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260043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1 综综合合说说明明.1 1.1 项目概况.1 1.1.1 项目名称.1 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1.2 水文和地质.2 1.2.1 气象特征.2 1.2.2 地形地貌.2 1.2.3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3 1.2.4 天然建筑材料.3 1.3 工程任务和规模.3 1.3.1 工程建设依据.3 1.3.2 社会经济概况.4 1.3.3 洪灾情况.4 1.3.4 防洪现状.5 1.3.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 1.3.6 工程任务.7 1.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7 1.4.1 防洪标准.7 1.4.2 工程布置.7 1.4

2、.3 工程设计.8 1.5 工程管理.9 1.6 施工.10 1.6.1 施工条件.10 1.6.2 施工供电和施工用水条件.10 1.6.3 主要施工方法.11 1.6.4 施工交通运输.11 1.6.5 施工总布置.11 1.6.6 施工总进度.11 1.7 环境影响评价.12 1.7.1 环境现状.12 1.7.2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12 1.7.3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13 1.7.4 综合评价结论.13 1.8 水土保持.13 1.8.1 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13 1.8.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3 1.8.3 水土保持措施.14 1.8.4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4 1.

3、9 投资估算.15 1.10 经济评价.15 1.11 结论及建议.15 2 水文水文17 2.1 气象特征.17 2.2 防洪渠洪水计算.17 3 工程地工程地质质18 3.1 区域地质概况.18 3.1.1 地形地貌.18 3.1.2 地层岩性.18 3.1.3 地质构造及地震.19 3.1.4 物理地质现象.19 3.1.5 水文地质条件.19 3.2 天然建筑材料.20 3.2.1 砂砾料.20 3.2.2 条石料.20 3.3 工程地质结论.21 4 工程任工程任务务和和规规模模22 4.1 工程建设依据.22 4.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2 4.2.1 地区社会经济概况.22 4.

4、2.2 保护区社会经济概况.23 4.2.3 洪灾情况.23 4.2.4 防洪现状.23 4.2.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4 4.3 防洪任务和标准.25 4.3.1 工程任务.25 4.3.3 渠线布置.26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27 5.1 设计依据.27 5.2 工程总布置.27 5.2.1 工程布置概况.27 5.2.2 光明社区防洪渠.28 5.2.3 三清社区防洪渠.28 5.2.4 渠系建筑物.28 5.3 工程设计.29 5.3.1 防洪渠设计.29 5.3.2 挡土墙设计.29 5.3.3 整治涵管设计.30 5.3.4 消力池设计.30 5.3.5

5、人行桥设计.30 6 项项目建目建设组织设组织32 6.1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2 6.1.1 项目法人.32 6.1.2 组织机构设置方案.32 6.1.3 组织机构适应性分析.32 6.2 项目实施进度.33 6.2.1 建设工期.33 6.2.2 实施进度计划.33 6.3 项目实施过程控制.33 6.3.1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33 6.3.2 项目质量控制措施.34 6.3.3 项目资金控制措施.34 6.4 项目运行管护方案.34 6.4.1 管护责任主体.34 6.4.2 管护措施.35 7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设计设计和和环环境境保保护设计护设计36 7.1 水土保持设计36

6、7.1.1 设计依据36 7.1.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36 7.1.3 水土保持措施37 7.1.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38 72 环境保护设计.39 7.2.1 设计依据39 7.2.2 环境保护措施40 8 投投资资估算估算43 8.1 投资估算依据.43 8.2 基础单价.44 8.3 取费标准及依据.45 8.4 总投资概算.46 8.4.1 工程总投资.46 8.4.2 建筑工程估算表.47 8.4.3 施工临时工程估算表.48 8.4.4 独立费用估算表.48 9 工程效益工程效益.49 9.1 经济效益.49 9.2 社会效益.50 10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结论结论与

7、建与建议议52 10.1 结论.52 10.2 建议.52 11 附附图图53 绪 言 苍溪县位于于嘉陵江干流中游,县城沿江分布,地面高程较低,县城 西北面为山坡地带,未形成有效的防洪体系抗御洪灾的能力极弱,频繁的 洪涝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了防御县城西北面山坡洪水对县城及附近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的危害,2008 年 11 月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组织陵江镇政府、水利局有关技 术人员及光明、三清社区干部群众进行实地踏勘规划,完成了苍溪县光 明、三清排洪渠建设规划方案。2008 年 12 月,县政府领导对规划报告进 行了审查,基本同意该规划方案,并要求抓紧做好

8、近期建设项目的前期工 作,并按规划逐步实施防洪建设。 我队受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 程可行性研究的勘测设计工作。2009 年元月,我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 场综合踏勘,搜集了水文、气象及社会经济等资料,按照可行性研究编制 规程,于 2009 年 2 月编制完成了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 1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11.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1.1 项项目名称目名称 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程 1.1.2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报告告编编制制单单位位 苍溪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项目负责人:程 俊 电 话:0839-5229257 1

9、.1.3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报告告编编制依据制依据 1.1.3.1 政策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1.3.2 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指标等 1、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 2 规范(GB/T16543.116543.61996); 4、 四川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SGD195); 1.1.3.3 相关基础资料 1、 苍溪县农业气候区划报告; 2、 苍溪县地下水

10、资源调查报告; 3、 苍溪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2005; 4、 苍溪县县城总体规划; 1.21.2 水文和地质水文和地质 1.2.1 气象特征气象特征 嘉陵江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 16.7C,极端最高气温 39.3C,极端最低 气温-4.6C,多年平均降水量 1023.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4%,多年平 均蒸发量 1306.3mm,多年平均日照 1495.6h,多年平均霜日 12.9d,多年平 均雷暴日 35d,多年平均雾日 22d,多年平均风速 2.0m/s。 1.2.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苍溪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丘陵

11、、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国道 “212”线横穿县城而过。项目区位于县城西北的罗家梁,区内有村组道路 及人行便道相连,交通条件较好。项目区属典型深丘地貌类型,地势由东 向西倾斜,山坡平缓,沟谷随溪流向逐宽平,一般海拔 430-550 米,地貌形 3 状多为水平岩层组成,砂岩及卵石黄泥盖顶,山脚为页岩,易风化,丘体 呈阶梯状,丘顶大多平坦,丘坡 10-15 度,部分大于 20 度。区内最低海拔 364 米,最高海拔 570 米,平均高差 200 多米。区内最小坡度为 3,平均坡 度 9。 1.2.3 水文地水文地质质与工程地与工程地质质 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

12、b)及七 曲寺组(K1q)地层。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以岩体风化、卸荷为主,次为崩塌、 滑坡。区内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 类,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地表及地下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水泥 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1.2.4 天然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砼用粗、细骨料及条石料。砼用粗、细骨 料均可在县城附近的回水砂石料场,杜里坝砂石料场购买,条石料可在罗 家梁石料场开采,质量、数量均能满足要求。 1.31.3 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任务和规模 1.3.1 工程建工程建设设依据依据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陵江中游,为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山 区县。县城傍嘉

13、陵江而建,是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城西 4 北罗家梁坡面较陡,集雨面积较大,未建有完善的排洪体系,城区防洪能 力较弱,历次大洪水都给城区及附近社区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洪 涝灾害已严重制约了苍溪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8 年 11 月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完成了苍 溪县光明、三清排洪渠建设规划方案,2008 年 12 月苍溪县人民政府对其 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了该规划方案,并要求抓紧做好近期建设项目的前 期工作,并按规划逐步实施防洪建设。 1.3.2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概况概况 苍溪县全县幅员面积 2330Km2,总人口 78 万人,耕地面积 56.37 万

14、亩。工业以食品、丝绸、医药、机械、建材为支柱产业。该防洪工程主要保 护对象为苍溪县城西北部城区及光明、三清两个社区。保护区内人口和企 事业单位密集,企事业单位 20 多个,学校 3 所,居民户 3000 多户,人口 约 6 万多人,房屋面积 40 万 m2,耕地面积 1500 亩,固定资产总值约 9 亿 元。 1.3.3 洪灾情况洪灾情况 苍溪县城北傍山、南邻水、西窄东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西 北罗家梁山脚已建成城区,山腰居民住户增多,一遇暴雨,满山洪水四处 横流,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 多灾人口 2.2 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 5 亿元。

15、5 1.3.4 防洪防洪现现状状 罗家梁集雨面积较大,坡面较陡,一降暴雨,在短时间内就能汇集成 洪水,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洪系统,山水横流,严重冲刷山坡,造成水土流 失,山体滑坡,更直接威胁到山腰及山脚的居民及企事业半单位的生命财 产安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当遭受暴雨袭击,则 城区的洪灾损失将更加严重。 1.3.5 工程建工程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兴建防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 障,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战略目标创 造稳定的建设环境。结合苍溪县城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 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障

16、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苍溪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步伐,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西 北部城区沿罗家梁山脚而建,山上未形成防洪体系,抗洪能力低下,人们 完全靠洪水预报提前转移才得以保证,常受洪水威胁。近年来受暴雨袭击, 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多灾人 口 2.2 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 5 亿元。 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作为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 通中心,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城市的发展将十分迅速。若不及时完善防 洪体系,洪水对西北部城区及附近光明、三清两个社区的危害将越来越严 6 重,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同时亦直接威胁到整个

17、城市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以确保城市防洪 安全。 二是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苍溪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发展相对迟缓,且 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区,目前正以本地资源优势和横向联系相结合,由自给 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因此城市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企业和私营个体前来投资办厂、开发房地产,都因“洪水”问题而搁浅。 频繁的洪水灾害使苍溪县城区的发展和建设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严得制约了城区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改善城区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城区 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苍溪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18、。 综上所述,苍溪城区防洪现状与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频繁 的洪水灾害,已成为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光明、三 清防洪渠是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改善城区人民生 活环境质量,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其建设是非常 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1.3.6 工程任工程任务务 根据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和城区防洪现状,确定本工 7 程的建设任务是:兴建防洪渠工程,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完善防洪管理体 系。 1.41.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4.1 防洪防洪标标准

19、准 根据国家防洪法(GB5020194)及城市排洪工程设计规范,综合 保护对象的范围及其重要性,该排洪渠工程按 10 年(P=10%)一遇洪水标 准设计。 1.4.2 工程布置工程布置 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程位于苍溪县陵江镇光明、三清社区。规 划新建防洪渠共 4 条,总长 3000m(其中:光明社区境内 2 条,总长 1400m;三清社区境内 2 条,总长 1600m);整治排洪渠 1 条长 20m;整治涵 管 166m;新建挡土墙 80m;新建消力池 11 个;新建便民人行桥 15 处。 1 光明社区防洪渠 光明社区境内防洪渠共 2 条,全长 1400m。第一条位于青春宝九龙制 药厂后山

20、的光明社区 3、5、6 组,渠线沿罗家梁山地势布置,从王家堰起 至庙坝咀打石厂处止,长 1150m,洪水从王家堰水沟和庙坝咀两处分流进 入城市排洪系统。第二条从和尚洞岩起至陈勇房前止,长 250m,洪水从青 春宝九龙制药厂西侧经涵管进入城市排洪系统。 2 三清社区防洪渠 8 三清社区境内防洪渠共 2 条,渠线沿薛家岩地势布置,全长 1600m。 第一条从昝元德处起至水厂止,长 1200m,洪水从薛广勇、加油站两侧及 应急中心路口分四处进入城市排洪系统。第二条从昝元德处起至李兴奎 处止,长 400m,洪水经收费站涵管进入城市排洪系统。 3 渠系建筑物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该防洪渠工程需建消力池 1

21、1 个,人行桥 15 处, 整治涵管 166m,建挡土墙 80m。 1.4.3 工程工程设计设计 1 防洪渠设计 新建防洪渠采用梯形断面,C20 砼浇筑边墙及底板,厚均为 10cm;底 板下铺设砂卵石垫层厚 10cm;边墙及底板每隔 10m 设一道横向伸缩缝, 缝内填写沥青砂浆止水。断面规格分为两种(底*高): 6080cm、100120cm。 整治防洪渠主要是对原渠进行加高,采用 C20 砼浇筑厚 10cm,高 30cm。 2 挡土墙设计 受地形限制,有 80m 新建防洪渠经过滑坡地带,须建挡土墙加固。挡 土墙采用重力式断面,M7.5 浆砌条石衬砌,顶宽 40cm,底宽 1.2m,高 2.5

22、m。 9 3 整治涵管设计 原有 166m 涵管断面直径为 60cm,新建防洪渠后通过此涵管泄流的 洪水流量大大增加,原断面过小不能满足泄洪要求,须沿原管线进行开挖, 并排增设直径为 60cm 的涵管 166m,再进行人工回填夯实。 4 消力池设计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及实际情况,该工程共须设消力池 11 个。消力池 边墙采用 M7.5 浆砌卵石重力式挡土墙,顶宽 30cm,底宽 60cm,高 1.5m; 底板采用 C20 砼浇筑厚 20cm,下铺砂卵石垫层厚 10cm。 5 人行桥设计 该工程共须设简易人行桥 15 处,采用 C20 预制钢筋砼现浇板,长 1.2m,宽 60cm,厚 15cm。

23、1.51.5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该工程位于光明、三清两个社区境内,建成后应分别移交给两个社区 管委会,由各社区管委会实施全权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定防 洪渠的管护范围,并排专人负责进行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10 1.61.6 施工施工 1.6.1 施工条件施工条件 1 交通条件 该项目区内有村组道路及人行便道相连,工程对外交通条件较差。 2 建筑材料供应条件 工程所需水泥、钢筋、木材、炸药、汽油、柴油等主要外来材料以从当 地采购为主,均可从苍溪县城中购买,平均综合运距约 3Km。 工程所需砂卵石料可在杜里坝砂石料场或回水坝砂石料场购买,质量、 数量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平均综

24、合运距 10Km。 工程所需条石料可在罗家梁石料场、薛家岩石料场开采,质量、数量 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平均综合运距 2Km。 1.6.2 施工供施工供电电和施工用水条件和施工用水条件 工程所在地电力较丰富,在工程区附近已架设有 10KV 的供电网络。 施工用电可就近从国家电网架设 10KV 输电线路至工地,施工期用电有 保证。 施工生产用水可直接从附近塘堰抽提,生活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 用水和城市自来水,水源有保证。 11 1.6.3 主要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方法 本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辅以人工施工。渠道开挖、整形采用人工开 挖,胶轮车运土;砼采用搅拌机拌制,组合钢模人工浇筑,振捣器捣实。 1.6

25、.4 施工交通运施工交通运输输 本工程场内外交通均以公路运输为主,充分依托现有对外公路,修建 部分场内临时公路,共需新建场内施工临时公路 2Km。 1.6.5 施工施工总总布置布置 本工程施工总布置应结合工程的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利于生产、便 于管理、经济合理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轩置方式。整个工程 采用分区布置,共分两个工区,各工区布置又相对集中。由于本工程紧靠 城区,其管理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等均可以部分利用附近民房。 该工程渠道开挖的土石方回填后,剩余部分可就近摊平,弃渣较少, 可不设弃渣场。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临时道路、堆料场等临时占地 5 亩。 1.6.6 施工施工总进总进度

26、度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 3 个月,即 2009 年 3 月开如施工准备,2009 年 5 月工程全部竣工。其中主体工程施工期 2 个半月,完成全部防洪渠工程 及渠系建筑物工程。 12 1.71.7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1.7.1 环环境境现现状状 工程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水域符合三类水质要求。保护区地势较低, 常受洪水危害。 1.7.2 环环境影响境影响评评价及价及环环保措施保措施 1、有利影响 (1)防洪减灾 本防洪渠工程保护面积 2Km2,6 万多人,1500 亩耕地,使 9.5 亿元固 定资产免受洪水侵袭。 (2)环境效益 本工程可有效保护苍溪县城市生态环境,利于城市生态和自然生态

27、 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 (3)社会效益 防洪渠工程可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投资环境,并为人民提供良 好生活环境,减轻洪涝灾害对当地人民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减少社会不 安定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生活生产质量。 2、主要不利影响及对策措施 防洪渠工程永久占地 5 亩(其中耕地 2 亩),施工临时占地 5 亩(其中 耕地 1.5 亩)。永久占地不可逆转,但其损失与防洪保护效益相比,所占比 例很小,对当地土地资源利用总体影响不大。 13 1.7.3 环环境保境保护护工程投工程投资资 经计算环境保护费用总计投资 3900 元。 1.7.4 综综合合评评价价结论结论 苍溪县光明、

28、三清防洪渠工程是集社会、环境、经济三大效益为一体 的非污染生态环境工程,有利影响显著,不利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且 可采取环保措施改善和减免,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无制约工程建设的环 境因子,工程建设可行。 1.8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1.8.1 工程建工程建设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土流失 防洪渠工程基础开挖、施工设施建设、堆料场等共破坏原生地貌 10 亩。经水土流失预测计算,施工期新增土壤流失量 0.5 万 m3。 1.8.2 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责责任范任范围围 本工程水土保持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共计 15 亩。 其中项目建设区包括防洪渠永久占地区、施工临时占地区,面积 1

29、0 亩;影 响区为砂卵石料场及条石料场,面积 5 亩。 1.8.3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 1 临时工程 14 (1)弃渣临时挡护 防洪渠开挖的弃土运至规划的渣场内侧集中堆放,边坡采用干砌卵 石挡护。 (2)堆料场防护 为防止砂料散失,影响环境,设计在堆料场周围采用干砌卵石挡护。 2 工程措施 (1)施工迹地整治 施工临时占地 5 亩,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平整,对 1.5 亩耕地全部复 耕处理。 (2)料场治理 砂卵石料场及条石料场开挖坑槽及时在枯水期内推平,以利行洪。 3 植物措施 考虑城市建设需要,堆渣平整后利用防洪渠开挖弃土填覆,栽种速生 树种绿化。施工临时占用荒坡地 3.5 亩,栽种速

30、生树种绿化。 1.8.4 水土保持工程投水土保持工程投资资 本工程布置集中渣场 2 处,共处理弃渣 0.1 万 m3,复耕 1.5 亩,水保 林 8.5 亩,经计算水土保持投资 1.9052 万元。 1.91.9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本工程估算主要执行水利部现行有关规定、办法、定额、费率标准。 15 以 2008 年四季度市场价格水平进行编制。 该工程静态总投资 112.21 万元。 1.101.10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该工程建成后,经济效益不十分显著,主要是保护县城及居民生命财 产安全。本防洪渠工程保护面积 2Km2,国道212“线,6 万多人,1500 亩 耕地,使 9.5 亿元固定资产免受

31、洪水侵袭。 1.111.11 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 苍溪县位于嘉陵江干流中游,是四川省国定贫困县。县城沿江分布, 地势较低,现状防洪能力差,已建防洪工程数量少,标准低,未形成防洪 保护圈。西北部城区位于山脚,无防洪设施,一遇暴雨,山水横流,直接威 胁到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环境 保护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兴建城区防洪工程,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是十分必要的。 经综合分析论证,该防洪渠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 10 年一遇。拟新建 防洪渠 3Km,整治防洪渠 20m,整治涵管 166m,新建挡土墙 80m,新建消 力池 11 个,新建人行桥 15 处,保护面积 2

32、Km2,工程总工期 3 个月,工程 总投资 112.21 万元。 该工程建设任务明确,前期工作扎实,基础资料可靠,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社会效益显著,地方建设要求十分迫切,因此建议尽快实施, 迫在眉捷。 16 2 2 水文水文 2.12.1 气象特征气象特征 苍溪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 适宜、四季分明、冬春干旱、盛夏高温多雨、多绵延秋雨的特点。项目区多 年平均气温 16.7C,极端最高气温 39.3C,极端最低气温-4.6C,多年平 均降水量 1023.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4%,多年平均蒸发量 1306.3mm,多年平均日照 1495.6h,多年平

33、均霜日 12.9d,多年平均雷暴日 35d,多年平均雾日 22d,多年平均风速 2.0m/s。 2.22.2 防洪渠洪水计算防洪渠洪水计算 根据 1/10000 航测图量测该项目区集雨面积为 3.4km2,主河床长 1.8km,河床比降为 47.8。由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得多年平均 24 小时最 大暴雨值为 120mm,暴雨变差系数 CV=0.52,偏差系数 CS=3.5CV,暴雨参 数 a1=0.416,b1=0.013,a2=0.589,b2=0.021。采用推理公式及谢才经验公式、 满宁公式,用计算机进行洪水计算。 洪水计算成果:p=10%时,Q=12.56m3/s 17 3 3 工程地质工

34、程地质 3.13.1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概况 3.1.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川北低丘陵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 主要为低矮园顶山、方形山及条形山脊,丘顶高程 500-700m,相对高差 50-200m。 3.1.2 地地层层岩性岩性 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b)及七 曲寺组(K1q)地层。现将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 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 青灰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砂岩约 占 60-70%,钙质胶结为主,单层厚 15-40m,个别达 50 余米,自下而上砂 岩厚度由厚变薄,层次减少

35、,出露厚度大于 300m。 2 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1b) 青灰色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砖红色泥岩互层。下部和上部砂岩 较厚,砂岩与泥岩之比约 2:1。砂岩以钙质胶结为主,单层厚 10-30m,个 别达 60 余米,出露厚度 150-200m。 3 白垩系下统七曲寺组(K1q) 18 砖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粒岩屑砂岩,底部为 灰色块状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出露厚度大于 100m。 3.1.3 地地质质构造及地震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位于苍溪向斜南东翼,该向斜为一宽缓褶皱。岩层走向总体呈 北东向,倾角平缓。工程区构造简单,无大的断裂构造,构造裂隙不发育。 本区构造形迹属白垩系末期燕山

36、运动所造成,挽近期处于相对稳定 阶段,新构造运动微弱,主要表现为缓慢上升为主的差异运动。 区内历史地震主要受外围地震活动影响,影响烈度均较小,未见破坏 性地震。根据 2001 年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场地地震 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 烈度为度。 3.1.4 物理地物理地质现质现象象 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以岩体风化、卸荷为主,次为崩塌、滑坡。岩体卸 荷程度受岩性及地形等因素控制,一般由砂岩组成的陡坡地段卸荷较严 重,在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在山脚一带常形成崩塌堆积。 3.1.5 水文地水文地质质条件条件 区内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及

37、埋藏条件,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中的孔 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水量随季节性变幅较大,排 19 泄于冲沟及河流中。 基岩裂隙水埋藏于基岩裂隙中,其含水透水性受岩性、裂隙发育程度 及风化程度等影响。泥岩、粉砂质泥岩含水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裂 隙发育的砂岩、泥质粉砂岩为相对含水透水层。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及 上覆堆积层孔隙水补给,排泄于沟谷及河流中,地下水动态随季节性变化。 区类地表及地下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水泥拌制的砼均无 腐蚀性。 3.23.2 天然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 3.2.1 砂砂砾砾料料 本工程所需砂砾料主要是砼用粗、细骨料,可在苍溪县杜

38、里坝、张家 坝、回水坝砂石料场购买。各料场均位于于嘉陵江两岸漫滩,属现代河流 Q43AL层漫滩堆积的蛮砾石夹砂层,直接裸露地表,表层没有无用层,层内 尚未发现无用夹层。质量、数量均能满足技术要求,各料场均有简易公路 相通。 3.2.2 条石料条石料 本工程在光明、三清社区范围内选定了薛家岩、罗家梁两个条石料场。 各料场有用层均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灰-深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巨 厚块状构造。各料场有用层厚度 10-15m,一般无夹层分布,无用层厚度 3- 20 8m,主要为砂岩强风化带和上覆泥质类岩石。各料场均具开采条件,质量、 数量均能满足要求,需修建临时公路与村组道路相通,可运至工程区,

39、运 距 1-2Km。 3.33.3 工程地质结论工程地质结论 1 本工程区大地构造属四川沉降带川中旋扭构造体系。区内构造简 单,晚近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新构造运动微弱,主要表现为缓慢上升为 主的差异运动,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根据 2001 年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工程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为 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2 工程区天然建筑材料丰富,工程所需砂砾料、条石料储量、质量均 能满足设计要求,各料场开采运输均较方便,运距较短,均可采用陆运。 3 本工程地表水、地下水对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21 4 4 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任

40、务和规模 4.14.1 工程建设依据工程建设依据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陵江中游,为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山 区县。县城傍嘉陵江而建,是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城西 北罗家梁坡面较陡,集雨面积较大,未建有完善的排洪体系,城区防洪能 力较弱,历次大洪水都给城区及附近社区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洪 涝灾害已严重制约了苍溪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8 年 11 月苍溪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完成了苍 溪县光明、三清排洪渠建设规划方案,2008 年 12 月苍溪县人民政府对其 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了该规划方案,并要求抓紧做好近期建设项目的前 期工作,并按规划逐步实施防洪建设。

41、 以此为据开展本阶段工作。 4.24.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2.1 地区社会地区社会经济经济概况概况 苍溪县全县幅员面积 2330Km2,总人口 78 万人,耕地面积 56.37 万 亩。农业是苍溪的经济基础,粮食作物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小麦等,工业 以食品、丝绸、医药、机械、建材为支柱产业。苍溪交通以公路为主,国道 “212”线贯穿城区南北,苍剑、苍巴省道交汇于县城,县域已形成公路网, 22 交通极为方便。 4.2.2 保保护护区社会区社会经济经济概况概况 该防洪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苍溪县城西北部城区及光明、三清两个 社区。保护区内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密集,企事业单位 20 多

42、个,学校 3 所, 居民户 3000 多户,人口约 12000 人,房屋面积 40 万 m2,耕地面积 1500 亩,固定资产总值约 9 亿元。 4.2.3 洪灾情况洪灾情况 苍溪县城北傍山、南邻水、西窄东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西 北罗家梁山脚已建成城区,山腰居民住户增多,一遇暴雨,满山洪水四处 横流,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 多灾人口 2.2 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 5 亿元。 4.2.4 防洪防洪现现状状 罗家梁集雨面积较大,坡面较陡,一降暴雨,在短时间内就能汇集成 洪水,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洪系统,山水横流,严重冲刷山坡,造成水土流 失,山体

43、滑坡,更直接威胁到山腰及山脚的居民及企事业半单位的生命财 产安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当遭受暴雨袭击,则 城区的洪灾损失将更加严重。 23 4.2.5 工程建工程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兴建防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 障,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战略目标创 造稳定的建设环境。结合苍溪县城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 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苍溪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步伐,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西 北部城区沿罗家梁山脚而建,山上未形成防洪体系,抗洪能力低下,人们 完

44、全靠洪水预报提前转移才得以保证,常受洪水威胁。近年来受暴雨袭击, 多次造成房屋垮塌、山体滑坡、国道“212”线三清社区段路基沉陷,多灾人 口 2.2 万人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 5 亿元。 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作为苍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交 通中心,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城市的发展将十分迅速。若不及时完善防 洪体系,洪水对西北部城区及附近光明、三清两个社区的危害将越来越严 重,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同时亦直接威胁到整个城市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以确保城市防洪 安全。 二是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苍溪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发展相

45、对迟缓,且 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区,目前正以本地资源优势和横向联系相结合,由自给 24 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因此城市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企业和私营个体前来投资办厂、开发房地产,都因“洪水”问题而搁浅。 频繁的洪水灾害使苍溪县城区的发展和建设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严得制约了城区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需尽快修建该防洪渠工程,改善城区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城区 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苍溪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苍溪城区防洪现状与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频繁 的洪水灾害,已成为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光明、三 清防洪渠是完善西北城区防洪体系

46、,提高防洪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改善城区人民生 活环境质量,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其建设是非常 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4.34.3 防洪任务和标准防洪任务和标准 4.3.1 工程任工程任务务 根据苍溪县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和城区防洪现状,确定本工 程的建设任务是:兴建防洪渠工程,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完善防洪管理体 系。 4.3.2 防洪标准 根据国家防洪法(GB5020194)及城市排洪工程设计规范,综合 保护对象的范围及其重要性,该开发区排洪渠第三期工程按 10 年(P=10%) 25 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4.3.3

47、渠渠线线布置布置 1 渠线布置原则 (1)渠线走向与地势相适应,与渠堤力求平整; (2)渠线力求平顺,各渠段平缓连接; (3)新建渠尽量避开软弱、强透水地基; (4)尽量少占耕地。 2 渠线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实际地形情况,按渠线布置原则,拟新建防洪渠 3000m,其中光明社区境内 2 条,总长 1400m;三清社区境内 2 条,总长 1600m。渠线布置如下: 光明社区:第一条从青春宝九龙制药厂后罗家梁山王家堰起,止于庙 坝咀打石厂处,长 1150m;第二条从和尚洞岩起,止于陈勇房前处,长 250m。 三清社区:第一条从薛家岩昝元德处起,止于水厂,长 1200m;第二条 从昝元德处起,止

48、于李兴奎处,长 400m。 26 5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5.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 2、 城市排洪工程设计规范 3、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50571996) 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L1891) 5、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6、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7、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8、 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 年版); 9、 水力计算手册; 10、 水工设计手册; 1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49、GB/T16453.116453.61996); 5.25.2 工程总布置工程总布置 5.2.1 工程布置概况工程布置概况 概据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工程项目区地形特点,按渠线布置原则, 通过实地踏勘,经与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陵江镇政府等单位的有关 技术人员及三清、光明社区干部群众商讨,确定苍溪县光明、三清防洪渠 工程由光明社区防洪渠和三清社区防洪渠组成,总长 3000m,其中光明社 27 区防洪渠总长 1400m,三清社区防洪渠总长 1600m,并沿渠线布置 11 处 消力池和 15 处人行桥,建挡土墙 80m,整治涵管 166m,整治排洪渠 20m。 5.2.2 光明社区防洪渠光明社区防洪渠 光明社区境内防洪渠共 2 条,全长 1400m。第一条位于青春宝九龙制 药厂后山的光明社区 3、5、6 组,渠线沿罗家梁山地势布置,从王家堰起 至庙坝咀打石厂处止,长 1150m,洪水从王家堰水沟和庙坝咀两处分流进 入城市排洪系统。第二条从和尚洞岩起至陈勇房前止,长 250m,洪水从青 春宝九龙制药厂西侧经涵管进入城市排洪系统。 5.2.3 三清社区防洪渠三清社区防洪渠 三清社区境内防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