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294479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编号: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 (英文)Shandong zheng pie and henan zheng pie art comparison学 院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班 级 音本071 学 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1年5月8日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诚 信 承 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2011 年 5 月 8 日中 文 摘要【摘要】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

2、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乐器中的瑰宝。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成为当时广泛流传的重要乐器。由于筝的历史久远,发音古朴典雅,所以人们习惯把它称为古筝。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会,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分别有山东筝、陕西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延边筝。本文主要以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为例,来对它们的艺术特点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并提倡要将其传承下去。【关键词】山东筝派;河南筝派;艺术比较Shandong zheng pie and henan zheng pie art com

3、parisonAbstract【ABSTRACT】Zheng is Chinese traditional ethnic Musical Instruments treasure-house of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Chines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is the treasure. 000 years ago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ich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was widespread. Du

4、e to the long history, guzheng pronunciation xianlinghe, so people used to call it the guzheng. Since since the qin and han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guzheng gradually spread out across the country, and with the local folk music opera, rap and formed different phase mingling, with rich local style gen

5、res, including shandong zheng, shaanxi zheng, henan zheng, chaozhou zheng, hakka zheng, zhejiang zheng, fujian zheng, Inner Mongolia zheng, yanbian zheng. This paper mainly by shandong zheng pie, henan zheng sent to them as an example, compar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us improve their perfo

6、rmance level, and advocate for the pass.【KEYWORDS】Shandong zheng pie; Henan zheng pie; Art compared目录中 文 摘要IIAbstractIII前 言11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概况21.1山东筝派21.2河南筝派32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32.1风格特征32.2演奏技法73成因探析93.1地域的影响103.2语言的影响103.3民间音乐的影响10结 语11参考文献11致 谢12附 录1334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前 言筝,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得流传历史,在漫长的传播发展中,形成了以地方风格为依

7、据,以传人、乐谱为载体的各古筝流派,这些流派分布在我国的大江南北,被后来的研究者分别称之为山东筝、陕西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延边筝,遍布中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来,古筝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没落,各流派的特点也被世人所淡忘,失去了它原本的特色,以至于导致各个流派一体化的现象。现在的人学习古筝,只要求会演奏就可以,其他都不重视,完全不去了解古筝的历史与背景,甚至是连古筝有哪些流派也不清楚,这是很盲目的,想要学好一件乐器,就必须要了解它的历史,发展,以及特点,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我选择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原因是这个两个流派形成的时间比较接近,历史久远。虽然它们

8、都属于北方,但是却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可比性。古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要好好延续它,所以为防止筝流派的一度失传,整篇文章旨在以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为例,通过对他们的比较,如历史与渊源,演奏技巧,代表人物,让我们重新认识筝流派,重视筝流派,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借鉴学习与运用,提到自身的演奏水平。笔者旨在研究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并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来认识与了解筝流派以及学习它们的演奏技巧,并在演奏过程中得到应用,提升自我的演奏水平以及将筝流派更好的传承下去,为世人所沿用。1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概况1.1 山东筝派山东筝早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了记载。战国策中就有:“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

9、的描写。而魏汉时期诗人曹植在他的弃妇篇中以“抚弦弹鸣筝,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收泪长叹息。”来表达他那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在南宋时,宋书中记有“承天又能弹筝,上又赐银装筝一面。”明代小说家蒲松林在他的聊斋志异中的宦娘故事中提到“宦娘少喜琴筝,筝以颇能安之。”从这些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可以推断出,山东古筝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山东古筝主要流传于山东鲁西南地区,特别是菏泽,郓城,鄄城地区,因为这一地区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又被人们称之为“古筝之乡”。据说最早传筝的师祖可能是一位道人,此人在清朝任过宫廷乐师,随后他又将筝艺传给了居住在山东郓城与鄄城交界处黎同庄的黎邦荣老先生,而黎邦荣又有了新

10、的创新发展。他不仅仅演奏宫廷音乐,而且还使用筝作为民间的说唱音乐伴奏,使它在结合民间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派生出很多有乡土风格的筝区。山东古筝流派以略见雏形。随后黎邦荣又将筝艺传给了四位弟子,黎连俊,张念胜,张为台,黄怀德,而筝四位弟子又将筝艺传给赵玉斋,高自成等人,使山东古筝得以流传发展。山东筝派最具有代表的人物就是赵玉斋和高自成。赵玉斋自幼和多位民间艺术家学习传统音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很好的掌握了山东地方传统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习了出色的演奏技法,达到精湛娴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尤以“小摇”技法的运用,令人惊叹。他改编的四段锦打破了传统古筝曲中的节奏,力度,速度等习惯用法。在高潮

11、段中首次尝试了双手演奏技法。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庆丰年,作品中大量使用山东古筝的基本演奏手法和左手技术,把山东筝中左手的颤音,按音,滑音,揉音贯穿全曲,既能很好保持住传统筝的风格神韵,又能使筝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演奏技法更加创新。使得双手演奏技法更加成熟和日渐完美。高自成在出色的继承了山东古筝流派精髓的同时,在上世纪80年代又编辑整理了山东筝曲集,改编了筝曲凤翔歌变奏曲等,为古筝的继承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演奏技术方面,技巧精湛,粗犷中有细腻,继承中有创新,极大的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因而使得山东筝派流传更广,更为群众所喜爱。1.2 河南筝派从史记、汉书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

12、代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东汉的光武帝建都洛阳,北宋建都汴梁,都是在河南地区, 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也就是河南筝派。从地理位置上讲,河南地处古代九州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筝的很多曲目直接来自当地的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河南民间说唱音乐, 在清朝后期逐渐衰落了, 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 所以又被称作“ 南阳鼓子曲”, 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 同时也可以脱离说唱而独

13、立演奏。传统的河南筝曲主要由大调曲子中的“ 板头曲” 和“ 小调曲子”两部分组成。河南筝乐作出重大贡献者就是曹东扶,他善于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融汇贯通中去求革新和发展,对于板头曲的原始材料进行大量的修订,丰富了河南筝乐的内容和演奏技巧,努力赋予每首板头曲以新的乐意。对传统板头曲上楼、下楼、叹颜回、百鸟朝凤、陈杏元和番、落院等几十首乐曲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增补。通过他的传授,河南板头曲已在1961年全国教材会议后被列入各音乐院校筝专业通用教材和音乐会演奏曲目。任何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推陈出新,民间音乐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曹东扶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创作了描绘人民欢渡元霄佳节的闹元霄,改编了变

14、体孟姜女、秋收、采茶灯等乐曲,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力,把河南筝乐提到一个新的高度。2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由于笔者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对于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曲目演奏较多,接触广,比较熟悉,希望从中通过对这两个筝派的比较,从而为实际做准备,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继而更好的将筝派传承下去。在本节中,笔者将从这两个筝派的风格特征,演奏技法以及演奏风格入手,进行比较和分析。2.1 风格特征山东筝派是既有继承传统,又具有开创性的贴近民众,华丽,柔美,刚劲,明亮,乡土气息浓郁,独特地域性的风格。它的音韵宽厚,粗犷豪放,苍劲细腻,刚柔相济,乐曲历史悠久,内容深刻,音调典雅,结构严谨,节奏鲜明,它的很多

15、筝曲都具有这个风格特征。例如筝曲高山流水,它是山东筝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由高自成改编而成的。它是由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首小曲联缀而成。第一曲琴韵,从谱例中可以看出,右手充分利用大拇指的“劈、托”技巧,浑厚有力;左手配以淳厚明朗的按滑,再加上刚劲的级进音程和缓慢的滑奏,可以看出乐曲旋律婉转优美、韵味悠扬、古意盎然。琴韵:第二曲风摆翠竹,从谱例中可以看出,以右手大指、食指交替弹拨,使旋律生动活泼,轻巧流利,音响效果清脆明快;左手用颤音润饰旋律,频繁的奏出小二度音程效果。动而轻盈、静而有韵。可以看出乐曲很有韵味,很明亮。第三首夜静銮铃,是山东快板筝曲的佳作,从谱例中可以看出,乐曲旋律上采

16、用了强拍上的低音旋律与弱拍上快速的高音区刮奏相配合;旋律进行中使用的大跳音程布及全曲,故而乐曲华丽流畅中暗含波动起伏,音韵轻巧中小失非凡气势,犹似夜静阑珊,清脆的銮铃声隐现于更鼓之中,叫人欲睡不能,勾起阵阵遐思。可以看出乐曲华丽,柔美,刚劲,苍劲细腻,刚柔相济。第四首书韵,从谱例中可以看出,在右手运用食指、大指的“小勾搭”手法的同时,左手频繁使用大二度、小三度的滑音装点其中旋律大多在低音区,节奏规整、平稳,曲风明朗而风趣。旋律中上滑音与邻弦音相结合,以不同形式奏出连绵不断的同度音,把古人吟诵诗书的情境,声情并茂地模拟了出来低音区按滑音更为低沉浓郁的回音,附点与切分节奏的使用,使得“书韵”格外抑

17、扬顿。体现了乐曲音韵浑厚,粗犷豪放的特点。如汉宫秋月,是著名的传统慢板筝曲。它缠绵哀怨的音调,表达了古代皇宫中的宫女们望月思乡的情感。从谱例可以看出,全曲以“花”奏开始,给人以振奋的感觉,然后右手正反扣弦的八度双音,结合左手的按揉以及颤音,细腻地刻划出悲郁的愁绪,凄凉的音调犹如发自肺腑的哭泣。旋律多是大幅度的八度跳进,有时有下行“花”音点缀,比较激昂,表现出愤慨的情绪。稍快而有力地按颤八度双音及随后的“花”音进行,使全曲发展到高潮。最后,旋律的不断下行和还原的速度,又回到充满忧思的情感之中。汉宫秋月片段:昭君怨,又叫美女思乡,也是一首传统筝曲,乐曲以西汉时期王昭君出嫁匈奴的故事为题材,表现了身

18、在塞外的王昭君对故乡和亲人深切怀念的情感。整个曲子多在低音区进行,速度稍慢,加上“压揉、点扣、吟滑”的手法,起到了缅怀深思地抒情效果。特别是按压“角”音,使其升高小三度;压揉“商”音升高小三度至“清角”音。再回到原音的技巧,更是独具特色。另外,运用山东筝派独特的连续揉滑及抹托五度和音的传统手法,细致地表达了王昭君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三首乐曲都能体现山东筝曲富有刚劲,优美,音韵浓郁的艺术特点。河南筝派在风格上以浑厚纯朴见长,泼辣高亢,起伏有致,富有地方韵味。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二变音高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曲调中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

19、、下滑音,突出了朴实纯正的韵味。例如陈杏员和番,在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左手多变的重颤音和专为弹奏悲哀旋律而设计的游摇这一独创技法来摹拟吟泣之声,更使人犹闻在耳,感人肺腑,使乐曲具有更强烈的悲剧美效果。游摇较大指摇要稀疏,根据所需要表达的感情,弹奏时是从离筝柱较近处逐渐移向前梁处,音色由朦胧逐渐明亮,力度由弱渐强,左手按弦时边揉边滑,滑音的音程为下行小三度,表现出悲哀情绪不断增加。它的音色浓郁,富于变化,表现乐曲的感情淋漓尽致,使这首乐曲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如闹元宵,它是河南筝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由曹东扶创作的。从谱例中可以看出,引子部分以劈托双弦和长摇开始,进而到双手交替弹奏的大撮,突出了元宵

20、佳节热闹的气氛,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突出了乐曲的高亢。第一段,以如歌的慢板开场,左手的颤音运用的很有特色,韵味十足,起伏有致。第二段,速度比第一段快了许多,是全曲的主要段落,突出佳节的喜庆喧闹。左手的伴奏音型似乎模仿锣鼓的声音,表现了元宵节的欢腾场面。第三段,速度更快,演奏上用了右手划弦,左手和弦的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情感达到极致。从这两首曲子可以看出河南筝派的乐曲不追求清丽的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慷慨激昂来表达其情感。闹元宵的引子部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风格都有刚劲,粗犷,高亢,豪迈之情,就像北方人一样的豪爽,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但是山东筝派比河南筝派更加

21、细腻,华丽,柔美,明亮。2.2 演奏技法古筝的演奏技法有很多,如:大撮,小错,劈托,摇指,花奏,颤音,按音,点音等等。主要体现在右手的技法和左手的技法上。接下来笔者将对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左右手技法进行比较。2.2.1右手技术的特点山东筝演奏技术中的右手大指的充分应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大指触弦刚健有力,乐曲旋律主要由大指演奏,中指、食指作为辅助,配合大指的弹奏。第二,山东筝的摇指由大指连续快速的“劈托”构成,山东筝摇指时一般都是先“劈”后“托”,“劈”由大指向内,使用光滑的指甲背触弦,音色纯净。在传统的慢板筝曲中,大指无快速的“劈托”,也不存在摇指奏法,比较随性。在

22、传统快板筝曲中,摇指奏出清脆明快的音响。第三,山东筝在演奏时主要以大指的小关节作为活动部位,第四,大指“花奏”指法使用很多,在其它筝派中则用得较少。河南筝则是以手腕关节、拇指大关节为活动关节。河南筝派在右手演奏方面的技法与山东筝派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在摇指技法方面。由于在“大调曲子”的演唱中强调了字头的咬实,从而形成了河南筝在摇指的音头上有较强劲的倾向性,这样的演奏增加了乐曲的起伏感。其次,游摇是河南筝派的一大特点,弹奏时右手从离筝柱较近处由弱至强逐渐向岳山移动,左手则同时从按变音边滑边颤地放回原位音。奏时两手配合协调,音色和力度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指法是在弹奏一些较悲哀的旋律时使用的。最后,

23、河南筝派对右手中指、食指的使用远大于山东筝派。其中,踢指的使用是河南筝派特有的指法。踢指在演奏时因中指像踢腿时的动作那样迅速向外弹出而得名,踢指同勾指相比更为强劲有力。体现了山东筝派刚劲之特色,给人以一种大气的感觉。2.2.2左手技术的特点山东筝派非常重视左手的技巧。在左手技巧中有轻松活泼的颤音、具跳动感的点音、产生不稳定感的按颤音、表现激动或愤怒的按颤音、活泼轻快的按滑音等,慢板乐曲中山东筝更强调左手技巧的应用。山东筝的滑奏使用较多,上滑音多于下滑音,滑奏的过程较快,这些与其传统乐曲中大部份为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有关。山东筝在演奏时,揉弦幅度的大小,揉弦频率的多少,在乐曲进行中千变万化,正是这

24、种多变的揉弦方法,形成了山东筝特有的音乐韵味。左右手联合奏出的“双劈”、“双托”、“双勾”、“双抹”是山东筝的特色指法之一。该指法的使用不仅加强、突出了重音,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山东筝古朴高雅、清凉浑厚的特点。流派筝都以左手的左手。左手指法虽然繁多,但都是音乐风格的流派。河南筝作为长期伴奏说唱音乐与河南曲剧的乐器,由于必须要模仿声调的唱腔,所以逐渐地形成了乐器自身的表现技法,使得河南筝在戏曲腔韵艺术与微分音程的运用上,呈现了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的表现,充分地体现在河南筝左手的技法运用上。河南筝的左手技法,主要包括大颤音、小颤音、速滑音、揉弹间奏等。这些技法的应用,为河南筝营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音乐

25、风格。大颤音:颤音的幅度比一般颤音要大,通常要超出一个小二度。通常在表现激烈的情感时才用到。小颤音:在表现极为悲伤的情绪时用到,其特点是细而密,幅度小。弹奏后,左臂就应该立刻恢复到松弛的状态。速滑音:弹奏时左手指先将弦按至需要的音高,弹奏后由于按指放松而降低小二度,再滑至原音高,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技巧突出了河南乐曲的地方风格。揉弹间奏:充分利用了弦的余音而产生的另一种效果,使乐曲的韵味更为浓郁,右手弹奏后,左手揉弦两次,后半拍时中指勾弦一次,与揉弦拍交错。山东筝派 河南筝派左手技法颤音,按颤音,点音,滑奏,“双劈”、“双托”、“双勾”、“双抹”大颤音、小颤音、速滑音、揉弹间奏右手技法1. 旋

26、律主要由大指演奏,中指、食指作为辅助2. 摇指由大指连续快速的“劈托”构成3. 演奏主要以大指的小关节作为活动部位4. 大指“花奏”指法很多1. 摇指的音头上有较强劲的倾向性2. 游摇是河南筝派的一大特点3. 食指的使用远大于山东筝派2.2.3演奏风格通过对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技法比较后,可以看出山东筝派的演奏风格具有古朴刚健,热情奔放,音韵宽厚,古朴典雅,浑厚无华,清丽纤秀,质朴率直,实中有虚,刚柔相济的特色。处理乐曲注重从筝曲内容和感情出发,其音色,力度的控制,情感的变化与处理,始终保持着内在与含蓄,保持在一定的适度之内。处理乐曲追求雕琢迂回,婉转缠绵,曲调韵味深长,音乐跌宕有致,乡味浓郁

27、,其含蓄性与概括性大,重内在,不务外表华丽,具有空灵回荡之美。河南筝派的演奏风格不但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而且极富强劲、内涵,有深刻的艺术魅力,感人至深。在演奏技法上,铿锵有力的大指“大关节轮”,强劲有力的“劈托”八度合音技法以及变化无穷的“游弹”、按弦“小颤音”、“大颤音”、双手弹奏等形成了情感激昂的演奏风格特点。3 成因探析豫东南与鲁西南从地图上看,连成一片,只是中间隔着一条省线,就变成不同的省份。两省的音乐文化交流频繁,才造成它们在音乐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主要体现在风格特征上,由于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都属于北方筝派,都具有北方筝派的共性粗犷豪迈,而区别又在于山东筝派还带有细腻,华丽

28、,柔美之特征,这是河南筝派无法体现的。之所以造成他们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3.1 地域的影响山东,也是古代的齐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由于山东省与周边接壤的省份较多,其中也与南方城市接壤,受周边城市影响较深,所以它的音乐风格不仅刚劲,明亮,还带有柔美,细腻之情。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黄河

29、以南,故名河南。2000多年前,河南是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所以,河南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山东毗邻。河南省都是与北方城市接壤,所以受北方城市的影响较深,它的音乐风格大都高亢,豪迈,浑厚。3.2 语言的影响山东方言多为升调,山东筝曲上滑音的使用较之下滑音多,滑奏速度快,音乐装饰成分少,质朴刚直灵巧。河南方言升、降调较多,河南筝曲中多用上、下滑音,装饰成分较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粗犷、刚柔并济。由此可见,一种方言的声调特征对其地方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很可能成为该地区音乐的地方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从语言到唱腔旋律再到器乐语汇的过程,完成了从语言到音

30、乐的升华。这种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还必须依附于语言。由于各地方言的不同,从而对风格各异的古筝流派产生出重要的影响。3.3 民间音乐的影响山东民间音乐与山东筝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传统的山东筝曲多质朴率真,这与长期流传于菏泽民间的山东琴书大有关系。山东琴书从唱腔上属于梆子腔系,节奏明快,风格多憨厚朴实,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尽管后来有一些文人加入到琴书艺术中来,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琴书风格大体上未有根本转变。山东琴书还长于演说历史故事,这使其质朴中又多了几许成熟、深沉的气质。山东派筝乐延续了琴书的风格,不仅仅只是传统曲牌的编创曲,就是后来筝乐家们的一些新创作品,也大多保留了它本有的传统。河南人历来性格豪

31、爽,说话快言快语,河南的地方剧种如曲剧、豫剧,包括尚存的大调曲子,大多人物个性鲜明,剧情大开大合,旋律跌宕,音调铿锵。从其中分化出来的筝乐,也继承了这一特点。河南曲剧、豫剧中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以此形成一种高亢之声;它们的旋律中多用四、五、六度的音程大跳,显得情绪激越。河南筝乐也多变徵,且旋律在大跳之后,往往加上向上、向下二、三度的滑音,就像河南人说话的语调。这也正说明了筝乐在音乐形态上受到了戏曲、曲艺的影响。结 语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两个传统筝派,河南筝派与山东筝派,其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历程。由于沿黄河流域一字排开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这两个传统筝派无论是在与民间音乐的关系,还是在演奏技法、音乐

32、风格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各派筝家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及地域、方言、民间音乐对当地筝乐的影响,使得两筝派各自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风格。选择这两个古筝流派作为本文比较研究的对象,正是基于它们之间的这些特殊关系。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河南筝、山东筝的发展历史、两派筝乐的风格特征,特殊的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比较分析。通过对这两个筝派的比较可以得出,河南筝曲的左手按弦技巧较为复杂,在演奏中难度很大,想要提高左手的按弦技巧,尤其是要掌握速滑音和揉弹间奏这两个技巧,对整曲的影响非常之大。山东筝曲的左手在演奏中习惯运用重颤的特点,使得山东筝曲意味深长,耐人寻

33、味。河南筝派的右手的最大特点就是游摇和踢指,这是其他筝派所没有的,只要掌握了这两个技巧,就能演奏出河南筝派独有的特色。在演奏山东筝派的乐曲时,特别要注意右手大指的应用,对演奏全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笔者通过对两个筝派比较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更好的提高笔者自身的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1】郑德渊.筝之流派/.台湾“台南艺术学院网”【2】曹永安,李汴.河南板头筝简介.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52.【3】曹永安,李汴.几种独特技巧介绍和定音、演奏符号说明.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53.【4】曹永安,李汴

34、.记父亲曹东扶先生的艺术生涯.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4.【5】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ISBN中心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山东卷M1994【6】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1【7】吕自得,康民强,李敏军秦腔传统曲牌类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8】李萌潮州筝曲四十首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9】中国古筝名曲荟萃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10】刘蓝 中国音乐史M远方出版社,2003【11】伍国栋 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2】陈应时 中国乐律学探微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3】中国音乐家协会

35、1949-1979筝曲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致 谢非常感谢王金璇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初稿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 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的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山东筝

36、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王金璇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由衷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的学习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宁波大学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宁波大学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学生(签名):雷雯

37、2010年5月8日附 录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山东筝派高山流水凤翔歌鸿雁捎书幽思吟汉宫秋月鸿雁夜啼美女思乡隐公自叹鹦囀黄鹂清风弄竹曡断桥上河调河南筝派闺中怨苏武思乡陈杏元和番、高山流水萧妃舞哭周瑜叹颜回大泉漫引葡萄架平沙落雁打雁寒鹊争梅上楼思情宿怨傍妆台天下同满园春春雨细柳娇花扶日翠中翠蝴蝶闹金瓜金桥勒马、一马双驮沙湖撩石丹凤朝阳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系列表格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 务 书课题名称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指导教师王金旋学 院艺术学院专 业音乐学班 级音本071学生姓名雷雯学 号074070611开题日期2010.12.17主要任务与目标:对山东筝派与河南

38、筝派在各方面进行比较,了解两个筝派的发展进程与演奏技巧,从而在古筝实践中得到体现于应用。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概况(一) 山东筝派(二) 河南筝派2.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一) 风格特征比较(二) 演奏技法比较(三)演奏特点比较左手技法的特点右手技法的特点3.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形成差异的原因(一)地域的影响(二)语言的差异(三)民间音乐的不同4.研究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后得出的总结三、计划进度:1.2010年12月1-5日,搜集相关书籍、期刊等材料,进行研读与分析。2.2010年12月15日前,撰写好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上交开题论证小组。3.2011年1月10

39、日前,初期检查。检查内容为:选题、指导教师、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开题论证结果等。4.2011年2月10日,交初稿给指导教师。5.2011年2月30日,交二稿给指导教师。6.2011年3月10日前,中期检查。检查内容为:工作进度、工作态度、纪律情况、翻译文章的原文来源、学生的过程记录卡、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卡。7.2011年3月30日,把装订好的毕业论文与过程材料终稿交给指导教师。8.2011年4月9、10日,第一轮答辩。9.2011年4月23、24日,第二轮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郑德渊.筝之流派/.台湾“台南艺术学院网”【2】曹永安,李汴.河南板头筝简介.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

40、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52.【3】曹永安,李汴.几种独特技巧介绍和定音、演奏符号说明.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53.【4】曹永安,李汴.记父亲曹东扶先生的艺术生涯.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4.【5】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ISBN中心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山东卷M1994【6】曹永安,李汴曹东扶筝曲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1【7】吕自得,康民强,李敏军秦腔传统曲牌类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8】李萌潮州筝曲四十首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9】中国古筝名曲荟萃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

41、3【10】刘蓝 中国音乐史M远方出版社,2003【11】伍国栋 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2】陈应时 中国乐律学探微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3】中国音乐家协会1949-1979筝曲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指导教师 年 月 日系 主 任 年 月 日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指导教师王金旋学 院艺术学院专 业音乐学班 级音本071学生姓名雷雯学 号074070611开题日期2010.12.17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

42、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可另附纸。文献综述正文:筝,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流传历史,在漫长的传播发展中,形成了以地方风格为依据,以传人、乐谱为载体的各古筝流派,这些流派分布在我国的大江南北,被后来的研究者分别称之为山东筝、陕西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延边筝,遍布中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来,古筝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没落,各流派的特点也被世人所淡忘,失去了它原本的特色,以至于导致各个流派一体化的现象。现在的人学习古筝,只要求会演奏就可以,其他都不重视,完全不去了解古筝的历史与背景,甚至是连古筝有哪些流派也不清楚,这是很盲目的,想要学好一件乐器

43、,就必须要了解它的历史,发展,以及特点,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古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要好好延续它,所以为防止筝流派的一度失传,整篇文章旨在以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为例,通过对他们的比较,如历史与渊源,演奏技巧,代表人物,让我们重新认识筝流派,重视筝流派,使得筝流派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并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保护,并在古筝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演奏技法、风格特征。由于受地域的影响,语言、习俗、民风、环境以及所依附的民间音乐等各不相同。因此,它们自成一体的地域风格也是各流派的基础,对传统筝派进行主要特征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在了解某一流派。山东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创

44、造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手法。历代筝手层出不穷,近代,筝在山东更是非常流行,它主要盛行于菏泽、聊城两地区,尤其是菏泽市的郓城、鄄城等县,习筝队伍急剧扩大,人才济济,享有“古筝之乡”的美称,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为国古筝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民间也涌现出了大批的筝手,他们的出现,使古筝艺术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把古筝演奏技法和艺术表现力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山东筝曲富有刚劲、优美、音韵浓郁的艺术特点,恰似山东人耿直、朴实的个性。山东筝曲在形式风格上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传统古典乐曲,它历史悠久,内容深刻,音调典雅,结构严谨,节奏鲜明。二是近代根据地方说唱、民间小调改编乐曲。它结构精炼简洁,节奏富于变化,旋律优美柔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并运用简洁有效的手法,使作品在民间风味中散发出时代气息。商周时期的“桑间上之乐”,春秋时代的“郑卫之音”,一度充斥着雅乐。随着秦筝的传入,郑筝也逐渐发展起来。河南曲子是一种说唱音乐,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由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相互濡染而产生。形成了豫筝派独特的演奏风格多变徵、少清角、酣畅流利、顿挫雄壮;悲切处哀啭久绝,缠绵悱恻。可谓按颤推揉自悠然。豫派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体合一。演奏风格慷慨时急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