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景阳.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9579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景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景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景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景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景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景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景阳.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 景 阳,指导纲要解读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课堂教学误区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有魅力 酝酿中的课程标准简介 关于教学特色,指导纲要解读,ZHIDAOGANGYAOJIEDU,1,学习,深度解读 夯实基础 有效教学,QQ:397750459,纲要形成历程 课程目标 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 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设置 课程管理与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教育热点 基础教育信息化三次浪潮,课程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2、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操作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 识,建立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素养,课程性质,学科特点,教育目标,培养兴趣和意识 建立基本素养,根本目的

3、, 文化性 基础性 实践性 综合性 应用性 创新性 发展性,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 更加注重学生感知层次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

4、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小学阶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1)养成信息技术情感和伦理道德修养; (2)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3)提高应 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小学阶段教学模块,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小学阶段教学模块,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

6、合等处理。,小学阶段教学模块,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小学阶段教学模块,*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 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小学阶段教学模块,*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 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 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 多媒体作品的展示。,小学阶段教学模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同时,还为不同的教学阶段规定了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用“基础应用提高”结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图,基 础,

7、应 用,提 高,课程管理,1、课时安排 2、师资队伍 3、课程资源 4、教研活动,课程实施,1、课堂教学建议 2、教学设计理念 3、评价意见,教师信息技术素养,JIAOSHIXINXIJISHUSUYANG,2,培训,深度解读 夯实基础 有效教学,QQ:397750459,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的八种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 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 生成信息 创造信息 发挥信息的效益 信息协作 信息免疫,信息意识情感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一定的信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标准,JIAOSHIJIAOYUJISHUBIAOZHUN,3,培训,深度解读 夯实基础 有效教学,QQ:3

8、97750459,一、恰当运用策略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运用与内容相关的特殊工具和软件,虚拟支持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在整个课程中应用多媒体工具和相关设备支持个人创作,小组协作和学习。 四、运用技术资源设计、制作、出版或展示作品(网页文本图画)能为课堂内外的观众演示课程内容,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五、课程相关的问题、项目和信息,寻求解决的方法和形成作品向课堂内外展示。 六、选择运用恰当的工具和技术资源完成各项任务并解决问题。 七、研究和评价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相关性、广泛性以及偏颇性。,课堂教学误区分析,KETANGJIAOXUEWUQUFENXI

9、,4,研讨,深度解读 夯实基础 有效教学,QQ:397750459,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误区分析,XIAOXUEXINXIJISHUJIAOYUWUQUFENXI,1.片面地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 2.协作学习的操作误区。 3.弱化教师作用,有学生主体绝对化倾向。 4.教师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 5.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效果。 6.过度重视知识、能力主导,忽视态度和 价值观培养。 7.对学习评价重视度不够。 8.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9.强调技术支持,过度依赖技术。 10.实用便捷的软件、资源利用和开发不够。 11.忽视学习和提高,顾此失彼。 12.参加教研活动走过场,不积极探索和实

10、践,缺乏自觉性。 13.故步自封,自溺于教学以外的技术,忽略了教育教学本职。 14.盲目攀比,情绪低落。 15.本单位协作精神差,教研空气不浓。,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误区分析,XIAOXUEXINXIJISHUJIAOYUWUQUFENXI,信息技术教学原则,XINXIJISHUJIAOXUEYUANZE,5,学习,深度解读 夯实基础 有效教学,QQ:397750459,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探讨,有人喜欢借用教学的一般原则,并稍加解释。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有其特殊性个性,是共性要求与个性

11、要求的统一。,技术性,强调信息技术与工具的运用,强调教学手段和内容的高科技含量。 素质性,强调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整合性,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度,强调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化。 发展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而不断调整,强调所有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个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还要注意各原则的相适性、完备性和原则本身的独立性、简练性、针对性等。据此,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可以表述为如下九条: 1、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

12、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把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3、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虚拟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发挥人工

13、智能技术的作用,节省教育成本。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面授、学生间的直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接交流与即时反馈。要避免虚拟学习中的情感冷漠与情景变异,也要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少”、“慢”、“差”、“费”。,4、开放学习与统一规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模式与评价管理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创造、自愿参与、自我评价,也要重视教师的具体指导与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绩效考评的统一要求。 5、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也要重视具体操作、工具运用技能的学习。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要重视能力体系的形成。

14、既要重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掌握,也要重视实践创造与直接经验的积累。,6、以优化学习、培养信息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与滥用。,7、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要充分发挥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语言直观的综合作用,要加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可以化解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但应注意避免使教学表层化、肤浅化。适当加大学习难度,特别是抽象思维的难度,对于高年级学生、对于创新

15、能力的培养来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8、知识、情感、技能多目标统一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中,要处理好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关系,使多种目标统一到信息素质培养这一根本目标之中。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要注意每一教学活动的多功能性和各教学环节组合的科学性,使知、情、技多种目标都能有效地实现。 9、效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要重视成本效益分析。既要考虑教学效益、社会效益,也要考虑教学的人力成本、物资设备消耗与经费投入。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教学更有魅力,RANGJIAOXUEGENGYOUMEILI,6,培训,深度解读 夯实基础 有效教学,QQ:397750

16、459,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有魅力,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与语文等基础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学科中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计算机这门新型学科的特点来搞好计算机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它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 1.创设美感情境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

17、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而言,这种由美感而引发的冲动、注意、情感、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想像,成为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驱动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美也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如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不仅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一、创设情境是基础,2.创设向往情境 向往是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使用画图软件在电脑上画画”一课时,可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以前学生的优秀画图作品,利用交替变

18、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3.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 1.利用“首因效应”,诱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首因效应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告诉人们“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陶希的实验研究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很强,持续的时间也长,第一印象如

19、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利用首因效应,上好每一门学科的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应引起我们每个教师的高度重视。,二、激发兴趣是关键,2.通过“近因效应”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所谓近因效应,它是指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事物的整个印象能产生更强的作用。近因效应启示我们: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强化不仅依赖于良好的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而且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更为重要。 课堂上,注意导入、新授、小结的艺术,尽力让学生感受到心智的紧张、情绪的昂扬、感觉到层层递进的教学所带来的和谐教学节律。时而诱之以趣,寓知于喻;时而昭示一疑,造成悬

20、念,使学生感到“有味、有趣、有奇、有惑”,引起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需要,自然也就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了。,另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这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干得很好”“你一定能做好的”等)、动作(如微笑、点点头、拍拍肩等)、物质(如小红花或孩子们喜欢的手工制品、游戏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内动力。,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核心目标是: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主动高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大有帮

21、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三、培养能力是目标,1.淡化学科性,加强综合性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开设综合课。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必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和锻炼。这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的“信息”是与学生各科学习内容相关的有意义的知识。例如:在计算机的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中,若为举例而举例,毫无实际意义,学生自然感到厌烦。做法是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编辑、修改学生自己的作文,或统一修改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文”。这样做,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不

22、仅可以愉快地完成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助于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强调基础性,重视发展性 由于在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时间不长,加之各个学校的设备、配置不同,因此没有统一的教材。但我想不论使用哪一种教材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的角度出发,选取计算机学科中的部分基础知识与技能作为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 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所以,今天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必须是基本的和可迁移的。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中,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信息素质。也就是说,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

23、更要注重它的发展性。,3.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形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要经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动手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不仅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还要训练其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观察能

24、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建构起来的科技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课程标准简介,KECHENGBIAOZHUNJIANJIE,7,培训,深度解读 夯实基础 有效教学,QQ:397750459,酝酿中的课程标准简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二、义务教育阶段

25、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 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26、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5点),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三、鼓励

27、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以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

28、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1、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3、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4、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 内 容 和 目 标 要 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

29、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监视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活动学习直接经验;观察学习间接经验)。 2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3能在实际操作

30、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二、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1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理念先行)、敏锐捕捉有用信息(选择性注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有目的的任务驱动)、甄别筛选正确信息(针对性、准确性、价值高低)、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 逐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

31、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2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 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 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 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 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 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3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4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现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

32、理,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如设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护方法“行为指导”“使用技能”。,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1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他人、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录像、电视、因特网等),学会从不同的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2学会利用常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探测器、扫描仪、录像机等)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

33、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转换。,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保护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4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mail、因特网等),浏览、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满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的需要。 5能根据任务需要评价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适切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甄别和选用有价值的信息。,四、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

34、,制作电脑作品。 1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例如根据表达意图确定图画的主题和大体构思;能设置背景颜色和图画的颜色;能使用常用的电脑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能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电脑特用的功能对点、线、面进行组合、编辑,构成符合表达意图的完整图画;能给图画上色,能对图画的整体或某个部分进行修改,或设置必要的效果。,2学会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写作,在学会常用文字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文字编辑、版面设置、剪贴画、艺术字、绘制图形、插入图片、制件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3熟悉信息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比较不同软件界面的异同,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

35、方式,积累技术应用经验。,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思考并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进而根据表达意图,比较图画、文字、表格、声音等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优缺点,选择(组合)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规划。,五、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2学会运用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或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画图或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机录音软件等),导入、插入图画、文字、表格和声音,并进行必要的编辑或修改,设置图像和文字的效果;制作或插入表格;录制或截取一段声音等。 3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

36、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4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5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电脑作品进行评议,并在评议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比较利用电脑制作作品与传统作品的制作过程的异同。 6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六、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1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共享信息、获取支持、表达观点或开展合作。 2学会使用在线讨论工具或已有的学习网站,讨论课程相关问题

37、或开展持续深入的主题研讨。 3学会使用同页制作软件,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简单的网站,通过网站共享信息、发表看法、发布成果、交流思想,支持合作探究或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4能观察和讨论网站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能结合实例,讨论网络应用对个人信息资料与身心安全的潜在威胁,形成网络交往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恰当的网络应用和网络交往可能产生的后果。,七、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1能识别机器人的基本构造;说出各类传感器(如声音、光敏、红外、温度、触摸)的功能及其

38、对人类功能的模拟,能描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通过传感器搜集信息。通过程序判断处理信息、控制外部动作等流程。 2研究和了解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讨论机器人与人类在解决相关问题上的优缺点。例如,机器人对复杂情况的反应,机器人可以完成哪些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等。,3学会根据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设计、动手制作或组装简单的实物机器人(如:机器人导盲,机器人迎宾、灭火、踢足球、走迷宫等),将编制好的控制程序(使用流程图方式)导出到实物机器人,运行机器人并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程序做出必要的调试和修改。或使用简单易学的程序语言(如LOGO)编制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做出简单动作或解决简单问题。 4在不

39、具备实物机器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机器人仿真环境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调试使用流程图编制的简单的控制程序;初步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激发专业自觉 提升教育智慧,名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条件,备:备教材、备学生 理:理内容、提纲要 引:因兴趣、激感情 明:明目标、指方向 叙:叙内容、分轻重,联:联古今、扩境界 围:围中心、宜反复 固:固基础、会应用 伏:伏问题、抓反馈 通:防意外、能应变,激发专业自觉 提升教育智慧,教学特色内涵及其特征,概念: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结晶和独特的创造。,独特性:与众不同 先进性(优质性):教学质量、优于其他、领先水准 科学性:系统教育思想和经验 稳定性:个性与成果长期显示、保持和发展,经得起检验同行认可、可推广成果,激发专业自觉 提升教育智慧,教学特色形成的基本要求,高尚的师德修养 坚实的教学能力 善于研究的能力 坚持教学创新 乐于合群、富有个性,普及计算机教育是进行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改革的征途上,让我们以高昂的热情进入教学创造境界,不断地钻研、探索、比较、重组、运用并发展,让计算机教学充满魅力。,谢谢各位,2012.9.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