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爰如4太原--精品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4615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爰如4太原--精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梁爰如4太原--精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梁爰如4太原--精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梁爰如4太原--精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梁爰如4太原--精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爰如4太原--精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爰如4太原--精品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梁爰如 2015.2.4太原,2015高考二轮复习建议,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线索、阶段特征、重要历史概念 精炼高考题: 格式、思维方式与方法,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历史发展线索:发展轨迹、发展因素、阶段特征、变化与趋势 历史概念:外在表现与内在性质 白月桥:“历史概念不再是历史对象的表面现象、个别片面和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历史对象的全部本质和内部联系。因为历史感念是历史思维的细胞,所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感念是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 案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

2、)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国有企业的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090年代),1、基本线索:从学习苏联模式到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阶段特征: 5070:苏联模式下的建设道路 (1)七年改造;十年曲折发展;十年动乱 (2)基本特点:计划经济;高速度;经济结构与布局的变化;重大成就;党管经济的体制;阶级斗争为纲 70末90:走向中国式的市场经济 基本特点: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经济向多种经济发展;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由点到区域到全面的开放;先南后北、先东后西的改革开放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与西方的根本区

3、别),31(甲.14)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0.56;0.22)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1953年背景;统购统销(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31(乙.1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0.439;0.481)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

4、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时期经济背景与特点:重工业为主;粮食供销矛盾严重;计划经济,32(1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0.545)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时间的确定;背景;,23、(11.海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率低于全

5、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0.515) A、工业发展速度放慢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直接后果是经济结构的变化,31(13甲)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0.218)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七年改造时期的特点;国家行为,(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6、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制度的加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组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1)分封制(宗法分封制)国家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基本内容:背景;如何实施;作用;发展(西周分封结束、其他分封) 基本特点:武装殖民;层层分封;地方分权、领主统治;世卿世禄;家国一体;等级严格;天下共主 (2)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解决家族内部继承权、并与政治相结合,维系政治等级制度 基本内容:性质;核心;内容(大宗与小宗体系);辅助工具(礼乐制度);影响(积极与消极);发展(制度与文化心理) 基本特点:起源早于分封制;父系家长制及血缘关系;“家族

7、为经,家族为纬”;与政治紧密结合;嫡长子继承制;等级严格;任人唯亲,(3)礼乐制度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文化制度 基本内容:分类(礼、乐);礼主要划分身份与社会规范。乐主要用音乐配合礼共融等级社会;发展;作用及影响 基本特点:礼、乐相辅相成;乐从属于礼;范围很广;音乐成为统治工具;既有等级又很和谐,形成文化认同心理 2、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有一套较严格的以血缘为纽带的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地方分权体制以及贵族政治 (2)“家国同构”的体制形成了天下共主、文化认同的社会秩序,影响后世 (3)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25、(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

8、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0.126)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从郡县制“公天下”角度,实际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世卿世禄”的特点 思维:事物间联系、时空条件以及重要史实的掌握是答题的关键,24、(1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0.288)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

9、与人口的控制,分封制的特点:“家国同构”以及“周天子大宗的地位” 确定时间概念是思考问题的重要条件,24、(13.乙)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0.214)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主干知识是分封制瓦解。通过战国时期的历史现象反映分封制瓦解,实质考查西周社会的特点,虽然都存在着等级制度,但周代有严格的礼乐制度,战国时

10、期向集权发展,24(14乙)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0.415;0.33)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以秦汉以后皇帝祭天与官员、百姓祭祖的共同意义这一现象,体现中国政治与人伦秩序相结合的特点,政治:强化中央集权(分割地方与相权、控制军队);文官政治的形成;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 经济: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生飞跃的时期,农、工、商等全面繁荣;宋的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空前发展

11、的海外贸易;城市的发展;铸钱与纸币 文化: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中国传统儒学的复兴时期理学,实现了学术思想的又一次繁荣,阶段特征宋代特点,26(14.甲)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0.686;0.307)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6(14.乙)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0.234;0.145)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12、D本善习远,25(13.乙)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0.357)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5(13.甲)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0.305)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5(12)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0.428)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13、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由周代到秦汉的制度变革; 由汉到唐的制度思想演进; 宋代经济政治文化的特征; 明清经济政治文化的渐变; 古代雅典的民主和古代罗马的法律 近代前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 抗日战争,国内国际统一战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尤其第一阶段) 英法美德苏各自的现代化进程 英美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建立 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和全球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由新经济到计划经济等) 罗斯福新政、1980年前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刘芃: 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

14、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当你真正把格式搞透了,这些试题便有如己出,临考时对试卷就绝无陌生之感,并会触类旁通 试题:重点概念、思维方法 答案:学科思维、素养,精练高考题,15、(海南13)图2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0.513) A日本 B德国 C苏俄 D法国,主干知识: 选材典型: 呈现形式新颖: 难度适中:,对学生要求: 知识:20世纪初背景 能力方法:视图、提取、运用等,28、(全国甲1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0.666)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

15、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考点:通过大众熟知的材料,考查历史认识的方法论 设计:立意精巧;材料新颖,贴近学生;考查目标明确;难度适当 要求:隐喻知识的掌握;判断与解决问题能力;历史与艺术的关系等,16、(北京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考查史学方法论,即通过具体史实推导正确历史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内容主干且广泛;考查目标明确 呈现新颖:表格 要求:史实准确、有一定的历史逻辑思维,25、(全国甲1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0.471;0.18) A养子亲子

16、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变化原因为考点:儒家的发展;现象的内涵,29、(全国甲14)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0.227;0.046)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27、(全国乙14)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

17、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0.188;0.098)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33、(全国乙14)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0.37;0.382)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6、

18、(山东14)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A,B,C,D,14、(浙江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A B C D ,7.(重庆14)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11(天津14)下列四幅地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A B,C D,37(北京13)(34分)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

19、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

20、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

21、时间。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 (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2分)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2分)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2分)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2分) (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2)阶段和理由:(示例) 第

22、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2分) 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2分) 历史条件: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2分)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3分) 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3)依据材

23、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 (3)示例1: 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分) 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2分) 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2分)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2分) 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2分)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

24、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2分)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2分),示例2: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3分) 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分) 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3分) 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

25、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4分) 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2分),示例3: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2分) 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4分) 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2分) 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26、也越来越大。(2分) 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4分),39(广东13)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

27、顾等 (1)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 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4) 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1)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2) 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刘协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固的封度卫道

28、士,思想看法比较保守;郭嵩焘是主张学习西方的自强思想)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原因:文革结束,拔乱反正,一切工作回到正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4) 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角度的不同,历史时间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政治局势的不同,研究方面的不同。),考查历史认识的方法论:从形成认识差异的原因,上升到影响历史认识的各种因素 主题突出;设问层次分明,考查目标明确;赋分合理,难度适当,区分度较好,22.(江苏14)(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

29、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成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 【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30、。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主干知识;多种能力考查,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较强的开放性;试题材料的选择和利用讲究,问题设计有新意,梯度合理;考查立意明确;难度适中,26(海南13)(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

31、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

32、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 26(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突出人文性:以中国古代天文立法为主题,展示出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41、(全国甲13),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参考答案:,41、12分 (1)提取信息准

33、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朴素,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建筑特点,与政治结合点,比较的说明点,41、(全国乙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9 东汉十四州

34、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必须是在解读并比较材料基础上得出的正确信息,并能予以说明,罗列无关史实无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考生另有合理解读,可酌情赋分。如: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表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又如,吐蕃、南诏、流求不见于汉代,表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等等,变了什么,为什么变,

35、41、(全国乙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0.280;0.523)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6、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修改建议(4分) 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 修改理由(8分)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78分) 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46分) 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13分) 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0分) 答案示例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

37、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41、(全国甲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0.485;0.77)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 第一章 16世

38、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4分) 分

39、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 历史史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8分) 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40、。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1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 (1)题中的材料与选项之间、材料与答案之间缺乏联系 (2)单纯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3)人为编造材料,或断章取义,或不是原文本意,或不是共识等 (4)使用图表材料时,编制不符合规范 (5)一些新材料、新情境,却没有让考生运用已有知识得出新认识 2对能力的考查 (1)能力考查过于单一,缺乏引导考生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 (2)多个材料孤立地分别发问,各问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与综合提升。 (3)没有突出历史学科特色,脱离了人文精神和素养的考查,基本要求,1、基本史实:线索、阶段特征、重要概念特点 2、阅读资料的历史学科能力: (1)学科思维 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查,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 证据意识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2)学科方法 史论结合 处理信息(读懂;提取;分析、概括、比较、综合等),谢 谢 预祝各位老师春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