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14507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新 文 化 运 动 纪 念 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算起,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 附国民党政府为止,共计十六年。约为四个阶段 : 19121916年,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1920年,皖系

2、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19201924年,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19241928年,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 特点: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 、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 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和无地盘的军阀。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

3、武 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 多的黑暗性和动乱性。 孙中山:“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 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 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 生矣”。 政治领域的动荡和思想领域弥漫 着尊孔复古思潮。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先进中国人的思考:中国的 出路是什么?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 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 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 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 思想,一一洗涮干净不可。” University of Science a

4、nd Technology of China 李 大 钊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 旧文化的斗争。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新文化 运动时 期的陈 独秀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5、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陈独秀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 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 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后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 为主要撰稿人。提倡“破除迷信”的口号。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1)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

6、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 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 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 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主要武器: 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3)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

7、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 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 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民主”和“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 不相容的境地。科学与民主现代价值的重 建目标,反传统的理论依据。 新潮发刊词:“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 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并以 西方的文艺复兴为楷模”。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 否定正规的全部传统文化。 指出: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定孔 学的历史作用,更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8、。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 的重大课题。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 的思想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 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列宁:“没有革命的 理论,就没有革命 的运动”。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毛泽东:“这个运 动是生动活泼的 ,前进的,革命 的”;“自从有中

9、国 历史以来,还没 有过这样伟大而 彻底的文化革命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在思想武器上批判孔学并不能为人们提 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 (2)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 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 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夸大了文化在社会发展 中的地位。 (3)在思想方法上,并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 判精神,存在形式主义看问题的偏向。 (4)在范围上: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 子,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 University of Scien

10、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后果: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 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对资本主 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进一步暴露。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 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 更大的怀疑。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毛泽东:“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 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 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李大钊:“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

11、, 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世界 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于渡世危崖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的 怀疑,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途径; 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思想土壤; 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 思想武器。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 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Univ

12、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推动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化为实践、由 理想转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即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 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 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转变 第一,认识到经

13、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平等的 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 社会主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与俄国对华宣 言的鲜明对比。 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 法的启示。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推动李大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 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条件:海外留学使李大钊初步打下社会主义的思想 基础; 推动:非常关注、潜心研究和热情宣传十月革命; 实践:李大钊在中国最早研究、传播马克

14、思主义。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 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 中国外交的失败。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915年爆发的五

15、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 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这个运动发生有其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 史条件: 首先,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其次,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最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 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 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1年便 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Universit

16、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3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 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 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 方式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 锋的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现实意义: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江泽民:“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就是中华 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 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 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 代和人民的业绩。”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 校100周年大会上作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 光荣传统的讲话)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