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节影响学习动机因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1199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6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章节影响学习动机因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章节影响学习动机因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章节影响学习动机因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章节影响学习动机因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章节影响学习动机因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章节影响学习动机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章节影响学习动机因素.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 (一)动机的性质 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的相关概念 1.需要与驱力 2.好奇与习惯 3.态度与兴趣 4.意志与价值观 5.刺激与诱因,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一)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偏重型学习动机 (四)动机

2、产生的诱因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 2.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 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较为复杂。,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但最佳的动机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大,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3、。 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耶基斯,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强化理论认为,在个体行为表现时给予需要上的满足,个体就会得到强化进而保留该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只重视外部诱因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 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短暂的

4、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把教育看成是开发人类内在智力的过程,把动机看成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 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动机的基本观点: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只是老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未必专注于他所教的科目上。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条件。,(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中含有学习动机 2.两大类需要的交互作用 3.自我实现中的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个人自我追寻中自我实现之前的一种喜悦感觉。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也是高峰体

5、验的结果。,(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马斯洛将人的各种需要分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2.教育过程中的因果关系表现为:教育环境使个体获得缺失性需要的满足是原因,个体自行负责并自由选择地从成长需要中追求自我实现是结果。 3.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的需要。 4.学生本身有两股潜力,其一使他进取向上,另一使他退缩逃避。,三、成就动机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原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具有以下特征: (1)对中等难

6、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 (2)对达到的目标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 (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 (4)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阿特金森将个体的动机、成功的诱因以及成功的可能性设想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前者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后者表现为设法逃避成就活动或情境,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Ts)是成就需要(M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s)和成功的诱因值(Is)三者乘积的函数。 TsMs Ps Is,阿特金森认为,回避失败的倾向是回避失败的动机、失败的可能

7、性和失败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 Taf MafPfIf 个体成就动机的合成倾向等于追求成功的倾向减去回避失败的倾向。 TaTsTaf 后来,阿特金森又提出了成就行为多种决定因素的公式。 成就行为Ta外部的动机力量,(二)成就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给学生的任务既不应太难,也不易太易。 在评价标准的设置时必须做这样的考虑:获得成功是困难的,并非轻而易举的,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又是可能的;遭到失败也是很可能的,不努力的学生就有可能得到低分数。也就是说,成功必须在学生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是可望而可及的,但又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四、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 (一)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韦纳认为,一般人通常

8、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按照因素来源(内在原因&外在原因)、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和可控制性(可控制&不可控制)三个维度归结为以下六种原因:(1)能力、(2)努力程度、(3)工作难度、(4)运气、(5)身体状况、(6)其他(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二)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此后的学习动机 2.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 3.长期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 4.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

9、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此外,还受到人对自己行为努力的主观推测(效能期望)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四个来源: (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4)自我效能感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六、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 (一)学习动机自我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1.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

10、力 2.个人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3.成功难以追求,则以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 4.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年级而转移,(二)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学习动机问题反映了教育的反效果 2.应切实根据现实问题思考教育目标 3.有些学生并不为获得好成绩而付出必要的努力,这可能是出于保护自己的个人价值的目的,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一、学校教育环境的现实 1.重知识的教学活动 2.齐一化的学习进程 3.升学率与分数主义 二、有利于培养学习动机的理想条件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升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从成败经历中学到合理的归因,三、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 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 2.先求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 3.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5.善于利用反馈激发学生士气,四、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五、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表达明确的期望 2.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4.有效地运用表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