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74099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 李禧同,(一)抓好双基 抓好双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 抓好双基,才可以在高考中以“不变”来“应万变”。,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基础知识 基本能力 读写听说能力 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潜在能力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表达运用 鉴赏评价,如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判断的能力、思辩的能力、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等等,(二)抓全程 与属于科学领域的学科不同,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链接。学习语文必须经过长期的积淀,要有一个养成的过程。 要想抓好高三,就必须抓好整个高中阶段;要想抓好高中阶段,就必须首先抓好初中阶段

2、;要想抓好初中阶段,就必须从初一年级抓起。 高三复习应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三)抓课本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审美情趣的载体。语文高考试题是“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如果我们把课本这个载体丢了,那么,它所负载的东西就很有可能被丢失,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就很有可能落空,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也就谈不上了。 一味让学生做大量的试卷而忽视课本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要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语文课本(包括语文读本),不急功近利,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地教好每一篇课文,直到高三。将课本放在一边,而把许多时间放在做大量的试

3、卷上,是本末倒置的。,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如何抓好课本? 一是“教好课本”,一是“用课本教”。 “教好课本”是基础,是前提;“用课本教”是目的,是追求。 就如同做广播操,“教好课本”就是教动作要领,这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是做广播操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做广播操来增强体质。“用课本教”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加深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过去我们常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这是单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就老师所必须的知识背景而言的。最近一位台湾的教授在

4、谈到一个孩子必须在三岁以前就要开始读经典的时候重新提出,一个好的老师,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给学生指一条河。 真正地抓好课本,真正地抓好课堂,只做到“教好课 本”是不够的,因为课文是有限的。只有做到“用课本教”,才能为学生开拓无限的学习空间,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就不会仅仅是我们的一桶水,而就可能是一条河,一条可以奔向大海的河。学生从课堂里得到的某种学习能力,不也就是语文高考所要检测的重要内容吗?,(四)抓考纲 考试大纲对当年语文高考的“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进行具体说明。 对当年的考纲,必须逐条逐字认真研究,特别需要关注那些进行过调整的地方

5、。,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依据。,2004年 去掉了标点符号前的星号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古文阅读的5道题改为4道题 增加了古文翻译的文字量和题目的配分 “常用应用文”前的星号去掉,增加了考试的内容,“熟语”的范围比“成语”扩大了,古文阅读在题量、题型上有所调整,表示学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都是可以的,说明高考仍将体现其选拔功能,知识的覆盖面较为全面,面向的群体为众多不同层面的考生,考查点仍将在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做文章。 有利于各省自主命题,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下放的高考命题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

6、求 没有变动,呈现出四大变化: 取消考试内容中的“”号; 取消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取消题型示例; 取消赋分值规定。,2005年考试说明,考试内容的调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在“发展等级”的“深刻”一条中,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观点具有启发性”,去掉“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前的星号,“写作” 部分进 行了两 处调整,(五)抓过程 第一阶段 课本的复习 如果平时抓得比较实在,进入复习阶段,课文 基本上都可以不再重教了。 关于具体复习方法,各类学校因学生情况不同 而有所不同,可以是一册一册地归

7、类复习,也可以 将6册书统起来归类复习。,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五)抓过程 第二阶段 (第一轮) 按考试说明所列的考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第一轮复习的总要求 :,1. 针对性(准) 2. 系统性(全) 3. 及时性(新) 4. 指导性(导) 5. 实战性(练),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五)抓过程 第一轮复习的过程 :,第一步 考点剖析 第二步 知识梳理 第三步 典型例析 第四步 新题演练 第五步 同步练习,这一步重在帮助学生了解某考点 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命题方式、 试题特点、考试重点、改革动向等。,例:“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社会科学是 社会科学类文章

8、是 高考对现代社会科学类文 章阅读的测试命题的类型有两种前者的命题思路后者的命题 形式 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选文长度考查范围涉及的考点: 1理解 (能力层级B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能力层级C级)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这一步指在对某一考点进行 剖析的基础上,围绕考查的重点, 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有机 整合。,例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得体 语言得体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要能做到, 语言得体就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 要

9、考虑对象, 即根据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 语言形式。 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 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要 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 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和生 僻的词等。 要考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指不同 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 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 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例二 5其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作

10、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用为第一 人称,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其中的”。 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 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 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连词。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 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三 文言文句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有: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一般以名词、代词 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表示判断。常见形式有两 种:一类是“者也”的格式及其变体, 即

11、单用“者”或单用“也”。如:“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另一类是用“乃、为、则、即、 诚、非、是”等词表示判断。另外还有没有任 何标志词的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 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而不是主 动者、发出者。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类是带有 “于、见、为、被”等标志词的被动句。另一类 是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词,意念上表示被动 的句子,这种句子要从意思上、主谓语的关系上 去理解判断。,(3)宾语前置。 常见的宾语前置现象主要有以下 四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词前置。 在否定句中,一

12、般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有时 为了强调、突出宾语,把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用助词 “是”、“之”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时为了强调 介词的宾语,也可以把宾语置于介词“以”之前,而不 用助词作前置的标志。,(4)成分省略。句子中某些词语或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中可以省略,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其中不少省略在现在汉语中 是不允许的。从省略情况看,它大致有六种:主语省略,主要 有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谓语省略, 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 可以省略。文言文宾语省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省略介词的 宾语和省略句子的宾语。兼语省略,“使、命、令”等动词作谓 语

13、时,它后面有一个主谓词组做宾语,这个主谓词组的主语有时 省略。介词省略,介词“于、以、自”等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 词结构,在句子中作补语,有时省略。 量词省略,古汉语 量词不发达。一般情况下,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连接。,在梳理知识时,有必要结合题例给同学指点一些解题思路。介绍一些解题方法。 例如,在帮助学生整理了常见文言实词的有关知识以后,可向学生指点几种“巧释词义”的方法:,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但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某个实词的含义。,例如:(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是个重要实

14、词,同学们较熟悉的一个义项是“买”, 这里显然说不通。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 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我们不难推断出它的意思应是“招引”、“招惹”。,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 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 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 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 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 “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

15、译为“圣明之君,治平 之国”。,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 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 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 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 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 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 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 秦伐赵,拔十城”

16、的“拔”当“攻取”讲,再结 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5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 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 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 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 的意思也是“疲劳”。,6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 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 二耳”

17、,“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 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 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引 申而来的, 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 拔下军旗 即为“攻取”, 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 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7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 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 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这一步是由“考点剖析” “知识梳 理” 进而与高考接轨的重要一步。最 好选用近年特别是2004、2005年全国 统一考试及自行命题的各省市语文高 考卷,尤其是江苏省这两年

18、语文高考 试卷中涉及本考点的试题作为典型题 例,进行解析。,在进行“典型例析”时,要注意两点: 1所选题例必须“典型”。 如语音题: 例一:(2005年江苏卷第一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眩晕 舷梯 炫耀武力 改弦更张 B羡慕 募捐 幕天席地 蓦然回首 C剽悍 漂泊 虚无缥缈 飘忽不定 D舟楫 逻辑 开门揖盗 缉拿归案,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同一声旁的形近字 读音的辨析能力,题干为辨识“加点字读音 完全相同的一组”。,例二:(2005年江西卷第一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悖(bi)谬 翎(ln)毛 赧(nn)然 咬文嚼(jio)字 B脉(m)脉

19、 提(d)防 吮(shn)吸 模棱(lng)两 C福祉(zh) 重(zhng)听 怔(zhng)怔 虚与委蛇(sh) D游说(su) 破绽(zhn) 斡(w)旋 少不更(gng)事,这道题涉及多音字和形声字, 没有刻 意去考查形似字和音近字之类。题干为辨识 “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例三:(2005年全国卷二第一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 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强求/牵强 纤夫/纤尘不染 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 落笔/失魂落魄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 蹊跷/另辟蹊径 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 度量/置之度外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多义字的辨析能

20、力, 题干为辨识 “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这些多音多义字是成对出现的。,2对所选的“典型题例”必须进行“解析”。 “解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析命题意图(考点); 解说答案; 进行解题方法指导。,这一部分着力体现语文学科思想和对“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例一 2005年湖北卷 社科类文章阅读题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文略) 【解题思路】本文研讨了七音十二律的源头。答 题时, 首先要分析题干, 然后根据题干确定检索 范围,最后将题干、选项、原文一一对照,来判别 正误。,7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下列对造成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始

21、终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西方,故而极力排斥传教士钱德明提出的古希腊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观点。 B法国人沙宛认为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C李约瑟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 D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图刻上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弦乐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中国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解析】本题考查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 D。本题要求回答“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根本原因,而A、B、C项均属于西方学者所持的七音十二律“西方创建说”这一观点本身的内容,而非揭示“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根本

22、原因,只有D项符合题干。文章第二节指出“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可见在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大型编钟之前,人们仿佛默认了七音十二律“西方创建说”。而当时却有考古证据支持了“西方创建说”“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这与题干D项完全符合。,明确

23、 考点,指明 层级,给出 答案,检索 范围,指点方法 (对照课文),得出 结论,例二 2005年全国卷一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 山西考古:中条山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文略)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 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 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 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 个必经之地。,【解析】 第6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答 案为 C。把本题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信息点进行

24、对照、鉴别,会发现 A项错在“至今一片空白”。原文第二段说“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只此一句就证明对中条山在中国文明中的作用的研究并非空白。原文第三段说“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 。可知中条山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于护卫,而非在于“联结”。“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的作用,不是“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的。所以 B项错误。原文末段讲的是“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并没有说它是“必经之地”,则 D 项也是错误的。C项的“群山环绕”“比较封闭”“肥田沃土”等信息,都能从原文中找到。,考点,层级,答案,方法,7根据

25、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 护卫 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 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 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解析】 这道题考查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答案为 B。原文说“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从“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看,这一扩张是成功了的。所以 A 项说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不正确。C 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原文提及改朝换代,提及社

26、会巨变,讲的是商朝越中条山向北扩张,与晋国越中条山向南扩张不是一码事。两者虽然方向相反,但其意义并未形成对比关系。D 项犯了因果失当的毛病。“有夏之居”在中条山的南面偏东,而汾运盆地则在中条山北面,不是一地,所以“有夏之居”不能成为“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的论据。A C D 都是错误的。 B项推断正确。,考点,层级,方法,常见毛病,常见毛病,答案,从这一步开始,进入实战演练阶 段。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荟萃各套 试卷中与本考点相应的题目进行分项 集中训练。,注意:,1. 一般来说要摒弃陈题,选用最近几年,特别是 2004 、2005两年全国及各省市的语文高考新题,(文 学常识新题较少,可以例外)让

27、学生了解高考最新信 息,不断熟悉高考新题型,有效提高对高考的适应性; 2.不宜一味地拿整套试卷让学生从头到尾做到底, 那样做既耗时间,效果又不够好,而宜于荟萃各套试 卷中与本考点相应的题目进行分项集中训练,使每个 考点都能训练到位。,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打阵地战而不是游击战,例如在“文言篇章”部分,就可以集中完成以下篇目的试题:,2005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题。 (文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州民尽短,若以贡,

28、不知何者可供 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 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 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

29、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2005年湖南卷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文略)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

30、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2005年福建卷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文略)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 的一组是 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 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 B C D,2005年山东卷 (文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 尽。十余岁时父亲

31、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2005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武 技 蒲松龄 (文略)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三月,

32、艺颇精,意得甚 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僧笑,命李试其技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 B C 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 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20

33、05年重庆卷 (文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 他人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

34、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 D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这一步要求围绕某个考点设计若干 高考仿真题,让学生面对新的情境独立 完成题目,以巩固复习成果,检测学生 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战演练的重要一步,可以检验学 生复习的成果,了解他们的应试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补缺提供依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练习老师需要认真 批改,做到“有讲必练”、“有练必批”、 “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案例】 执

35、教:江苏省南通中学徐杲老师 课题:“研究一种语言现象 古汉语词类活用” 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掌握方法 (一)考纲有关表述 (二)把握特点 何谓词类活用? 1. 具体情境 没有情境便没有活用 2. 临时活用 3. 以今律古 (三)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划分句子成分 2.以今律古分析,二、复习旧知,打牢基础 了解类型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朝服衣冠(名宾语) 一狼洞其中(名补语) 非能水也(能愿动词名词) 二月草已芽(副词名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名词) (冯婉真)驰而前(连词“而”前后的名词) 翻译:与名词有关的动词 (2)名词活用作状语 表示时间 良庖岁更刀

36、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常以身翼蔽沛公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翻译: 叠词 (年年、月月、日日) 像一样 介宾短语(当用从),2.形容词作动词 3.动词作名词 4.使动用法 “使怎么样”的兼语式翻译 (1)名词的使动用法 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臣活之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 5.意动用法 翻译:把当作 认为 (1)名词的意动用法 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成以其小,劣之,三、总结规律,纲举目张,四、点击高考,学以致用 2003年全国卷:裴矩遂能 廷 折,不肯 面 从 (名作状) (名作状) 2003年

37、上海卷:洞极邃者,必 猿 挂 蛇 行,穷其旁出之窦 (名作状)(名作状) 2004年湖南卷: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形作意动) 2004年广东卷: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形作使动,使困窘),五、模拟高考 是故明君 贵五谷而贱金玉 【以为 形作意动】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名作动】 【名作动,成就了霸业】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动作名】,考点剖析,知识梳理,典型例析,新题演练,同步练习,这五步有很大的相关性, 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 后 一步是前一步的延伸。 它们 依次排列, 形成一个由知到 能、由扶到放、由梳理到实战 的链接过程。 有了这个过程, 就可以使每一个考点都能

38、扎扎 实实地落到实处,使学生能比 较从容地走进试场,胸有成竹 地完成每一道高考试题。,2006年高考必读 (供一轮复习时使用),以语文考试说明上明确的各考点为“经”(纵轴)。 第一章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第一节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第二节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第三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四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第五节 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六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第七节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第八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第九节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第二章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第一节 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第二节 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第三节 识记文学体

39、裁常识 第四节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第三章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词语 第二节 文言文句 第三节 文言篇章 第四节 古典诗歌,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第二节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第三节 文学作品阅读 第五章 写作 第一节 基础等级 第二节 发展等级 第三节 话题作文 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必读语文,在每一个考点中,又以 “考点剖析”、“知识梳理”、“典型例析”、 “新题荟萃”和“同步练习”五个栏目为“纬”。(横向) “考点剖析”:说明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命题方式、试题特点、考试重点、改革动向等。 “知识梳理”:对有关考点涉及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有机整合。

40、“典型例析”:主要选用近年特别是2004、2005两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尤其是江苏省试题作为典型题例,进行解析。“解析”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析命题意图(考点);解说答案;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新题荟萃”:除“文学常识”外,全部选用2005年全国及各省市的试卷中与本考点相应的题目,按考点集中起来让学生进行分项训练。(附有答案) “同步练习”:设计了812个仿真练习题,题型、要求与高考一致。答案中均有简单的说明或解析,开放题的答案都给以提示,文言文都附有译文。,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五)抓过程 第三阶段 (第二轮)时间安排在一模考试结束质量分析完成以后、高考以前的这段时间里。这个阶

41、段可以说就是高考的预演。基本上就是做一些语文仿真试卷,并作一些评讲。,两轮复习结束后,要进行一次二模 考试。试卷难度一般不会超过一模,以 给学生以获胜的信心。,2006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8套试卷) 供二轮复习时使用 (与一轮复习资料配套),(六)抓好基地 南通市高中学科基地在本市的高中教学及高考复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学科由一所重点中学承担,具体负责有关学科在大市范围内的活动。语文学科基地由江苏省南通中学负责,在这里集中了南通市的语文学科带头人、教研员和第一线的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 基地每学期活动12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主要工作是研讨学科教学,交流高考信息,研究应对策略,提出复习建议,制定模考试卷,进行质量分析等。由重点中学辐射到一般完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较好地在大市范围内发挥了本学科的整体优势。,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向徐州的老师学习,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