋风吹起黄叶,就像一群蝴蝶在空中飞舞。 这时的梧桐树又赤裸裸的了, 衬着蓝天像一幅油画。,语言的输入,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是学习者学习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语言的输出,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表现,而且也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而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变,尝试 运用,独立 运用,可理解的,能运用的,消极语言

18、,积极语言,模仿是儿童言语学习主要方式,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能力,大部分是通过在没有强化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中进行的。社会语言范型对儿童言语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语言范型,儿童就不可能获得语汇和语法结构。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家对语言习得行为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如“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和“认识论”等,但基本上都承认:模仿是儿童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尽管不是唯一手段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语言学习理论-同化理论,内化 (理解和积累) 同化 外化 (言语实践) 言语能力 言语策略,香港,璀璨的明珠,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理解

19、课文中四字词语。 2、学习运用课文中四至 六个词语说话写话。 3、理解香港是我国南海 之滨璀璨的明珠。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课文中四至六个词语说 话写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词。 2、认识香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香港,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目标,一、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说一句话。 香港是(万国市场) (美

20、食天地) (旅游胜地)(东方之珠)(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2、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香港是万国市场,是美食天地,也是旅游胜地, 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三、根据课文内容,扩展说话。,1、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介绍: (万国市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 香港是购物的好去处,2、小组合作,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分别介绍香港是“美食”、“旅游”的好去处。 香港是美食的好去处 香港是旅游的好去处,生1:那里有来自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用了2个词语。) 生2: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所以世界各地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而且物美价廉。(3个) 生

21、3: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不但物美价廉,而且应有尽有。这些商品都来自世界各国,所以被称为“万国市场”。( 4个),四、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话,介绍上海南京路,外滩, 1、分别介绍:美食、购物、旅游观光 2、综合介绍,詹天佑教学案例,用一句话概括詹天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詹天佑清朝末年杰出的工程师 詹天佑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 詹天佑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詹天佑工作不怕苦不怕累 詹天佑技术高超,很有创造性。 ,用一句话为总起句,从课文中寻找有关材料说一段话,要有说服力。,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的材料。 帝国主义争夺修筑权 京张铁路工程艰巨 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生1:詹天佑是爱国工程

22、师。京张铁路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那里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工程艰巨,连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并且修好了铁路。为中国人民争了气。 师:说得很有条理。如果能把“帝国主义要挟“这层意思说进去,更有说服力。,把以上材料整理成一段话,说明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要求:表达连贯、有条理,有说服力。,生2: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我国的北部,想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后来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铁路。消息传出,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因为铁路沿线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

23、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可是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并且提前四年修好了铁路。 师:把这层意思说进去,更能说明詹天佑的爱国。还有其他说法吗?,生3: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京张铁路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那里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工程非常艰巨,连外国著名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我国,都想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他们要挟清政府,如果用中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铁路的修建。后来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铁路。 毅然接受了任务,并且修好了铁路。 师:先说“工程艰巨”,非常好。再说帝国主义要挟,最后说詹天佑接受任务,这样说也很有条理,有说

24、服力。,选一句话为总起句,从课文中(也可以课外)寻找有关材料说一段话。要求:表达连贯、有条理,有说服力。,詹天佑清朝末年杰出的工程师 詹天佑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 詹天佑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詹天佑工作不怕苦不怕累 詹天佑技术高超,很有创造性。 ,研究几个问题,1、此类表达练习有何价值? 2、不分析课文,是否会影响学生的理解? 3、运用课文材料表达还是另选材料?,1.促进消极语言转化 2.增加话语构建的经验; 3.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语汇的意识,燕子专列(四年级),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在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

25、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的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这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

26、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燕子专列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呼吁、骤降、濒临”等意思 。 2、朗读课文,感受瑞士人对燕子的关爱,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进行“读读划划注注”的读书训练,初步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力。 4、通过“呼吁“这一练习,训练有条理地说一段话。,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从生活中引出课题。 2、对课题质疑引出第一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一步步是怎么写的 2.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燕子的麻烦 1、讨论燕子的麻烦

27、 2、朗读训练,四、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 2、如果你就是电台的播音员你会代表政府说些什么? 3、作为瑞士电台的播音员,向全国人民呼吁进行保护燕子的专项行动 五、感受居民的爱心 句子练习: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 六、总结作业 1、从课文中摘录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 2、写一写: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你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贝蒂说 我想对瑞士政府说 我想对说。,燕子专列,一、读课文,说说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麻烦 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以下面句子为开头说一段话。 二、瑞士电台的播音员呼吁进行保护燕子的专项行动 1、读读1、2、3小节,想想哪些内容是必须要说

28、清的? 燕子遇险 政府决定 对市民的呼吁 2、作为瑞士电台的播音员,向全国人民呼吁进行保护燕子的专项行动 三、贝蒂和父母亲救助小燕子的经过 1、可以描写那些内容? 天气寒冷 山路崎岖 救援困难 冒险救助 2、先说一说,再写一写。,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燕子的危险的处境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长途跋涉,疲劳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开头: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

29、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 当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成千上万只燕子路过此地时找不到食物,再加上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当时燕子正从南方飞回北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瑞士境内,已经非常疲劳,可是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二、语文课程改革之方向,方法2011版课标关键词,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总目标:3) 应加强对阅读

30、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建议),语文课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语文课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要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从语文课程高度认识语文教学内容: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 语文课要与内容分析说再见崔峦,于永正月光曲,一、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 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二、拓展实践

31、 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三、迁移写作 1、修改短文,荷花 2、修改后交流。,事物和联想 关于语文知识的教学,1、理解知识:认识什么是“事物”,什么是“联想” 2、阅读方法:阅读时能辨识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3、作文方法:作文时能适当加上自己的联想,指标1: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情;2、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具体;3、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写一件事情,指标2:1、通过对动词的细致描写,把事情写具体。 2、通过引导,明了把事情写具体的其它方法。,指标3:1.尝试分解事情经过;2

32、.针对事情密切相关的人物、事物、景物进行描写;3.认识细节描写在记事作文中的作用,并能尝试运用。,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 2、分解事情的经过部分把事情写清楚; 3、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二板块:扣“穷”,研究表达(29分钟)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穷人的“穷”? 自读圈划标序整理小组分享 交流点拨,研究表达,恶劣的天气环境 (环境) 家中陈设 (环境) 桑娜忐忑心情 (心理) 渔夫的忧虑 (语言、动作、心理) 西蒙家中的环境 (细节),小结:课文找不到一个“穷”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了穷人的“穷”。,第三板块:品“穷”,

33、理解“对比”(19分钟) 1、填空:穷人很穷,但是他们拥有( ) 2、分享与点拨,研究对比描写,恶劣环境与室内温暖舒适的对比 桑娜忐忑的心情与渔夫忧虑的对比 西蒙死后惨状与孩子熟睡的对比,穷 人,第四板块:创生语境,迁移写作(10分钟) 摹写人物心情,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她绝望地望着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着担忧。不舍与矛盾。她沉思着: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表达方法的实践活动 天然动物园漫游,1、由远及近的描写 “

34、斑马!斑马!”阿里指着右前方喊起来。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不远处,斑马成群,灰蒙蒙一片,足有五、六百匹!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而且一匹匹都那样膘肥体壮,布满美丽条纹的身躯,在阳光下显得油光滑亮。 (1)读读描写远处情境的语句, (2)读读描写近处情境的语句 (3)学生讨论: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体会由远及近的描写方法。),2、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长颈鹿在这里是出没最多的。进入动物区不久,我们一下子就遇见了二三十只。他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

35、亭玉立,简直不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更有趣的是,成群的非洲基马猴正在这些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当我们从它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 (1) 读读描写长颈鹿群的句子,读读描写老母猴的句子。 (2)学生讨论:哪些是面的描写,哪些是点的描写?体会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3、运用“由远及近”方法描写,长颈鹿在这里是出没最多的。进入动物区不久,我们一下子就遇见了二三十只。他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亭玉立,简直不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更

36、有趣的是,成群的非洲基马猴正在这些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当我们从它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长颈鹿!长颈鹿!”进入动物区不久,阿里指着右前方喊起来。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不远处有二三十只长颈鹿。他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亭玉立,简直不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 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我们看到一幅有趣的画面,只见成群的非洲基马猴在这些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

37、逗我们哩!当我们从它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二十来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而且一匹匹都那样膘肥体壮,布满美丽条纹的身躯,在阳光下显得油光滑亮。,4、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斑马,5、运用“由远及近”或“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合理想象,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在长满水草的池塘边,站着几只刚从水里钻出来的河马,浑身湿漉漉的。我们来到离它们不到五十米的地方,他们竟没有察觉,及至发现我们,便发出一阵可怕的吼声。这些庞然大物,

38、身长丈余,最大的足有三吨重。这大概就是它们“有恃无恐”的原因吧!前进途中,我们曾试图接近一只非洲水牛。相距百米之外,它就警觉我们的到来,朝我们满怀敌意地蹬着眼睛。我们的车只好停下来,双方僵持了几分钟,最后还是我们倒车后退了。因为水牛是很凶猛的,水牛冲撞汽车的事已发生过很多起。阿里说,一只被激怒的水牛,往往是游人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对阅读方法及教学缺乏深入研究,1、小学生需要教哪些方法; 2、各年级应该教哪些方法; 3、各种学习方法的价值 4、各种学习方法的内涵指标,二、语文课程改革之方向,读书2011版课标关键词之五,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

39、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朗读和默读量,苏联教育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小学阶 段阅读技能达到半自动化的量化指标。,朗读技能:200小时以上, 每节课10分钟,每周=1小时 每学期=16小时,一年=32小时 6年=192小时。,默读技能:2000小时以上 按六年算,10小时/周 按九年算,7小时/周,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愿景,1、构建读写均衡的课程形态 2、探索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3、基于课程内容编写学程 4、与课程内容匹配的评价,1、读写均衡语文课程形态,读书指导课,方法指导课,基于阅

40、读 的表达课,基于生活 的表达课,语文课,三、听说领域 1、倾听 2、转述 3、讲述见闻 4、答问 5、参与讨论 6、演讲报告,四语文知识 汉语拼音 识字 写字 词和词语 句子 标点符号 修辞,二、表达领域 1、习作材料的收集 2、文体基本知识和有效运用 3、表达基本知识与有效运用 4、写作技能和策略的有效运用 5、修改习作的方法及有效运用,2、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一、阅读领域 1、掌握基本的阅读方式 2、读懂文章思想内容 3、认识并欣赏文章表达形式 4、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一、阅读领域(三级指标) 1.掌握基本的阅读方式 1.1朗读 1.2默读 1.3浏览 2、读懂文章思想内容 2.1 能

41、通过朗读或默读,读懂课文内容 22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2.3阅读课文能抓住主要内容或要点 2.4 阅读文章时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2.5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旨 3、认识并欣赏文章的表达形式 3.1阅读时有了解文章表达形式的意识 3.2能结合文章的语言情境欣赏词语在沟通和表达上的效果 3.3能结合文章语言情境分辨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沟通和表达上的效果 3.4能结合语言情境欣赏句子在沟通和表达上的效果。 3.5.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主要表达方式 3.6认识并欣赏文章不同结构顺序在沟通和表达上的效果,四级指标 1.掌握基本的阅读方式 1.1朗读 1.1.1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1.1.2 朗读

42、时口齿清楚,发音正确,音量适当 1.1.3 能一句句扫读,不丟字,不漏字,不倒读 1.1.4 流利地朗读课文,语气连贯、自然,不拖腔拉调 1.1.5能按标点适当停顿 1.1.6能读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语气 1.1.7 能有理解地朗读,读出文章表达的情感。 1.2默读 1.2.1 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跳行 1.2.2 默读时能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 1.2.3 默读时能边读边划,有圈画点批的习惯 1.2.4 能理解并说出默读过程中获得的讯息 1.2.5 默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通过默读自己回答 1.2.6. 能从阅读的材料中,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三年级: 阅读时有体会文章中

43、词句表达效果的意识 能结合语境体会词语(动词、量词、代词、副词)的准确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能结合语境体会词语运用的生动有变化及其表达效果 能结合语境体会成语(俗语)的正确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能结合语境体会句子(感叹句、疑问句等)的正确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能结合语境体会句子运用的生动有变化及其表达效果 能结合语境体会名句、格言的恰当引用及其表达效果 能结合语境体会标点符号正确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四级指标),四年级: 阅读时能主动体会文章中有特点的词语及其表达效果 阅读时能主动体会文章中有特点的句子及其表达效果 知道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知道文章中

44、人物具体描写的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阅读时能通过文章中人物具体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知道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基本方式 知道文章中说明的基本方式,五年级: 阅读时能主动欣赏体会文章表达形式的意识和习惯 知道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四种表达方式并能在阅读时能分辨这四种表达方式 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环境描写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场面描写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作者的联想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顺序、插叙、倒叙,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结合课文分辨文章详写和略写,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六年级: 结合课文中心认识顺序、倒叙等叙述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中心体会语言、

45、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中心体会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中心体会场面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中心体会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体会常用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及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认识文章常用的命题方法 结合课文认识文章常见的开头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认识常用的结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认识几种常用的过渡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认识几种常用的照应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文认识文章段落的划分,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选择教学内容是专业性很强,难度极高的工作,科学性 正确的,公认的 适切性 切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切合年段目标 实效性有用的,有效的、可迁移的 典型性 针对课文的主要特点,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 2、各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分布 3、教学内容的内涵指标及操作步骤(策略性知识的开发) 4、各年级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 5、各项主要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 (后续研究),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愿景,1、构建读写均衡的课程形态 2、探索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3、基于课程内容编写学程 4、与课程内容匹配的评价,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QQ16528106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