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28690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考,昆明儿童青少年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中心 北师大昆明附属中学家庭教育工作室 傅斌 13888187759 13211722211 0871-4145819,前 言 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穷国大教育”,或者说是“大国穷教育”。这样的大环境就必然形成了我们中国教育硬件设施滞后、空缺的现实。 在教育硬件设施滞后、空缺的大环境的另一面,我们在基础教育理论方面又怎样呢?滞后。这是我们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果说硬件设施滞后、空缺是因为国家太穷的话,那么软件设施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又怨谁呢?怨我们自己!怨天尤人不是办法,干才是唯一的出路。,在这种硬件、软件都滞后的情况下,假、冒、伪、劣学校

2、,假、冒、伪、劣老师,假、冒、伪、劣学生比比皆是,充斥教育市场,最多充其量不过是“准”学校,“准”老师,“准学生”。这样,教育效果的少、慢、差、费就是必然的结果,这种结果必然拖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的后腿,反过来又影响教育的发展,形成一种恶形循环。 我们斗胆地问: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什么是老师?什么是班主任?什么是学生?这些最基本的基础理论我们是否明确?是否有一个标准?用什么来衡量真伪?如果这些都不清楚,那么我们的教育如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何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针对这种现实,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找到一个衡量的标准,为教育、学校

3、、老师、班主任、学生建立一个标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创办“真”学校,做“真”老师,培养“真”学生,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一、学生全面素质中心论,在办学过程中,以校长为中心,在条件建设中,以大小硬件建设为中心;在办学目的中,以学生素质为中心,,过程中心论以校长为中心,加强一元化领导,但绝非一人化领导。在条件中心论中,以大小硬件建设为中心。增加必要的教学设施

4、。在目的中心论中,以学生全面素质为中心,过程中心,条件中心都是为目的中心服务的,不能以过程中心和条件中心或其它任何中心伤害目的中心。学生的存在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学生的正当需要就是我们的中心,量的大小,质的高低就是学生中心,即全面素质量化。凡是学生受教育的一切正当需要,就是我们的中心,紧紧围绕学生全面质这个中心旋进运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全面素质中心常被偏废,被校长中心、教师中心、应付上级检查中心、升学率中心等所破坏。如:差生应听懂,好的能记住,再好的能学会,最好的能应变,这是教学最起码的效果,但往往被教师自我中心任意破坏。,一度时期,只重视“智”,忽视“德、美、劳”,加上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

5、因,就使学校教育等于“学生考分”。造成高分低能,低分低能,高分低德,低分低德,“智”也难以提高的恶果。这叫什么?这就叫伤天害理。伤了国家这个天,害了学生这个理。,官以国为本,国以民为本,民以子为本,子以学为本,学以质为本,质以教为本,教以效为本,效以民验证。 我们的目标:全面素质良好基础上的高合格率和就业率。 我们的口号:起始科目拔尖,基础科目领先。 我们的学生:在校读书有想头,学习进步有甜头,升学进取有奔头,成功就业有盼头。,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 民心可敬可用不可欺,他们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衣食父母,是载舟之水,亦是覆舟之水。以民为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的教学要经得起“民

6、验证”,这就是我们的“真”。 教师应该优化学习成绩,虚工实作,实工真作,真工硬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舍命陪君子的铁心铁杆的精神。,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是主流的“真”,而不是大潮的“真”。吃、喝、嫖、赌、腐败、堕落,这些是大潮的“真”,而不是主流的“真”。老师应该“真”人求“真”,以“真”人的姿态,“真”人的身份,追求“真”的精神,追求人的本质的“真”,而不是人的本能的“真”。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即谓此也。,二、两个基本点,(一)、家庭教育 “不爱做作业,上课精力不集中,出现撒谎情况,孩子成绩上不去,孩子开始早恋了,孩子上网成瘾,-”在生

7、活中,是否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另一半的问题,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出了问题。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两分工作做得最长夫妻和父母,我们的婚龄有几年,孩子有几岁,我们做这分职业的工龄有多长,试问这两分职业工作有多少人真正做得专业,做得有技巧,有多少人做得是有效果的。我们当中有谁在做这两份工作是经过了培训才上岗的。-。,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家庭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多重人格。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必将搅乱他们的幼嫩的心智。”,1、

8、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法则,在几千年后却被我们给扭曲了。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结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让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瞻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

9、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这种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让不明世事的小孩确实感到为难,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往往学家长样子,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家长身上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的处世哲学。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1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2、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使人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是独生子女的剧增,使人们从情 感上愿意为其奉献一切。现今的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其成长过

10、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 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高级饮料、高档食品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以满足子女的生活需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埋怨子女好吃懒做。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甚至每天可以不重样,什么服装名牌新潮,就给买什么,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他们,讲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陈年旧理,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成了许多人街头巷尾闲谈的至理名言,而一旦涉及具体问题,则往往又是

11、另一番表现。,很难想象,在这种矛盾家教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何等的生活质量观。我们并不是吝啬鬼,也并不绝对反对改善孩子的生活,但必须适可而止。在生活上对子女要有所节制,那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现在的孩子仿佛天天都过年,因而他们已无法尝到真正过年时的甜蜜。”“现在的孩子得到什么都很容易,因而他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从小的范围看,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身宽体胖的“胖墩儿”,却无法让他们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承担社会责任的“巨人”。从大的范围讲,这样培养出来的社会极端利己主义者,将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灾难:很难设想一个人人都只知“索取”和“享乐”的社会,会是怎样一种情境。,3

12、、在亲子关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溺爱”与“叛逆”的矛盾中。,目前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长期困扰着教育工作者的许多问题,诸如厌学、逃学、吸烟以及团伙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乃至近期屡屡发生的骇人听闻的青少年自杀、杀人等事件,均与家庭中的不良亲子关系有关。少年时期,国外有学者称之为“亲子关系危机期”,对孩子的影响极大,不仅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孟育群教授对亲子关系进行了10年的研究,她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受测试家庭亲子关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父与母人数分别达70和80,过分溺爱的父与母人数分别达

13、到40和60。许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可换来的结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入极端,对父母操起了罪恶的屠刀。对此,家长应该认真检讨、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其实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更是孩子健康人格生长的土壤。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更是孩子的家庭教育者,在亲子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其中,父亲的作用更大。据研究,父亲在儿童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具有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许多家庭中,由于传统家庭分工格局、观念和错误的教管方式,以及现代社会角色分工,导致父亲“谈出”家庭教育,这对子女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应引

14、起社会的重视。,4、在教育方式上,现在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导致了许多人思想上的是非模糊,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径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伯。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总认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被看成了一种天真的表现,对其缺点错误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父为子纲的封建思想在今天的许多家长头脑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在家庭教育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15、,无论是“学富五车”的读书人,还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很多人都将自己摆在了家庭的绝对权威的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一件小东西,家长会大发雷霍。一次考试失误,家长会毫不留情,痛骂斥责。孩子如果在外闯了祸,那可更不得了,一顿臭骂自然少不了,拳脚相加也会接踵而至。5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去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日记等。在许多家 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残留着“孩子是私有财产”的封建宗教法制观念,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的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5、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

16、响,人们都对考试成绩特别关心,将目光一直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的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使许多孩子在“心理断乳期”、“人格成长危险期”中迷失了人生的航向,导致了许多恶性事件的发生。这些结我们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多吗?,6、在个性发展上,现在的孩子处在“发展”与“限制”的矛盾中。,现代社会竞

17、争激烈,人们切实感到人才的重要。家长渴望孩子成才,却对成就什么样的才及怎样成才,缺少科学的把握。于是人们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主观的愿望,为子女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计划,有的认为音乐时髦,就强迫孩子练习钢琴,参加五花八门的音乐培训班,有的认为美术市场看好,就为孩子购买画板和颜料;有的认为跳舞对孩子有用,就陪孩子练功,有人认为理科前途好,就便逼着孩子去学理科。,如果家长的这种选择,符合孩子的志趣,那当然是好事。可事实却是许多家长的“发展”计划违背孩子志越,这种“发展”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许多孩子为了家长的决定,有的放弃了心爱的体育而埋头于书山题海,被迫“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很爱好文

18、学,却被家长逼进了理科的海洋。他们都含泪告别了自己的兴趣,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家长的过错。因此,国家总督学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为了观察蚯蚓而挨家长一巴辈,我觉得这一巴掌,很可能就打掉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矛盾的家教绝非仅仅上述几种,还有许多。问题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们许多人还未真正认识到这种矛盾家教的严重后果。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双翼中的一翼,其作用不可忽视。从小的方面讲,矛盾的家教会影响孩子的学校教育效果;大的方面讲,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成长,更严重的是关系到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制约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对它,认真地思考它,从而寻找出解决它的办法来。当然,说起来这又是一个工程,不是家庭教育

19、本身的问题,要全社会都来重视它才行。可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主角,还是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吧!,(二)、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模式,为青少年的成长划定了一道红线,优等生和差生在红线的两端,分别受到不同的对待,并最终获得不同的人生境遇,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家长们几乎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尽力为孩子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并督促孩子通过非常规途径走在同龄人的前列,由此,演变出中国教育的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在人才选拔方面,应试教育的确起到了确保相对公平的作用,但在人的全面成长,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整体成长方面,应试教育则罪无可恕。义务教育的减负,本意是要减轻儿童的课

20、外负担,结果是负担越减越重。特长生原本为了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广泛的兴趣,结果成了全体儿童的艺术苦难,高等教育领域的情况也不值得乐观。高分低能,一种充满对立和矛盾意味的修辞,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材成长困局。糖葫芦才子,上完大学之后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我们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异化,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考为本,教育的方向不再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人的畸形发展;教育不但没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公民的素质,反而把一部分人推向失败的深渊。,华中科技大学500名当年就读少年班的神童如今已经在各行业工作,有一半的人后悔读了少年班。一位少年班学生的母亲说,儿子已人到中年,仍非常

21、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应试教育这种导向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厌学,辍学的问题解决不了,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用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认可”。,如果一方面,老师教育学生必须树立平等自由的观念,可是另一方面,却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是另一方面却对学生采取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那么,这样的教育机构只不过是一个受业解惑的机构,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机构。现在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它们只是受业解惑的行政

22、附属机构。,我们的教育除了教会学生认真去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教会他们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一言以蔽之,这是整个教育精神、教育体系的问题.,在中小学生中,54.78适应不良(中度22.01%)学习问题和内向性问题(情绪和性格),青春期问题和特殊问题(追星、攀比、迷恋游戏),自我中心,与他人协调,考试焦虑、自卑感、神经质、依赖性强、过于自我,出现焦虑、抑郁。目前,我国心理疾病人数约为1600万,三分之一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80年代中期,在我国23.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达30%。,据中国青年报调查:全国80%以上的家庭教育是不成功的,或者说是失败的,家庭普遍存在

23、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过早教育、过早开发的现象。应试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让许多未成年人产生了厌学情绪,他们逃离校园,迷恋于网络游戏和不受管束的社会生活,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与之相对应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36的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竟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30%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有15%的学生患有各种心理疾病,20%的学生不吃早饭,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厌学现象较普遍。94%的孩

24、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各方面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财物(拔毛)。,孩子犯错误时,30%的母亲批评、指责、打骂、挖苦。在和别的孩子比时,64%的母亲不如意、自卑或有嫉妒之心。,母亲们普遍忽视品德发展、人格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在对孩子的品德发展、知识教育、交往能力、身体健康、个性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时,妈妈们不约而同地把学习成绩排在第一位,比例达56%,道德品质排在第二位,占23%,孩子的个性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分别排在第四、五位,不足10%。,有意对孩子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母亲不到三分之一,尤其在责任心和自制能方面仅占10%,耐挫力和社会交

25、往能力的教育仅占9%和19%。 多数母亲懒得和孩子沟通,与孩子沟通保证1小时左右的母亲占19%,不一定和没有时间沟通的占65%,在和别家的孩子对比时,认为自家孩子不如意或嫉妒的母亲占64%。,32%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存在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问题占28%,中度心理问题占3.9%,重度心理问题占0.1%。 孩子生下来,犹如一张白纸,眼不能见,耳不能闻。但是,由于出生后所受的教育及培养方法不同,既有可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健康魁梧的人,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平庸无奇、羸弱无力的人。 刚出生的婴儿,本身就具备了拥有智慧和强健体魄的无限潜能。然而,随着文明的进步,却因为过于优越的环境,而使现在的孩子越来越

26、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甚至连基本生活的技能都欠缺。,三、“三个三”基本功,1.明三点 一是明白人格教育的第一个基本点是育德。育德就是培育: 有人性的人。有人性就是有常人共有的特性。 讲良心的人。讲良心的人就是做人该做的事,不做人不该做的事。 关心人的人。关心人,就是经常关注他人,关怀他人。 二是明白人格教育的第二个基本点就是育智。育智就是培养人的智能,即人的常说的: 认识知识的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是明白人格教育的第三个基本点就是育心。育心就是培养人的心灵,即让人有: 美丽的气质,良好的性格,超常的能力。,2.会三个教 一是会言教。会言教的主要标志有三: 言之有理。这里说的理

27、,就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言之有情。这里说的情,就是符合学生的情感运动规律。 言之有度。这里说的度,就是符合学生精神承受的规律。 二是身教。会身教的主要标志有三: 教师在对自己严格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 教师在对人宽容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 教师在对事负责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 三是会心教。会心教的主要标志有三: 使学生的内心的情绪状态好,即人们常说的心情愉快。 使学生的内心的精神状态好,即人们常说的精神饱满。 使学生的内心的气量状态好,即人们常说的心胸宽广。,3知三个化 一是知道净化学生心理环境的主要内容有三: 认知环境 情绪环境 性格环境 二是知道优化学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三: 满足学生

28、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需要。 满足学生喜欢受人称赞的心理需要。 满足学生喜欢取得成功的心理需要。 三是知道美化学生心理面貌的主要内容有三: 美化兴趣,即让兴趣向情趣和志趣发展。 美化性格,即让性格完善、健全。 美化能力,即让学生的再现能力向创造能力发展。,四、四个基本概念,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是人类古往今来共有的基本活动。它不分种族、肤色、人种、男女、老幼。既然教育是人类共有的基本活动,那么教育就有一个共同的本源。我们就要找到这个本源,找到这个本源与现代化教育的结合点、基本点,结合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结合社会实际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创办真教育,建立我们完善的、科学的、实用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29、,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健康发展。,一什么是教育? 我们细心地研究人类发展的历史,教育发展史,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教育的本源就是人性。人性就是教育的本源。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照这一观点,人本来就善,那么就不需要教育。 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照这一观点,人本来就恶,那么就不堪教育。 告子说:“人之初,性无善无恶。”照这一观点,善恶无不可,那么就不必教育。 世硕说:“人之初,性亦善亦恶。”照这一观点,才需要受教育,有必要教育。我们主张这一观点。易经蒙卦“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即谓此。,人性,自然属性 (人本性),动物性 (生存的本能),饥、寒、饱、暖 生、老、病、死 吃、喝

30、、拉、撒,喜好安逸、放纵惰,恶 (教育先天的任务),教育 长善救失 (渐进修善 和扶正人 性),个体性 (生存的特性),生存 排他 利己,贪求松散、任欲私,你攀我比 出人头地 争强好胜,互补 利害相关 共同促进,谋取知能、夺人勤,接受群体、制化公,竞争性,共存性,社会属性 (人本质),善 (教育后天的任务),那么,什么是教育呢?我们的回答是:渐进修善和扶正人性即为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就是渐进修善和扶正人性长善救失。,在惰、私、勤、公四种属性中,都有正当、非正当;适度、超度之分。教育的任务就是修善惰、私,使之正当、适度;扶正勤、公,使之适当,不要超度。修善过头的地方,扶正不正的地方,教即为修善,

31、育即为扶正。 渐进修善和扶正人性即为教育。满足这一点,就是真教育,否则,即为“假”教育。“渐进修善和扶正人性”这就是“教育”的衡量“标准”。,二什么是学生?, 学懂生命的意义 学生 学得生产的知能 即“三学三生” 学会生活的本领 能满足“三学三生”者,即为“真”学生;不能全部满足,即为“准”学生;满足少部分者,即为“假”、“冒”学生;格格不入者,即为“劣”学生。 这就是衡量“真”、“假”学生的标尺。,三什么是老师?,以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 老师 为受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并渐进修善和扶正人性; 由此而得到社会普遍尊崇的德韶才高者。 是我们是否具有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 是我们是否具

32、备传道、授业、解惑,并渐进修善和扶正人性的条件和本领; 是我们是否拥有得到社会尊崇的声誉。 做到的可称“(半)老”,做到的可谓“师”,做到的可谓“老”。也就是说:全部做到者为“真”的老师,大部分做到者为“准”老师,少部分做到者为“假、冒、伪”老师,做不到者为“劣”老师。 老师的“老”,是执着追求与外界客观尊崇的统一,我们要不愧这一“老”字,它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前缀虚词。 这三条是检验“真”、“假”老师的标尺。,四什么是学校?,学生愿意集聚求学 学校 受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并渐进修 善和扶正人性; 之场所 校长以学校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习为本,学习以质量为本,质量以民

33、验证。首先要有学生愿意聚集求学,其次要有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并渐进修善和扶正人性,然后要有一定的场所。能全部满足者,为“真”学校,不能满足者,为“假、冒、伪、劣”学校。,这就决定了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追求全面素质基础上的高合格率和就业率,我们只有“高瞻”,才能“远瞩”,才能“深窥”,才能“透视”,才能“无近忧”,才能“无远虑”,只有摆正了这一点,学校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于国、于民、于校、于己有利。,五、学生心理的五大基本症状,1,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緒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惧的消极的情绪状态. 2,冷漠 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

34、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狭隘 狭隘表现为受到委曲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产生-意结,常常为一些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万事计较. 4,狂妄自大 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副-自以为是,任性呈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等. 5,自卑 自卑表现为完全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六、六个注意,孩子的哪些表现提示教师和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帮助孩子: 1、过分老实,对谁都

35、唯唯诺诺,对谁都害怕,见了生人就躲避。 2、攻击性过强,经常凭借自己的力气大,无故欺负弱小的孩子。 3、成天精神不振,心情抑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4、经常自我否定和自我责备,无论出了什么差错,总是认为是由于自己的不好造成的。 5、常常容易冲动,乱发脾气。 6、经常与人发生争吵,事后总是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不对。,中国人的心理历程:,从驯服的工具 改革开放 个性解放 盲 从 盲 动 盲 信 盲 抗 三 志 两 解 无 跟 西 新 自 唯 违 远 纲 愿 个 开 所 着 方 鲜 我 我 我 我 五 奔 凡 束 适 感 思 好 中 是 必 必 常 向 是 缚 从 觉 想 奇 心 从 抗 毁 走,结束

36、语,功名意识被过度膨胀,超常开发,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报,只知道享乐而不知道创造,只知道占有而不知道均衡,只知道贪婪而不知道满足,只知道疲劳而不知道调节,只知道埋怨而不知道改变,幸福从何而来没有了时间自由,没有了广场撒野,没有了无忧无虑,没有了撒娇和对话.取而代之的是时间和方框,课堂拘谨,愁眉苦脸和强力约束,这种逼人成才拔起了成绩幼苗,却枯萎了幸福之根,拔起了全面发展之苗,却霸占了心理发展的阳光! 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教育不仅是“知识加速器”,更是“人格,快乐,幸福加速器”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直以来,我们过于关注学业,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快乐,让人放心的学生,这比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任何文件都重要.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青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呕心沥血,风雨兼程,哺育千家学子, 七十二行谁能比? 尊师重教,务实兴帮,奠基百年大业, 三十六业孰为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