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264035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3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前言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系中,中美经贸关系一直令人瞩目,这是因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世界第一大贸易体,中美两国在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1979年到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加了86.37倍,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短短的三年内就翻了一翻,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扩大到2005年的2116.3亿美元,2010年进而又扩大到3853.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两国经贸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另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美中贸易出现逆差以来,中美双方就贸易平衡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且争论至今,尤其是每当出现贸易逆差

2、及选举年,美国国会总是会拿逆差说事,指责中国没有很好的遵守全球贸易规则,压迫中国开放市场,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甚至动辄采取单强硬的单边行动,对双边贸易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中美双方在贸易中摩擦不断。 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10年,美中贸易总额为3853.4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逆差2862.2亿美元,但是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货物贸易顺差为1812.6亿美元,两者在数据统计上就相差1049.6亿美元,中美贸易双边在统计数额上的巨大差异使得贸易不平衡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但无论是美方数据还是中方数据,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确确实实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是什么,中美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哪

3、儿?本文从加工贸易的角度来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顺差主要来源进行分析, 这可以为中美两国解决目前的贸易纠纷和减少贸易摩擦提供相应的对策。对于中美双方理性认识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促进中美双边贸易关系良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中美贸易现状分析中美贸易自中美建交以来获得飞速发展,贸易总额不断上升,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对中美贸易现状分析,对于发现中美贸易中的问题,解决贸易争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1中美贸易的发展历程中美贸易关系渊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美国的重要出口市场、原材料工应地和投资产所,只是这种外贸关系是不对等、不公平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两国继续保持着贸易

4、关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禁运”,中美贸易完全中断。1972年随着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以及1979年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又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到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1991年底142亿美元。中国一直处于货物贸易逆差地位。从当时政治环境看,冷战尚未结束,中美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为推动改革开放进程和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175亿美元,增

5、长到2001年的805亿美元。两国并于1997年开始商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一时期,美国又利用中国“复关”和“入世”的需要,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全面改革贸易投资体制和开放市场。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超速发展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全面履行各项承诺。美国已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我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贸易不平衡、反倾销和其他贸易救济措施、美对华出口限制、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1.2中美贸易的特点中美贸易自1979年恢复以来经过三十多的发展已有很大改善,中美贸易关系不断深化,并日益

6、呈现出下列特点:1.2.1双边经贸合作与发展继续扩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但加大。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不但复苏,中美经贸关系不断发展,贸易额不断扩大,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79年中美贸易额不足24.5亿美元,2001年中国刚加入WTO时中美贸易额达804.8亿美元,2010年,中美贸易额已达到3853.4亿美元,是2001年的4.78倍,是1979年的157.28倍。1.2.2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鼓励出口,对

7、外依存度一直高居不下,一般在30%以上,2006年与2007年一度达到60%以上。而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中国对其贸易进出口依存度也不断上升,1990年为1.3%,到2010年已到7.8%,形成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服装、纺织品、鞋类以及家电等部分产品和行业;二是中国经济的波动易受美国经济的影响,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中国贸易进出口额大幅度下降就是很好的证明。当然,随着中美贸易的不但深入与发展,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数据表明美国对中国的依存度由1990年的0.9%上升到2006年的2.6%,中国是美国的重要出口市场,也是

8、美国许多重要产品的来源地。 1.2.3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层次不断提高中美贸易数量增长的同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层次不断提高,由于中国劳动力丰富,工人工资水平较低,低价便宜,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长期的中美贸易中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类、以及家用电器等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产品。但近年来,中美贸易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表明中国对美贸易产品中,科技产品比重迅速上升,如机械设备、电子科技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并在贸易中开始发挥重要地位。1.2.4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加工贸易认仍是中美贸易的主要形式,中国70%以上的产品均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出现,科技含量比较低,附加值比较小。

9、而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大部分是外商企业生产和垄断,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中,外商独资企业产品占554,其中多数是美商独资企业,原因是美国大公司控制了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零部件,中国缺乏自主产权,有学者认为 “知识产权就是控制权的象征”,因此,出口产品的结构有待改善。2中美贸易失衡性分析中美贸易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并且双方贸易在整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贸易除了呈现出上述特点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特点:那就是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在贸易中中国长期对美保持贸易顺差。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2.

10、1中美贸易失衡的表现自20世纪90年代中美贸易出现顺差以来,这种差额不断成上升趋势,根据美国海关统计,就2010年而言,美中贸易总额为3853.4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逆差2862.2亿美元,但是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货物贸易顺差为1812.6亿美元,两者在数据统计上就相差1049.6亿美元。虽然贸易双方的统计指标上存在差异,但中美贸易之间存在巨大差额也是不争的事实。图表2.1反映了2006年-2010年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进出口额及差额。表2-1 2006年-2010年中美贸易进出口额及中美双方统计差额(单位:亿美元)年份中方统计出口中方统计进口中方统计顺差美方统计逆差20062034.7592

11、.11142.62016.020072327.0693.81633.22326.020082523.0814.41708.62562.720092208.0774.61433.42663.320102833.01020.41812.62862.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百度网站、新浪网站从图表来看,中美贸易长年处于失衡状态,而且贸易差额呈增长趋势。中国对美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对于中国而言虽然能够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强中国的国际购买力。但从长时间来看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中美双边贸易而言,中国长

12、时间的贸易顺差容易导致中美双方纠纷不断、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增。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外部环境。2.2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中美双方各执一词,都认为对方要承担相应的主要责任,就中方而言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导致中美贸易失衡:2.2.1美国国内供需的不平衡从美国的消费来看,“美国人消费欲望过于旺盛”, 没有储蓄的习惯,无限制的消费需求与国内供应方面出现尖锐的矛盾。以2008年为例,美国的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70.1%,同期中国的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5.3%,甚至低于印度的54.7%,因此中国需大量出口产

13、品以保证国内供需之间的平衡。而在这种情况下的美国则需要通过大量进口中国产品来维持供需之间的平衡,从而有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 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造成了过度进口和贸易逆差。2.2.2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创造过剩的美元流动性,从而人为地造成美国资产升值和“财富效应”。在贷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理性的美国人当然愿意大量刷卡消费;在财政债券融资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财政部会不加节制地发行公债以满足五角大楼的支出需要。在美国国内中低端产业出现空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美国消费品和公共投资品需求无限制扩大,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2.2.3美国对华的技

14、术出口管制限制长期以来美国严格限制对华出口战略物质和高技术。而作为后起的国家,中国对于高科技、技术等需求量大,这就限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将这部分市场让给其竞争对手。然而,美国其他未受限产品在中国市场需求有限,这就导致美国对华出口额增长缓慢。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得双方贸易差额不断加大。除了以上原因外,全球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等都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然而,这些原因都是通过中美加工贸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大部分由加工贸易得来,顺差也出现在这部分贸易中。因此,加工贸易是中美失衡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3加工贸易导致中美贸

15、易严重失衡从上一章数据我们发现,中美贸易之间确实存在巨大差额。本章就贸易差额的主要来源,贸易差额主要分布在那些行业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这可以使中美双方准确的看待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中美贸易中的一系列矛盾。3.1加工贸易顺差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加工贸易是指经国家授权机关批准的具有进出口权经营权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国外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经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它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 由于加工贸易料件和成品销售均在国外,也称“两头在外”贸易。数据来源:谷歌网站、百度网站、新浪网站通过对图表3.1分析我们发现,

16、在中国对美贸易中,加工贸易是中美两国主要贸易形式。从近八年的趋势来看,虽然中国对美加工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态势,由2003年为67.5%下降到2010年的52.8%,但其份额仍大于中美一般贸易与其他贸易之和,也就是说中美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对于两国贸易的差额具有很大的影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谷歌网站、百度网站、新浪网站从2003年至2010年的数据来看(右数据),除2006年外,其他年份中美加工贸易顺差额在中美贸易总顺差额中的比例都在80.0%左右,而中美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的顺差额仅占总额的20.0%左右,这也说明了加工贸易顺差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最大。而对于2

17、006年,加工贸易方面的顺差还大于中美贸易的总顺差,这说明该年中国对美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面处于逆差地位,这部分逆差由加工贸易部分填补,但结果仍是中国在总贸易额中处于顺差地位,而且数额庞大。通过对表3.1、3.2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美贸易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主,加工贸易顺差是中美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3.2加工贸易主要行业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 通过对前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贸易失衡的关键在于中国对美加工贸易货物出口过多,导致中美加工贸易差额过大,使中美贸易呈现失衡的状态。而在加工贸易品内部,机电、家具玩具、纺织服装三大行业产品对美出口额约占中美加工贸易总额的90%以上,这三大行业也是

18、中美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3.2.1主导产业机电行业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政治的稳定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制造业(这种制造业大多为加工贸易方式)得到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制造大国”。而作为制造行业的机电产品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自1996年起我国的机电产品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比重超过纺织品贸易的比重,连续十五年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的第一位,机电行业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支柱,机电贸易更是在加工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表3-3 中国机电产品对美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及比重(单位:%)年份出口额在加工贸易中的比例2005626.754.32006781.955.720

19、07869.157.42008968.362.620091024.162.820101201.264.1数据来源:谷歌网站、百度网站、新浪网站从图表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机电贸易在中国对美加工贸易中的比例常年保持在60%左右,并不断有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对中美加工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中美机电贸易,而中美加工贸易是中美贸易差额扩大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看出,中美贸易差额的扩大实质上在于中美机电贸易差额的扩大。有数据表明,2010年中美贸易顺差70%就来源于中美加工贸易部分的机电产品,而机电贸易中电脑贸易就占到50%。随着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增长,机电贸易将进一步对中美贸易失衡产生影

20、响。3.2.2传统产业纺织服装行业由于纺织服装业具有需要丰富低廉劳动力的要求,对于美国这种失去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达国家而言,纺织服装行业是“夕阳产业”。 而在我国,由于我国具有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因而纺织品服装在国际上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其在历史上对于解决我国就业、出口创汇和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就贸易额而言纺织服装贸易在中美贸易并没有居于主导地位,但其数量仍是中美贸易量最大的商品。表3-4 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及在总顺差中比重(单位:%)年 份出口额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在中美贸易顺差比重2006182.2413.212.620

21、07149.2513.013.02008271.0015.115.82009238.0316.210.52010337.3015.312.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百度网站通过对图表前两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及服装一直占到对美加工贸易的15%左右。尤其是在2005年取消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额进一步加大。虽然2009年为最高达到16.2%,这主要是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总体下滑,但纺织服装行业的下滑幅度低于总体幅度。从出口数额来看,2006年-201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额大体上是上升的。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后一组数据发现,中美纺织服装贸

22、易顺差在中美贸易总顺差中始终占有12%左右的份额,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比例有所下降,但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中美纺织服装贸易顺差的比重很快得到恢复。因此,从长远来看,只要在没有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仍将在中美贸易总顺差中扮演重要角色,纺织服装品作为典型的加工贸易品很好的说明了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3.2.3优势产业家具玩具行业随着中美两国贸易关系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家具、玩具贸易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家具玩具具有劳动量消耗大的特点,而对于以资金、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美国,其已失去在该行业同中国的比较优势。而其国内对于该商品需求量剧增,中国对

23、其大量进行出口,其已成为中国对美贸易的一大优势产业。表3-5 中国家具玩具对美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及在顺差中的比重(单位:%)年份出口额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在中美贸易顺差比重2006年358.421.425.42007年417.923.423.62008年484.622.921.22009年409.222.818.02010年452.621.516.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商务部网站、百度网站从表3-5来看,家具玩具行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巨大,近五年来保持在22%左右。从2006年至2010年来看,虽然趋势上来说,中美家具玩具贸易顺差额(注:与纺织品贸易相似,由于中国基本上没有从美国进口或

24、进口非常少与家具玩具有关的产品,所以取中国对美家具玩具贸易出口额等于两国在该行业的顺差)在中美贸易总顺差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但其份额却一直保持在16%以上,该行业出口额无论是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还是在中美贸易顺差的比重都远大于纺织品贸易而仅次于机电贸易,成为中美贸易顺差来源的第二大行业。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对于家具和玩具的需求仍会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的位置,这也就是说,中美家具玩具贸易在以后长时间内仍会继续扩大中美贸易的顺差。通过对上面三大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大行业的顺差额在中美贸易总顺差中所占比重在95%以上,有由于三大行业的产品90%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的,故中国对美加工贸易

25、顺差在总顺差中就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这也证明了加工贸易是中美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3.3加工贸易成为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从前面一系列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加工贸易方面存在这严重的不平衡,是什么原因引起中美双方在加工贸易方面存在巨大差额,本节将从中美贸易结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和全球产业结构方面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3.3.1美国对中国产品过热的消费需求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其在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对优势,一国出口的应该是自己具有有利生产条件的产品,进口的应是自己具有不利条件的产品。中美两国的这种产业结构也就

26、决定了两国的贸易结构。美国进入了“后工业社会”,资本和技术丰富,其在科技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中国,所以对华出口贸易中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有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对强的价格竞争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构成基本上以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为主。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网站、谷歌网站、百度网站在商品内部,各贸易形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从饼状图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对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以一般贸易形式出口的为32.1%,以加工贸易出口的占到总产品的58.6%,其他贸易占到9.3%,加工贸易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占据主导地

27、位,中国的禀赋要素决定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主。同时,劳动密集型的日用消费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非日用品在中美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存在差异。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需求富有弹性,因为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人均收入的30倍,再加上其70%以上的居民消费,随着美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商品的价格显得更便宜,从而使这些商品大量的销售到美国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出口需求弹性较小,因为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较低,中国居民爱储蓄的习惯使的中国消费率普遍偏低,这就使得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来自于美国的商品直接消费数量不高。加上美中之间一直存在的意识形态

28、差异以及建立在这种意识形态之上的政治制度差异,使得美国无法将中国视为长期的战略伙伴,从而限制了对中国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数量上无法匹配。这就导致中国对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远大于美国对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而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所占的份额就决定了中国对美庞大的加工贸易出口额,这种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与对美进口额之间的巨大差额就形成了中美贸易的巨大顺差。3.3.2 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分析所谓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商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企业的控制

29、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出口导向型政策,再加上我国有丰富的、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连续十多年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商务部网站、百度网站通过对图表我们可以发现,2005年-2010年无论是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外商投资加工贸易额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仅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两者数额小于2008年,但2010年很快得到恢复。从比重关系来看,近五年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为加工贸易。虽然外商投资加工贸易总额在对华投资总额的比

30、重不断下降,由2006年的63.6%下降到2010年的50.5%,但加工贸易方面的投资仍居于主导地位。从这方面来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主要就是加工贸易方面的投资,这对于我们分析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外商投资加工贸易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当代国际化分工不仅仅只是当初的产业间分工,而是扩展至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在这种背景下,产品的生产也日益复杂,一国单独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本国商品”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技术含量高,资金耗费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分工合作的结果。在国际分工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序由发达国家完成,而低端的、附加值少的工序则由发

31、展中国家完成,其多半承担零件的装配程序,而我国就处于加工贸易末端。 表3-8 中国对美加工易出口(单位:亿美元)及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单位:%)年份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亿美元)中国对美加工贸易出口外资企业对美加工贸易出口出口额(亿美元)占中国对美贸易比重( %)出口额(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加工贸易比重( %)2004年1249.5837.467.0680.481.32005年1628.91057.164.9864.781.82006年2034.51288.263.31061.582.42008年2523.01498.959.41239.682.72009年2208.21214.555.01020.1

32、84.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百度网站、新浪网站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国对美的出口的商品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处于主导地位。虽然从总体趋势来看,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的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如2004年为67.0%到2009年的55%,但其在总贸易中的比重仍远大于一般贸易与其他贸易的比重之和。相反,而在加工贸易内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例完全处于主导地位,2004年外资在加工贸易中的比例为81.3%,2009年更是达到84%,与中国对美加工贸易在总贸易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相反,外资企业投资加工贸易在中国对美加工贸易出口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因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加工贸易进一步

33、大了中美贸易的顺差。通过对上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导致我国的出口膨胀和进口替代,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形成的重要原因。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形成强大制造能力,大量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端的高新技术产品,使我国出口规模持续膨胀。与此同时,在大量出口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生产的产品直接进入我国市场,减少我从境外进口的规模,形成进口替代。在这种背景下,再加上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限制,以附加值高为主的美国资金技术密集型商品加大了打开中国市场的难度,从而造成中国出口美国贸易额越来越大而从美直接进口货物总额相对减慢的错觉,实质上这种替代品应计入中国对美贸易进口中

34、。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来说,中国可以利用外资技术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困来的问题,对于中国出口贸易和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外资大量涌入加工贸易方面,其对于改善中国加工贸易“一枝独秀”的外贸结构不利。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通过加工贸易来虚增中国对美出口贸易额,这并未从根本上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相反,其却给我们造成一些列错觉,从而造成中美双方的贸易摩擦,这在我们探讨中美贸易平衡性问题时是值得大家关注的。3.3.3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加工贸易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掀起了战后第三次

35、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发达国家开始对本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进行转变。与此同时,他们把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中国来,在中国进行加工装配,然后返销欧美本国,这样他们在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也把中国变成为世界加工贸易的基地。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贸易呈现出来的一大特点为:中国的加工贸易的出口数量和总额迅速扩大。随着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在中国、美国、其他东亚或东南亚新型国家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三角贸易”关系,即中国从新型国家购买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然后返回美国市场。这一过程中,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扩大,而对东亚或东南亚国家或地

36、区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加大。表3-9 中国与美国及亚洲其他国家贸易差额(单位:亿美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美国802.01147.71442.61633.02268.21812.6总计-1267.3-1308.7-1538.4-1713.4-1529.8-1447日本-209.0-164.6-240.5-319.3-344.7-330.5韩国-344.3-401.3-452.0-476.5-382.1-488.8台湾-513.0-581.3-663.7-775.7-774.7-652.2东盟-201.0-161.5-182.2-141.9-28.3-5.5

37、差额-465.3-161.0-95.8-80.4657.8365.6数据来源:谷歌网站、百度网站、新浪网站 数据来源:谷歌网站、百度网站、新浪网站通过对上面两个图表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由于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以及国家政策上的优惠,原来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台湾、韩国大量向中国转移制造业。因此,原本属于其他国家的加工贸易产品转移到中国来了,而中国发展加工贸易又需要从这些国家进口设备和中间投放品,结果在中美贸易顺差扩大时,中国与这些国家的逆差也在扩大,而且中美贸易顺差大体上与中国对这些国家的逆差相等。如果将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看成一个贸易整体对美进行贸易,我们会发现,在美国

38、贸易逆差的比例中,该地区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只是对该地区具体国家发生这变化,从这方面来说,在该地区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没有引起美国对该地区贸易逆差的规模的扩大,而中国加工贸易的增长引起的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仅仅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中国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基本上处于平衡的地位。因此,在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引起加工贸易份额在该地区的重新分配从而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4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和解决对策通过上一章节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贸易失衡不是中国一方面的问题,美国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在现实中美国却是以贸易失衡“受害者”的身份频繁引发贸易争端,对中国实行贸易制

39、裁或设置贸易壁垒。中美双方先是围绕纺织品贸易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接着又就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压,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从而挑起一系列争端。而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的指责更是不绝于耳,从把汽车零部件进口问题的官司打到了世贸组织到现在的对中国的贸易补贴向世贸组织申诉。美国一直围绕着双方贸易失衡问题大做文章,试图要中国承担贸易失衡的代价。本章就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中美双方对贸易失衡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理性的认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这对于我们在处理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所引发的各种贸易争端,对减少中美双边的贸易摩擦,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40、4.1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理想贸易状态为贸易进口总额应该与贸易出口总额保持一致,即贸易平衡状态或允许有少量的贸易差额存在,过多的贸易顺差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中美贸易失衡对我国政治和经济上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表现在:4.1.1政治方面的影响美国可以利用自身的贸易逆差对处于顺差的中国政府不断施加影响。由于中美两国长期保持贸易差额,一方面,美国单方面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对华进口,另一方面,其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不断升值。然这两种大措施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关键,其目的在于限制中国经济的发展,防止中国随着的经济发展和崛起而对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威胁

41、和挑战,这具有很强的政治目地性。4.1.2经济方面的影响中美贸易顺差虽然对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增强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而言,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这主要有: 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加入WTO组织后,为了更好和世界接轨,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自2005年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占有较大比重,从市场需看,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交易国,中美贸易失衡造成了巨量的对人民币的需求。因此,从美国的利益出发

42、,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强烈的要求人民币升值。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中美贸易失衡的关键点并不在人民币的汇率。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提高,这会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成本的增加,造成我国出口产品数量的下降,进而抑制住中国经济的发展。 表4-1 中国2002年-2009年对世界各主要货币的汇率(单位:人民币元)年份100美元100日元100港元100欧元2002年827.706.6237106.07800.582003年827.707.1466106.24936.132004年827.687.6552106.231029.002005年819.177.4484105.301019.532006年797.186.857

43、0102.621001.902007年760.406.463297.461041.752008年694.516.742789.191022.272009年683.107.298688.12952.7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从表来看,近8年以来人民币兑外币一直处于升值的地位,然而就实际来说,中美贸易失衡最主要原因并不在人民币,而是由美国的产业结构以及美国的消费所决定的。但各国仍不满意,希望中国政府继续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给中国政府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过于庞大,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利中美长期的贸易失衡使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2001年中国外汇储备为2121.7亿美元,但截至2

44、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逾2.8万亿美元,其中有65-70%为美元资产。以美元为主的储备结构存在汇率风险和利差损失风险,美元的持续贬值和较低的收益率降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而巨额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我国的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如果持续下去,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受到损害。图表反映了我国近五年的外汇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中美贸易失衡加重了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从货物上来说,这也意味着中国对美货物的出口量大于从美进口货物量,从而使得国内可供物资减少,国内供需失去平衡,在国内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同等量的货币在出口前的购买力大于出口后的购买力,这

45、也意味着国内物价的上涨,货币无形的在贬值,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从资金上来看,由于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较多的货币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物价上涨。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美贸易长时间顺差导致中国美元外汇储备急剧膨胀。而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随着美元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这不仅从总量上制约央行宏观调控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了调控的效果,使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对美国较高的出口依存度,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国内需求的变动将对我国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产生较大的影

46、。4.2中国的应对措施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对美长期保持巨额差异对中国经济而言实质上弊远大于利。然而作为获利的一方,美国却以贸易“受害者”的身份对中国出口品进行制裁,这就直接导致了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因此,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美国对华所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有利于我国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双方在贸易上的纠纷。中美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对美出口的加工贸易货物过多,中美加工贸易方面的顺差远大于中美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面的逆差,而这些加工贸易产品多为低端产品,利润多为外资企业所获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加工贸易入手。其具体措施为:4.2.1国家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优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鼓励外商来华进行直接投资,因此,外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的重要来源。由于中国早期执行的数量扩张型引资战略,再加上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大量的外国资金涌入加工贸易行业,造成加工贸易独大的局面。在投资过程中,随着外资对中国加工贸易的不断加大,他们把在华生产的大部分产品返销给本国,一方面扩大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出口数额,另一方面,他们把原本在本国生产的商品数量转嫁到中国来,从而造成两国贸易的差额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