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69680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教学设计 解读加工教材的策略,主讲:李元功 2008年10月,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意义,1.认识编写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编写教材是专家从课程改革目标出发,根据学科结构、学生总体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所进行的一次课程开发。 教学设计是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的“二次开发”,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自身风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过程。,2.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与推进提供蓝图,它不仅要为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提供前提保证,而且要为促进课堂教学中的“人”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蓝图的规划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思考:为什么用“教学设计”取代“备课

2、”和“教案”的概念。 彰显教学设计理念与价值追求的重要作用; 彰显科学的设计思路和策略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二、解读加工教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有创造性的“用”教材的认识 和自觉意识 通过解读教材、加工教材,学会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完成由课程专家编写的教材转换为教师内化加工的“用材”。,2.教师要能掌握创造性“用”教材 的行动策略,把符号化的书本知识“激活”,使知识呈现生命态 掌握对文本解读,加工的策略和生命激活的策略 王荣生教授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和定位: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即1、“定篇”,2、“例文”,3、“样本”,4、“用件”。,三、解读、加工教材文本的策略分析,(一)单篇

3、教材的解读策略 策略:深度备课策略:在反复朗读中思考、发现、感悟,形成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和评价。 语文:在细读中完成深入解读的四个层次: 一读,理解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地、人、因、果等。 二读,发现文本想要表达什么:挖掘主题与之有关的背景、情节及表达等。 三读,评价文本能够说什么:认识文本的社会意义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四读,选择教学中文本应该 说什么:确定教学起点及导入方法。 案例说明: 三年级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发现:锋利的斧头与小山村的悲剧道剧线索贯穿全文,引人深思。 思考:第2、4、6节三次写锋利的斧头的句子,如何理解? 辩词析句,形成感悟: 原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

4、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改句:什么都没有了小山村的一切,包括全村人的生命和财产。 (仿句练习),数学教师解读单篇教材的策略 针对所学的知识点作以下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 2、生活中学生见过什么,搜集学生生活经验中的数学原型 3、分析例题的作用,设计使用的时间、方式 4、学习从哪里开始:确定教学的起点 案例说明:,(二)教材知识结构的加工策略,A、 以“条状重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 指把教材中以纵向的“点”为单位的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使学生主动把握贯穿单元教学前后的知识结构。 这种教材加工策略强调知识结构间的纵向关联性。 “条状重组方式”

5、的运用: 1.跨年段进行“条状重组”; 2.跨单元进行“条状重组”; 3.在单元内进行“条状重组”,案例: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跨年段重组,(1)常见的规则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六种)。 (2)确定承上启下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前面是规则图形中的两个特殊图形) (3)分析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链 在知识链背后贯穿着一条暗线:利用图形的一条高或一条边的中点对图形进行剪、折,图形就转化(利用平四边形的内在特征:高、垂线、中点、平行线)。 (4)重组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结构,到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就能运用转化的方法结构进行主动迁移

6、。,单元内进行“条状重组”案例: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 (1)地震中的父与子 (2)慈母情深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4)学会看病 四篇选文以理解感悟父母之爱为核心,统整和贯穿单元教学,又要体现各篇表现父母之爱的不同视角及表达的独特之处: (1)灾难来临中的父爱(动作和语言) (2)艰难生活中的母爱(形象和语言) (3)评价孩子不同方式的父母之爱(细节和语言) (4)让孩子解决困难中的母爱(心理描写和语言) 说明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重组的理由,B、以“块状重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 方式说明:把教材中以横向的点为单位的内容,按其内在类特征组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感悟,在局部把握

7、知识。 强调同类知识结构间的横向关联性,把具有类特征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凸显点状知识背后共通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分类、比较、概括和抽象的能力。,语文依据文本或主题,用“块状重组”方式对同类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加工。 低段童话课文重组,以范文为例,掌握“多次重复”的结构形式(类特征),用呈现图片的方式指导学生讲童话、编童话,再仿写,创作童话。如,不用嗓子的歌手、小马过河等。 再如送别诗,范例 李白赠汪伦 再重组同类送别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别董大、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加工策略:以“送别”的类特征横向联系,加以整合。 2. 策略运用:以一篇带三篇,同题材内容拓展。 3.设计思路:送别方式比较理

8、解,异种见同,体会“情”。 4.发现拓展:送别诗咏物诗写景诗思乡诗等。,(三)教材知识的生命激活策略,总述: 通过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与发现知识的人沟通,将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呈现生命态。 目的: (1)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激发主动探求的欲望。 (2)拓展教师的认知领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经验、 发展需求 。 (3)是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关键一步。,1.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沟通 语文: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阅读,感受自然美,体会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如:春雨的色彩雷雨初冬(观察大雾等) 数学:处理好

9、生活世界的具体、丰富、随意与书本知识的抽象、严谨之间的关系,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 策略: 教学前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收集数据、观察调查; 教学中联系现实、了解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型,理解数学知识内涵,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 课后拓展所学知识:课外实践、主题作业等。,2.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沟通 策略运用:挖掘学生已有经验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认识个人经验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教学丰富、发展、提升他们的已有经验。 案例:“万以内数的读法” 已有经验:生活经验和百以内数的读法 沟通:百以内数的读法 多位数的读法(今后学)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其规律性: 高位起,往下读;看数字,想位数;末尾0,都不

10、读。“中间0,读一个”(书本上零散的知识被激活,增加学生智慧),沟通,3.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践的沟通 策略运用:教师注意沟通书本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以及历史的联系。 数学: a、利用生活中的现实材料:200米比赛运动员为何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b、对数学历史材料的改造、加工: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 c、引导学生类比猜想: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否也有结合律; d、把教材知识进行还原处理:应用部分内容改作探究等。,小结: 解读加工教材是辛苦而细致的过程,是教师磨砺专业技能,形成专业智慧的功夫 建议:透过整体抓局部,再从局部悟整体,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精彩语言的训练点,体味感情的“爆发点”,以点反映面,实现教学的“三维一体”目标。 每位教师争取每学期“磨”好一课:精心设计一课,精心上好一课,积累自己的精品课,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