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发展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7498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66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系发展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联系发展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联系发展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联系发展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联系发展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系发展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系发展观.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淄博六中 倪涛,唯 物 辩 证 法,基本观点,实质和核心,根本方法,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四、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知识梳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含义,(二)联系的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否认联系普遍性是形而上学

2、的观点,一、联系概念,注意: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主观臆造或任意虚构,否认联系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因果联系 不能忽视本质的、长远的、间接的联系。,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一、联系概念,二、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世界观,方法论要求,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3、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例1】 (2011新课标卷)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 B C D,巩固练习,【方法】从材料所给出的“深入研究”、“材质特性”、“板

4、材”、“经济效益”、“商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公司能够根据“秸秆”和“效益”的固有联系,通过“另辟蹊径”突破了事物的现象联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正确,说法本身错误。,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是多,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互相依赖 相互影响 互相转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2.部分构成整体,离开部分,整体不复存在

5、。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坚持整体和局部相统一反对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的思想。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2.重视部分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世界观,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观点: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四、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

6、优化趋向,个别性、局部性;多样性、差别性(诸多要素的地位、作用不同);不可分割性,系统具有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2.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例2】 (2011重庆)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 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

7、界 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 B C D,巩固练习,【方法】美术作品创作属于艺术活动,不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因此错误。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是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客观联系而非主观联系,入选。联系是客观的,错误。,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两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无能 为力。,3.人主观臆造的联系是不存在的。,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8、。,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整体和部分的观点和系统优化方法的生动写照。,1.2011年6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对于

9、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 B C D 方法:从题干可以看出,促进牧区发展有利于全面小康,是体现部分对整体的作用,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错误,正确。,2.十八大提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 )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

10、外在表现 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事物有利的联系 A B C D 方法:符合题干。观点错误。,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表现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方法论要求。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例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芳林新叶

11、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B C D,【方法】本题考查新事物发展的趋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趋势。“落木”说明旧事物不断死亡,“滚滚来”说明新事物不断产生,故与题干相符;春江、潮水、海上明月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故不选;“新叶”“前波”代表新事物,“旧叶”“后波”则代表旧事物,“催”“让”则体现了代替的过程,故应选;体现了运动、变化等哲学观点,故不选。因此本题应选。,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因为:第一,新事物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着自己存在的根据和强大生命力,发展前途广阔。第二,新事物

12、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社会历史领域的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旧事物不会自行灭亡, 它总要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3)方法论意义:学习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必须做到: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13、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例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B C D,【方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观点;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因果联系的观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观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3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14、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是事物在数量、速度和程度上的变化,表现为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保持了事物质的稳定性。质变是非连续性的,是事物连续过程的中断,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变化是否超出了一定的“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其质的规定性的数量界限。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第一,重视量的积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

15、事物质变创造条件;第二,促成飞跃。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第三,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例3】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方法】“千淘万漉”、“锲而不舍”是量变的不断积累,“始到金”、“金石可镂

16、”是量变的结果,是质变。答案为A。B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C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D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均蕴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揭示的是符合规律的现象。,【观点】正确理解变化(量变、质变)与发展 (1)发展属于质变,但质变不等于发展。 发展总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是不能说质变就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倒退的质变不是发展。 (2)质变和量变都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都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质变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双

17、方斗争使双方力量增减、地位发生根本转变,导致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破裂、统一体瓦解,从而使事物的根本发生改变; 量变,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引起双方力量增减,还没有导致矛盾双方地位发生根本转变、依存关系破裂、统一体瓦解。当然,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也都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认为质变比量变更重要、质变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是错误的。 (3)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是并非量变就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认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是错误的。,【例1】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

18、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方法】 A错误,B、D不符合材料。,【例2】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 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 B C D 【方法】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19、的灭亡,观点错误。本身说法错误。,“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向全党提出了新的政治要求。 这份自信,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清晰认识、准确把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绝不意味着妄自尊大。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告诫全党,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1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

20、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尽管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在前进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 事

21、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A B C D,方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成就,展现出生机,但在前进中面临许多新问题,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改造自然的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并非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所以说法错误。,2.1990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图)表明(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运动、变化就是发 展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 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过程,方法:图像明显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选C。A、B、D观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