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三节文字音韵训诂专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8529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0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章三节文字音韵训诂专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章三节文字音韵训诂专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章三节文字音韵训诂专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六章三节文字音韵训诂专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六章三节文字音韵训诂专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章三节文字音韵训诂专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章三节文字音韵训诂专书.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三节 文字音韵训诂专书,主要参考书: 说文解字注、尔雅义疏,说文解字,一、说文的部首及其排列体例 1540部,始一终亥。 2以形近相系 3以义近相系 4先独体,后重叠 5先正体,后反、倒,说文解字,二、列字体例 1先实后虚(先专名后形态) 2.按事物自然顺序 3以义之相引为次,同类相邻,说文解字,三、说解体例 1 先释义,后释形,以形说义 2释音包括在释形之中 3.“读若”拟音和读破 4.引经 2 。,说文解字注,发明义例 校勘文字 说明六书 以声训发明许意因声求义 以经证字 说明本义与引申假借义 同义词辨析 阐述语言文字观,发明义例,凡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者”,自叙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

2、厕”也。 凡言“从某、某声”者,于六书为形声也。 凡篆一字,先训其义,若“始也”“颠也”是;次释其形,若“从某,某声”是;次释其音,若“某声”及“读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书也。 凡会意,合二字以成语,“一大”“人言”“止戈”皆是。,校勘文字,,高也。此古文丄。 注:古文上作二,故“帝”下、“旁”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证古文本作二今正丄为二, 为丄。 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注作:以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之中和,故谓之禾。(依思元赋注、齐民要术订。和、禾叠韵。),说明六书,旅,从从从(句。从者,旌旗所以属人耳目)从(逗)俱也(说从从之意。力举切。

3、五部),古文旅(左传:“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者字以为声)古文以为鲁卫之鲁(此言古文假借也。周本纪:“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即书序“旅天子之命”。旅,陈也。),以声训发明许意,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谓古韵也。玉裁作六书音均表,识古韵凡十七部俾形、声相表里,因耑推究,于古形、古音、古义可互求焉。 “天,颠也。”注:此以同部叠韵为训也。凡“门,闻也”“户,护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 “吏,治人者也。”注:治与吏同在第一部。此亦以同部叠韵为训也。 禛,从示,真声。注:声与义同源,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因声求义,犥,牛黄白色. 注:黄马发白色曰骠,票、麃同声,然

4、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内则:“鸟皫色。”亦谓发白色。,以经证字,旅,军之五百人为旅。注大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引伸为凡众之称。 旁,溥也。注:司马相如封禅文曰:“旁魄四塞。”张揖曰:“旁,衍也。”广雅曰:“旁,大也。”按,旁读如滂,与溥双声。,说明本义、引申假借,粗,疏也。 注:疏者,通也。引伸之犹大也,故粗米曰疏。糲米与粺米挍则糲为粗引伸假借之,凡物不精者皆谓之粗。 特,牛父也。 特本训牡,阳数奇,引申之为凡独之称一与一为耦,故“实为我特”,“求尔新特”,毛云:“特,匹也。”,说明概括义与使用义,说文:作,起也。 注:秦风无衣传曰:“作

5、,起也。”释言谷梁传曰:“作,为也。”鲁颂駉传曰:“作,始也。”周颂天作传曰:“作,生也。”其义别而略同。别者,所因之文不同;同者,其字义一也。,说文解字注,自序:一字必兼三者,三者必互相求;万字皆兼三者,万字必以三者彼此互相求。 王序: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尝为六书音均表,立十七部以综核之,因是为说文注,形声、读若,一以十七部之远近分合求之,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引经与今本异者,不以本字废借字,不以借字易本字,揆诸经义,便以本书,若合符节,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说文通训定声,说文 说

6、解文字:本训、形体、例证 (本训及六书分析以许慎为宗,略有不同和补充) 通训 列“转注”“叚借”二条。“其一字而数训者,有所以能通之也。通其所可通则为转注,通其所不通则为叚借。”“转注”说明引申义,“叚借”说明通假义。均先列义项,再举书证。 定声 列“古韵”“转音”二条。,说文通训定声,一、按古韵十八部列字,个声符分隶十八部 二、各部中,同声符字相系 三、许慎说文不收,但见于许慎说解、叙、偏旁、小徐本、他书所引者,予以补入。,尔雅,训诂纂集书。战国开始纂集,汉代补充。解释六经,其中解释诗经比例较大。 分十九篇。前三篇解释常用词。后十六篇解释专门事物名称。 诂言训:词语 亲:亲属关系 宫器乐:房

7、屋器物 天地丘山水:地理 草木:植物 虫鱼鸟兽畜:动物,训诂,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诗曰:诂训。”故(古)言为诂(“释诂”“诂训是式”);训故言亦为诂。 说文:“训,说教也。从言,川声。”训之言顺,用言语引导为训,描写事物形貌亦为训(孔颖达:“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描写事物形貌的词亦为训(“释训”)。,训诂,诂、训二字本同义并列,“训诂”又作“诂(故)训”。毛诗故训传,故、训、传三字并列。 “训诂”又可理解作动宾关系。(段注诂字:“训诂者,顺释其故言也。”) 训诂学,以尔雅为训诂学形成的标志。,诂言训:同训纂集,同训不等于同义,有同形词 台朕賚畀卜陽予也(賚卜畀皆賜與也與猶予

8、也因通其名耳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 从经传训释中纂集,有本义,有引申义,有假借义,尔雅义疏,引证文献 因声以求义 指出假借 说明引申规律,整理意义系统,引证文献,權輿者,广雅疏证以为“其萌虇蕍”之叚音,则与才、落义皆相近。诗“不承權輿”,文酌篇云:“一斡勝權輿。”周月篇云:“日月權輿。”大戴礼诰志篇云:“百草權輿。”皆以“權輿”连文。,说明本义与引申义关系,初者,裁衣之始 哉者,草木之始 基者,筑墙之始 肇者,开户之始 祖者,人之始 胎者,生之始也 每字皆有本义,但俱训始,例得兼通,不必与本义相关也。,因声求义,诂者,说文云:“训故言也。”从古声。“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

9、释文引张揖杂字云:“诂者,古今之异语也。”然则诂之为言故也,故之为言古也。诂,通作故,亦通作古,指明通假,哉者,才之叚音。说文:“才,草木之初也。”经典通作哉是才、哉古字通,又通作载尔雅释文哉亦作栽(栽或为兹,兹、栽、哉古皆音同字通也) 古书多叚借,今略为标举。如基、肇 、祖三字俱训为始肇,说明引申规律,首,始也。 首者,与鼻同意。方言云:“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是首、鼻其义同。特言此者,人生之始,首、鼻居先也。,广雅,魏张揖撰 上广雅表窃以所识择撢群艺,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者,详录品覈,以著于篇。 广雅疏证序:其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

10、训,论语孟子鸿烈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讖纬之记,苍颉训纂滂熹方言说文之说,靡不兼载。盖周秦两面三刀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佚不传者,可藉以闚其端绪。,广雅疏证,自序: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譬如振裘必提其领,举网必挈其纲。乃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 段序,广雅疏证,广雅释诂一:“府,取也。” “凡与之义近於散,取之义近於聚。聚、取声又相近,故聚谓之收,亦谓之敛,亦谓之集,亦谓之府;取谓之府,亦谓之集,亦谓之敛,亦谓之收。取谓之捊,犹聚谓之裒也;取谓之掇,犹集谓之缀也;取谓之捃,犹聚谓之群也。”,广韵,切韵系韵书集大成之作。是研究中古音的首要材料,也是考察上古音韵的重要材料。 韵,以四声分卷;四声相承。入声配阳声。 切韵考通过反切系联,证明广韵韵有个韵类,声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