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陶瓷工艺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54664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陶瓷工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元代陶瓷工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元代陶瓷工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元代陶瓷工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元代陶瓷工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代陶瓷工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陶瓷工艺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陶瓷史第十讲 元 代 的 陶 瓷 工 艺 主讲人:陈正义 副教授 兰州大学历史学系,青花凤穿花执壶,青花凤穿花执壶,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腹径13cm。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安有上细下粗的长弯流,另一侧有如意形把柄,柄上端安小系。平顶盖,圆珠钮。底白釉,无款识。流绘以火云纹,柄有银锭、宝钗等纹饰,盖绘菊瓣纹。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图案,并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所用青花料汁深入胎骨,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呈色纯正之作。,青花麟凤纹盘,青花

2、麟凤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口沿上饰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一周,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为缠枝莲花6朵。全器构图严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3、,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 碗墩式,口微外撇,圈足。通体白地红花,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碗内壁为缠枝菊纹,碗心双圈内饰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此碗纹饰活泼明快,红色较艳,无论造型或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瓶身中部六条白龙凸起,衬以青花海水、火焰纹,瓶肩和下腹部各绘青花云头纹,内画凤穿牡丹纹。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

4、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青花鸳鸯莲花纹盘,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 盘折沿,16瓣菱花口,盘心坦平,圈足。盘内、外施亮青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内沿面环绕锦纹。内壁饰串枝花一周,6朵仰覆牡丹相间缀于曲折的枝茎上。盘心绘鸳鸯戏莲主题纹饰,并蒂莲竖向环置,一对鸳鸯戏于其间。盘外壁亦以串枝牡丹环绕,与内壁纹样相对应。,青花鸳鸯莲花纹盘,此器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为元代典型盘式。

5、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以多层带状辅纹衬托主题花纹,各层花纹间以青花双圈线相隔,装饰饱满但主次分明。青花色泽艳丽,系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此盘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之精粹。,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

6、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蓝釉描金匜,蓝釉描金匜,高45cm,口至流17

7、cm,足径8.5cm。 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胎细薄致密,釉厚润而不均匀。口和外底无釉。器内绘金彩宝相花,器壁画5朵金色祥云。,该器仿青铜匜,造型秀美,蓝釉深沉厚润,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华美异常。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俗称“玉壶春瓶”。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

8、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施釉里红。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故愈珍贵。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除北京故宫收藏的这件之外,还有日本大和文华馆及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等。,釉里红高足杯,釉里红高足杯,高9.1cm,口径7.5cm,足径3.8cm。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

9、。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1980年,江西省高安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景德镇窑釉里红盖罐,通高30.5厘米 口径13.5厘米 1959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 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出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瓷器,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它是元代景德镇制瓷工匠,在宋代钧窑瓷器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铜红釉的重大突破。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所

10、以传世和出土的都不多。此罐的纹饰虽晕散,但内容尚能看清。其釉里红色鲜艳,实为难得。,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高33.8厘米 腹径20.4厘米 1973年安徽省合肥市明陈闻墓出土 胎色洁白,胎体浑厚凝重。釉色温润如玉。颈饰蕉叶纹,蕉叶下饰回纹一周。腹部饰缠枝牡丹和变形莲瓣纹。圈足饰回纹一周。造型端庄,纹饰精致,为龙泉窑的精品。 据墓志记载,该墓葬于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墓主陈闻,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此器虽出土于明代墓葬,但其形制、纹饰和釉色,都具元代瓷器的特征。,景德镇窑青花盘,高1.3厘米 口径16.3厘米 1977年安徽省安庆市出土 胎质洁白精细。口沿折边,作八瓣葵花形,

11、平底。口沿绘忍冬纹一周,盘心绘两组并蒂莲和水草纹。色泽浓艳,纹饰秀丽,为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的精品。,元代器物。1977年于通辽市库伦旗征集。青花玉壶春瓶,通高29.5厘米,口径8.5厘米,最大腹颈15.3厘米,足颈9.4厘米。此瓶敞口,颈细长,广圆腹,圈足外撇。通体遍饰青花,笔划流畅,多而不乱。青花玉壶春瓶实为元代瓷器珍品。,青花玉壶春瓶,元代刻花盖罐,元代器物。1982年于通辽市开鲁县三义井乡出土。圆唇、直口、鼓腹、圈足。盖作笠形,上顶有钮,下有子口。盖施绿釉,有三道螺旋纹。器身刻花,施黄、绿、黑、红褐四彩。器形端庄,胎骨轻薄。实为元代器物精品。,龙凤盖罐,青釉铁花玉壶春瓶,四爱梅瓶,磁州窑

12、白釉褐彩开光人物盖罐,这些弦纹与写实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水墨人物的风彩和神韵。,青釉划花狮钮盖罐,褐彩开光飞凤纹罐,白釉褐彩开光人物盖罐,枢府釉刻花云龙纹高足碗,蚌仙子器件,高为16cm匠人随心所欲创作之佳品,用于馈赠已故恋人之礼品,随之入葬。 造型极其别居一格,比例十分精确,实为难得佳品。,景德镇元代影青瓷,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高58.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8厘米。,钧窑镂空座瓶,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产品属北方青瓷系统,釉色以青蓝为基调而多变化。钧窑成品釉层较厚,而且呈“乳浊现象”,不像其他青瓷那样有透明感。元代钧窑产品以瓶、

13、盘、碗、盆、尊为主,亦仿造古器造型。此件瓷瓶通体挂天青色釉,但釉色不匀。釉层较厚,烧制时流于底部,俗称为“流釉”。瓶上有大块红斑,是此处釉料中的含铜成分在烧制时还原而成。,1994年辽宁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元代沉船附近出土,高30厘米、口径18.5厘米、腹径31厘米、足径12厘米。,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的漳河两岸,产品以罐、盘、碗、瓶为主,又有瓷枕及小型玩具等。釉色白中带黄,以黑、褐色花纹为装饰,有绘花、划花、剔花等手法。图像则为婴戏、禽鱼、龙风、水波、卷叶以及花卉等,纹样简练粗矿,极富民间情调。此件瓷罐造型浑厚,在白釉地上用黑色釉绘出婴戏等图案,具有磁州窑产品的典型风格。,磁州窑白釉黑花婴

14、戏图瓷罐,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高45.5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3厘米。,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创于北宋,元代继续烧制。其产品届青瓷系统,因釉料中含氧化亚铁(FeO),烧成后呈青色。随釉中含铁量之异,釉色有浅有深,甚至有土黄色、褐色,但以粉青、浅绿为代表。元代产品器形加大,胎厚体重,样式有高足杯、束颈瓶、环耳瓶、荷形盖罐等。器上除沿用宋代常用的划花、刻花、堆花外,元代又采用了印花、贴花、镂刻等技法。此件瓷瓶颈部为弦纹,腹之上半是划花缠枝牡丹,下半为凸雕莲瓣纹,通体挂粉青色釉,均匀晶莹,是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精品。,龙泉窑缠枝牡丹纹瓶,高4.3厘米、口

15、径13.3厘米、足径4.5厘米。这件瓷盘是景德镇枢府窑产品,系元朝枢府院定制,盘底圈足内有釉下压印的“枢府“二字。枢府窑的器型以盘、碗、洗为主,常见纹饰有缠枝花、双龙等,采用模压印花技法。器物胎体较厚重,釉色发白而微带青色,故又称“卵白釉“。,枢府窑瓷盘,银玉壶春瓶,1956年山东省济南市出土,高29厘米、足轻9.4厘米。 在这件瓷瓶所施釉料中含有微量的氧化亚铁(FeO),因此烧成后,它的釉色白中泛出青绿色。这种釉色非青非白、似青似白,被称之为“青白釉“或“影青“。这种瓷器以江西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佳。,青白釉划花五壶春瓶,高32.1厘米、口径8.4厘米、腹径20.1厘米、底径12.2厘米。 釉里

16、红亦是釉下彩,先施彩釉,再挂透明釉,然后一次烧成。彩釉中含有铜(Cu)的成分,烧成高后呈红色,故称为釉里红。釉里红是元代的新创造。此器红色较浅,说明配制釉料及掌握火候的技术尚不够成熟。,釉里红缠枝菊玉壶春瓶,高29.8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9.9厘米。釉下彩技术,是在器物坯材上先用釉料绘出花纹,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高温烧制。彩色釉被覆盖在一层透明釉之下,故称为釉下彩或釉里彩。若在第一次所施釉中加入钴(Co)的成分,烧成的瓷器呈蓝青色,称为青花瓷,这种工艺在唐宋已使用,但不普遍。到了元代,则大量烧制青花瓷器,因釉料中含钴量的多少不等,加之火候亦有差异,故烧成品的颜色有深有浅。玉壶春瓶的器形

17、前代就有,元代继续流行,但颈部缩短,腹部突出,圈足变矮以致近似于平底,增加了稳重感。,青花云龙玉壶春瓶,元.白地黑花花鸟纹枕,高11厘米,长23.2厘米,1980年江西省新干县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白地黑花花鸟纹枕,元.白地黑花鱼藻纹盆,此盆板沿,内壁绘仰莲瓣纹,内底绘鱼藻纹,鱼游于水草间,形象生动逼真,器内盛水后有“如鱼得水”的艺术效果。高9厘米,口径38厘米,首都博物馆藏。,白地黑花鱼藻纹盆,元.白釉釉下彩海水波涛纹小胆瓶,高9.2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3.3厘米,小口稍撇,长颈,胆形腹,矮圈足,口沿下画弦纹一,颈上部画蝴蝶,下部画宽窄不等的六道弦纹,腹间绘海水波涛纹,近足处画弦纹两

18、道。瓶虽小彩绘极精,海水汹涌澎湃,亦不失为精品。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白釉釉下彩海水波涛纹小胆瓶,元,白釉釉下褐彩开光折枝花卉胆瓶,高14.5厘米,口径3.4厘米,底径5.5厘米,撇口,唇外凸,长颈,胆形腹,矮圈足稍宽。颈部画弦纹十余道,腹部为连弧形二开光,两面相对,内画赭色折枝花卉,光外绘海水波涛作地,腹下部至足间画二粗弦纹,施白釉泛灰色,广东省博物馆藏。,白釉釉下褐彩开光折枝花卉胆瓶,元,白釉釉下褐彩鸳鸯芦苇纹瓶,高19.8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6厘米,直口,短颈,鼓腹,圈足,口沿下饰卷草纹,颈部饰回纹,各以粗细弦纹相隔,腹部绘锦地两连弧形开光,形象十分生动,饶有情趣。纹饰精细,布局

19、严谨,当为吉州窑釉下彩绘瓷之精品,广东省博物馆藏。,白釉釉下褐彩鸳鸯芦苇纹瓶,元.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高23.6厘米,口径16.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一),元.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之二),高23.6厘米,口径16.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二),元龙泉窑缠枝牡丹纹瓶,高45.5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3厘米,通体施天青色釉,晶莹润泽,为元代龙泉瓷中的佳品,颈部有弦纹数道,中部饰3组变形凤纹,腹部饰缠枝牡丹,下部承托一组剑叶纹。,缠枝牡丹纹瓶,元龙泉窑青釉贴塑龙纹盘,口径41.5厘米,土耳其博物馆收藏。,青釉贴塑龙纹盘,元.龙泉窑凸花海水云龙纹瓶,高

20、26.5厘米,口径5.5厘米,1976年北京海淀区元墓出土。龙泉青釉创烧于北宋中期,此瓶侈口,细长颈,溜肩,圈足,颈部饰三道凸弦纹,腹部饰行龙、云纹和海水纹,胎质细腻呈青灰色,釉质纯净,青闪绿。制作规整,是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凸花海水云龙纹瓶,元.龙泉窑凸花纹双耳瓶,高21.6厘米,口径8.6厘米,海棠式花口,颈有兽首衔环双耳,颈部印蕉叶纹,腹部一面是模印海水双龙戏珠,另一面印山峦双凤戏珠。首都博物馆收藏。,凸花纹双耳瓶,元.龙泉窑座龛观音,高45厘米,宽26厘米,厚11.5厘米,拱形龛,龛顶一轮红日,此塑像胎体厚重,通体青绿色釉,观音面部及袒露部位均为涩胎呈红色,突出了观音的神态,天津市

21、艺术博物馆藏。,龙泉窑座龛观音,元.卵白釉连座小瓶,通高16厘米,口径3.2厘米,盘口,细颈,垂腹,鼎式三足,带镂空座,颈中部一环箍,颈中下部装两翅式带环双耳,腹上部印一周缠枝花卉,下部印一周覆莲瓣纹。施卵白色乳浊釉,器座露浅黄色胎,胎质细腻,造型小巧致。带座器为元时所习见。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卵白釉连座小瓶,元.青白釉笔架,高11厘米,长18厘米,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笔架镂雕成五卒山峰形,浮云环绕。主峰粘贴有云、月纹、恰似彩云托月。山崖一侧有藤蔓和青竹,山脚下海水汹涌,浪花飞溅,游龙逆水嬉戏。胎质坚硬,釉面光滑细腻。,青白釉笔架,元朝.青白釉堆梅带座瓶,通高24.7厘米,口径2.6厘米,江西省万年县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青白釉堆梅带座瓶,青白釉堆塑四灵塔式盖罐,容器,元.至元八年1974年江西景德镇市郊出土,通高22.5厘米,口径7.7厘米,江西省博物馆藏。,青白釉堆塑四灵塔式盖罐,元.青白釉多穆壶,通高24.9厘米,口径9厘米,1963年北京市崇文区元墓出土,为元代创新式样,壶体上有仿箍和铆钉状装饰。柄两端各有卷曲花饰。矮足,足脊宽平无釉。胎质精细,釉色莹润。造型奇特。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就目前所知,国内收藏仅此一件。,青白釉多穆壶,谢谢大家的欣赏! 回首页 回目录 下一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