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水龙头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290909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线水龙头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红外线水龙头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红外线水龙头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红外线水龙头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红外线水龙头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线水龙头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线水龙头毕业设计.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 要 I 摘摘 要要 本设计主要以模拟器件为核心器件设计并制作了测温和控温电路。该电路能 够实现对某些特定环境下的温度进行测量和控制,如,精密的仪器仪表室,在不同 的季节,室内的温度要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本设计就能实现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设计中利用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即测量的温度能够通过电压表头 来指示,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温度控制器,对温度进行人为可调节并能自动地 控制在所调节的温度上,在设计过程中,从总体方案、单元电路、元器件选择和 设计到装配、调试、试验、检测、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关键词关键词: 温度测量;温度控制 目 录 II 目目 录录 摘 要 I 目

2、 录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2 主要研究的内容 .1 第二章 系统总体的设计 .2 2.1 系统实现功能及技术指标 .2 2.2 系统实现原理框图 .2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4 3.1 温度检测与控制电路设计 .4 3.1.1 温度检测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4 3.1.2 放大器电路的设计 .7 3.1.3 比较和调节电路的设计 .8 3.2 电源电路的设计 .8 第四章 系统电路的调试 10 4.1 电源电路的调试 10 4.2 恒流源电路的调试 10 4.3 放大器电路的调试 10 4.4 控制电路的调试 10 4.5 不具备 0定标环境下的

3、调试方法.10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2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 温度控制器原理图.16 附录 2 材料清单.17 绪 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课题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背景 温度的检测与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广泛,如,精密的仪器仪表室,在不同的 季节,室内的温度要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参数作为一个重要的执行参量,其 精确度和准确度关系着仪器仪表的测量精度。对于不同生产情况和工艺要求下 的温度控制,所采用的加热方式,控制方式都不同,一般用晶体管制作而成的电 路,存在测量误差大,且电路比较复杂。 1.2 主要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是用集成运放来实现温度

4、的检测与控制电路,则可以克服此类问题。 该电路能够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测量、自动控制加热、并人为可调节温度。测量 范围为:01002。且有一温度传感器置于室内 本设计主要以模拟器件为核心器件设计并制作了测温和控温电路。该电路能 够实现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测量和控制,设计中用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 信号,即测量的温度能够通过电压表头来指示,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温度控制器, 对温度进行人为可调节并能自动地控制在所调节的温度上,在设计过程方面,从 总体方案、单元电路、元器件选择和设计到装配、调试、试验、检测、应用以 及注意事项等同样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 系统总体的设计

5、3 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总体的设计系统总体的设计 2.1 系系统实现统实现功能及技功能及技术术指指标标 1、测量:能够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或直流电压表)监测当前所检测到的 实际温度,测量温度范围为 0502 2、控制:能够在监测范围内对室内温度进行人为可调节并能自动地控制在 所调节的温度上(所要加热的目标温度要比当前室温高) 。 3、加热器电参数:交流 220V/500W。 2.2 系系统实现统实现原理框原理框图图 根据课题的要求和技术指标,能实现对加热器温度的测量、自动控制加热、 调节等的方案可谓很多。但要对方案的性能、成本、体积、难易程度等进行分 析与比较,本着以满足功能要求为前提,综合考虑

6、,确定方案。本设计包含二 大部分:温度测量与控制、电源部分。总体框图如图 2-1 所示。 图 2-1 系统总体框图 根据框图,显然需要温度传感器、放大器、比较器、调节元件和可控功率 驱动元件等功能部件,其中的每一个功能部件又都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当我们 对每一个功能部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和确定后,总体方案便确定下来了。 这里列举出各功能部件的部分内容: 1、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铂热电阻、双金属片、PN 结温度传感器、 (模拟或数字)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2、放大器:晶体三极管、MOS 或结型场效应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直 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 3、比较器:专用集成电路比较器、用运放设

7、计的比较器; 4、调节元件:电位器、多档开关、组合开关; 5、可控功率驱动元件:单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电磁继电器、交流接触 器、固态继电器; 电热丝 温 度 传 感 器 放 大 器 比 较 器 功 率 驱 动 器 调 节 器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 6、任何电子装置都离不开电源:交流电源、高压电源、专用直流稳压电源、 自己设计装配开关型、线性型直流稳压电源等、 。 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本设计中温度传感器采用 PN 结温度传感器、放大器采 用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用运算放大器来设计、调节元件采用线性电位 器(尚有对数和指数电位器) 、可控功率驱动元件采用继电器等这些部件作为该

8、项目的设计方案。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5 第三章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3.1 温度温度检测检测与控制与控制电电路路设计设计 仪器仪表的测量方精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室内的温度,湿度等都会 影响到测量的精度,考虑到实际的条件,我们只设计了影响测量精度的温度因 素,设计此部分电路能够对室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同时还能人为对室内温度进 行设置,并能够自动控制在所设定的温度上。 温度检测与控制方案的确定:温度传感器采用廉价的 PN 结温度传感器。PN 结受温度的影响为:温度每升高 1,正向电压降约降低 1.8 mV2.5mV ,即 温度系数为-1.8 mV/-2.5mV/,呈线性

9、关系;温度每升高 10,反向饱和 电流约增大 1 倍,呈指数关系。如果采用呈指数关系的反向饱和电流温度系数 来设计电路,将使得监测仪表的高端的观测分辨率降低。所以,从方便于监测 的角度来看,宜采用线性关系的正向电压降温度系数来设计。 考虑到要用电压表头来对温度予以监测。而-1.8 mV/-2.5mV/的灵敏 度不宜观测的很精确,况且,温度升高时表头电压读数减小,也不符合人们观 测的习惯。我们先拟订一种既能分辨 1误差又符合人们习惯的数据观测方案: 用万用表的直流 5V 电压档监测; 当指针指示在最左边 0V 时,对应 0;当指针指示在最右边 5V 时,对应 +50。当指针指示在 0V5V 任意

10、位置时,对应 0+50线性均匀分布。也 就是如图 2 所对应的刻度盘。 从图 3-5 中表头刻度看,每误差 0.25V 对应误差 10,5V 电压表头刻度的 观测分辨率为 0.05V,则对应每小格 2。可见,每摄氏度对应半格(0.025V) 。 图 3-5 电压表头 3.1.1 温度温度检测电检测电路的分析与路的分析与设计设计 由于温度传感器置于室内中,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将转换为随温度而变化的 电信号。 PN 结随着温度的变化有两项参数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是其反向饱和电流 呈正温度系数而变化,二是其正向电压降呈负温度系数而变化。我们采用后者, UD V ID mA 1 0 0.575 0.7 0

11、.825 50 0 -50 2.5 V 25 0V 5V 0 50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6 并且已经知道,在 0(有些教材介绍是室温)附近,若满足某一恒定正向电流 如 1mA 的条件下,温度每升高 1,PN 结的正向电压降降低约 22.5mV,温 度每降低 1,PN 结的正向电压降升高约 22.5mV,即正向电压降随温度的变 化速率为约-2-2.5mV/,并且在约 50温差范围内线性度优于 1%。一个典 型的 PN 结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3-2 所示。 图 3-2 PN 结其伏安特性曲线 在 1mA 的条件下,环境温度为 0时,正向电压降为 0.7V,环境温度为 +50时,正向电

12、压降降低为 0.7-0.002550=0.575V,环境条件为-50时,正向 电压降升高为 0.7+0.002550=0.825V。 一般地,从 PN 结取出正向电压降的典型电路如图 3-3 所示: 图 3-3 典型电路 在图 3-3 电路中,如果按照图中所示的元件参数,在-50、0、+50时, 假设 UD仍为 0.825V、0.7V、0.575V,则难以保证在 PN 结上的电流始终保持恒 定,计算如下: -50时的电流 ID-50 =(E-UD-50)/R=(1-0.825)V/0.3k=0.58mA; 0时的电流 ID0 =(E-UD0)/R=(1-0.7)V/0.3k=1mA; +50时

13、的电流 ID+50 =(E-UD+50)/R=(1-0.575)V/0.3k=1.4mA。 由此得到 PN 结随温度的变化,其两项参数的变化如图 3-4 所示: R 300 E 1V D UD UD V ID mA 1 0 0.575 0.7 0.825 50 0 -50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7 图 3-4 PN 结参数变化图 显然,在固定电压供电、环境温度不同的情况下,由于正向电压降的变化, 导致流过 PN 结的电流变化,从而进一步导致假设的 UD在-50、0、+50时 已经不是分别为 0.825V、0.7V、0.575V 了,由图 3-4 可见,正向电压降随着温 度的变化其线性度变坏了,所

14、以使用图 3-3 电路取温度的变化量是不可取的,应 舍弃并重新选择电路。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只要设法保证 PN 结上的电流随温度变化保持恒定,则 可保证 UD在-50、0、+50时分别为 0.825V、0.7V、0.575V 是精确的,那 么如何才能实现呢?显然,必须要用恒流源电路给 PN 结供电。恒流源电路形式 很多,图 3-5 是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压控恒流源电路。 图 3-5 温度检测电路 图 3-5 中,在流过温度传感器电流为恒定的条件下,温度变化和温度传感 器两端电压呈线形关系,该电路是电压电流变换器,只要同向输入端所加的 电压 E 和 R11下方电位是恒定的,其 PN 结上的电流也是

15、恒定的。 由图分析,根据虚短的概念,运算放大器的 U+和 U-电位相等,则流过 R11电 阻的电流是 IR=U-/R=U+/R 1.4 1 0.58 UD V ID mA 50 0 -50 0 0.575 0.7 0.825 非线性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 (3.1) 又根据虚断的概念,I-电流为 0,则流过 R11的电流必须完全由 PN 结 D6提 供,所以 ID=IR (3.2) 并且 ID不随温度而变化(PN 结正向电压降仍然随温度变化) 。 同向输入端上电位 E 的取值方法是以 0时输出电压 UO所需达到的电压值 为依据的,要求 0对应输出 0V,并设 0时 UD=0.7

16、V,显然,输出电压 UO的表 达式为 UO=UR+UD (3.3) 则 UR=UO-UD 由于虚短 UR=E (3.4) 则 E=UO-UD =0-0.7V=-0.7V 所以,取 E 为-0.7V,通过调节电位器 VR3获得。 由于 UD在 0、+50时仍分别为 0.7V、0.575V,则 反向输入端上电压 R 的取值方法是保证 PN 结上流过所需的电流。本例设 计所需 1mA ID=IR=-0.7V-(-2.5V)v /R=1.8v/R=1mA; (3.5) R=1.8K 所以,取 R 为 1.8k。 由于 UD1在 0、+50时仍分别为 0.7V、0.575V,则 在 0时 UO=-2.5

17、v+UR+UD(0)=-2.5V+1.8V+0.7V=0V (3.6) 满足刻度表 0时对应 0V 的要求; 而在+50时 UO=-2.5V+UR+UD(+50)=-2.5V+1.8V+0.575V=-0.125V (3.7) 显然不满足刻度表 50时对应 5V 的要求。 由此可知,随着温度从 050的升高,导致 PN 结电压降从 0.7V0.575V 下降,而 PN 结上的电流始终不变为 R11上的电流 1mA,最终运算 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从 0V-0.125V 变化。如果此时在此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直 接测量,将会导致万用表指针随温度升高而反向偏转。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9 3.1.2 放大器

18、放大器电电路的路的设计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在 0对应 0V 是满足条件的,+50对应的输出电压- 0.125V 的情况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指针摆动幅度不够,就要将该信号放大; 二是指针偏转方向反了,则要将该信号反向放大。 因此我们选择反向比例运算放大器来实现。 放大器增益的选择依据在于;实现将 50时的前级信号-0.125V 放大到 5V, AU=5/(-0.125)=-40(倍) 满足上述要求的电路如图 3-6 所示, 图 3-8 放大器电路 图 3-6 放大器电路 3.1.3 比比较较和和调节电调节电路的路的设计设计 温度控制电路主要有比较器和控制电路构成,比较器用 LM358 构成双限比

19、 较器,来控制温度的范围,温度范围可以人为自动调节,电路如 3-7 图所示, 通过调节 VR6电位器,可以设置温度上限值,通过调节 VR7电位器可以设置温度 下限,当测量的温度比设置的下限数值低时,比较器 LM358-2 输出高电平,使 晶体三极管 Q2处于饱和导通状态,控制继电器衔铁吸合,加温指示灯点亮,控 制加热装置加热,当测量到温度数值比设置的上限数值高时,比较器 LM358-1 输出高电平,使晶体三极管 Q1处于饱和导通状态,使继电器线包通电,触点接 通,降温指示灯点亮,同时控制风扇工作,使温度降低。 图 7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0 图 3-7 比较和调节电路 3.2

20、电电源源电电路的路的设计设计 电源电路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 路构成。电源变压器采用双 12V 变压器,整流采用二极管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 滤波电路采用电容滤波,稳压电路采用集成稳压块稳压 LM7806 各 LM7906 输出 6V。 图 3-10 电源输入部分电路 OPA2335 所需要工作电源双电源1.35V2.75V,所以我们在稳压块稳 压输出6V 后串联一个二极管,使得 VCC 输出电压为 5.3V,满足比较器 LM358 的工作电压,要满足 OPA2335 能够工作,还要产生1.35V2.75V 范 围的电压,产生该电压的电路。 如下图: 图 3-1

21、1 电源输入部分电路 VCC 输出的电压通过 MC1403 基准电压产生芯片,输出固定的2.5V,在把 2.5V 通过负电压产生器 7660 使得输出为2.5V,产生的2.5V 给 OPA2335 供 电。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11 第四章第四章 系统电路的调试系统电路的调试 电子装置的调试大体可分为集中调试和分布调试,所谓集中调试是先装配 好所有的组件、部件和元器件,最后统一调试;所谓分步调试是先装配好某一 个组件或部件,调试一段,再先装配好某一个组件或部件,再调试一段直 到所有部件和组件都装配和调试完成为止。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集中调试 一般有利于装配上的整体美观整洁,但调试时会导致调试

22、思路紊乱、信号间相 互牵扯较多,导致调试工作量增加。而分步调试则反之,即思路清晰、信号较 单一,调试工作量少。我们采取分步调试的方法,即焊接一个部件(组件)接 着就调试一个部件(组件) 。 4.1 电电源源电电路的路的调试调试 首先按照电源部分中设计的硬件电路把电路焊接好,用万用表检查集成稳 压块 LM7806、LM7906 的第 3 引脚是否有6V 电压输出,然后再测量 D5 的阴极 是否有+5.3V 电压输出,再测量 MC1403 的 2 引脚是否有+2.5V 电压输出,最后 测量 76605 引脚是否有-2.5V 电压输出,只有满足要求后才能将其接入电路中。 4.2 恒流源恒流源电电路的

23、路的调试调试 准备冰块和水组成冰水混合物,用以实现产生标准 0,用于 0定标。将 已经焊接好的 PN 结温度传感器置于冰水混合物中,用万用表测量 U1(OPA2335)的输出(7 脚)应为 0V 左右,并仔细调整 VR1,使之精确为 0V。 4.3 放大器放大器电电路的路的调试调试 先将温度放大调节电位器使阻值调整至最大,在恒流源已经调零的基础上, 将 PN 结温度传感器置于室温环境下,与温度计放在一起以感受相同的温度。用 温度计测量室温温度,根据此室温温度和电压表头面板定标标度 0.1V/计算电 压表头指针应该对应在什么位置,通过调整温度放大调节电位器 VR5实现。在调 整过程中还要不断观察

24、温度计温度变化情况,如有变化应及时计算出新的指针 位置,及时调整 VR2。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2 4.4 控制控制电电路的路的调试调试 首先按照控制部分原理图连接电路,并和前一级电路连接好,首先把三档 位开关拨到上限位置,调节温上限电位器 VR6,设置上限的数值;再把三档开关 拨到下限位置,VR7,设置下限的数值,上下限温度设置好后,把三档开关拨到 正常输入的位置,观察表头指示的数值,如果表头指示的数值比设置的下限温 度低,则下限指示灯 LED 点亮,控制加热装置加热;如果表头指示的数值比设 置的上限温度高,则控制风扇工作,使其降温; 4.5 不具不具备备 0定定标环标环境下

25、的境下的调试调试方法方法 在不具备 0环境时,则该装置将无法用 0定标,给调试带来了不方便。 但是可以利用任意两个温度值如一个是室温另一个是较热的水温(这两个温度 之间的差值最好大一些) ,通过表头指针平移(对应于电路的输出电位同时升高 或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如下降低)的方法来确定各电位器的值,同样可以保证所 检测到的温度是较准确的。 。 设当前的室温为 10,水温为 50,先将温度传感器置于室温下,调整 VR1使 U2的输出电压为 0V(在 0V 附近时 VR2对 U2的输出电压贡献甚小,可 忽略) ,意思是先将 10看成是 0;再将温度传感器置于 50的水温下,万用 表指针的目标是 4V,表示

26、暂时将 50看成是 40,这一次是通过调整 VR2使 U2的输出为 1V(临时的 40) ;再次将温度传感器置于室温下,重新调整 VR1 使输出为 0.25V,表示 10,即原来 10被调到了 0,现在又恢复到 10了, 则上一次调到 1V 即 40的也便自动被移动到 1.25V 了,也就是 50了。 系统电路的调试 13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4 第五章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 在毕业设计期间通过与别人设计的对比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和认识了自 身的不足。 在论文写作以及电路设计的过程中,有时感觉很辛苦,有时还会产生放弃 的念头,但是最终坚持了下来,出色的完成了我的毕业设计,

27、为了自己的目标, 更为了自己的选择。 开始是搜集资料。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准备工作,通 过网络、图书馆搜集相关学术论文、核心期刊、书籍等。 在设计课题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进行理论知识的复习,查找和毕 业设计课题有关的内容,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指导老师的多次修改,最 终把设计方案确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焊接和调试电路了,在调试过程中,我 们了解了 TI 公司的一些器件的特性和应用,这是我们在课本上没有学到的,一 开始,先是通过万能板来焊接调试的,调试成功后,我们又采用以前学过的 EDA,制作了整个电路的 PCB 板,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印制电路板 使得整个电路工作

28、更加稳定。在调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同学 和指导老师的的共同指导下,一步一步进行着,我们不停的改进、完善,通过 各种努力最后得以解决。 接下来,我开始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根据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的原则,我撰写了初稿,并加入了自己新颖的见解,在此期间,我多次 与指导老师通过电话或短信以及利用 E-mail 进行沟通,听取老师好的建议,积 极采纳。老师将初稿修改后及时反馈给我,看了之后才发现论文中的论文漏洞 很多,特别是论文的格式问题,有些段落间距设置不合格,标题的字体和大小 等,在写的时候往往把这些给疏漏掉,还有就是页眉页脚不同标题的设置问题。 一篇优秀的论文不是写出来

29、的,而是修改出来的,这需要的是耐心,还要 用心。在线路的设计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的问题很多,有些是在自己 技术所在范围之外,每当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或者运行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 出现浮躁的情绪,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适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在同学老师 的帮助下,完成了初次的设计。越是不懂的东西才要去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你 会收获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互相学习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在学习之后你会感觉 到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在完成设计之后体会到的。 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做任何事情所要有的态度和心态, 首先我明白了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偏差都不要轻视,要 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

30、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难 总结与展望 15 就打退堂鼓,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找到思路去解决问题的。在工作中要学会与 人合作的态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做起事情来就可以事倍功半。 总体说来,经过此次设计,使我学会了怎样根据要求去设计电路和调试电 路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细心和设计思路,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论文的 设计 和实验成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对自己而言有种收获的感觉,心里很有 成功感!这次的设计对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6 致致 谢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向关心帮助和指导我的指导老师朱彩霞表示衷心 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31、在论文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不解,一直得到朱彩霞老师的亲切关 怀和悉心指导,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朱彩霞老师她严谨的治学态度、 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她敏捷的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终生难忘她严谨 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将给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好的借鉴,再一 次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她为学生营造的浓郁学术氛围,以及学习、生活 上的无私帮助!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朱老师致以最崇高的谢意!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两年多来的学习经历,面对现在的收获, 我感到无限欣慰。为此,我向热心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特别感谢我的师兄以及师姐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所提供的

32、大力支持和关心!还 要感谢一直关心帮助我成长的室友 在我即将完成学业之际,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的全力支持! 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附 录 1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中国集成电路大全编委会.中国集成电路大全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5 2林连魁.青少年数字电路制作指南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黄继昌.电子元器件应用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4张志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 5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列丛书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社, 2007-2-27 6陈莹梅.模拟集成电路设

33、计精粹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3 月 7吴援明.唐军.曲健,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学习指导M.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5 月 参考文献 18 TB1 220V TO 双 12V D1 1N4007 D3 1N4007 D2 1N4007 D4 1N4007 Vin 2 GND 1 Vout 3 U2 LM7906 C 7 0.1UF C 8 0.1UF C 4 0.1UF C 3 0.1UF +C 1 220UF +C 2 220UF +C 5 100UF +C 6 100UF int 1 3 out 2 U3 1403 VCC C+ 2 GND 3 C- 4 VOUT 5

34、LV 6 OSC 7 V+ 8 NC 1 U4 7660 C 9 22UF C 10 10UF V+2.5V-2.5 VEE D5 1N4007 +6V Vin 1 GND 2 Vout 3 U1 LM7806 附录附录 1 1 温度控制器原理图温度控制器原理图 电源部分电路 温度控制电路 附 录 22 附录附录 2 2 材料清单材料清单 类型类型型号型号/参数参数数量数量 开关1 电阻1.8K1 电阻1K1 电阻3K1 电阻7.5K1 电阻39K3 电阻10K7 电容22UF1 电容1045 电容10uF1 电容100uF2 电容220uF2 二极管IN40079 二极管IN41481 三极管90132 集成块14031 集成块76601 集成块LM3853 集成块LM78061 集成块LM79061 集成块OPA233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