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日常管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5215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日常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第9日常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9日常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9日常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9日常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日常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日常管理.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9章 日常管理,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解企业单位日常经济业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介绍利用Excel建立相应分析模型,以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如下内容: 折旧函数的使用与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分析模型的建立 流动资产管理模型的建立 销售预测模型的建立 产品成本计划模型与产品成本分析模型的建立 本量利分析模型及目标利润模型的建立,,9.1 固定资产管理,9.1.1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9.1.2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9.1.1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1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1)固定资产的特点 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及补偿方式有其特殊性。 投资的相对集中与回收的相对分散。 价

2、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相分离。 固定资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正确测定固定资产的需要量。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预测分析。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 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Excel提供的计算函数,(1)平均年限折旧法SLN 平均年限法也称直线折旧法,即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均衡地分摊到每一期中。因此,每年提取的折旧金额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金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折旧年限 公式中的预计残值已经考虑到报废时的清理费用中。 或者采用相对比率,即年折旧率=(1-预计残值

3、率)/折旧年限 如果采用月折旧金额,则月折旧金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12),,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Excel提供的计算函数,在Excel中可以使用函数SLN()计算平均年限法的折旧额,其函数格式如下: SLN(cost,salvage,life) 其中,参数cost代表资产的原始价值; 参数salvage代表在折旧期末时的净残值 参数life代表固定资产的折旧周期。,,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Excel提供的计算函数,(2)年数总和法SYD 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减预计残值后的余额乘以逐年递减的分数作为该期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母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各年年数之和;分子是固定资产尚

4、可使用的年限。,,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Excel提供的计算函数,在Excel中可以使用函数SYD()来计算年数总和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其格式如下: SYD(cost,salvage,life,per) 其中,参数cost为资产原值。 参数salvage为资产在折旧期末的价值(也称为资产残值)。 参数life为折旧期限(有时也称资产的生命周期)。 参数per为期间,其单位与life相同。,,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Excel提供的计算函数,(3)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DDB 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也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它在计算年折旧率时暂不考虑该固定资产在折旧期末时的残值,并且采用直线折旧法的两倍值作为

5、其年折旧率,然后,用该年折旧率乘以该固定资产本期期初账面价值作为本期的年折旧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 一般在最后两期已提折旧总额已经超过可折旧总额时应改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Excel提供的计算函数,在Excel中,可以使用函数DDB()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其格式如下: DDB(cost,salvage,life,period,factor) 其中,参数cost,salvage,life,period的意义同上,参数factor是可选项,代表折旧的加速因子,它的默认值是2,代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如果该参数取值为3,代表

6、3倍余额递减折旧法。 (4)折旧函数分析举例,,9.1.2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基本问题 2建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结构,,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基本问题决策方法,固定资产更新的时机一般取决于固定资产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技术寿命是从时间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 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过程中会遇到新设备的经济寿命与旧设备的剩余寿命相等和不相等两种情况。对于寿命相等情况下的决策,可采用差额分析法计算两种方案的现金流量差额,并以此计算增减的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对于寿命不相等情况下的决策,可以采用年平均成本法。固定

7、资产年平均成本是指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量与年金现值因素的比重,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平均年成本法就是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的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以其较低者为好方案。,,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基本问题税后净现金流量的计算,折旧具有抵税的作用,考虑所得税因素后,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根据现金流量的定义计算。 营业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根据年末营业结果计算。 营业净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折旧额 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计算。 营业净现金流量=税后收入-税后成本+税负减少,,2建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结构定义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间的勾稽关系,税前净利=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折旧额 所

8、得税=税前净利*所得税率 税后净利=税前净利-所得税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折旧额 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终结现金流量,,建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结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公式的建立, 旧设备现金流量表公式的建立。 折旧额 税前净利 所得税 税后净利 营业净现金流量 营业净现值流量,,建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结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公式的建立, 新设备现金流量表公式的建立。 折旧额 税前净利 所得税 税后净利 营业净现金流量 营业净现值流量,,建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结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公式的建立, 差额分析表中公式的建立。 初始投资差额 销售收入差额 付现成本差额 折旧额差额 税前净利

9、差额 所得税差额 税后净利差额 营业净现金流量差额 终结现金流量差额 现金流量差额 净现值差额,,9.2 流动资产管理,9.2.1 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9.2.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 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 9.2.4 应收账款管理模型,,9.2.1 流动资产管理概述,1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1)流动资产的特点 实物的耗费与价值的补偿具有同时性。 流动资产占用形态的继起性和并存性。 流动资产的易变现性和资金来源的多样性。 (2)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认真分析,正确预测流动资产的需要量。 合理筹集,及时供应所需的流动资产。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尽量控制流动资产

10、的占用量。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9.2.1 流动资产管理概述,2流动资产管理模型的内容 (1)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 (2)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 (3)应收账款赊销分析模型,,9.2.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货币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 保证货币资产的收支平衡,使企业有足够的支付能力,避免由此而发生的财务危机。 保持货币资产的适度存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货币资产的完整。,,9.2.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1成本分析模式模型 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确定其目标量。企业持有货币资产的持有成本主要包括投资成本、

11、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 (1)投资成本 企业保持一定数额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势必会放弃将这些资产用于其他投资所获得的收益,这是持有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它的投资成本。 (2)管理成本 企业持有的货币资产还会发生管理费用,如安全设施的建造、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这些费用就是货币资产的管理费用。,,9.2.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3)短缺成本 短缺成本指因缺乏必要的货币资产,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采用成本分析模式进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就是先分别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投资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之和,再从中选择总成本最低的持有量就是最佳持有量。,,9.2.2

1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2存货管理模式模型 在确知有关情况下,可以利用管理存货的经济批量公式来确定企业应该保持的最佳货币资产持有量。这个模式将货币资产的置存成本同证券买卖的交易成本进行权衡,用以解决企业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最佳存量和一定时期内有价证券的最佳变现次数问题。,,9.2.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按存货决策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要建立在这样一些条件上: 企业一定时期内收入与耗用的货币资产均匀、稳定而且可预测。 短期有价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可知。 每次将有价证券变现为可支付手段的货币资本的交易成本可知。,,9.2.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货币资

13、产持有余额的总成本包括置存成本和交易成本: 置存成本:指企业置存现金、银行存款时丧失的将这些资金投资于证券可得的利息收入。 交易成本:指证券每次变现所花费的经纪费用等。 二者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置存成本随货币资产余额量的增大而增大,交易成本随货币资产余额量的增大而减少。,,9.2.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货币资产余额总成本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总成本=货币资产置存成本+货币资产交易成本 =货币资产平均余额*有价证券利率+变现次数*有价证券每次的交易成本 =(C/2)*r+(T/C)*b 其中,C为货币资产余额; r为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T为在特定期内货币资产的总需求量; b为有价

14、证券的每次交易成本。,,9.2.2 货币资产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货币资产余额总成本为最低点的资产余额。应用数学求最大值的方法,令总成本公式的一阶导数等于0,推导出最佳货币资产余额的计算公式 该模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持有成本 (2)交易成本 (3)总成本 (4)使用规模求解计算最佳现金持有余额 经过自动计算求解,将最佳货币资产余额及总成本的结果显示在相应单元格中。,,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经济订货批量是指企业的生产和供应条件一定时,有关存储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按存储量与其有关经营费用的相互关系,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订货成本,主要指与订货次数

15、有关的手续费、差旅费、行政管理费和运输费等。二是存储成本,主要包括占用储备物资所支付的利息、仓库设施折旧、维修费、物资存储过程中的合理耗损等。,,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1经济批量控制基本模型 如果满足一定的假设条件:企业的存货年需要量和日消耗量是均衡的,从货物发出到货物到达所间隔的时间是固定的,且每批货物均一次到达,不考虑数量折扣以及不会发生缺货。存货的经济批量的原理是:与存货储备直接相关的两种费用,即订货费用和保管费用的变动习性不同。每一订购费用和每一种商品的单位保管费用都是常数,订购费用与订购次数成正比;保管费用与订购次数成反比。,,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

16、模型,设T为年成本合计,即年订货成本和年储存成本之和,则: T=年订货成本+年储存成本 =(Q/2)*C+(D/Q)*K 其中,Q为订货批量,平均储存量相当于订货批量的1/2; C为单位数量存货的年储存成本; D为货品的年度采购总量; D/Q为订购次数; K为每次订购的订货成本; Q/2*C为储存成本,即保管费用; D/Q*K为订货成本,即订货费用。,,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对上述公式求导,并令其等于零,得出: (1)最优订货批量Q*。 (2)每年最佳订货次数N*=D/Q*。 (3)最佳订货周期t*=1年/N*。 (4)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I*=Q*/2*单价。,,9.2.3

17、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2经济订货批量的“陆续到货”模型 如果考虑到存货不能一次到达,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使存货陆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修改为: 设:P为每日可达到的送货量,d为每日需用量,Q为每期订货量。 则:Q/P为送货期,即为达到订货量所需的天数。 Q/P*d为在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由于货品是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最高库存量为:Q-(Q/P)*d 平均库存量为:1/2*(Q-(Q/P)*d) 在上述情况下,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可表达为: T=订货成本+储存成本 =(D/Q)*K+Q/2(1-d/P)*C

18、,,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3考虑数量折扣陆续到货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数量折扣是指供应商对于一次购买某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规定限度的客户,在价格上给予优待的情况。如果供应商实行数量折扣,那么,除了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外,采购成本也成为决策中的相关因素。这时,这三种成本的合计总成本最低的方案才是最优方案。,,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考虑了存货的陆续供应与使用和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为: T=订货成本+储存成本+采购成本 =(D/Q)*K+Q/2*(1-d/P)*C+D*U*(1-d) 其中,U为采购单价; d为数量折扣。 由此:最优订货批量Q为总成本T最低时的

19、订货批量,,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4建立最优订货批量分析模型 该模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采购成本 (2)储存成本 (3)订货成本 (4)总成本 (5)综合成本 (6)最佳订货次数 (7)最佳订货周期 (8)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 (9)使用“规划求解”计算经济订货量。,,9.2.3 存储决策最优订货批量决策模型, 打开“工具”菜单,选择“规划求解”命令,显示“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 在“设置目标单元格”编辑框中输入综合成本所在的单元格。 在“等于”选项中,选择“最小值”。 在“可变单元格”编辑框中输入订货批量。 单击“添加”按钮,增加约束条件。 单击“求解”按钮,经过计算

20、,求出最优订货批量Q。,,9.2.4 应收账款管理模型,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出售商品、物资和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向购货单位收取货款的权利和因其他经济关系应向有关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货款和待摊费用等。 要讨论不同的赊销策略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首先应该测定各种因素的变化同经济效益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制定赊销策略时,将各种相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放宽或收紧,然后考虑企业销售收入和成本的相应变化,这种方法称为增量分析法。如果增量分析的结果为正,则方案可行,否则,方案不可行。,,9.2.4 应收账款管理模型,增量分析的基本公式为: (1)信用标准变化对利润的影响 P=新方案销售额

21、增减量*销售利润率 (2)信用期限变化对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影响 I=(新方案平均收账期-原方案平均收账期)/360*原方案销售额+新方案平 均收账期/360*新方案增减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9.2.4 应收账款管理模型,(3)信用标准变化对坏账损失的影响 K=新方案销售额增减量*新方案增加销售额的坏账损失率 (4)现金折扣变化 D=(原方案销售额+新方案增减销售额)*D*新方案的现金折扣率 其中,D为新方案取得现金折扣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9.2.4 应收账款管理模型,(5)赊销策略变化带来的净收益 Pm=P-I-K-D 根据以上公式,下面具体讨论应收账款赊销分析模型的建立。

22、 (1)建立基本数据区域。 (2)输入公式计算。,,9.3 销售管理,9.3.1 销售流向分析模型 9.3.2 销售业绩分析模型,,9.3.1 销售流向分析模型,1基础数据的获取 (1)集中式财务管理下基础数据的获取 如果企业是集中式财务管理,那么各销售网点将定期传递其销售数据至集团总部的中心数据库。此时,获取销售流向分析模型的基础数据有两种方法。 利用Microsoft Query从外部数据库中获取数据。,,9.3.1 销售流向分析模型,打开“数据”菜单,选择“获取外部数据”命令,从其级联菜单中单击“新建数据库查询”命令。 选择中心数据库中的销售汇总文件,获取所需数据。 利用数据透视表技术从

23、外部数据库中获取数据。 打开“数据”菜单,单击“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报告”命令,打开“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一”对话框。 单击“外部数据源”按钮,按照向导的提示,从外部数据库中获取数据。,,9.3.1 销售流向分析模型,(2)分散式财务管理下基础数据的获取 如果企业是分散式财务管理,那么,各销售网点的销售数据保存在当地的数据库中。此时,各销售网点可将销售数据转化为Excel表数据或TXT文件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集团总部的销售分析模型中。如果各销售网点都有自己的销售数据页面,也可通过建立Web查询方式获取所需数据。,,9.3.1 销售流向分析模型,建立Web查询步骤: 打开“数据”

24、菜单,选择“获取外部数据”,从其级联菜单中单击“新建Web查询”命令。 输入目标数据库所在的Web地址,选择目标数据所在Web页的具体部分。 单击“确定”按钮。 在出现的“将外部数据返回给Microsoft Excel”对话框中确定数据的放置位置。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获得所需数据。,,9.3.1 销售流向分析模型,2按地区进行销售流向分析 (1)对销售明细清单按地区进行排序 选定数据清单中任意一单元格,打开“数据”菜单,选择“排序”命令,打开 “排序”对话框。 在“主要关键字”选项下选择相应字段,单击“确定”按钮。,,9.3.1 销售流向分析模型,(2)对销售明细清单进行分类汇总 选定数据

25、清单中的任意一单元格,单击“数据”菜单,选择“分类汇总”命令。 在打开的“分类汇总”对话框中,确定“分类字段”、 “汇总方式”、 “选定汇总项”。 单击“确定”按钮。,,9.3.2 销售业绩分析模型,(1)在“销售明细清单”工作表中打开“数据”菜单,选择“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报告”命令,打开“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步骤-3步骤之1”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分别单击“请指定待分析数据的数据源类型”选项中的“Microsoft Excel数据清单或数据库”子选项和“所需创建的报表类型”选项中的“数据透视表”子选项,然后单击“下一步”。 (2)在打开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步骤-3步骤之2”对话框

26、中选定单元格。,,9.3.2 销售业绩分析模型,(3)在打开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步骤-3步骤之3”对话框中选择数据透视表存放的位置。 (4)单击“版式”按钮,进入“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版式”对话框。 (5)在“版式”话框中,将相应字段按钮拖动到“页”区域、 “行”区域,、“列”区域、“数据”区域。 (6)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步骤-3步骤之3”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9.4 成本管理,9.4.1 成本管理概述 9.4.2 产品成本计划模型 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9.4.1 成本管理概述产品成本管理要求,(1)正确处理成本与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正确

27、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保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成本管理中应该划清以下几方面的界限: 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的界限。 收益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产品制造成本与当期期间费用的界限。 本期产品成本与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9.4.1 成本管理概述产品成本管理要求,(3)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健全有关成本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加强定额管理,提高成本计划和成本分析的质量。 加强计量、验收和物资收发领退的管理,防止浪费。 制定厂内的计划价格,以加强全面成本管理责任制。,,9.4.1 成本管理概述成本管理模型的内容,(1)产品成本计划模型 利用成本计划模型,用户可以迅速编制主要产品单

28、位成本计划和全部产品成本计划(按产品类别或按成本项目),为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2)产品成本分析模型 利用成本分析模型,用户可以方便、准确地进行全部产品成本分析、可比产品成本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客观地对成本计划与控制进行总结,并为下期成本预测与计划提供切实的可比资料,同时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从成本方面提供各种可靠的资料。,,9.4.2 产品成本计划模型,根据企业是否实行一级核算或分级核算,成本计划的编制分为一级成本计划方法和多级成本计划方法。 一级成本计划是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会同各个业务部门根据确定的各项消耗定额和有关成本计划资料,按成本项目的编制形式,采用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

29、,直接计算或确定各种主要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计划表。 1建立资料 2确定模型中相应单元格的公式。,,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全部产品成本分析模型,全部产品成本分析指实际成本水平与计划成本水平的比较,其分析计算的基本指标如下: 全部产品成本相对于计划水平的降低额=全部产品实际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全部产品实际产量按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相对于计划水平的降低率=全部产品成本相对于计划水平的降低额/全部产品实际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全部产品成本分析模型,其中:总成本=单位成本*产量

30、总成本降低额=按计划计算的总成本-按实际计算的总成本 总成本降低率=总成本降低额/计划总成本 全部产品总成本=可比产品总成本+不可比产品总成本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按计划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2)按实际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3)降低额 (4)降低率 (5)全部产品总成本,,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可比产品成本分析模型,可比产品成本分析是指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的分析,即对产品产量、产品结构和单位产品成本三大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模型中诸因素对成本计划要求影响的公式建立如下: (1)产量因素的影响 产量因素影响的降低额=(产量按上年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计

31、划产量按上年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单纯的产量因素对成本降低率无影响。,,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可比产品成本分析模型,(2)结构因素的影响 结构因素影响的降低额=(实际产量按上年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实际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实际产量按上年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结构因素影响的降低率=(结构因素影响的超计划降低额/实际产量按上年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可比产品成本分析模型,(3)单位产品成本因素的影响 单位产品成本因素影响的降低额=实际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实际产量按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32、单位产品成本因素影响的降低率=(单位产品成本因素影响的降低额/实际产量按上年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4)超计划完成部分的影响 超计划完成部分的成本降低额=实际完成的降低额-计划完成的降低额 超计划完成部分的成本降低率=实际完成的降低率-计划完成的降低率,,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模型,对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能够直接反映和评价成本管理中基础工作的质量,并且也能将总成本分析所产生的概括性资料分解为各种具有实用性的、能够直接说明某环节问题的分析数据。 (1)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分析 材料成本受材料单价和材料消耗量两个因素的影响。材料项目的分析评价的侧重点是消耗因素

33、。,,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模型,(2)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的分析 产品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生产产品的工人的工资及按工资比例计提的福利费。生产工人工资报酬在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的形式如下所示: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工时耗费*每工时分配率,,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模型,(3)制造费用或其他费用类项目成本的分析 单位产品成本所承担的制造费用或其他一般费用作为间接成本通常以生产工时为标准计入各产品成本中,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应承担的制造(或其他)费用=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单位工时费用分配率,,9.4.3

34、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模型,对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的过程,其实质是按成本项目进行量差分析(材料消耗、工时消耗等)和价差分析(材料单价、单位工时工资分配率、单位工时费用分配率等)。两大类因素交叉关系的计算原则是“量差*计划价格,价差*实际数量”。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模型中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为: 材料成本=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9.4.3 产品成本分析模型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模型,成本差异额=按实际计算的材料成本-按计划计算的材料成本 量差=(实际材料消耗量-计划材料消耗量)*计划材料单价 价差=(实际材料单价-计划材料单价)*实际材料消耗量,,9.5 利润管理,9.5.1 利润

35、管理概述 9.5.2 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多因素变动分析模型 9.5.3 目标利润分析 9.5.4 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9.5.1 利润管理概述利润管理基本概念,量本利分析,即成本数量利润分析,是通过数学分析和图示分析等形式对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指标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以协助管理者进行项目规划和期间计划的预测分析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假设 假设能够将企业的所有成本都按照成本习性精确地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假设销售单价和销售结构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9.5.1 利润管理概述利润管理基本概念, 假设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

36、 假设企业当期的产销量基本平衡,存货水平保持不变。 (2)量本利的基本关系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9.5.1 利润管理概述利润管理基本概念,(3)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又称为损益平衡,它是指企业当期销售收入与当期成本费刚好相等、不亏不盈的状态。因此保本的基本公式为: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9.5.1 利润管理概述利润管理基本概念,边际贡献指产品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以后的余额,它反映了产品的初步盈利能力和数额,其基本关系式为: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

37、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9.5.1 利润管理概述利润管理基本概念,由于边际贡献是用来补偿固定成本的,补偿后的余额为最终利润,因此在盈亏平衡即利润为0时,可得到另一个保本公式: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由此得到公式: 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9.5.1 利润管理概述利润管理基本概念,盈亏平衡分析是研究企业销售收入与当期成本费用的平衡关系,并对达到盈亏平衡状况的业务量进行规划,即测算保本点,也就是计算盈亏平衡时的销售数量或销售金额。 由上面的公式推出: 保本销售

38、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销售单价 =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9.5.1 利润管理概述利润管理基本概念,(4)目标利润分析 目标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金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9.5.1 利润管理概述利润管理模型的内容,(1)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多因素变动分析模型 (2)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9.5.2 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多因素变动分析模型,1单一产品量

39、本利分析模型设计步骤 (1)建立基本数据区 在此区域设置销售单价、销售数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等基本数据。 (2)建立多因素变动分析区 多因素变动分析是指量本利发生变化时相互影响的定量分析,即研究销售数量、单价、成本等单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利润的影响和多个因素同时发生变化时对利润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9.5.2 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多因素变动分析模型, 为各个因素建立“滚动条”控件。 建立计算公式。 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考虑多因素变动影响,保本点单元格的公式为: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1+固定成本变动率)/(销售

40、单价*(1+销售单价变动率)-单位变动成本*(1+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率),,9.5.2 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多因素变动分析模型,考虑多因素变动影响,预计利润的公式为: 预计利润=(销售单价*(1+销售单价变动率)-单位变动成本*(1+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率)*销售数量*(1+销售数量变动率)-固定成本*(1+固定成本变动率) 利润增减额=预计利润-利润,,9.5.2 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多因素变动分析模型,2多因素变动分析模型的使用 利用多因素变动分析模型可以方便、及时地分析各种因素单独变化以及多因素同时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有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 (1)改变单一因素对利润的影响 (2)改变多因素对利润的影

41、响,,9.5.3 目标利润分析,1单价的变化 (1)打开“工具”菜单,选择“单变量求解”命令,打开“单变量求解”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中,设置“目标单元格”、“目标值”、“可变单元格”。 (3)单击“确定”按钮,显示“单变量求解状态”对话框。 (4)单击“确定”按钮。 2销售量的变化 3固定成本的变化 4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9.5.4 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设计步骤,(1)计算销售比重 先计算出全部产品销售总额,并进一步计算出各种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即为销售比重。 (2)计算平均边际贡献率 计算平均边际贡献率是销售金额配合法的核心,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

42、边际贡献率=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种产品的销售比重,,9.5.4 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设计步骤,(3)计算保本销售总额 根据平均边际贡献率,结合固定成本总额,运用保本点模型,计算出全部产品的保本销售总额。 (4)计算出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和保本销售量 根据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和全部产品的保本销售总额即可计算出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和保本销售量。,,9.5.4 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建立,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模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单位边际贡献 (2)边际贡献率 (3)边际贡献总额 (4)销售收入 (5)销售比重 (6)加权边际贡献率 (7)综合保本销售额 (8)保本销售额 (9)保本销售量,,关于金彤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