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267967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 论 文建筑设计某某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摘要: 通过校园的规划设计实践,初步探索了适应现代教学思路的校园建设模式,将缓解用房不足的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等环境,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并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思想。 关键字: 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划,绿化景观规划Abstract: By the fact that Wuxi commerce occupation Tec Jiulong campus plan designs practice,the first step has probed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adapting to moder

2、n teaching train of thought campus, with the thought relieving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sing insufficient difficulty of house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running a school waiting for an environment , revitalize now available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to melt to have entered 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

3、ral part of nature together.Key words: school area master plan , road plan , afforestation landscape plans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项目背景11.2 工程概况11.3 设计依据:11.4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21.4.1区位与交通21.4.2自然条件21.4.3基地现状条件分析2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总构思32.1. 规划原则32.2. 总体构思42.2.1 以生态核心为环境主体结构42.2.2校园建筑同周围山林景色相溶52.2.3多层次交往空间,为现代素质教育提供外部条件52.2.4走向可持

4、续发展的大学校园6第三章 用地布局73.1. 用地布局原则73.2. 总平面布局73.3. 功能布局73.3.3. 教学中心区73.3.4. 学生生活区83.3.5. 体育运动区8第四章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94.1. 空间组织94.2. 景观特色94.2.1. 生态环境营造94.2.2. 多层次的园林空间10第五章 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1151 道路系统规划1152绿地系统规划11第六章 建筑风貌136.1设计概念136.2设计总则14第七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77.1经济技术指标:177.2规划用地平衡表177.3分项面积指标18第八章 设计总结19致谢20参考文献:2121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设

5、计第一章 绪论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1.1 项目背景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校园分散在锡惠、横山、九龙个校区。九龙是建设中的新

6、校区,与旧校区相临。新校区的建设将对缓解办学用地,用房不足的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等环境,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综合发展势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2 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九龙校区校园总体规划2.建设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7.61公顷,建筑面积为333800,在校学生规模为11500人。3.设计内容: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划,绿化景观规划等。1.3 设计依据:1.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九龙校区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2.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有关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4.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建筑规范1.4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1

7、.4.1区位与交通某某技术学院九龙校区位于现校区西南方向,处于无锡太湖北面,钱姚路南面,西环路以东,交通十分便利。1.4.2自然条件(1)气候某某市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5.5,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2)生态环境学院建设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区,四季分明。用地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生态环境良好 。1.4.3基地现状条件分析新校区位于现九龙校区西南方向,在无锡版图上位于无锡太湖北面,钱胡公路南面,规划扩宽的西环路以东交通十分便利,该地一面临山,山形自然生动,植被丰富树种繁茂。基地属于山区浅丘陵地

8、带,地块内最高点海拔35.9米,最低点海拔6.1米。无复杂丘陵、沟谷地形。自然形态良好的丘陵位于基地东、西和南面,基地内有几个比较小的水塘。经实地考察得知,东面有一个处丘陵伸入基地里面,但山体由于挖山采石的原因遭到破坏,景观比较差,因此在规划中把山体进行平整改造。 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设计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总构思2.1. 规划原则校园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建设目标、功能、用途,基地地形环境及当地有关部门所提的建设要求和标准等因素,确定以“园”为核心,体现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地域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原则。2.1.1 现代化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将是:教育

9、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样化、教育结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适应大学社会化、开放化的要求。利用大学的优势,充分开发开放,形成周边地区的“文化科技中心”,合理控制科技园和教学区的布局,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为一体。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为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因而校园设计将有必要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善各系封闭独立的布置,以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并以个体独立,大体集中的布局模式达到高效、便捷的

10、智能型教学环境。2.1.2 网络化立足于世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方法,使科技网络在校区普及与接轨。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反映信息教育和教学智能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科研教学环境。体现学科空间密切联系与交融。在规划布局、外部空间上均体现网络化的特点,营造流通、交流、接触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研究性大学激励思想、创造知识的环境特点。2.1.3 园林化以园为核心,形成组团绕园而生,校园因园而活的规划特色,营造校园治学氛围和文化环境。以外部空间的城市设计为核心,营造规划、园林、景观、建筑单体

11、一体化的整体校园人居环境。2.1.4 地域化通过营造多层次的园林,延续并弘扬江南传统园林的空间神韵与精粹,从而突出地域文化,形成与众不同的校园风格。借鉴江南传统建筑的院落组合手法,在建筑群体的设计上深化地域特色的塑造。化整为零,融于山水,使校园建筑同周围的山体环境有机协调。2.1.5 生态化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结合地域、地区特点,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校园环境。体现科技与人文,人工与自然的交流、融合与共生。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2.1.6 可持续化以生态化的校园满足可持续发展

12、的全球主题,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采用生态技术。采用动态发展原理进行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校园总体规划,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做到近远期结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2. 总体构思校区的规划立意要新,起点要高,要具有超前意识,留有发展余地,通过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体现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使用功能合理明确,各项公用和服务设施力求齐全,以适应人们在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的需要,使校园规划更具有科学和文化氛围,以高起点建设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学校园。2.2.1 以生态核心为环境主体结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人工物质环境中,人的心

13、灵更加向往回归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本方案突出地域文化,结合传统建筑与园林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营造校园治学氛围和文化环境,方案将“借鉴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强化大学校园的园林特征”作为规划设计的主要指导原则之一,以园为核心,形成规划特色。将以连接教学中心区和科技园的共享生态园林、及轻松曲折的景观步行道构成的规划骨架,同时对建筑间距、尺度、高度、位置加以控制,形成了建筑错落有致,空间有收有放的布局,形成了以共享生态区为核心、教学与生活一体化的信息园林布局。2.2.2校园建筑同周围山林景色相溶充分考虑建设场地周围的秀美山林景色,以小组团式的体量布置化整为零,形成错落有致的“山林村落”般的校

14、园景观。力争避免连续集中的大体量建筑对山林景观尺度的破坏。在各个建筑功能组团之间设置大量的集中绿化,并使其与周围山林的绿化环境相联通,共同形成山林绿化与校围建筑的指状交错的局面,使校园建筑同山林绿化环境保持最大的接触面。歌功能区以园林基本结构成簇群式的发展,各园有各自的中心与步行系统,形成相对独立高效运作的系统。各园布局紧凑,形成网络,创造密度适宜,尺度亲切的园林式建筑空间。园林中心之间通过步行为主的联系轴线,形成联系紧密的多中心结构,中心生态园林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路径得以强化,形成联系紧密的多中心结构,中心生态园林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路径得以强化,通过穿过整个园区的人们把场地的各个部分

15、连接在一起。同时各个建筑园林空间又共同围合出校园中心的生态园林,并向中心生态园林打开,使各建筑园林能引入校园中心的生态园林的景观。从而形成了校园中有园林,园林中有建筑的势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最大融合。2.2.3多层次交往空间,为现代素质教育提供外部条件园与建筑结合,从群体外部空间到单体内、外部空间的过渡,其要旨在于提供多层次人与自然融合的交往空间,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遇、交谈与思辩中得到创造性的升化,学生不仅在课堂以内受到教育,还能在整个生活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创造性的思维。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边缘学科的产生,督促教学中心区的布局模式走向集中化。方案采用细胞系统式教学区布局

16、,使各系既相对独立易于管理,又方便交流资源共享。多层次交往空间,提供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良好互动环境,吸引人从电脑网络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中来到真实的社会空间。2.2.4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对大学对校园体现在两个方向,其一是校园的生态化,其二是校园自身的发展余地。校园在规划中尽量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同时人工营造优美的园林山水生态环境。在规划道路中,采用外环线的方式,可使汽车不穿越中央绿化带方便地到达各个建筑的组团,以尽可能地减少汽车噪声与废气对校园空气的污染。停车场地尽可能地规划在建筑物的架空层和地下停车库。其二在校园规划适应学校今后的整体发展,使今后的发展用地能够同已有的校园布局有机相

17、连。第三章 用地布局3.1. 用地布局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满足教学与生活要求,留有一定发展余地。2基地与外界、基地内部保持良好的交通和运输联系,出入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要求,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短捷。3.2. 总平面布局根据学校特点,遵照有关布置原则,结合地块特征进行校区总平面布置。校园包括教学中心区、学生宿舍区和体育运动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校区的东北面布置为教学楼群,为满足城市规划的绿地率要求,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在校区中部开挖湖面,设置生态公园,形成生态型的校园中心空间。在基地边界上按城市规划的退缩要求,安排大片绿化休闲用地,形成绿化景观带并与城市共享。

18、3.3. 功能布局校园大致分为六大功能区:3.3.1. 校前区:位于校园北面,是校园与社会对话的窗口,以入口广场和主校门为主体,进入校园中心区的空间序幕。3.3.2. 生态共享区:是整个校园的核心,最大的园林空间,师生课余时间活动交往的主要场所。3.3.3. 教学中心区教学中心区由主要教学建筑及其所环绕的生态共享区组成。教学中心区东侧为公共教学楼群。实训实验楼群放在教学区西侧,靠近西环路,使噪声源远离中心区。东西两侧的教学建筑错落布置,形成曲折多变的空间界面,为中心区营造丰富的空间效果。中央生态共享区由中心水面及沿岸生态绿地组成,形成校园的景观主体,树立了新世纪生态校园的形象,成为学生活动交往

19、的重要场所。学校图书馆位于教学中心区中央,以其突出的体量作为视觉的焦点和主轴线的对景,突出其标志性地位。3.3.4. 学生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布置在校园南部。沿山脚灵活布置,由多个宿舍组团及学生食堂围绕中心绿化带布置而成,作为独立的功能分区,便于管理。学生宿舍区由普通学生宿舍和高级学生宿舍组成,形成与教学中心区对比鲜明的,尺度宜人,氛围亲切的生活空间。3.3.5. 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分成3个部分布置在校园的不同位置,距离校园门口及学生宿舍区较近,方便学生使用,同时利于向社会共享。第四章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4.1. 空间组织在校园总体空间组织上着意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每组建筑群形成各

20、具特色的庭院空间,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为全校题生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1)层次分明以中央生态共享区及主入口中轴线为主导,形成第一层次公共交往空间,并从中生出教学区各建筑组团围合的第二层次园林空间,然后再生出第三层次建筑物内部的私密庭园空间,从而形成树干式的丰富多变而又井然有序的校园交往空间体系。(2)空间序列主入口中轴线序列为:校前广场主校门由行政楼及宾馆围合的入口广场生态绿地及中心湖面教学楼图书馆。(3)多样复合A尺度与氛围的对比主入口段轴线形式规整,大气磅薄,体现学府应有的形象以及学术范畴的理性与秩序。中央生态共享区则湖光山色,开阔壮观,自然浪漫。建筑物之间

21、的休息庭园则小桥流水,绿树红花,尺度亲切宜人。B开合收放通过建筑,绿化与水面的不同规划安排、围合及线性联系轴对不同区域的穿越,塑造变化多端的空间。4.2. 景观特色4.2.1. 生态环境营造校区基地现状是优美的山林环境,基地内有部分鱼塘水面,因而规划时采取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和人工营造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策略。A根据规划意图,结合现有水塘,在校园中央形成集中绿地及水面,营造全新的中心景观及新世纪校园形象。B保持土方平衡,把开挖的土方用于在建筑组团之间堆筑小山丘,形成起伏丰富C对河道湖面与建筑、道路及绿地交界处作一定的亲水空间处理,如平台、水榭、满足人的亲水性,提供更多有趣味的交往空间。 4.2.2.

22、 多层次的园林空间通过多层次空间的形成,力求创造中国园林的意境及景观。第一层次园林空间:包括中央生态带、湖面,主轴线广场系列及带状绿化公园;湖畔的弯弯绿岸,为师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休憩交往场所。第二层次园林空间:学院、宿舍、教学楼等三两组团,形成半开放的园林中心,使河湖绿化与建筑庭院相渗透而成曲折幽静、围合感较强的园林空间。为学院教学、研究提供清静,幽雅而富于生趣的理想环境。第三层次园林空产:建筑内部的园林:中庭、天井、空中花园等均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第五章 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51 道路系统规划车行沿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外围设置主环路,形成畅通的车行路线,高效快捷联系各区,同时避免机动交

23、通对各区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校园内道路进行分级规划。校园主环路为主干道级,采用18米宽路,两侧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避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校园次干道级采用10米宽路,因车流量相对主干道减少,中间6米宽车道,两边各2米宽人行道。校园小型道路采用6米和4米宽。人行中轴线-入口广场和中央生态带以及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内部园林空间均组织了舒适、流畅的步行流线,又相互联系连成一体,形成完善的网络。停车场为保证新校区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正常的交通秩序,规划上按地面与地下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原则安排了多处机动车停车场与停车库。在校区主要出入口附近集中设

24、置机动车停车场,对外来车辆进入校区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校内建筑物附近或其地下层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机动车停车泊位。鉴于自行车交通仍是校园内部的主要交通方式,设置了大量的自行车停车场,并结合建筑物半地下层及绿化平台下部集中停放,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52绿地系统规划整个校区按花园式、生态型校园进行建设,以山体生态林、谷地水系为主体,并通过其它道路绿化,将各建筑组群的庭院绿化联为一体,创造独特的绿化开敞空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规划方案将丘陵划为生态保护区域,通过梳理杂草、杂树,改造成以原生自然景观为主的山顶生态公园。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水塘、连成连续的水系,将新校园建设对基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

25、少,营造高雅、有文化氛围、有活力的校园环境。校园内适当安排小池塘和绿地,利用各种植物组成多种图案,采用园林手法设计亭、阁、雕塑、小品、喷泉等。此外,在各建筑物周围、公共绿地及路旁、河边,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绿化设计,栽植常绿灌木或种植花圃及草坪,道路两旁设置路灯、座凳。第六章 建筑风貌6.1设计概念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商业性建筑,商业性建筑大多要求标新立异、注重时尚。给人们第一时间上的视觉冲击力,而大学建筑则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设计理念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宗旨;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九龙学新校区的校

26、园建筑设计概念如下:建筑与城市历史相延续的风格 充分考虑青岛气候温和,红瓦坡屋顶这一建筑特色,使校园大部分建筑结合这一风格颜色以中性暖色为底,搭配局部活泼或古朴对比色。建筑与坡地的结合 根据新校区独特的山地地形,基地属低丘陵地貌,内陷的坡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地生态林,所以建筑都以向东、西、北方向扩散的趋势,并且顺应东、西、北向外地势逐渐升高的趋势,来控制部分建筑屋顶的坡向。 “情感空间”的创造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 现代建筑概念与传统校园建筑材料的结合 表达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的高科技领

27、导性与校园文化的传承性。 主要建筑立面设计标准单元化 让形式追随功能,普通教室、教研室、卫生间、楼梯间、门厅等一目了然,易于识别。同时,窗户的大小、透明半透明均随功能与朝向而定以节约能源。6.2设计总则 九龙校区中的建筑单体设计体现了“新无锡风格” 和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严谨有序、富有启发性教育建筑的空间特质,充分结合了新校区地块独特的山地环境,强调了校园空间的整体性。 1、行政办公、会议综合楼 该建筑位于校园主入口左侧,建筑包括校史陈列馆、校友会、行政办公和一个礼堂,其主体空间体量为行政办公建筑,是学校的“门面”建筑之一。同时也是城市主干道的重要景观建筑,充分考虑了所处地段城市空间的尺度,重

28、点处理了综合体建筑的体量关系,高低错落,平坡结合,采用坡屋顶、清水砖墙等,来体现行政文化建筑的形态特色和地域建筑文化风貌。 2、体育馆 位于整个校园西北、校园正门入口右侧的体育馆与游泳馆建筑面积共5500 。该建筑是服务于广大在校师生运动场所之用。该建筑是校园门面建筑之一,为满足沿钱姚路景观要求,建筑具有一定的体量和充分体现了现代感。除部分外墙采用红砖墙与整个校园取得整体上的一致性以外大部分外墙采用金属材料,整个建筑采用了大体量的坡屋顶形式,整体建筑形态也体现了体育建筑的风格。 3、科技园及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心 该组建筑位于整个校园东南侧,建筑面积共2500。其功能包括对外交流合作、宾馆接待服务

29、。作为沿嘉陵江路距隧道口不远的重要景观建筑,也是校园门面建筑之一,建筑具有丰富的立面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并且控制了层高以避免建筑挡到后面的山体自然景观。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在了24米以内,呈阶梯状依次递减,形成较好的建筑整体感。为了与整个校园取得整体上的一致性,外墙材料选择上采用了水刷石、清水砖墙面砖。并为得到和青岛市传统建筑文脉上的关联,各建筑单体做成了大外檐坡屋顶。 4、图书馆 图书信息科技楼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九龙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在校园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地位和象征意义。图书信息科技楼总建筑面积25000,层数为9层。 功能布局: 建筑底层设置报告厅;图书科技楼前端由踏步将人流引导至三层

30、平台,平台以下设置教材书库,采编室,培训教室,储藏及后勤办公用房等。四层为主入口门厅。四至十六层设置各类借阅书库、自习教室、专家研究室等; 形象设计: 图书科技信息中心其建筑形式为现代公共建筑风格,形象上取其“门”的立意,喻意“希望之门” 、“成功之门”,前接新生学院与院系办公及教学实验区,后启文化广场及主教学楼,充分体现标志性建筑所特有的形态标志。立面形式完整统一,形体方正,典雅大方,同时充分考虑到与周围建筑有所呼应。材料上体现现代感,主要使用干挂石材,局部使用红色面砖与周围建筑呼应,斜坡面部分使用钢架玻璃结构。 5、主教学楼 主教学楼在校园的主轴线上,位于图书科技信息中心的左面,是学校重要

31、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校园空间序列的高潮。设计中充分的利用了南北的高差,合理的解决了教室功能及采光要求,凸显了山地建筑的性质。考虑到主教学楼作为校园中心广场的重要建筑,对形体及立面进行了空间层次的处理,引入灰空间柱廊等空间手法,使得主教学楼与室外空间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的交往提供空间场所。建筑形态与周边的宿舍区有所呼应,材料与校园整体风格相协调,主要材料为涂料、玻璃幕墙等。功能上可以根据各个院系的不同要求,在管理和使用上进行分割,使各个院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6、学生生活区 整个学生生活区分东西两个组团,位于绿色通道的左右两侧。主要功能包括:学生宿舍和食堂,用于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和饮食问题。 利

32、用学生宿舍底层公共活动空间与山地相结合,形成学生日常的交往空间。学生生活区设计采取整体性原则,与整个校区的其他建筑形成风格统一的整体。多数学生宿舍均控制在6层以下,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内。学生生活区东西部有四栋6层,食堂餐饮部分为三层,局部四层作为办公空间,方便师生的使用,建筑面积远期共6000。结合高差以及换热站,在食堂设置浴室,方便学生使用。7、教学实验区建筑 教学实验区位于校园中轴线两侧,图书馆左前区。共两栋6层建筑面积63000。针对图书馆前广场两侧的建筑需要有效组织校园主轴线序列,在此突出了图书馆的中心位置并与其相映成趣,丰富了校园空间的层次。院系教学形式根据各院系教学目的不同而有

33、所差异,设置独立的院系楼和相对独立的出入口。建筑形态体现了教育建筑的特点,采用暖色调清水砖墙与局部现代材料衔接,朴素大方,建筑体量适度,塑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空间。实验中心。体现了时代感与科学精神。建筑形态符合功能需求,建筑色彩与形式与图书馆协调一致,形成校园科技信息区的文化标识。实验车间独立设置,以满足噪声及安全的考虑。8、学生教工活动中心 学生教工活动中心临近于图书馆南面,建筑面积5500,包括师生的一些室内活动场所和一些社团的办公场所。它连接了宿舍区运动场、主教学楼和图书馆,处于动与静的中间地带。在空间形态上起了过渡作用,功能上服务与整个校园。西南面的静活动空间和北面的动活动空间,以合理的

34、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比较好地处理了室内活动场所和办公场所的关系。建筑利用地势高差置于教学楼广场地下,其屋顶为上人活动场地,体量、色彩都与校园的整体风格相统一。9、商业街 位于东侧学生生活区,与第二学生食堂相邻,包括超市、小型商店、休闲吧等功能。建筑造型上主要与学生生活区其它建筑相协调,同时也突出了其自身功能的特点,因此建筑尺度人性化,采用了坡屋顶、清水砖墙等。学生生活服务街属于静区中的一个“动”的元素,空间层次相对丰富,例如通过柱廊、连廊形成灰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交往的空间。格调高雅,并利用天然的地形高差形成了一条有特色的生活服务街。建筑层数主要为三层,并随地形局部升高或降低。第七章 主要经济技

35、术指标7.1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容积率=地面以上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 =67.61公顷/333800 规划总用地面积:67.61公顷建筑面积:333800建筑密度:12.94%容积率:0.49绿地率:44.23%7.2规划用地平衡表类别面积(公顷)比例(%)容积率教学科研区9.7514.421.36学生生活区10.2115.100.99体育运动区10.3115.25行政区1.952.880.87道路广场11.7317.36水体及公共绿化20.8730.87后勤服务区1.261.860.48居民安置区1.532.261.07总计67.611007.3分项面积指标编号名称分期层数组团面积()组团(1

36、)校行政楼远期512000组团(2)体育馆远期35500活动中心远期45500组团(3)实训中心一期组团(4)实训中心一期组团(5)教学楼远期513000组团(6)教学楼远期513000组团(7)教学楼远期512000组团(8)图书馆远期925000组团(9)学生第一食堂一期511000组团(10)学生公寓一组团一期613500组团(11)学生公寓二组团一期613500组团(12)学生公寓三组团一期613500组团(13)学生公寓四组团远期627000组团(14)学生第二食堂远期46000组团(15)服务用房(商业等)远期22500组团(16)学生公寓五组团远期615000组团(17)教师公寓

37、远期66300组团(18)学生公寓六组团远期611000组团(19)青山居民房远期830000组团(20)改建旧校区宿舍远期5酒店及烹饪实训用房远期5组团(21)锅炉房、浴室远期33500组团(22)科技楼远期520000第八章 设计总结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

38、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我把建筑,环境人结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设计,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毕业设计是专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系统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和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巩固基础知识与培养创新意识相结合、个人作用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等方面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

39、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总之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把理论设计和动手实践相结合、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还深深的感受到个人力量和集体合作相结合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培养了自己的全面素质。这些在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加深了建筑设计的理解与掌握,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把理论设计和动手实践进一步相结合、巩固基础知识与培养创新意识相结合、个人作用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等各方面培养了自己的全面素质。这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都会给予我莫大的帮助。致谢这次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

40、首先要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设计过程中,老师总能耐心、不厌其烦的引导我和督促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时常的鼓励我去直面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问题,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这次毕业设计的结束给商院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也即将要独立走向自己的人生,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和各个任课老师的帮助和教导;还要感谢我们的系领导和我的母校,能够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一个美好环境和学习机会,使我学到了很多的技能知识和做人道理。祝愿母校越来越好!参考文献:1.建筑知识,中国建筑协会2004年第3期2.建筑设计与技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年第六,七期3. 刘学贤 张伟星. 建筑师设计指导手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