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与均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8863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供求与均衡.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基本概念,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及运用; 2.较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理解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了解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3.了解不同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并能简要比较和评价; 4.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实现过程及其运作机理; 5.理解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居民行为、企业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影响.理解以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控制机制的缺乏以及近几年的一些新变化; 6.认识和领会货币供给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争的 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理解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 生性问题; 7.掌握货币供求均衡概念,理解货币供求与社会总

2、需求的关系,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3,第一节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 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 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是持有货币的愿望和持有货币的能 力的统一)。 2、货币需求量含义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个人、 企业、政府)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需要的货币 数量的总和。,第一节 货币需求,4,(二)从货币需求主体角度定义个体与总体 1、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在既

3、定的收 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从自己的利益、动 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出发,考虑保持多少货币在手边最 合算或效用最大。 2、宏观的货币需求或社会货币需求:指一国或地区根 据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的货币需要量。 (三)从货币数量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角度定义 是否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1、名义货币需求:指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 或整个国家或地区对名义货币数量的需求,即不考虑价格变 动对货币持有量的影响。 2、实际货币需求:指对名义货币数量除以物价水平的 货币数量的需求,即 MdP,第一节 货币需求,5,二、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一)宏观因素 从宏观角度看,决定和影响

4、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有: 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 价格水平; 收入的分配结构; 货币流通速度; 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及经 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第一节 货币需求,6,(二)微观因素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 因素有: 收入水平; 收入的分配结构; 价格水平及其变动; 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 心理和习惯等因素。,第一节 货币需求,7,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金币流通规律: 基本观点是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 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公式: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

5、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第一节 货币需求,即,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 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货币量 流通中金币需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8,理解马克思货币需求公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 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 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 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的是一种实际交易过程,即货 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表明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反映的是金币流通规律。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 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 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纸币流

6、通下,由于纸币本身无价值,当M一定时,纸 币所代表的价值与纸币本身的数量负相关;反过来说, 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第一节 货币需求,9,三、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 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 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 之,亦然。 方程式: MV=PT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方程式: Md=KPY (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

7、货币需求及其决定,第一节 货币需求,10,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货币总需求:L=L1+L2=L1(Y)+L2(r),第一节 货币需求,11,(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鲍莫尔托宾模型 认为人们为了交换的需要平均经常在身边保持的货币 量,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利息率,与收入成正相关,与利 率成反相关。 2、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 认为收益的正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递减,风险的负 效用随风险的增加而增加。还论证了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 动是通过投资者调整资产组合的。 3、新剑桥学派的理论 将货币需求动机重新分为三类七种: 商业动机:包括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 金融流量动机。,第一节 货币需求

8、,12,投机性动机:包括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 化融资动机、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 公共权力动机:指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 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2、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四 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 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例如,对货币的 “嗜好”程度。 3、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成为货币主义理论及政策的立 法基础和分析依据。 公式为: MPf(Y,W,rm,rb,re,1P*dpdt,u),第一节 货币需求,13,四、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 主要解决如下几

9、个问题: 1、在实证研究中,所谓“货币”,究竟采用何种定义 为宜? 2、货币需求是否为利率和财富或收入等变量的函 数?其依存度如何? 3、查证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是否敏感、甚至有无过 分敏感的情况。 4、货币需求是否稳定? 案例分析 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第一节 货币需求,银行混业经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讨论或思考: 1、试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定义、货币需求的影响。 2、试分析银行混业经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14,第二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完成,以中央银行供给 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运

10、用基础货币为中间环节, 以非银行部门转移、结算货币为重点,形成一个复杂的 货币供给系统。 (二)货币供给量的含义 一定时点上由社会企业、个人以及各金融机构中的 货币总存量(时点数)。,第二节 货币供给,15,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不同的货币对经 济的影响也不同;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 性征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 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M0反映并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与居民的 生活联系密切。 M1即期需求,直接引起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对短 期经济运行反映比较敏感。 M2潜在的总需求,与中长期经济行为的联系较密切。,第二节 货币供给

11、,16,1994-2002年中国各层次货币供给统计 单位:亿元,第二节 货币供给,17,我国近几年货币供应量: 2006年底货币供应量情况: M0为27072.62亿元, M1为126028.05亿元, M2为345577.91亿元。 2005年底货币供应量情况: M0为24031.67亿元, M1为107278.57亿元, M2为298755.48亿元。 2004年底货币供应量情况: M0为21468.49亿元, M1为95971.01亿元, M2为250802.79亿元。 2003年底货币供应量情况: M0为19746.23亿元, M1为84118.81亿元, M2为279226.81亿元

12、。 讨论:我国货币供应量: 以M2衡量,1997年底为9099.53亿元,2002年底达到 183246.94亿元,5年内增长的1倍多(M+ ), 而在此期间我国却一直面临通货紧缩的困扰。如何理解我 国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何没有带来通货膨胀 (麦金农之谜)?,第二节 货币供给,18,二、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由流通中现金与金融中介机构的活期存款 构成,两者的增减变动都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中央银行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 的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 创造或存款创造,向整个社会提供最终货币。 (一)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已在第五章商

13、业银行中讲授) 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通过存款货币的创造 (派生存款)实现的。 (二)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1、主要通过调整、控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能力及 行为实现其在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具体是:,第二节 货币供给,19,控制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源,即商业银行的原始存 款(商业银行从客户处获得的存款,或向央行申请的贷款) 故:中央银行的信用规模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 减,从而决定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如三大政策 工具和货币发行)。 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乘数 2、中央银行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即通过各种方式 扩张和收缩基础货币,来控制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调节 和控制市场货

14、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由商业银行的 准备金(R)和流通中通货(C)构成(P173) 。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 币的源泉,供应基础货币也即是货币供应过程的最初环节。 用公式表示: BRC,第二节 货币供给,20,二、货币供给模型 (一)货币供给模型(P175) 该模型表明了: 1、货币供给的两大类决定因素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 数,两者之积等于货币供给量。 2、在货币供给量中除了银行起主要作用外,非银行 部门的行为对货币供给也有很大作用, 主要在货币乘数 中反映出来。 3、货币供应并非货币当局和银行的主观行为,而受 货币需求的制约,与社会一定的商品量

15、相适应, 即必须 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根据国民经济周转的客观需要来提 供。,21,(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具体因素 1、B的决定 基础货币是存款创造或信用创造的基础 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提供,具体是由中央银行从事各 项资产业务时提供的。具体是: 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购买政府债券或向政府贷款(对财政的债权); 黄金外汇占款。 基础货币的可控性,但央行的这种控制是相对的。 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基础货币的变动能够引起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关键在于基础货币的结构。假设中央银 行增加基础货币,则关键在于增加的基础货币被以现金、 超额准备金还是以法定准备金的形式存在,即被以何种形

16、 式吸收。,第二节 货币供给,22,2、m的决定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 现金漏损率:公众可支配收入、持有现金的机会成 本(市场利率)、公众的消费习惯与流动性偏好、银行 业的稳定和服务质量、公众对通账的预期、非法经济活 动。 超额准备率:保持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市场利 率)、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及成本、经营风险和资产的 流动性、经济的变化趋势、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动等。 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和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 和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转化 的因素主要是,定期存款的利率、收入与财富、公众投 资渠道的多少,第二节 货币供给,23,三、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货币供应

17、量是外生变量:货币供应量并不是由经济因 素,而是完全由货币当局决定的。 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当 局所无法控制的,其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内部的实际变 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多种因素(如Y、S、I、C等)。 (一)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 理论: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 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 性,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现金 发行、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方式来控制作为经济系统外 生变量的货币供应量。 依据: 1)货币供应量取决于三大因素:基础货币、存款准 备金比率和现金比率。,第二节 货币供给,24,2)基础货币是

18、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 3)实证研究表明货币需求在长期内是极为稳定的。 4)并不否认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只是程度较弱。 (二)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理论: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供给量难以由中央 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 定的。货币供应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 依据: 1)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2)贷款受存款的制约程度下降。 3)金融创新可以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 4)企业可以通过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而扩大信用 规模。 5)并不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第二节 货币供给,25,(三)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1、凯恩斯的外生货币论 认为货币供应是

19、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是 国家的创造物),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不受经 济因素的制约。认为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主 要办法。 依据:中央银行掌握了货币供应的控制权。 2、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认为虽然从形式上看现有的货币供应量都是从中央银 行渠道出去的,但实质上这个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由中央银 行自主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 币需求的结果。 依据:经济活动的状况货币需求(社会对贷款的需 求)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是有限 的。,第二节 货币供给,26,3、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内生货币供给论 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是内生的(由银行和企业的行为 所

20、决定-Y、S、I、C),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不可能 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其主要内容是: 非常重视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因素对货币供给以及它 们相互之间的影响; 主张以更广义的货币定义作为理解货币与总体经济 之间关系的基础,并以此来阐述复杂的货币供给决定机 制。 认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相似性,即都 具有创造货币和创造信用的能力。 应用资产选择理论(资产选择理论,Portfolio Theory,是关于投资主体在市场中的资产选择行为及其均 衡条件的理论,它既是现代金融投资学的理论基础,也是 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和避免风险理论分析商业银行的决 策行为(影响银行资金运用的规模与方向,从而

21、影响银行 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第二节 货币供给,27,运用资产选择理论来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 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控制手段应该改变。 (四)货币主义外生货币供给论 弗里德曼是典型代表。认为货币供给基本上取决于三 个因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其准备金之比和商 业银行的存款与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之比。 而由上述三项因素所构成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 的乘积关系,则共同决定了货币供给的规模。 但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决定基础货币,而基础货币对后 两个因素有决定性影响,故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第二节 货币供给,28,结论: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不完全是中央银行可以 控制的外生变量,而是一个受经济

22、体系内部诸多因素影 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 量的控制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争论的实质及其政策含义 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 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策可能 无效。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货币政策是有 效的。,第二节 货币供给,29,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具有较大的控 制力。 中央银行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调控责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 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并 不断提高调控能力。,第二节 货币供给

23、,30,1995-2002年M0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第二节 货币供给,31,1995-2002年M1计划指标与实际结果比较,第二节 货币供给,32,延伸阅读 抑制流动性过剩既要紧缩货币供给也要刺激消费需 求 存差、金融控制与铸币税兼对我国“M2/GDP过 高之谜”的再解释 讨论与思考: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 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是什么?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如何抑制流动性过剩?,第二节 货币供给,33,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涵义 (一)货币均衡 所谓货币均衡就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 等,即MsMd。理解货币均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货币均衡不是简单的货币供给和货

24、币需求的均衡, 而是货币供给和经济对货币的需要的均衡,经济态势通常 表现为:生产正常增长,市场情况良好,物价基本稳定; 2、货币均衡不仅是货币供求总量的均衡,而且也是 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 3、货币均衡是以利率为契机的,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从动态看,有一种自动恢复均衡的趋势(条件:健全的利 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34,(二)货币非均衡(P185) 即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不相适应, 即Ms Md,主要有: Ms Md ,Ms Md 二、货币均衡与利率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供求可以通过市场得以真实反映,所以衡量货币均 衡的

25、标准是利率,或者说,货币非均衡均衡的实现过程离 不开利率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 不仅能反映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数量,也能反映货币稀缺 程度。当实际利率上升时,表示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 量;当利率下降时,表示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35,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r,M,Ms,Md,E,M0,r0,市场利率与货币供求均衡,36,货币供给无弹性下的状况,r,r1,r0,r2,Ms,E1,E0,E2,M2d,M0d,M,M1d,Ms=Md,37,结论: 1、当货币供给当作内生变量时, 货币供求决定均衡 利率水平;或者说,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

26、币供给与货币 需求,达到均衡状态;利率成为由货币非均衡趋向均衡的 自动调节杠杆。 2、当货币供给当作外生变量, 即完全由中央银行的 货币政策决定,中央银行并不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调节货 币供给,这样,货币供给就成了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利率仅影响货币需求,而不影响货币供给,但利率的变 动仍能作为货币供求均衡与否的指示器)。 (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因弱化了利率的杠杆作用,尤其是信用制度水平和金 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 又极为微弱,基本上不存在以利率为契机的货币均衡问题, 也即,不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实现货币的均衡,可以在利 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均衡点。,第三

27、节 货币供求均衡,38,三、货币供求与社会总需求 (一)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1、社会总需求定义: 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条件下社 会上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 求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总和。 2、货币供给决定并制约社会总需求 货币供给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大;货币供给减少社会 总需求减少。 MsAD(因为AD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二)货币需求与社会总供给 1、社会总供给定义: 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物 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全部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非 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全部劳务的总和。,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39,2、社会总供给决定并制约货币需求 经济生

28、活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 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 系的再生产过程。 MdAS (因为AS以获取货币为目的,即通过与货币的交换, 实现其价值,并使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 (三)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P188-189) 一方面社会总供给的形成通过货币来表现、衡量和实 现,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的形 成又决定于货币的供给。这样,其关系可表示为:,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40,在上图中,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即实体经济决定货 币流通,进而决定货币供求平衡,但货币流通、货币供求 均衡又影响实体经济,影响总供求的均衡。即: ASAD MdMs,反过

29、来,MdMs AS=AD 如:ADAS 时,MsMd,Ms,MsMd,ADADAS; ADAS 时,MsMd Ms,MsMd,ADASAD; 四、实现总供求均衡的条件 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货币供求,实现 总供求的均衡。 (一)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总供求的均衡 主要利用MsAD的关系,中央银行可运用多种货币政策 工具,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以影响由此形成的有支付能力 的购买力总额,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41,即: Ms,AD;Ms,AD; ADAS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失衡的调节 1)货币供求均衡:中立的货币政策 2)货币供应不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

30、加货币供 应量 3)货币供应过多: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 应量 4)货币供求结构性失衡:有松有紧、松紧搭配的货 币政策,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42,(二)运用财政政策实现总供求的均衡 财政政策一方面直接影响总需求,即通过扩张、收 缩、中性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达到调节目的。 即: T、G、R 的变动 AD=AS 另一方面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间接影响总需求, 如财政赤字及其弥补, 即: 赤字MsAD ADAS 财政政策还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如调节过剩或 短缺),影响总供给,实现总供求的均衡。,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43,重要概念: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 货币均衡 思考题: 1.在货币供给的形成中,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各起何作用? 2.试述货币供给模型。 3.试述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4.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货币供求,实现总供求的均衡?,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